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显像4(课件)_第1页
神经系统显像4(课件)_第2页
神经系统显像4(课件)_第3页
神经系统显像4(课件)_第4页
神经系统显像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显像,神经系统显像主要包括,第一节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第二节 18F-FDG脑显像 第三节 脑受体显像 第四节 脑脊液显像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重点,第一节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第二节 18F-FDG脑显像 第四节 脑脊液显像,重点章节须掌握,显像原理 正常图形 临床应用,随着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素脑显像的应用不断扩大,因为它能反映脑的代谢、血流、生理、生化等改变,并能够在活体情况下观察大脑功能与血流、受体、代谢变化的关系,可作为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下面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显像,第一节 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Tomography Imaging(rCBF),、原理与方法,原理,静脉注射能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该细胞内的显像剂经水解酶或脱脂酶作用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停留在细胞内。在体外用断层仪器,可以获得大小脑各个部位显像剂的分布影像。 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 大脑的代谢和功能活动又与血流量相平行, 故本显像不仅能反映脑的局部血流量,还能反映脑的代谢和功能状态。,显像剂的特点,分子量小(500道尔顿):血脑屏障是由毛细血管壁,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神经元细胞膜,组成,是一层致密的屏障,分子量大不能通过。 不带电荷:带电荷的物质多属水溶性物质,水溶性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脂溶性高: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膜是类脂质结构,有亲脂性,只能通过脂溶性物质。,常用的显像剂有,99mTc-HMPAO(六甲基丙烯胺肟)(hexamethyl-propyleneamine oxime) 99mTc-ECD(双半胱乙酯) (ethylcysteinate dimer) 123I-IMP(安菲他明) (Nisopropyl-P-iodoamphetamine)。,显像前准备,注药前30分钟口服过氯酸钾400mg(成人),目的,封闭脑室内脉络丛,不能让脉络丛显影,造成假阳性。 前10分钟戴眼罩,避免枕叶视觉中枢过渡显像。 让病人安静,避免思维活动。,显像,静脉注射显像剂10分钟后, 利用SPECT系统的探测器围绕受 检者的头部旋转180,每6采集信息一次(20秒),采集完后。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rCBF系列断层影像。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提取各个局部的放射性计数,根据一定的生理数学模型,可计算出各部位rCBF和全脑平均血流量。,二. 正常所见和rCBF正常值,正常图形,在三种断层影像中,大、小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由于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为放射性聚集区, 白质和脑室部位放射性明显低下; 放射性分布左右两侧基本对称,整个影像与XCT影像类似(图5-1,52)。,局部脑血流正常值 (ml/100g/min n=15)(P45) 部位 右(XSD) 左(XSD) 额叶皮质 49.35.9 49.36.0 顶叶皮质 50.45.6 50.76.3 颞叶皮质 51.26.4 51.26.9 视皮质区 53.25.9 53.35.4 基底 核 52.36.3 52.15.6 小 脑 57.17.4 58.57.4 白 质 32.05.3 31.64.5 丘 脑 54.46.3,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测得正常人脑内各部位的CBF为: 44.245ml/100g/min,,20秒采集的平面图象共60帧 27局部脑血流(rCBF)正常平面影像(99mTcHMPAO)左上为前位,右上为后位,左下为右侧位,右下为左侧位。脑灰质放射性聚集高于白质和脑室区。,28续前,正常rCBF断层影像左上为横断层面影像,上为脑前方,下为后,色标侧为脑右侧,对侧为左侧。右上为矢状断层面影像,上为脑顶,下为颅底,色标侧为后方,对侧为前方。左下为冠状断层面影像,上为脑顶,下为颅底,色标侧为右侧,对侧为左侧。(下同),29续前,正常rCBF横断层面影像,第一排左起第1帧为颅顶横断层面影像,第四排第4帧为颅底OM线水平。每层厚6.25mm。大、小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等灰质区放射性聚集,白质和脑室部放射性明显低下。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三. 临床应用,1.脑梗塞的诊断:,一旦脑梗塞发生,由于血管闭塞,病变区血供减少或停止,在rCBF影像上即可显示病变部位放射性明显减少,阳性率近100。 发病2-3天内,病变区尚未形成明显的结构变化, XCT和MRI常不能显示异常。 形成明显结构改变后,几种方法的阳性率近似,但往往rCBF影像所示病变范围较XCT和MRI者大,这是由于结构异常的四周还存在缺血的区域。,(1)脑梗塞:,发病几天后,若侧支循环丰富,在rCBF影像上可见到病变四周出现放射性异常增高,称为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1)脑梗塞:,有时还可见到病变对侧小脑放射性减低,称为对侧小脑失联络。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1)脑梗塞:,过度灌注和小脑失联络这些功能性改变,难于被XCT和MRI发现。故本法对脑梗塞的早期确诊、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2本院家属,女71岁,脑梗塞rCBF横断层影像(99mTcECD),第二排第2帧至第三排第2帧右侧大脑半球颞叶、枕叶皮层大片放射性减低区。对侧小脑失联络,44脑梗塞左颞肌贴附术前后rCBF横断层面影像, 色标侧为术前影像,左额顶部大片放射性减淡。另图为术后影像,病变区放射性较术前略有增加。,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起病突然,症状消失快,一般5-20分钟。当症状消失后,XCT和MRI多为阴性(XCT阳性率仅为25),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rCBF显像可以发现近50的患者脑内仍有缺血性改变。,TlA rCBF显像与XCT阳性率的比较 报告者 例数 rCBF显像 XCT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40 42.5 22.5 Herriken 等 33 40.0 20.0,TIA发病学说,当局部的血流低于症状发生阈23 ml/100g/min,开始发病,但持续时间很短,很快恢复到23ml以上,并超过此阀值时,病人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但仍低于正常值50m ml/100g/min,处于所谓的慢性低灌注状态。 rCBF显像可以发现这种状态,而XCT等形态学检查方法则较难于发现。,这种状态的持续存在可导致不可逆性改变,将最终发展成为脑梗塞。 因此及时发现这种慢性低灌注状态,予以积极治疗,是防止脑梗塞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这种状态,并对估计缺血程度、随访和观察疗效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优点,35暂短性脑缺血发作(TIA)后 rCBF横断层影像(99mTcHMPAO),第二排第2帧至第三排第3帧,左枕叶放射性减低。,45.TIA体外反搏治疗前后rCBF横断层影像, 色标侧为反搏治疗前影像,左额叶及外侧裂前后放射性减低和缺损。另图为反搏治疗后影像,左额叶病变处消失,外侧裂前后由治疗前放射性缺损好转为放射性轻度减低。,3.癫痫病灶的诊断和定位,特发性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疾病,患病率为2%6%。rCBF显像通过血流和功能的差异,可以发现癫痫病灶。 发作时可见到病灶血流量有明显增加。 发作间期血流量减低。,3.癫痫病灶的诊断和定位,发作期检查的机会不多,大量文献报道,发作间期的阳性率约60,远远高于XCT(约25)和MRI等形态学检查。rCBF显像能对病灶进行定位,井与临床的定位体征相符;,一般脑电图(EEG)虽然阳性率较高,但常难以定位。因此,本法对癫痫灶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价值,是对难治性癫痫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依据。手术时根据病灶位置开颅和安置皮层电极进行EEG确诊,将减少手术创伤和提高疗效。国内外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3.癫痫病灶的诊断和定位,37癫痛发作期rCBF横断层影像( 99mTcHMPAO),男,6岁,XCT()、MRI()。第二排第2帧至第三排第4帧左颞叶限局性放射性异常增浓。,38癫痛发作间期rCBF横断层影像(99mTcHMPAO),男,6.5岁,第一排第2帧至第三排第1帧左额叶限局性放射性减低。,39续前,左额叶 XCT影像正常。,4.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痴呆病人的脑功能低下,常表现为大脑皮质萎缩,全脑血流量减少。尤以额叶和颞叶更明显,表现为脑沟变宽、变浅,脑回变窄,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不同类型痴呆的rCBF影像各有特点: 早老性痴呆(Alzheimer病)双侧顶叶和颞叶常有明显的血流减低区;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整个大脑可见多个血流减低区,呈弥漫性分布; Steel-Richardson综合征则多显示额叶灌注缺损。,5.脑瘤的诊断:,本法对脑瘤的阳性率与XCT等近似,但它在以下两个方面有独恃价值:,判断恶性程度:,除脑膜瘤血运丰富多表现为放射性增高外,其他肿瘤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常可以反映恶性程度的高低,如级胶质细胞瘤的血流量增加,多表现为放射性聚集增多,、级者则常表现为放射性减低;,手术和放疗的预后判断,脑瘤在手术和放疗后,局部发生新的放射性增高区提示复发,如局部放射性减低,则需再进行201Tl显像,放射性增高为复发,减低提示为瘢痕或坏死。,43脑膜瘤rCBF横断层影像,第一排第4帧至第三排第1帧右额叶限局性异常放射性浓聚。,40.左枕肿瘤rCBF矢状层面影像(99mTc-ECD),色标侧为正常对照。患者影像枕部放射性明显减低,顶枕裂明显向前移位。,41胶质瘤术后复发rCBF横断层影像(99mTc-HMPAO),右侧额、顶、颞叶基底节及丘脑放射性不规则异常浓聚。,42垂体瘤rCBF冠状层影像(99mTc d、1HMPAO), 第一排第1帧至第二排第3帧垂体放射性明显增浓,影像增大。,6.脑死亡(brain death) 美国法律规定放射性核素脑灌注显像可以作为判断脑死亡的依据之一。 脑组织液化、坏死,失去功能活动。 rCBF显像诊断的依据是:脑内无血流灌注影像,提示脑组织已经死亡。,7.研究脑生理功能:,由于脑的功能活动与脑血流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应用rCBF显像可以在活体组织下研究大脑的应答关系。,研究脑生理功能:,如闪光刺激视网膜时,可见到枕叶视觉中枢的放射性增加; 耳听音乐,颞叶听觉中枢的放射性明显增加; 一侧上下肢活动时,对侧中央前回和后回的放射性增高,定量测定表明比对侧增加5.8-13.5%。较安静状态增加9.0-12.9%。(图5-5),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SPECT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晚发和早发精神分裂症的影像特点不尽相同, 晚发者表现为双侧额叶和颞叶血流灌注下降。 早发者也表现为额叶的低灌注,以左额更明显,但颞叶血流灌注下降不明显。,8.情绪障碍损伤部位的定位 及辅助诊断。,第二节 18FFDG脑显像 (18FFDG BrainImaging),一.原理 葡萄糖是脑组织实现功能的唯一能量来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与普通的葡萄糖一样,能够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内,进入脑细胞的18F-FDG在己糖激酶作用下变成6-磷酸-18F-FDG。由于分子构形的改变,6-磷酸-18F-FDG不能象6一磷酸葡萄糖一样进一步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原理 而滞留于脑细胞内,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外。所以在细胞内的6-磷酸-18F-FDG的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恒定,可以满足显像的要求。通过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或PET/CT显像,可反映大脑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葡萄糖代谢情况,应用动态采集,还可获得糖代谢的各种速率常数、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等定量参数。,二.方法,1. 显像前准备 l 注射18F-FDG前禁食46 h。 l 检查者保持安静,戴黑眼罩和耳塞,避免声光刺激。 l 有糖尿病病史或糖耐量异常者,应测定血葡萄糖浓度。理想的血糖水平在3.336.67 mmolL(60120 mgd1),若血糖高于11.11 mmolL(200 mgd1)应调控血糖。 l 静脉弹丸注射18F-FDG 185370 MBq(510 mCi),二.方法,2. 显像 静脉注射18F-FDG后30 min, 受检者平卧于扫描床上,头固定在头托上,先做SPECT或PET显像,再做CT显像。采集完后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获得到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影像。动态抽取桡动脉血2-3ml,测定血浆中葡萄糖和18F-FDG的浓度,根据显像提供的脑局部18F-FDG的活度,,可以计算出全脑和局部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正常人全脑葡萄糖代谢率2932mol/100g/min。 放射性浓集程度可用标准化摄取比值表示(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 单位质量肿瘤放射性活度(MBq/g) SUV= 注射活度(MBq/体重g),二.方法,三.正常图形,正常人18F-FDG脑显像图与rCBF图类似,大小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呈放射性浓集区,白质呈放射性减低区。三种断层影像的外观与XCT影像类似,放射性分布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五.临床应用,1. 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特发性癫痫患者发作时,脑内病灶异常活动,葡萄糖的摄取量明显增加,病灶呈放射性浓集。 发作间期由于各梯层的抑制作用,包括癫痫灶周围抑制性神经细胞的活动,以及病灶外抑制结构的参与,使得癫痫灶活动降低,病灶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呈放射性减低区。,2.痴呆的诊断,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病理改变特点为广泛的大脑皮质萎缩,尤以额叶和颞叶更明显,早期18F-FDG显像可见大脑皮质葡萄糖的摄取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双侧顶叶、颞叶葡萄糖的摄取明显减低,严重者累及额叶。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整个大脑皮质内可见多个葡萄糖摄取减低区,呈弥漫性分布。,48 Alzheimer病脑葡萄糖代谢PET横断层影像(18FFDG),影像分辨率好,中脑结构显示清晰。A为大脑脚,B为上丘。箭头示中央沟。双顶、颞叶放射性明显减淡,额、枕叶放射性基本正常。,3.研究脑的生理功能,大脑的功能活动与葡萄糖的摄取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大脑进行某一功能活动时,对应部位的脑组织葡萄糖的摄取量就会增加。应用18F-FDG显像可以在活体组织下研究大脑的应答关系。 例如:听故事时右侧颞叶放射性增高; 听音乐时左侧额叶放射性增高; 一侧上下肢活动时,对侧中央前回和后回的放射性增高。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对大脑的功能区域定位,对研究脑的功能、开发大脑、治疗脑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47,听觉刺激前后脑葡萄糖代谢PET横断层影像(18FFDG),上排左1、2为对照;3、4为语言和乐曲同时刺激,箭头指示双颞叶和额叶放射性皆增高。中排左1、2为单纯语言刺激,箭头指示主要在右侧颞叶放射性增高;3、4为单纯旋律(即乐曲)刺激,主要在左侧额叶放射性增高。下排左1、2为单纯回忆乐曲而不进行形象思维,仅左侧颞叶放射性增高;3、4为回忆乐曲同时进行形象思维,主要在右侧颞叶放射性增加。,4.精神疾病的探索,精神分裂症在发作时,双额叶葡萄糖的摄取量降低,不发作时额叶葡萄糖的摄取量恢复正常。利用18F-FDG显像,可以对各种精神疾病进行功能部位的定位,从而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药物的治疗机理,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9精神分裂症脑葡萄糖代谢PET影像,横断层,双额叶放射性减低。,5. 脑肿瘤的诊断,脑肿瘤摄取18FFDG的量比正常脑组织多,呈放射性浓集区,所以18FFDG显像定位诊断的阳性率与CT、MRI相似。脑肿瘤恶性程度越高,摄取18FFDG的量就多,通过放射性的浓集程度可以对脑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也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分级和分期。 肿瘤手术、放疗后复查,在手术、放疗部位有18FFDG摄取,提示复发。 而瘢痕或坏死组织不摄取18FFDG。,第三节 脑受体显像 (Cerebral Neuroreceptor Imaging),一.原理:,神经受体是神经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疾病与神经受体的缺陷有关,,与疾病有关的神经受体系统 受体系统 疾 病 多巴胺 帕金森综合征 肌张力障碍 精神分裂症 汉丁顿病 图雷特病 乙酰胆碱 早老性痴呆 阿片 麻醉药成瘾 疼痛综合征 5羟色胺 睡眠紊乱 r氨基丁酸和安定 偏身颤搐症 偏身舞蹈痉挛症 肾上腺素能 抑郁症,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配体作为显像剂, 用PET或SPECT可以获得正常人或病人的脑神经受体影像,可以用于了解受体的分布部位、数量(密度)和功能,并估算出内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速率。,二.方法,显像剂,11C- NMSP(11C-N-methylspiperone螺环哌啶酮),结合多巴胺D2受体。 11C-CFT(11C- carfentanil 4碳-甲氧基-芬太尼),结合阿片受体。 123I-QNB(奎丁环基苯甲酸) 结合乙酰胆碱受体,受检者空腹,保持安静, 给药前后进行视听封闭, 检查室灯光暗淡。 对个别不能配合者须在检查前给予适当镇 静剂。,患者准备,显像方法,受检者一般取仰卧位平躺在检查床上,头部固定在支架上并处于PET或SPECT探测器视野内,充分暴露双侧肘静脉并放置插管备用。由一侧肘静脉快速注入显像剂后即刻连续动态显像,然后进行特定时相的静态断层显像。另一侧肘静脉分别在注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动脉化静脉血,数据归一化,通过计算获取动脉输入功能参数,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采集完后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横断层、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三个断面的受体分布图。,三.临床应用,1. 了解受体的分布,阿片受体显像提示阿片受体主要集中在丘脑中部、尾状核和豆状核,丘脑侧面的数量很少。 多巴胺D2受体显像提示多巴胺D2受体主要分布在尾状核和豆状核,小脑极少。,5l正常多巴胺D2受体PET影像(11CNMSP),左列为注射显像剂后0-6分钟横断层影像,大、小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及丘脑普遍显影,此为非特异性显影。右列为注射后60-90分钟,、基底神经节有明显放射 性聚集,此为多巴胺D2受体特异性显影,其余部位放射性已基本消退,,2.帕金森病(Parkinson)的研究,帕金森病是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及通路变性疾病。 通过对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显像,可发现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结合显像剂增加,但多巴胺递质减少。,3.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受体显像提示基底节多巴胺D2受体密度增加, 多巴胺功能过度增强。,4. 癫痫的研究,患者通过阿片受体显像发现,发作期病灶同侧的颞叶皮层阿片受体升高, 并发现杏仁体结合的阿片受体明显减少,这些因素可能促进癫痫的发作。,5.氯丙嗪药物的研究,氯丙嗪对多巴胺D2受体有阻断作用,治疗前作多巴胺D2受体显像,了解多巴胺D2受体的分布。治疗后又作多巴胺D2受体显像,治疗后,多巴胺D2受体的数目减少,说明氯丙嗪有治疗作用,根据多巴胺D2受体数目减少的量,作为控制氯丙嗪药量的目的。,6.美沙酮药物的研究,美沙酮可以占据阿片受体,治疗前作阿片受体显像,了解阿片受体的分布。治疗后又作阿片受体显像,治疗后,阿片受体的数目减少,说明美沙酮有治疗作用,根据阿片受体数目减少的程度,作为控制美沙酮药量的目的。,第四节 脑脊液显像 (Cerebrospinal Fluid Imaging),脑脊液的循环,侧脑室 脉络丛,室间孔,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中脑导水管,正中孔,侧孔,颅底 脑池,小脑延髓池,脊髓蛛网膜下腔,基 底 池,桥脑池,交叉池,脚 间 池,外侧裂池,四叠体池,胼胝体池,大脑凸面蛛网膜粒吸收,脊髓静脉蛛网膜绒毛吸收,20%,80%,成人有120-200ml脑脊液,每天生成500ml,.原理,将某些放射性药物经腰穿引入脊髓蛛网膜下腔, 它将沿着脑脊液循环的径路运行,依次进入各脑池, 最后到达大脑凸面时被蛛网膜颗粒吸收而进入血循环中。,常用的显像剂,99mTc-DTPA 185-370MBq即(5-10mci)。,二.方法,受检查者平卧,于注药后1、3、6、24小时分别进行头部前位、侧位和后位显像,必要时加做48、72小时显像。系列影像可显示脑脊液的循环径路和吸收过程是否正常。,三、正常所见,正常人于注药后 1小时,显像剂到达颈段蛛网膜下腔,小脑延髓池开始显影; 3-6小时各基底脑池(桥胞池、脚间池、交叉池、外侧裂池)、四叠体池、胼胝体池与小脑凸面相继显影,前位和后位的影像呈向上的三叉影 24小时各基底池仅有少许放射性残留,三叉影消失,放射性向大脑凸面聚集,影如伞状。各时相影像两则基本对称(图517a)。,三叉影,基底为基底池和四叠体池的重叠影像。 中央为胼胝体池, 两则为外侧裂池, 其间空白区为侧脑室所在地。正常情况下,由于脑室具有泵功能,脑室内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只能按一定路径流出脑室,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则不能逆流入脑室。因此,侧脑室无放射性聚集。,64正常核素脑池影像(99mTcDTPA),后位,腰穿注射显像剂,9O分钟内从注射部位向上至颅脑间断显像,60分钟(第二排第3帧)小脑延髓池开始显影,90分钟显影明显。,65正常核素脑池影像(续64),第一排左图为3小时前位影像,右图为后位影像,皆呈向上的三叉形,其基底部浓影为基底池和四叠体池等的重叠影像,中间向上影像为胼胝体池,两侧为外侧裂池,其间空白区为侧脑室所在地。第二排左图为左侧位,右图为右侧位影像,各基底池四叠体池显像明显,胼胝体池也显影。,24小时后影像,前位(左上)后位(右上)见基底池仅有少许放射性残留,三叉影 消失,放射性分布在大脑凸面。右侧位(左下)和左侧位(右下),示放射性主要集聚在大脑顶部。正常脑池各时相影像两侧基本对称。,五临床应用,1.脊髓肿瘤、脊髓炎症引起蛛网膜下腔阻塞的诊断,由于脊髓肿瘤或脊髓炎症造成蛛网膜下腔狭窄或阻塞,前者狭窄部位放射性分布稀疏,不连续。后者阻塞下段放射性浓集,阻塞远段不显影。,1.,图67 脊髓颈段和下胸段狭窄,狭窄部位放射性分布稀疏,不连续。,脑脊液漏口及漏管部位出现异常放射性聚集影像,有助于确诊耳漏或鼻漏。,2.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71脑脊液鼻漏核素脑池影像,右侧位。可见鼻道异常放射性聚集影。,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颅骨切开术及脑膜炎使蛛网膜下腔粘连,蛛网膜下腔压力增高,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吸收不良;脑室积液扩大,逐渐失去泵功能,显像剂可随脑脊液返流入脑室而使其显影。,3.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典型的影像特征是:,放射性进入侧脑室显影呈豆芽状,且潴留24-48小时以上, 24-48小时大脑凸面仍不显影(即清除缓慢)。 有时仅表现为脑室显影而无明显的清除缓慢,或仅表现为清除缓慢而无明显的脑室充盈。 本法是唯一能确诊本病的方法,对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67交通性脑积水核素脑池影像, 3小时,前位(上图)两侧正常的1三叉影像基本消失,侧脑室影像呈发芽状。右侧位(左下)和左侧位(右下)基底池等显影不明显,其上方环状影像为侧脑室影。,68.交通性脑积水核素脑池影像(续前), 6小时前位(上图)侧脑室显影继续增大,外侧裂池影像仍短,胼胝体池未显影。右侧位(左下)左侧位(右下)影像基本同3小时者。,69交通性脑积水核素脑池影像(续前), 24小时,前位(左)基底池,侧脑室、外侧裂池和胼胝体池仍显影清楚,大脑凸面无放射性到达。右侧位(右)基底池放射性滞留,大脑凸面放射性很少。,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Radionuclide Cerebral Blood Vessel Imaging),、原理,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O4后立即用照相机在头颈部以每秒1帧的速度连续采集40秒钟, 即可显示显像剂在脑血管内充盈、灌注和流出的情况, 从而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本法显示的脑血管影像远不如X线脑血管造影清晰,但有简便、迅速和安全的优点,又可进行半定量分析,故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二.方法,1.最常用显像剂是: 高99m锝酸盐(99mTc04), 其它显像剂如99mTcDTPA、99mTcGH等也可应用。 剂量555740MBq(1520mCi),体积不超过lml。,二.方法,2. 显像 正位采集:病人平卧于扫描床上,探头视野与头部平行,扎住上臂,自肘静脉注入显像剂,然后打开止血带,显像剂象“弹丸”一样快速到达心脏。立即开启r相机,以每帧l2秒的速度连续采集40秒,获得动态影像后,在两侧颈动脉处设感兴趣区(ROI),绘制时间一放射性曲线,可以半定量分析双侧颈动脉的血流量差异。,二正常图形:,与X线颈动脉造影相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亦可分为三个时相。,三个时相,动脉相(皆前位):自颈内动脉显影起,两侧大脑前、中动脉、颅底Willis环陆续显影,呈两侧对称的五叉影像,历时约4秒。 脑实质相(微血管相):从五叉影像消失起,放射性在脑实质呈弥漫性分布,历时约2秒。 静脉相:自上矢状窦显影起,脑实质放射性逐渐减少,至再循环放射性又有所上升,历时约7秒(图56)。,应用计算机可在颈动脉、大脑和小脑半球设置ROI,作出时间-放射性曲线,半定量分析两则的血流速度和峰值,两侧之差小于均值的15。,52.正常核素脑血管造影,前位,上二排,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