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课件:专题1 第2课《汉代儒学》.ppt_第1页
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课件:专题1 第2课《汉代儒学》.ppt_第2页
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课件:专题1 第2课《汉代儒学》.ppt_第3页
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课件:专题1 第2课《汉代儒学》.ppt_第4页
春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课件:专题1 第2课《汉代儒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版 必修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一,第2课 汉 代 儒 学,专题一,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本课第一目“焚书坑儒批判”主要讲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焚书坑儒”,儒家文化进入低潮时期。 本课第二目“罢黜百家”主要讲述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主流地位。 本课第三目“太学的出现”主要讲述儒学为统治者所接受,进而逐渐制度化、官方化。 本课第四目“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主要讲述随着科举制的实行,儒家思想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它的政治作用日益明显。,四目呈因果关系,图示如下:,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有利于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必然会赢得统治者的赏识。 (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合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结束了战国时期各种学派互相争鸣的局面。 (2)儒学正式取代了黄老之学,儒学独尊地位被确立起来,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因此,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具有积极作用。,(4)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3如何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点拨提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的特点,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2014江苏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 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 【答案】 B,(2013重庆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发展董仲舒新儒学。考查知识的记忆运用能力。据材料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为君主统治提供神学依据可以判断是董仲舒。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孟子主张仁政;朱熹提倡理学,强调理是万物的本源,存天理、灭人欲;董仲舒吸取阴阳家、道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提倡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2013福建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可以得出正确答案。B、C、D三项表述不全面或者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附会当时的政治,写了一篇文章,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