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doc_第1页
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doc_第2页
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doc_第3页
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doc_第4页
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应用背景及意义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三、应用研究内容(一)应用研究内容简述1.术语和定义2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1)部件拆分规则(2)部件名称命名规则3.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使用规则(1)表中所列部件是对汉字拆分下限的规定,教学中对每个汉字分析时,不宜再行拆分。 (2)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中仍有理据的合成字,教学时也可再行拆分,但拆分下限不能超出本部件表范围。(3)有理据的交重成字部件,在教学时可以拆开讲解。(4)在指导书写时,对部件表中未包含的部分,可以灵活描述。(5)在称说某些部件时,可以按照习惯儿化。(6)表中双重称说的部件,建议优先使用语音称说。(二)应用研究实施操作A.应用研究方法B.应用研究实施操作案例C.实施操作注意事项:四、研究步骤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存在的问题附件:1.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罗利省 王国锁 2.井底之蛙教案 杨晓露 杨相品3.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 胡为柱一、应用背景及意义笔者识字教学20几年,至今还留下一个难以解开的结,214个部首的名称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中查到,但除此之外的部件名称却未能叫出一个,导致教师教也糊涂,学生学也糊涂。要想解开这个结,我们可以利用2003.11.1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常用字部件规范)这一资源。比如,人们经常写错的“临”字,就可拆分为“”(两竖),“”(临字角)和“”(临下角)三部分,这样的拆分有规律,名称也形象,记忆方便。要是教师能利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这一资源去进行识字教学,部件名称叫也顺口,记也方便,我们学生的错别字也可能会少发生。低段(一二年级)的重点是识字教学,初学汉字的人由于缺乏对汉字部件的结合能力,常将笔画看成孤立的单位,造成记忆单位过多。人的短记忆受一定空间的限制,复杂的形态化成过于简单的形态,就会较多地占据记忆的工作时间,影响记忆容量。因此,如果采用笔画教学,就造成记忆单位过多,如“操”,按笔画,共有16笔,学生还要记住笔画与笔画的联接与位置,而按部件理论分析,“操”可以分为“扌口 口 口 木”5个部件,记忆单位减少了70%,提高了记忆效率。据统计,每个汉字的平均笔画数为7,而每个汉字的平均部件为2。3。既然记忆单位越少越好,何不采取整字教学,把一个字作为一个记忆单位,利用部件原理,使字与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体现汉字的系统性,为汉字结构分析,字源分析,形旁声旁分析提供基础。部件理论虽然不能解决汉字教学的一切问题,但它在低年级学生初识汉字的阶段,对消除畏惧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还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合理利用部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汉字的音、形、义教学,最难的、最基础的还是形的教学,因为音、义问题,学生会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会逐步得到解决的。所以,用传统识字教学与现常用字部件规范应用研究教学进行比较是解决字形教学这一难点的关键。目前的识字教学大都沿用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部首目录的名称进行教学。其实,严格来说,汉字应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件组成的,而部首只是部件的一部分。这一点从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收录的部首只有214个,而常用字部件规范收录的部件有540个就可以看出。传统识字教学对除部首外的部件,其术语定义、部件拆为及命名规则不规范,只凭教师的理解各显神通,或拆分过细,或用形近字比较等,造成学生识字率降低,错误率提高。而用常用字部件规范的术语定义、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进行教学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裹拆分为“衣、果”不拆分为“亠”、“果”、“”;体现形声字规律,焦急哦按时教学有根据,学生好记易懂。又如:“第”中的“”为“弟省”;学生是在学了“弟弟”的“第”字后,记住了“”(“弟省”)这个部件的基础上,学“第”的。“”这个名称为学生提供了记忆的依据,也为教师提供了规范的教学术语,一举两得。主持人:胡为柱课题组成员: 罗利省 王国锁 杨相品 杨晓露实践证明,字形整体部件识记效率大于部分零件识记效率。如“第省”这个部件,分成“弓”“丨”“丿”三个零件记就费事,而用一个“”部件记就省事得多。常用字部件规范收录的部件是构成汉字最基本的整体单位。可见,应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识字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率。传统识字教学的汉字笔画名称、部首名称和笔顺规则,识字教学的相关典型文献,我们都可以继续沿用。因此“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应用研究是传统识字教学的延伸研究。但是部件问题是把双刃剑,有人就曾做过研究。它的讨论起于80年代初,最初分析部件的目的是为计算机处理汉字用的,是为了汉字解码中形码的科学性和键盘代码的实效性而进行的。当然在客观上,部件理论从现代汉字学的角度出发,可分析性和可组合性结合,这一点突破了传统汉字学依据六书分析现代汉字字形的局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部件分析法一般不注重字的理据性,部件取舍的标准基本依据频度的原则和可组合的原则,对于分析出来的部件是否容易称说,是否易学易记则考虑的不多,所以单纯依靠部件教学不符合汉字教学实际。三、应用研究内容(一)应用研究内容简述1.术语和定义汉字部件有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简称“部件”。例如:“木、心、口、也、氵、亻、刂、礻”。笔画构成楷书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例如:“一”(横)、“丨”(竖)、“丿”(撇)、“丶”(点)、“乛”(横折钩)。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可以独立成字的部件称为成字部件。例如:“另”、“吉”、“唱”、“向”中的 “口”;“河”、“苛”、“荷”、“歌”中的“可”。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称非成字部件。例如:“筒”、“刚”、“网”、“铜”中的“冂”;“疾”、“病”、“疼”、“嫉”中的“疒”。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最小的 不再拆分的部件称基础部件,也称单纯部件。基础部件处于汉字结构的最底层,又称末级部件。例如:“男”中的“田”、“力”;“江”中的“氵”、“工”。由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组成的部件称合成部件,例如:“想”、“厢”、“箱”、“湘”、“霜”、“孀”中的“相”。“倍”、“部”、“菩”、“陪”、“醅”、“蓓”中的“”。单笔部件由一个笔画构成的部件称单笔部件,例如:“一”(横)、“丨”(竖)、“丿”(撇)、“丶”(点)、“乛”(横折钩)。汉字结构部件构成汉字的方式和规则。结构理据根据字源或参考字源,从汉字的部件组合中分析出的造字意图,称结构理据。例如:“旦”的理据是像太阳(日)从地平线(一)升起;“架”的理据是从“木”、“加”声。部件拆分将汉字拆分部件称部件拆分。有理据拆分和无理据拆分根据结构理据所进行的部件拆分,称有理据拆分;例如“啊”:形声字,从口,阿声。第一层分为“口”和“阿”。当无法分析理据或理据与字形发生矛盾时,依照字形所进行的部件拆分,称无理据炒粉。例如:“执”拆分为“扌”、“丸”;“朋”拆分为“月”、“月”。部首一部分可以成批构字的部件。凡含有某一部件构成的字在字典中均排列在一起,该部件作为领头单位排在开头,成为查字的依据,称为部首。部首多由形旁构成。例如:木(松、柏、杨、架、杏、林、相)。2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1)部件拆分规则字形结构符合理据的,按理据进行拆分;例如:分拆分为“八”、“刀”;相拆分为“木”、“目”。按理据拆分时,属于层次结构的,依层次拆分;属于平面结构的,一次性拆分。例如:想(层次结构)第一层拆分为“相”、“心”,第二层“相”拆分为“木”、“目”;暴(平面结构)一次性拆分为“日”、“”、“八”、“ 氺”。无法分析理据或形与源矛盾的,依形进行拆分。例如:朋拆分为“月”、“月”;执拆分为“扌”、“丸”。交重不拆,极少数不影响结构和笔数的笔画搭挂可拆。例如:串(交重)不可拆分为“中”、“中”;东(交重)不可拆分为“七”、“小”;孝(搭挂)拆分为“耂”、“ 子”。拆开后的各部分均为非字部件或均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即使是相离或相接,也不拆分。例如:隶不可拆分为“”、“氺”;非不可拆分为“”、“”。为照顾查检的方便,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推荐使用的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的201部首(含繁体部首)一律进入部件表。因为构字造成独体字部件相离的,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独体字的原形。例如:裹拆分为“衣”、“果”,不拆分为“亠”、“果”、“”;乘拆分为“禾”、“北”,不拆分为“禾”、“”、“匕”。(2)部件名称命名规则按读音命名部件a、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内的成字部件,仅有一个读音的,按其读音命名;多音的成字部件,选取较常用的读音命名。例如:单音:“口(ku)”、“木(m)”、“火(hu)”、“革(g)”。多音:“石”称为“石(sh),不称为”石(dn)。b、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外的成字部件,给出读音后再按部位命名。例如:“殳”的名称是“殳(sh)”和“设(sh)字边”;“聿”的名称是“聿(y)”和“律(l)字边”。按俗称命名部件a、俗称通行的 非成字部件,用俗称命名。例如:“辶”称为“走之”,“氵”称为“三点水”;“ 宀”称为“宝盖”,“ 扌”称为“提手”。b、有多种俗称的非成字部件,采用一个含义明确、比较通行的俗称命名。例如:“纟”俗称“绞丝旁”、“绞丝”、“孪绞丝”、“乱绞丝”等,选用“绞丝旁”;“ 彳”俗称有“双立人”、“双人旁”等,选用“双人旁”。按笔画命名部件a、单笔部件按规范的笔画名称命名。例如:“一”(横)、“丨”(竖)、“丿”(撇)、“丶”(点)、“乛”(横折钩)。“乚”称为“竖折横折钩”。b.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内成字的单笔部件,可以根据字音和笔画双重命名。例如:“一”称为“一(y)/横(hng)”;“乙”称为“乙(y)/ 横折撇折横折钩hngzhpizhhngzhgu”按部位命名部件以上三类以外的部件,采用代表字及部件在代表字中的部位命名。例如:“字头”、“字底”、“字心”。名称中的“”为部件命名的代表字,“头”、“底”、“框”、“心”等为部件在代表字中的部位。部件命名代表字一般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选取,并且优先选用两部件字,优先选用左右部件的字,优先选用部件位置明确的字。部件命名的代表字不选取部件集中的成字部件,如:“”称为“贞字头”,不称“占字头”,因为“占”是本部件集的部件。(1)字头。上下、上中下结构的上部部件称“字头”。例如:“”称为“责字头”。(2)字底。上下、上中下结构的下部部件称“字底”。例如:“氺”称为“泰字底”。(3)字旁。左右结构的左部部件称“字旁”。例如:“”称为“师字旁”,“丬”称为“壮字旁”。(4)字边。左右结构的右部部件称“字边”。例如:“旡”称为“既字边”。(5)字框。包围结构的外部部件称“字框”。例如:“囗”称为“围字框”,“”称为“反字框”。(6)字心。位于包围结构中部的部件称“字心”。 例如:“”称为“延字心”。(7)字角。位于汉字四角部位的部件称“(字)角”。 位于左上角的部件称为“左角”。例如:“”称为“餐左角”。 位于右上角的部件称为“右角”。例如:“”称为“黎右角”。 位于右下角的部件称为“下角”。例如:“”称为“临下角”。(8)由某字变形而来的的部件,用本字加部件常出现的部位命名。例如:“爫”称为“爪头”,表明“爫”是由“爪”变形而来,不是“爪”字的上部;“”称为“羊旁”,表明“”是由“羊” 变形而来,不是“羊”字的左部。(9) 由某些部件省简而成的部件变体,以“省”命名。例如:“毅”中的“”为“豕省”; “表”中的“”为“衣省”;“第”中的“”为“弟省”;“岛”中的“”为“鸟省”。3.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使用规则表中所列部件是对汉字拆分下限的规定,教学中对每个汉字分析时,不宜再行拆分。例如:“京”不能再拆分为“亠”、“口”和“小”;“亚”不能再拆分为“一”和“业”。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中仍有理据的合成字,教学时也可再行拆分,但拆分下限不能超出本部件表范围。例如:“鼻”可拆分为“自”、“畀”;“香”可拆分为“禾”、“日”。有理据的交重成字部件,在教学时可以拆开讲解。例如:“果”可讲解为从“田”,从“木”;“夷”可讲解为从“大”,从“弓”。在指导书写时,对部件表中未包含的部分,可以灵活描述。例如:“主”可以描述为先写“丶”,后写“王”;“太”、“犬”可以描述为先写“大”,后写“丶”;“必”可以描述为先写“心”,后写“丿”。在称说某些部件时,可以按照习惯儿化。例如:“立刀儿”、“宝盖儿”、“竖心儿”、“走之儿”等。表中双重称说的部件,建议优先使用语音称说。例如:“囗”名称是“囗wi”和“围字框”,建议先使用“囗wi”称说。(二)应用研究实施操作A.应用研究方法1.被试选取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四(4)、二(3)班做被试样本。2.应用工具选择适用识字教学的部分常用字部件规范的术语定义,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进行教学。3.程序(执行行动研究法程序研究)执教教师认真学习常用字部件规范,熟练掌握术语定义、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常用字部件规范对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是否有影响。部首查字法要到二年级才能学到,所以我们先对常用字部件规范中的非成字部件和部分成字部件156个进行初步研究,挑选出适用于一、二年级的51个部件进行实验,验证其与查字典是否相关,如相关则继续减少相关部件,再验证,直至筛选出不相关的部件数为止;如相关,则完善一、二年级的部件数目进行推广。(见附件1)考虑到中、高年级已学会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部件对学生用部首查字法的影响减少。我们用156个部件进行教学,以提高识字效率,减少错别字,但也要通过实验,去粗取精,减少部件数目,找出能帮助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减少错别字的部件,待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推广。(见附件2)B.应用研究实施操作案例19雪孩子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生字,初步掌握“又唱又跳”这一类结构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重点感受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欢乐,为小百兔解除灾难,自己变成云朵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冬天,雪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播放雪花纷飞的课件)小朋友,你喜欢下雪吗?2.有一只小白兔非常盼望下雪,因为他很想见到他的好朋友雪孩子,板书课题,读题。3.学习“孩”字,认识新偏旁“孑”。二、欣赏动画,初步感受1.播放情景动画,2.说说看了之后的感受。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动画中的配音其实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打开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2.课文中没有了拼音,如果小朋友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看课本后面的生字表,问同学或老师)(二)检查学习情况。1.出示添加拼音后的生字,学生自由读。2.能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吗?3.“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扩词。4.说说:哪些生字你已经记住了,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5.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你还不认识,需要大家帮助?它在第几自然段哪个生字后面?四、再读课文,感知全文。1.随机点击八幅图片,请学生读出相应的自然段。2.请学生排列八幅图片,再自由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讲了个什么事?五、生字指导书写教学(“瓜”、“衣”、“来”)老师:大家都会读,会用这些字扩词,这很好!但是,我们如何记住“瓜”、“衣”、“来”3个生字呢?老师: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告诉老师“瓜”字是哪个字多了一提,一点。学生:(纷纷举手)老师:哟,都知道,请说说。学生:爪子的“爪”字中间的竖改成竖提,再加上一点。老师:闭上眼睛,书空。老师:“衣”字是独体字,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来记,怎么分?学生:上面部分是六字头,下面部分老师:老师告诉你,下面部分是“衣”字省去了六字头,我们就叫它“衣省”。“衣”字怎么记?学生:六字头加上衣省,合起来就是“衣”字。老师:对呀!小朋友们记住了“”(衣省)这个部件,对你们今后学更多的字很有好处。闭上眼睛,书空“衣”字。老师:我们接下去学习第三个独体字“来”字,谁的观察仔细,用什么方法将它记住?学生:“米”字上面加上一横。老师:聪明!考虑到这个字的笔顺,跟老师按“来”字的笔顺书空。C.实施操作注意事项:1.在字形拆分教学时,应注意与写字教学的笔顺教学相结合。2.汉字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仍沿用传统的“汉字笔画名称”和“汉字笔顺规则”教学。四、研究步骤2006.10.2008.7搜集相关文献,撰写新教案并实施教学。2008.92009.12主要对实施新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完善。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存在的问题1.在近3年的研究中,我们觉得对教师规范教学术语能起一定的方便、规范作用。但对学生减少错字的效果不太明显。2.通过近3年的实践,观察,研究,由于无理据拆分非成字部件多达540个,名称相当繁杂,虽然经过选择,删减,但无形中还是增加了老师与学生的负担。所以建议大家从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重蹈此覆辙,浪费人力,物力。3.学生学的汉字只有3000左右,而部件却多达540个,对比之下,加重负担,不言而喻。况且现在也有部件字典出版,用时只要查一下字典即可,故不需要作任何研究。4.本课题研究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提倡大家适当使用部件规范、名称,方便教学。这是可取的。因为大家目前使用的只是汉语成语词典或新华字典中的偏旁部首的规范、名称。参考文献1.王宁 等起草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实施2. 杨明泽等新课标小学生语文全能一本通 泰山出版社 2006年11月出版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浙江省三门县小雄镇中心小学 罗利省 邮编317100 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 王国锁 邮编317100中华人民共中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3.11发布了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常用字部件规范)。我们认为:这一资源可以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应用。一、规范教学术语在识字教学中,214个部首的拆分及命名规则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查到,但除此之外的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我们却一概不知,导致教师对有些部件教学术语不规范,学生学也糊涂。要想规范部件教学术语,我们可从常用字部件规范的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中获取。(一)部件拆分规则(1)字形结构符合理据拆分的,可沿习传统的字形结构拆分,这里不作介绍。(2)无理据拆分。无法分析理据或形与源矛盾的,依形进行拆分。例如:朋 拆分为“月”、“月”; 交重不拆,极少数不影响结构和笔数的笔画搭挂可拆。例如:串(交重)不可拆分为“中”、“中”;孝(搭挂)拆分为“耂”、“子”。拆开后的各部分均为非字部件或均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即使是相离或相接,也不拆分。例如:非不可拆分为“”、“”。因为构字造成独体字部件相离的,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独体字的原形。例如:裹拆分为“衣”、“果”,不拆分为“亠”、“果”、“”; (二)部件名称命名规则传统的按读音、俗称、笔画、部位命名部件,我们都可沿用,但其内涵还应扩展。具体的分以下几种情况:(1)字头。上下、上中下结构的上部部件称“字头”。例如:“”称为“责字头”。(2)字底。上下、上中下结构的下部部件称“字底”。例如:“氺”称为“泰字底”。(3)字旁。左右结构的左部部件称“字旁”。例如:“”称为“师字旁”,“丬”称为“壮字旁”。(4)字边。左右结构的右部部件称“字边”。例如:“旡”称为“既字边”。(5)字框。包围结构的外部部件称“字框”。例如:“囗”称为“围字框”,“”称为“反字框”。(6)字心。位于包围结构中部的部件称“字心”。 例如:“”称为“延字心”。(7)字角。位于汉字四角部位的部件称“(字)角”。 位于左上角的部件称为“左角”。例如:“”称为“餐左角”。 位于右上角的部件称为“右角”。例如:“”称为“黎右角”。 位于右下角的部件称为“下角”。例如:“”称为“临下角”。(8)由某字变形而来的的部件,用本字加部件常出现的部位命名。例如:“爫”称为“爪头”,表明“爫”是由“爪”变形而来,不是“爪”字的上部;“”称为“羊旁”,表明“”是由“羊” 变形而来,不是“羊”字的左部。(9) 由某些部件省简而成的部件变体,以“省”命名。例如:“毅”中的“”为“豕省”; “表”中的“”为“衣省”;“第”中的“”为“弟省”;“岛”中的“”为“鸟省”。掌握了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对识字教学至少有以下好处:简练教学语言,例如:“”称为“延字心”,我们可直接说“延字心”怎么写?不会因为“”这个部件的名称怎么叫而绕弯子,浪费时间。无理据拆分的部件可比较,例如:“表”中的“”的“衣省”和“畏”中的“”的“畏字底”就可比较。学生在今后学带有“”部件的字(衣、囊、猿)和带有“”部件的字( 畏、丧、偎、展)就不会写错。复杂的无理据部件可单独指导,例如:“聚”字,我们就可把复杂“聚字底”()单独进行书写指导,以防学生写错字。二、提高识字效率初学汉字的人由于缺乏对汉字部件的组合能力,常将笔画看成孤立的单位,造成记忆单位过多。人的短时记忆受一定空间的限制,复杂的形态化成过于简单的形态,就会较多地占据记忆的工作时间,影响记忆容量。因此,如果采用笔画教学,就造成记忆单位过多,如“操”,按笔画,共有16笔,学生还要记住笔画与笔画的联接与位置,而按部件理论分析,“操”可以分为“扌口 口 口 木”5个部件,记忆单位减少了70%,提高了记忆效率。案例1:“临”字教学比较(四(3)、四(4)班各62人)不同条件:四(3)班不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教学,四(4)班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教学。相同条件:两班教学后,都采用抄写4遍,隔一天再抄写2遍,然后听写。表1 三门县海游中心小学四(3)班、四(4)班“临”教学横向比较表班级项目四(3)班四(4)班X2P全对人数(人)405918.08P0.01差异极显著错误人数(人)223表1中“卡方”检验是差异极显著,可以看出采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教学能提高识字效率。案例2:浙江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第5课雨中与第15课航天飞机生字教学比较(全班62人)不同条件:雨中15个生字不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教学,航天飞机15个生字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教学。相同条件:两课书生字教学后,都采用生字组成词语抄写4遍,隔一天再抄写2遍,然后听写。表2 三门县海游中心小学四(4)班雨中与航天飞机生字教学纵向比较表课文项目雨中航天飞机X2P全对人数(人)38527.94P0.01差异极显著错误人数(人)2410表2中“卡方”检验是差异极显著,可见,应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教学确实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三、减少错别字要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减少错别字,关键在部件的拆分及其教学。按常用字部件规范的部件拆分及其教学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有理据拆分,有理据教学 汉字是按“六书”的造字规律构成的,因此,我们要尽力体现汉字的造字规律拆分部件并进行教学。例如:占汉字总数80%的形声字,如果我们能按照它的形声规律进行有理据拆分并进行教学,学生在使用时就会极少发生错别字。(二)无理据拆分,有理据教学从常用字部件规范的部件拆分来看,有些部件是无理据拆分的。但是,常用字部件规范的发布,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约定俗成”的味道。这使我们的识字教学也变得有理据。比如,人们经常写错的“临”字,就可拆分为“”(两竖),“”(临字角)和“”(临下角)三部分,这样的拆分有规律,名称也形象,记忆方便。要是教师能应用这样的部件拆分资源去进行识字教学,部件名称叫起来顺口,记起来方便,学生也不会把“临”字别写成“监”字或错写成其它形状的字。这一点表1的“卡方”显著性检验就是最好的说明。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的初步尝试,也尝到以上几点甜头,但它肯定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运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进行识字教学,对学生查字典时部首的确定是否有影响等。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研究。参考文献1.王宁 等起草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实施2.杨明泽等新课标小学生语文全能一本通 泰山出版社 2006年11月出版井底之蛙三门县海游中心小学 杨晓露 杨相品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都喜欢读寓言故事,咱们就来做个看图猜寓言,说寓意的游戏吧!出示课件:图片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夜郎自大、坐井观天。2、听过这个故事吗?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过渡:就是这只小青蛙,跃出井外,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它的思想就改变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这只井底之蛙。板书课题:井底之蛙,齐读课题。1、自读课文。过渡:你要想知道这个故事,请读读课文,你可以大声读,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