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1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2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3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4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学年度五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齐贤学校 屠杏珍一、 指导思想:本学期,将继续遵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精神,认真贯彻“两纲”精神,以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造就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目标,把握课改契机,开展具有时代气息和儿童情趣的体验教育活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大部分学生活泼聪明,有礼貌,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但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劳动观念不强,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同学之间斤斤计较,没有责任感,缺少团结协作精神,缺乏顽强的毅力。另外,有一些学生由于阅读很少,所以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传统文明知道得很少,缺乏应有的是非辨别能力。通过本学期品社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挖掘历史地理知识的存在价值,知道世界文明的起源,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健康的人格。课堂上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使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学习固然重要,品德也是一个人成为国家栋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要德、智、体、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有知识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三、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广泛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德育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会思考、负责任的未来公民。会思考:(1)主动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探索。 (2)有基于事实依据的独立见解。负责任:(1)清楚自己的目标,理解地行动。 (2)理解社会的需要,合作地行动。(二)、教学原则: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探究兴趣,使其感受学习本课程的快乐。2、为学生打开认识社会的窗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会。3、突出呈现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探究途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获取并构建知识。4、避免用广大大量文字抽象地描述概念、道理,而是将要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隐含于展现生活实际的情境之中。5、通过比较本土和他乡、中国和外国、现在与过去的同类事物,拓展视野,深化对社会的认识。6、巧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反映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引发学生从小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7、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排除抽象的道德说教和虚假的道德故事,直面真实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四、教学策略与措施方法:1、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来那种枯燥乏味的教育变成了一种有滋有味的享受,使学生能愉悦地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去模仿、去认识,这样就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3、认真上好每一堂品社课,多运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五、各单元学习目标:第一单元:1知道黄河的地理位置,初步了解黄河沿岸的一些文化遗存,理解黄河作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的地位;知道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起源。知道中华传统思想的大致内容,知道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华文明的基础与精髓,并理解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2能够利用地图指认黄河以及相关内容的地理位置;能够对课文中的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在课后自主收集资料,完成课后的作业;能够收集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课内外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体会黄河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感受黄河所象征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传统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中华悠久的文明产生自豪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第二单元:1初步了解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了解运河开通所带来的南北方多方面的交流以及我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变化;初步了解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并了解古城市民为保护文化遗存而作的努力;了解先人在运河建设以及中国其他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惊人智慧和献身精神。知道近代运河两岸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一些英勇事迹。2能够从方言、戏曲、建筑、遗址以及城市的变迁等等事物或现象中发现运河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的推动作用;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分析和整理反映运河工程之伟大的资料,并能为运河申请为世界遗产提出自己的见解。3为大运河等著名水利工程体现的我国古代发达的科学技术而自豪,崇尚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爱水、重水、惜水”的意识,欣赏古人在“爱水、重水、惜水”中表现出的智慧;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意保护历史遗存的重要性;对运河文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第三单元:1知道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及那里曾经拥有过的高度发达的原始文明,它与黄河流域共同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同时,初步了解我国近代历史上屡遭列强侵略的史实,以及近现代我国人民反抗侵略,反对压迫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一些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知道中国共产党及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等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建立新中国的伟绩,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解今日长江流域的发展新貌。2能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整理革命先烈的故事,展现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不屈精神;能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进一步提高空间方位感和读地图的能力。 3认同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增强民族归属感;对那些为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而献身的先烈和革命前辈产生敬佩之情和感恩之心,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今日长江儿女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而感动;愿意为母亲河更美好的未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第四单元:1. 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其他文明古国,它们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进一步认识到河流促进了文明的诞生,科技推动了文明间的交融;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意义,并了解一些为中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认识到中国要强盛,必须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 能在世界地图上指认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及发源地的主要河流,将河流与文明古国的诞生建立联系,并能找出一些判断文明发展水平的依据;能通过采访和观察等,发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能进一步提高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3. 尊重和欣赏其他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产生探索和学习世界其它国家优秀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敬仰为中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付出毕生心血的历史人物,愿意做一个新时代的交流使者,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六、教学进度表日期周次内容备注9/19/2 1单元一/1(1)开学工作准备9/59/9 2(2)单元一/2(1)9/129/16 3(2)单元一/3(1)活动作业19/199/23 4、5(2)单元一/4(1)9/269/30 6休息10/310/7 7(2)单元二/1(1)活动作业210/1010/148(2)单元二/2(1)10/1710/21 9(2)单元二/2(3)活动作业110/2410/28 10单元二/3(1)3(2)活动作业210/3111/4 11拓展单元三/1(1)11/711/11 12(2)单元三/2(1)活动作业1 11/1411/18 13(2)单元三/2(3) 11/ 2111/25 143(1)单元三/3(2)活动作业211/2812/2 15(3)单元三/4(1) 12/512/9 16(2)单元三/5(1)活动作业3 12/1212/16 17(2)单元三/5(3)12/1912/2318拓展单元四/1(1-3)活动作业112/2612/3019单元四/2(1-3) 1/21/620单元4/拓展、复习考试活动作业21/91/1321七、课题研究:课题名称:品社学科“交流互动”中组织小学生有效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八、民族精神梳理:教学内容民族精神教育 生命教育 单元主题课题第一单元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寻根问祖黄河源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感受黄河所象征的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理解汉藏自古一家亲,领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民族自豪感。山河一统立华夏体会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聪明才智。百家争鸣兴文化体会中华文明的悠久灿烂,激发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的愿望。传统美德塑精神解仁义、诚信等传统美德的含义,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第二单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千里江山一河牵体会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运河两岸城市兴感受运河开通后两岸社区的昌盛与繁荣,感叹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体会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巧夺天工立丰碑感受中华民族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聪明才智。第三单元奔腾不息的长江古文明的见证知道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理解长江流域的古文明遗址,体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钟山风雨帝王州南京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对民族英雄、抗日勇士等的敬仰之情。激发对日本侵略者屠杀30万人生命的滔天罪行的愤慨之情。千船万舶汇江城武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孙中山一生寻求救国之道的事迹,体会他那坚忍不拔、爱国救民的精神。巴山夜雨话雾都重庆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对为崇高信念而宁死不屈的革命先烈产生敬佩之情。共谱长江新篇章感受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洪的精神和祖国日益强大的国力。感受三峡移民“舍小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