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doc_第1页
界牌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doc_第2页
界牌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doc_第3页
界牌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doc_第4页
界牌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教育界牌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材料界牌学校位于青树坪镇界峰村尚忠堂,毗邻邵东,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校前身为清末民初的楚雄私塾和裕勉学校,1950年迁并此地,始称界牌完小。1970年办成了集初中、小学于一体的完全学校,1995年撤初中,改成完全小学。百年文明在这里积淀,六秩精神在这里绽放。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出书香,一砖一瓦都深含着历史,让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都有了穿越百年的遐想,都能感悟到百年文化的魅力。“界分双邵秀灵地,牌载德才桃李芳”的楹联,是界牌文化的最好注脚。迄今为止,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如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委员会委员、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刘再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我校现有班级7个,教师9人(其中3人是代课教师),学生238人(其中留守儿童139人),占地面积49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近四年来,我校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成功创建省级农村合格完小,实现跨越式发展。厨房、餐厅、厕所等服务设施焕然一新;网络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音美室、仪器室、实验室、体卫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跑道、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单双杠、沙坑等运动场地也一一具备。 “求真、务实、创新、笃行”是学校的校训。“有教无类,润物无声”是学校的教风。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习惯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一流的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学校也因此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1996年被评为县合格学校;2007年下学期至2011年上学期连续四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省级农村合格完小已成为双峰西部的窗口学校。一、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近四年来,我校针对留守儿童数量多、亲情缺失、教育管理难到位的现状,推行“立足本校,借助高校,社区联动,家校互动,企业资助,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为留守儿童创造了温馨的家园,让出外“淘金”的亲人放下了缠绕心头的顾虑。以下是我校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的点滴体会和做法。1、建立和完善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制度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领导小组和关爱实施小组;每学期开学初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对涉及留守流动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法律援助率100%;开展结对帮扶制度,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2、经常性、制度化谈心、帮扶和慰问。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两次,个别学生要经常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和帮助解决他们心中的疙瘩,同时做好谈心记录。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非留守儿童家庭共同参与,对每个留守儿童全面帮扶,从家庭到学校全程帮扶,尤其鼓励留守儿童之间互相帮扶,同时要求班主任做好帮扶记录。今年4月8日、9日,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挤出1800元,购买书包、笔记本、水心笔等文具慰问了60名贫困留守学生。3、定期普访、召开家长会,促进信息互动。近年来我校扎实开展灵活多样的家校联系,坚守每期普访一次、定期召开家长会的传统,充分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上门家访和召开家长会,老师、家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形成教育磁场,形成教育现场,形成教育合力场。既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又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家长就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4、架设空中桥梁,促进亲情交流。学校搭建了“亲情电话”,免费提供给留守儿童每月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成立了“亲情网络”,让留守儿童利用学校网络电脑室每月与父母进行视频交流,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征求父母意见;高年级学生每月要有一次通信,全面汇报家庭的情况,表达心理的真实情感,对父母在外辛苦务工供自己上学表达感激。也要求家长及时回信,把在外务工的真实感受和处境告诉孩子,激励孩子认真学习。消除孩子厌学情绪,振作精神努力学习。 5、成立兴趣小组,促进多元发展。根据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加上学生家长的呼声和学生的建议,学校努力克服资金紧缺、没有专业教师等困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并成立了八大兴趣小组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象棋队、鼓乐队、奥数组、英语组、美术组、电脑组,给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兴趣得到激发。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学会做人的品德,掌握多门技艺,走向成功之路。6、打造书香校园,培养终身学习。自2011年以来,我校充分发挥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功能,开展“阅读滋润童年,书香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加强师生课外阅读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育,通过师生同写读书笔记、共建文化走廊,故事会、演讲、手抄报、黑板报、征文比赛等活动提高阅读兴趣、技能与写作水平。每天开展晨诵、午读等系列活动,自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着力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古代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美文等作品成为师生们喜爱的诵读书本,这是我校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的一个缩影。7、“留守儿童之家”,实现心灵呵护。我校于2009年秋季经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王伟清书记和原华国中学刘斌校长联系,有幸被确定为湖南科大教师专业成长联盟学校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践基地。我校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并联系双峰县团委、青树坪镇妇联和团委,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矫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四年级刘盼莉、戴志坤和六年级刘诚澳等同学都是留守儿童,曾经患有自闭症或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在我们的帮组下,现在已经能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开心学习了。我校邀请湖南科大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团多次来校指导,2009年9月,志愿者在我校开展了整整一个月的系列活动;2010年暑假和11月两次来校开展组训活动;2011年元月26日来校共同举行“我们一起过小年”联欢会;2011年6月1日再次来校共同举办“爱心无限 欢度六一”大型联欢活动。2011年5月,湖南科大志愿团与我校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8、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指导实践。我校2008年开始开展创学习型家庭与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策略的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于2010年7月在娄底市第六届家庭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10月,我校戴永青校长撰写的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与学校管理对策被评为湖南省第十二期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优秀论文。9、争取社会资助,扶助贫困学子。2006年至今,我校部分同学先后接受了铭成基金和关工基金的资助,重点向贫困留守儿童倾斜。2011年6月1日,校友刘向荣、朱霞林夫妇捐赠价值5万元的课桌凳。今年2月底经校友刘伟先生联系,我校有幸被确定为湖南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教育基金“农村学校贫困留守学生资助项目”定点资助学校之一,我校欧阳金玉等十二名贫困留守学子受到每学期350元的资助。学校计划今年再争取校友刘向荣夫妇资助一批贫困留守儿童。二、学校留守儿童工作资金投入(一)硬件设施投入:1、网络电脑室,电脑25台、电话安装约7万元;2、图书室图书4753册,8.7万元,阅览室,2000元,小计8.9万元;3、仪器室、实验室设施10万元;4、体卫室设施0.6万元;5、食堂、餐厅设施20.5万元;6、跑道、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单双杠、沙坑等运动场地约2万元。以上小计49万元。(二)相关活动费用投入:1、2010年暑假和11月科大志愿者两次来校开展组训活动,开支2000元;2、2011年元月举行“我们一起过小年”联欢会,开支8600元;3、2011年6月举办“爱心无限 欢度六一”大型联欢活动,开支5000元;4、2012年4月慰问留守儿童,开支1800元;5、网络每年1280元,每月电话费月120元。小计约7000元;6、其他活动开支5000元。以上小计约2.76万元。合计投入约53万元。目前,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上积极探索,扎实开展,呈现出立足本校,覆盖华国,辐射青树界岭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下阶段,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爱下,我校将寻求服务区内村支两委的支持,利用各村组织活动室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