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3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1)1951年,法、德、意、荷、比和卢森堡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法、德、意等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共体”。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1)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倡导者: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3)时间: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诞生。(4)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的发展;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1)时间: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标志两极格局崩溃。易错提醒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原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b)(1)形成:世界政治格局中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2)表现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欧盟: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标志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继承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自然资源丰富,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仍是对美国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b)(1)标志: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2)影响:欧盟的成立使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大大增强了欧洲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是政治大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了贡献。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c)(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4)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5)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6)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7)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图示解史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主题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1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史料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表:时间1961年1964年1995年不结盟国家25个47个100多个联合国成立时,在51个会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时,在124个会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来由斯堪的纳维亚人担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已由缅甸人吴丹担任。与此同时,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国人成为吴丹的行政秘书,两名非洲人成为副秘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论从史出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第三世界参加联合国的会员比例日渐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渐趋扩大,成为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之一。2欧洲崛起迫使美国改变外交立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论从史出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欧共体则渐趋上升,欧洲在国际事务中谋求独立自主地位,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外交立场,使两极格局日益受到冲击。3日本对美国的态度由依附到强硬漫画一美日邦交透视 漫画二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论从史出从漫画一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既“勾肩搭背”,矮个子又背后用枪,说明其关系是既合作又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漫画二表明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逐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对美国的态度逐渐强硬。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2欧洲一体化的原因、条件和特点(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欧洲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条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3)特点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内容链接点政治西欧、日本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军事侵越战争失败外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科技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主题二跨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多元中心并存的政治秩序格局史料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论从史出史料反映了新的国际关系不同于旧的国际秩序,具有多个权力中心,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世界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尚未完全形成。1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与规律(1)过程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两极格局瓦解:90年代初,“华约”“经互会”解散,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规律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直接动因是各主要国家(或国际组织)对自己国家(或成员国)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2多极化趋势强化的五点认识(1)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2)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在加强,但不能说形成了多极格局。(3)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被定型为一种固定的世界格局。(4)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5)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1时空观念欧洲一体化进程(2015浙江学考)欧洲联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欧洲联盟成立的标志是()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B欧洲议会成立C马约正式生效D欧元开始流通答案C2历史理解欧盟与多极化(2016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材料二下图所示为1993年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引自法皮埃尔历史与地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产生的积极作用。答案(1)进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2)变化:1991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欧共体逐渐由经贸集团转变为经济政治实体。作用: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2017丽水学考满分加餐练)它诞生于1961年,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它”是指()A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答案A解析结合“1961”“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可知它是指不结盟运动。4(2017丽水学考满分加餐练)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这三个机构不包括()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联盟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经济共同体答案B解析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5(2017嘉兴选考仿真测评)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答案A解析据材料“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可知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故A项正确。6(2017金丽衢十二校押题交流)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答案A解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主要国际力量之间的对比发生自近代以来的重大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结束,故A项正确。7(2017温岭选考仿真测评)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答案D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确立新的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绵阳东辰四升五数学试卷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研究
- 养鹅场全程追溯系统建设方案
- 隧道掘进过程中支护调整方案
- 司机安全教育知识培训课件
- 司机冷链知识培训照片课件
- 清远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 2025年小学计算机考试题及答案
- 南宁7年级新生数学试卷
- 知道智慧树气藏工程(双语)满分测试答案
- 2025年烘干香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宜宾2024年四川宜宾市社会福利院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风电吊装劳务分包合同
- 2.石化厂15万吨常减压及30万吨催化装置拆除
- 2025重庆市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公证处招聘公证人员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交分包商培训参考答案
- 检察院书记员笔试试题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呼吸科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合格率
- 固定式桩基海上光伏结构设计荷载标准化研究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