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祥——七年级(下)期末复习.ppt_第1页
吴中祥——七年级(下)期末复习.ppt_第2页
吴中祥——七年级(下)期末复习.ppt_第3页
吴中祥——七年级(下)期末复习.ppt_第4页
吴中祥——七年级(下)期末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 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深幽寂静 宁静、空灵,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万籁俱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D,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1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1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 ;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气势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诗人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的两句是 , 。看到国家因战乱未平,多灾多难,诗人不禁老泪纵横的诗句是 ,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5)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6)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7.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10.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1.赏析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1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1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1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16.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7.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 , ”,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复习一 必背诗文默写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第一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2、两小儿辩日两小儿笑曰:“?”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如果不怕刺,。 捕鸟的过程:。 4、登岳阳楼的叙事句,。写景句,。抒情句,;,。这首诗的主旨句,。,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6、 登岳阳楼的叙事句 , 。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 ,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句子是 , ; , 。 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 。 7、背诵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8、赵普读书勤奋的句子“,”。读书的效果“,”。揭示中心的句子“”。 文中两处对比的句子“,”和“” “”和“”。 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有,;,。,。 9、一面这事到现在。 10、童年的朋友在她没来以前。 *11、周总理你在哪里你不见那沉,。 宿营地上,。 广场回音:,。 你永远,你永远,你的人民,,*12、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 ;黄鹤楼名称的由来证据充足,;描绘黄鹤楼高大雄伟的句子 ,;总写黄鹤楼地位和价值的句子 。 *13、于园总写最大特点的句子,。“三奇”分别是,。描写水阁四周景色及感受的句子,。交代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原因的句子,。 *14、巍巍中山陵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 大自然的图画。 道外的 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树丛 气氛之中。 当日初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 泼墨山水。 当阳光灿烂之时 ,工笔长卷。,复习二 诗词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词:题 万籁 。籁 。 山光 。 “悦”和“空”是用法。 3、成语: ,常用于题景,隐含的哲理是 ,字面义是 , 现在形容 。 4、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常建 唐 书写 各种声音 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山中的景色 使动 曲径通幽 要想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万籁俱寂 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周围环境十分安静 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表达了作者 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5、这首诗着眼于表现后禅院 的环境,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从,等字。 6、颈联主要表现作者、的心境,从、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好在哪里? “曲”字换成“竹”字可以吗?为什么? 8、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妙处。,幽静(清幽寂静或清幽脱俗) 幽 深 空 喜悦 宁静 悦 空 生动地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又浓又深的样子,表现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不能。因为意境不同,“竹”字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字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弯曲的小路通往幽深的地方,后禅院里花木掩映、又浓又深。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后禅院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好在哪里? 10、赏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妙处。 11、“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悦”,使鸟儿欢悦,“空”,使人杂念顿消。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把诗人身处清幽脱俗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烦恼忧愁都除去,心情愉悦、杂念顿消的纯净感受生动的表现出来。 山光、水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使人杂念顿消。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把诗人身处清幽脱俗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烦恼忧愁都除去,心情愉悦、杂念顿消的纯净感受生动的表现出来。也表现了大自然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及诗人的热爱陶醉之情。 不矛盾。这是以静写动(以声衬静)的写法,身处极静极美的禅院之中,仿佛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只有钟磬的声音在袅袅不绝。这两句很好的表达了诗人向往佛门清静、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12、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运用了 的手法,创造了意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古诗名句还有 1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颔联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曲径通幽”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C、颈联更多的是书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出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一个“空”字表现出诗人此时此刻精神上杂念顿消、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从本诗的题目看,“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一二句景致刻画之后,立刻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以静写动(以声衬静) 余音绕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登岳阳楼 1、这首诗是诗人 晚年漂泊荆湘,途径所作。杜 甫,字,巩县人,所作诗篇反映当时的和 ,他的诗被称为“”,他被称为“”。有 。 2、解词:坼 乾坤 字 戎马 凭轩 涕泗 3、这首诗以和为主,真挚感人,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写景的句子是, 。请作赏析,杜甫 岳阳楼 子美 河南 社会动乱 人民疾苦 诗史 诗圣 杜工部集 裂开 天地 书信 战乱 倚着栏杆 鼻涕 眼泪 自叙 抒情 思乡念亲、 忧国忧民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把我国的东南之地分为吴楚两部分,水天相连,波涛动荡,好像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这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5、这首诗抒情的句子是, ; , 。前两句抒发了作者 ,后两句抒发了作者 6、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7、结合作者个人的经历,谈谈对尾联的理解。,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对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孤苦无依的哀叹 思乡念亲 、忧国忧民的情怀 不是。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以看出来。作者不仅只是哀叹自己的身世,还是为战火中的国家和受苦受难的百姓”涕泗横流。 作者个人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诗人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百姓而悲伤。,10、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对洞庭湖早就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C,复习三 文言文阅读 黄鹤楼 1、本文选自 ,作者,代人。黄鹤楼与 、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背诵课文。 3、翻译课文。 4、解释红色的字词; 隅 图经云 登仙 尝驾黄鹤 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 观其 耸构 高标 巍峨 垅嵸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5、翻译重点句子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 观其耸构巍峨, 高标垅嵸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6、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本文的线索是 。 7、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并写出每一层的意思。 8、做页子。 9、看练习册。,于园 1、本文选自 ,作者是,号,(朝代)家,著有 、 、 等。 2、背诵课文。 3、翻译课文。 4、解释红色的字词 瓜洲步 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 则 同知瓜洲 携余往 处处款之 无他奇 磊石 植果子松数棵 缘坡 不得上 以实奇 奇峰绝壑 以空奇 卧房槛外 幽阴深邃 艇子 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 坐其中(21)颓然 (22)碧窈 (23)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24)至于园可无憾矣,5、翻译重点句子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 ,则门钥不得出。 保生叔同知瓜洲 ,携余往 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池中奇峰绝壑 ,陡上陡下 卧房槛外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 ,如深汕茂林,坐其中, 颓然碧窈 。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6、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7、写出段意和层意: , ; , 。 8、看课后作业。 9、 做页子。 10、看练习册。,赵普 1、本文选自 ,由代等撰。赵普,字则平,(朝代)家。 2、背诵课文。 3、解释彩色的字词。 (1)少习吏事 (2)寡学术 (3)及为相 (4)劝以读书 (5)手不释卷 (6)每归私第 (7)阖户启箧 (8)读之竟日 (9)临政 (10)处决如流 (11)既薨 (13)发箧视之 (14)则论语二十篇也,(15)普性深沉,有岸谷 (16)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7)龌龊 (18)循默 (19)未有其比 (20)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太祖不用 (21)普明日复奏其人 (23)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24)碎裂奏牍掷地 (25)普颜色不变 (26)跪而拾之以归 (27)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28)太祖乃悟,卒用其人,4、翻译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及为相 ,太祖劝以读书 。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 (3)及次日临政 ,处决如流。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则论语二十篇也。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6)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太祖不用 。 (8)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24)碎裂奏牍掷地 (9)普颜色不变 (26)跪而拾之以归 (10)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11)太祖乃悟,卒用其人,5、解释下列多义词 A 为(1)及为相 (2)以天下事为己任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以 (1)劝以读书 (2)以天下事为己任 (3)跪而拾之以归 (4)虽乘奔御风不以嫉也 C 之 (1)读之竟日 (2) 跪而拾之以归 D 其 (1)未有其比 (2)又以其人奏,6、解释古今异义词 (1)每归私第 古义 今义 (2)家人发箧视之 古义 今义 (3)处决如流 古义 今义 (4)多龌龊循默 古义 今义 (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古义 今义 (6)普颜色不变 古义 今义 (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古义 今义 (8) 是 古义 今义 (9) 走 古义 今义 (10)去 古义 今义 ,7、本文主要写了赵普、 两件事,表现了这一个中心。 8、写出本文两个自然段的段意:一 二。 9、本文有两大写作特色:一是细节描写中刻画人物,二是叙事简洁。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10、“碎裂奏牍掷地 ,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等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1、赵普为什么要“阖户”才“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2、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某官” 而不惧触犯太祖? 13、文章写赵普刻苦读书,为什么要插入“太祖劝以读书 ”的记叙? 14、第一段按照顺序写赵普的一生,标志性词语是“ ”、“ ”、 “ ”。 把赵普时和时进行对比,表现他的精神。 15、第一段末写“家人发箧视之”有何作用? ,16、第二段中起总领作用的句子是 它总写了 17、第二段中的对比“ ”是和“ ” ,作用是 18、请找出文中表现赵普刻苦读书的句子,说说赵普晚年还手不释卷给你什么启发? 19、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的成语或故事? 如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等。 20、解释成语“手不释卷”: 21、看课后作业三和练习册。,复习四 生字词 1、文笔精华一 圜丘 对峙 雪屐 椭圆 掮神像 马厩 接踵摩肩 炫耀 鼎盛时代 饶有风味 吱呀嘁嚓 ( )绒 广义而论 依此类推 诞生 绸缎 薄暮 2、短文两篇 隅 费祎 返憩 耸构巍峨 高标lngzng( )( )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奇峰绝壑 螺蛳缠 幽阴深邃 艇子 禽鸟啾唧 深山茂林 颓然碧窈 阎伯理 张岱,3、凡尔赛宫 驰名中外 雄浑壮观 装潢 衔接 金碧辉煌 参天大树 技艺精湛 远涉重洋 挥洒淋漓 才华横溢 造型优美 风起云涌 芳草如茵 佳木葱茏 栩栩如生 波光粼粼 郁郁葱葱 婷婷玉立 历史轶事 气势磅礴 富丽堂皇 营私舞弊 异曲同工 举世瞩目 络绎不绝 心旷神怡 碧澄 静谧 恬静 赴宴 嫉妒 加冕 盘踞 血腥 摒弃 镶嵌 4、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 执锨铲土 丰功伟绩 销毁鸦片 怒形于色 勇往直前 瞻仰 矗立 奠基 砌成 镏金 上溯 重幔 庑殿 窑坑 挑衅 梭镖 旌旗 逾越 天堑 周定舫,5、巍巍中山陵 叱咤风云 革命先驱 草莽连绵 峭石巉岩 悠悠岁月 断垣颓壁 中西合璧 极目远眺 纤细如微 工笔长卷 隐约参错 大江之滨 莽苍深邃 安祥宁静 庄严肃穆 丘岗坡陀 方山如屏 秦淮似带 城犹潜蛇 山若伏鳖 依稀可辨 变幻无穷 山麓 突兀 山巅 嵯峨 淳朴 灵柩 竣工 牌坊 田圃 津梁 圆券门 坐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