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第3课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第3课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第3课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第3课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第3课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迅速崛起的日本目标导航1.了解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背景、内容、特点、性质、作用。(重点)2.理解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重点)3.认识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难点)一、资本主义的发展1具体表现(1)19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工业革命的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2)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起来,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较早地产生了垄断组织。2特点(1)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2)“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很不明显。(3)财阀通过银行支配企业,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日本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的一种特殊形式。(4)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远不及西方列强。3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思维点拨推翻幕府统治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幼苗还非常脆弱。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以最新技术装备自己的工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易错提醒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交叉同时进行的。在国家的扶植下,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性不明显。二、君主立宪政体1背景(1)明治政府决定仿效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保护天皇政体。(2)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来推动社会发展。2大日本帝国宪法(1)颁布: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2)主要内容天皇神圣不可侵犯,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日本臣民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享有。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人组成;众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3)影响进步性: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以及居住、通信和宗教信仰权。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按“三权分立”原则建立的议会、内阁和法院,并不能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只是辅佐天皇行使权力的机构。归纳比较1日本内阁只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这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不同。当时日本以德国宪法为蓝本制定宪法,而不是效仿英国。2比较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同之处: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议会权力较小;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三、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1废除不平等条约(1)条件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地方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对日政策出现多元化趋势。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取得了胜利。(2)过程1909年,日本内阁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1910年7月日本向欧美国家发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日本与欧美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2对外侵略扩张(1)侵略朝鲜: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武装入侵朝鲜,逼迫朝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并取得在朝鲜驻军的特权;1910年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2)侵略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打败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获得大量赔款,并强占包括中国宝岛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3)日俄战争:1904年日本海军突袭俄国驻中国旅顺港的舰队,不久取得战争的胜利,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成为东亚的强国。3日本崛起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的成功,使日本成为一个区域霸权国家,成为帝国主义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思维点拨1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地位。日本能够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民族独立,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明治维新的成功是根本原因。2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因此日本在刚刚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后就积极进行侵略扩张,同时这也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教材互补民族主义是明治维新的动力,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主权之上,很早就开始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工业革命兴起后,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欧美国家瓜分和争夺殖民地的行列,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岳麓版)史论要旨11889年宪法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2日本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济、外交等方面崛起为东方强国,“富国强兵”最高目的开始得到实现。知识图示主题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史料一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年度国内总消费(AB)消费来源国外输入(B)国内生产(A100)58(18)269(82100)178(42)250(58100)374(73)140(27100)527(82)119(18100)812(87)118(13)注:( )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史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史料解读表格信息表明国内消费来源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变为以国内生产为主。表明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够彻底。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提示国内生产占国内消费比例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比例迅速下降。(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提示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史论总结对明治维新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君主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国际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行列;为亚洲国家提供启迪和经验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总评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性质明治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1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A日本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积累工业发展所需资金B日本发展工业的重点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C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D日本发展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一大特点是国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英国工业革命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2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明文规定:“本章所载之条规,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A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B保障日本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C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D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专制与独裁答案C解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所谓的“权利和自由”,是在不触动天皇大权的前提下才能享有的。为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政府可以合法地一笔勾销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3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C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答案A解析推翻幕府统治后掌权的倒幕派,大多脱胎于旧政权,和旧制度有千丝万缕联系,所以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近代天皇制是其表现之一。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吸收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指出日本人“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具体表现。(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日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并说明这种“神话”对19世纪末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2)神话: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影响: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侵略中国。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19世纪下半期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指明治维新,“心灵紧闭”是指改革仍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眼观八方”是指日本积极向西方学习,吸取西方文明的长处,据此回答即可。第(2)问实际上回答明治维新的影响。1(2017焦作高二检测)某学者认为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成功地将政治现代化即民主化遏制在最小限度的产物”,下列宪法内容中体现这一认识的有()日本臣民在不妨碍安宁秩序、不违背臣民义务下,有信教之自由议会作为立法辅助机关,在制定法律时需要天皇的许可和国务大臣的署名天皇为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力拥有相当财产的25岁以上男子有选举权A BC D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词句“将民主化遏制在最小限度”。凡是规定臣民有民主权利而又做出种种限制的条款均要选,根据材料可知符合题意的是,没有涉及规定民众权利而只涉及天皇权力,排除,故选B项。2“明治以来,日本虽然对古代世界中的中国甚为尊重,却看不起现实的中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发展进程逐渐超越了中国B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侧重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化C“现实的中国”已经放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D近代中日两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答案A解析看不起现实的中国,却对古代世界中的中国甚为尊重,这说明现实的中国落后于日本。这是因为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发展进程逐渐超越了中国。3(2016武汉高二检测)英国学者威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根本原因是()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866年”“1899年” “完全西方化”可判断其根本原因是向西方学习,而明治维新则是进行西化改革的最重要的环节。4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 “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C解析“脱亚入欧”是指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割据、贫穷落后的弱国变成了统一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A、B、D项叙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19世纪中后期,日本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加速了资本积累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扩大了海外市场使得资产阶级统治在日本确立A BC D答案A解析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于欧美列强,日本缺乏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资金、原料、市场,而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资产阶级统治在日本确立是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之后。6(2017金华高二检测)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答案B解析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很快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D项说法错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