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 82 页,1,第31讲 免疫调节,共 82 页,2,教材基础回扣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1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2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共 82 页,3,3.免疫活性物质:3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4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共 82 页,4,思考:1.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它们属于第二道防线吗? 提示:不属于,因为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共 82 页,5,(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共 82 页,6,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7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8癌变的细胞 思考:2.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提示: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地识别抗原;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所产生的抗体能识别,共 82 页,7,三免疫失调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9“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10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11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共 82 页,8,特点 发作12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13不会破坏(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14不会引起(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15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共 82 页,9,2.防卫过弱 (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1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因:由1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共 82 页,10,四免疫学的应用 18疫苗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根据抗原能和19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共 82 页,11,考点迁移互动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的概念 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排除非己保护自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共 82 页,12,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共 82 页,13,(1)淋巴细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T细胞,在骨髓分化成B细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 82 页,14,【例析1】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共 82 页,15,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 B,共 82 页,16,解析 免疫细胞的来源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场所不同形成的淋巴细胞不同造血干细胞转移至胸腺,则发育分化形成T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及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分化形成B淋巴细胞,胸腺被破坏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骨髓和胸腺均破坏后,机体的一切免疫功能均丧失,即使再输入造血干细胞,因缺乏分化的场所不能形成B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共 82 页,17,【互动探究1】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B,共 82 页,18,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后者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共 82 页,19,考点2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共 82 页,20,特别提醒:1.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特异性免疫起主导作用,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如失去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很难发挥作用例如,高中学到的“注射S型肺炎双球菌后,小鼠得败血症死亡”,为什么不是得肺炎死亡呢?原因就是直接大量注射引起的是全身性感染皮肤大面积烧伤病人极易因感染而死亡也是这个道理,共 82 页,21,【例析2】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 D,共 82 页,22,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既需要吞噬细胞参与,又需要B细胞和T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杀灭,所以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同时特异性免疫处理非特异性免疫不能消灭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并非人人都有,共 82 页,23,【互动探究2】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免疫学的相关知识题中ABD选项均涉及免疫过程,其中AB主要涉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而D项主要涉及非特异性免疫过程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与免疫过程无关 答案 C,共 82 页,24,考点3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图解,共 82 页,25,2.细胞免疫的图解,共 82 页,26,3.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病原体是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复合体,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刺激不同的免疫活性细胞,因而常能形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同的病原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常以一种为主,例如,细菌外毒素需有特异的抗毒素使之中和,故以体液免疫为主;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抗体不能进入,需靠细胞免疫予以杀灭在病毒感染中,往往是体液抗体阻止病毒的播散,而彻底消灭病毒却需细胞免疫所以二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 82 页,27,4.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比较,共 82 页,28,特别提醒: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2.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其消灭 3.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且抗原最终被抗体消灭,共 82 页,29,【例析3】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共 82 页,30,(1)表示_,d是_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填编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_(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二,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效应T,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cdeg,免疫缺陷病,b,共 82 页,31,解析 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免疫类型的识别,区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分水岭是T细胞,只有在体液免疫中多数抗原物质需要T细胞的呈递,因此细胞b就是T细胞,其他细胞的名称相继得出:细胞a吞噬细胞,细胞cB细胞,细胞d效应T细胞,细胞eg记忆细胞,细胞f浆细胞,物质A淋巴因子,物质B抗体,效应T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 82 页,32,“一”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的感应阶段 “二”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形成的反应阶段 “三”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的效应阶段 这样(1)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具有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2)与抗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可(3)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抗体不能与之直接结合,需细胞免疫参与,方能予以消灭(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使抗原的识别呈递出现障碍,引起免疫缺陷病,共 82 页,33,方法技巧 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再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再次免疫反应 3.再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共 82 页,34,【互动探究3-1】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答案 B,共 82 页,35,解析 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必须用T细胞刺激后的效应T细胞来进行细胞免疫,所以B对A项中,效应B细胞不会使靶细胞裂解C项中,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不会产生抗体D项中,释放白细胞介素的是效应T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共 82 页,36,【互动探究3-2】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答案 C,共 82 页,37,解析 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消灭存在于体液中的抗原,而宿主细胞中的抗原则需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细胞免疫并不是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发挥作用,而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就开始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的来源有两个:B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途径有三个:抗原经T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原刺激记忆细胞产生体液免疫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此抗体对其他抗原不起作用,共 82 页,38,考点4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1.过敏反应 (1)概念: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共 82 页,39,(3)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共 82 页,40,2.自身免疫病 (1)概念: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2)发病机理:抗原表面的蛋白质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了正常细胞 (3)举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共 82 页,41,3.免疫缺陷病 (1)含义: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共 82 页,42,共 82 页,43,共 82 页,44,共 82 页,45,4.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是指通过预防接种,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力的措施,如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2)抗原检测: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共 82 页,46,(3)器官移植: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因此,器官移植失败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然而供体器官仍然短缺,共 82 页,47,【例析4-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答案 A,共 82 页,48,解析 根据题意,患者患病的直接原因是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被破坏,根本原因是产生了破坏性的抗体即便注射较多的神经递质,但缺乏接受递质的受体,也难以提高传递效率;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注射外源的受体蛋白不能增加内在的受体数量;注射淋巴因子,患者将产生更多的抗体,对自身危害更大;应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从而降低抗体对受体蛋白的破坏,共 82 页,49,【例析4-2】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 B. C. D.,共 82 页,50,解析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在HIV侵入人体后的潜伏期内,由于免疫系统的作用,暂时不会发病,但这时HIV的繁殖速度已非常快;根据资料分析,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的仅仅是HIV感染者中的一小部分 答案 C,共 82 页,51,【互动探究4-1】 (2010广东理综)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答案 A,共 82 页,52,解析 本题结合神经调节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肌肉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但重症肌无力患者因体内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故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共 82 页,53,【互动探究4-2】 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共 82 页,54,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的数量增加,说明T细胞在这一时期内发挥了细胞免疫功能,之后数量下降则是被HIV侵染所致 答案 D,共 82 页,55,技巧热点探究 有关免疫实验考查点的归纳总结 (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验证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结论:细胞免疫完全丧失,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2)器官移植: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共 82 页,56,(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 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 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 观察两组生活状况,共 82 页,57,【典例】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抗原决定簇,活细胞,共 82 页,58,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1)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当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抗体,同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 82 页,59,(2)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的疫苗,不同浓度,接种病毒,病毒疫苗,共 82 页,60,(3)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存活率_,高,低,共 82 页,61,思维导析 本题考查免疫学基本原理过程,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是各类生物学科考试的必考点,不同的是考查背景,不变的是实验设计思想和原则 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用活的生物组织进行培养疫苗属于抗原,因此在制备灭活病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 持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受破坏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如灭活病毒)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及记忆B细胞;当同种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相应的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迅速增殖分化,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共 82 页,62,在病毒感染中,机体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依据实验目的“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可以确定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接种灭活病毒,因此,实验组应进行接种疫苗,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本实验观察的目的是检测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而抗体的产生能力可以通过直接测定血清抗体或通过向动物体内注射相应病毒观察动物的免疫力等途径来实现若要研究疫苗的有效浓度,可以利用一定浓度梯度的含疫苗溶液,接种到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实验动物体内,免疫力最强的实验组的浓度即为有效浓度,共 82 页,63,应用拓展 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共 82 页,64,(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这是因为它们属于_;从遗传学角度看,它们的_相同 (2)B1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表明它们_,因此,A2对B1皮肤片产生了_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_细胞引起的被生物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称为_,同一品系,基因型,品系不同(或基因型不同),排异,T淋巴,抗原,共 82 页,65,(3)如果B2和C1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1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6天脱落,而C1皮肤片14天脱落,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答案:因为A2已接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细胞,因此当B2皮肤片移植上去,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所以排异反应出现快而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上,A2体内没有能识别C品系的记忆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共 82 页,66,高考模拟备选 1.(2009四川理综,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共 82 页,67,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B,共 82 页,68,解析: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不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少数病原体不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直接刺激B细胞或T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所以AC错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T细胞正常,仍能产生细胞免疫,所以B选项正确正常小鼠的淋巴因子不能作用于吞噬细胞,所以D错,共 82 页,69,2.(2009广东理基,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第一次感染病原体不会产生过敏反应ABD三选项都会发生 答案:C,共 82 页,70,3.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答案:C,共 82 页,71,解析:考查了免疫的有关知识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小鼠来说是抗原,抗原进入小鼠机体后会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反应,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抗原特性记忆细胞留存在小鼠体内,当同一抗原再次侵入时,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等,共 82 页,72,4.(2009广东,29)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共 82 页,73,(1)图中为_细胞,为_细胞 (2)与功能上的区别是_,由分化为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的模板,B,T,可以分泌抗体而不能,合成蛋白质,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2025年度财务人员面试题
- 高速铁路铺轨课件
- 高速铁路无缝线路课件
- 高速消防知识培训班课件
- 电视机相关技术知识培训课件
- 高血糖科普课件
- 高考考点鉴赏边城课件
- 20kV及以下配网工程施工合同
- 电脑办公知识培训班
- 2025.8《江西省住宅物业服务区域安全管理工作指南》
- 美术教学课件艺考
-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节能设备安装方案
-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附答案)
- 医疗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平凉市静宁县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7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开笔礼校长致辞:翰墨初启 开笔破蒙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印章U盾管理办法
- 携手筑梦新学期共育成长向未来-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家长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