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2018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A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滞缓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可知,战国时期的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甚至蔓延至政治层面,故A项正确;官吏选拔制度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确立,故B项错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种将经济观念引入政治领域的现象,恰恰是战国时期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展的一种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得知,战国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并没有被彻底废除,故D项错误。 2. (2018广西钦州一模)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晋国六卿制(B)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B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C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解析根据题目中“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得出:题目强调的是晋国六卿制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并非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故A项错误,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题目中“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秦朝的九卿制度与晋国六卿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3. (2018吉林长春一模)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B)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解析“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统治者的赏罚均为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可见依然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故D项错误。4. (2018广东佛山一模)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C)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解析材料中“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的法律通过地方官员传达到民众之中,此举表明西周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央的法令可以传到地方民众,并不能说明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春秋时期私学的出现使文化出现下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央的法令的传达,并没有提及诸侯割据,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故D项错误。5. (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D)A官僚制度正式建立 B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C宗法制度日趋瓦解 D分封制下统治秩序遭破坏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楚武王灭权设县,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可知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正确。秦朝时期才正式建立官僚制度,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无法推断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秦朝时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C项。6. (2018四川绵阳一模)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B)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解析夏朝王位世袭,但未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夏朝王位传子是王位继承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夏朝王位的传承,不能得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7. (2018河南安阳一模)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D)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解析题干所给材料并未涉及封建文明的先进性问题,故A项错误;“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仅是对题干所给材料中“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的片面理解,B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并未体现周朝的专制政治,C项错误;由题干所给材料可知,该学者把西周与其分封的诸侯国等量齐观,认为当时中国未实现统一,直到秦朝才实现了第一次统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作为一种地方分权行政体制,对维护周代国家统一起了一定作用,该学者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故选D项。8. (2018湖北武汉调研)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D)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解析盟约中“无曲防”的规定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与诸侯争霸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诸侯国治理洪水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无法看出齐王称霸后已经有效治理了黄河,故C项错误;各诸侯国为防止水患各自为战,反过来说明,就从治水方面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来协调,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0分)9. (2017四川成都五校联考)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2分)答案(1)特点: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嫡长子继承制。(2)变化:东汉以后,门阀士族及宗法性豪强同时崛起;宋朝,获得纵深发展,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成为政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分化迅速,宗族间相互救助;士族没落、庶族崛起;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3)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解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特点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