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宋体二号加粗).doc_第1页
开题报告(宋体二号加粗).doc_第2页
开题报告(宋体二号加粗).doc_第3页
开题报告(宋体二号加粗).doc_第4页
开题报告(宋体二号加粗).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之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宋体二号加粗)阿普尔课程文化观述评(宋体三号加粗)陈成 公共事业管理0301 指导老师:赵军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宋体小四加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宋体四号加粗)(宋体小四号)随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空前的提高,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教育、学校与课程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学校课程文化性质如何?是否是中立的?还是和政治、经济等有着无尽的联系?它与权力等有何联系?不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教育行政人员等都会常常遇到、提出并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今课程改革的运动下,对知识、民主、平等的追求不断升级。如编制校本课程、实行档案袋等措施可以说是国家对课程要求民主和平等的回应。阿普尔是当今西方教育界在“意识形态与课程”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在意识形态与课程一书中,他具体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包括对课程方面的看法,探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它提出了著名的“霸权国家再生产模式”的批判性课程文化观。作为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并且充当一个由再生产理论派向抵制理论派发展的代表,他在意识形态与课程方面提出的诸多观点,很值得我们注意。因此,本文在阐述阿普尔的课程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课程文化观进行初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理论意义:阿普尔是作为再生产理论派和抵制理论派的重要代表,本文通过介绍阿普尔的意识形态与课程理论,不仅能理解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同时有助于能理解社会批判理论、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对其课程文化观的分析,能更科学的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具有较高学术意义。现实意义:对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的评述有利于我们更准确的理解课程、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以及一些与课程相关问题(如教育政策、教科书编定以及课程大纲的制定等现实问题),并使我们对现实教育与课程问题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外对批判理论派的意识形态与教育的研究始于60年代,而国内对批判理论派的研究起步则比较晚,特别是对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的教育思想,也是最近几年才引进并逐渐关注起来的。1979年出版的意识形态与课程一书,是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的代表作。中文版的出版是在2001年11月。黄忠敬在意识形态与课程的文章中,指出其对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结构功能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评论。吴永军在课程社会学他从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这一本身进行对阿普尔教育思想进行评定,认为和西方社会学理论本身的不足一样,在知识、课程、意识形态的关系分析上走上极端,意识形态完全决定课程和知识。他认为,像西方学者们一样,大多强调社会学因素而忽视课程知识自身发展的逻辑,并且,吴永军认为阿普尔在分析教科书时,把其中的教育思想当成了知识本身,因而得出自然学科知识中也蕴含意识形态的错误结论,同时,课程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倾向,除此之外,阿普尔的思想夸大了主观意图特别是意识形态的作用,忽视知识的客观性。又如丹尼尔U列文和罗伯持.J.哈维霍斯特在社会与教育所阐述的依据,都是美国的事实来对阿普尔的霸权国家再生产理论进行否定。总之,很少结合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评析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致使该理论在中国只限于理论的层次,而不能运用到实际情况的分析上。在这一个学派争鸣的时代里,阿普尔自身通过学术上的竞争,也意识到“把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的观点未免太过于简单,因其未考虑到学校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存在于学校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因此,在意识形态与课程第二版中加入了“超越意识形态再生”这一章,作为对意识形态与课程关系的补充或修正,认为学校也有部分自主的文化动力在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和教师形成学校系统内部的反抗力量,对学校权力具有抵消作用。但因此,阿普尔的课程理论就具有明显的“折衷”色彩。如今关于阿普尔思想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以下三点:(1)学者们对阿普尔的教育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其思想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上;(2)会更辩证系统的分析意识形态与课程之间的关系;(3)阿普尔对其思想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当前对阿普尔课程文化观的研究会有由对再生产理论转向抵制理论研究的倾向。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由于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在中国研究的比较少,同时,他的理论是处于不断修正状态的,因此,对他进行评述具有一定的必要。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绍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并对其思想进行一定层面上的评析。根据本课题的性质、定位及当前对阿普尔课程观的认识,本人将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前言。主要介绍阿普尔个人情况与社会背景。1.人物介绍:对阿普尔生平、主要学说进行介绍。2.背景介绍:美国60、70年代社会的总体特征:由安定平和转为动乱多变:社会不平等深刻化、阶层对立尖锐化、种族斗争剧烈化,功能主义理论不能解释当时的社会状况。于是,一种新理论的产生成为必然。在一个学派的争鸣时期,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不断完善。在教育上,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课程研究与发展表现出浓重的“技术性”和“理性化”,使教育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实际。教育的“工具性”和“理性化”,使教育产生了危机,20 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反理性文化运动”兴起。(二)重要概念解释。“意识形态”,“霸权”,“课程知识”此三概念是阿普尔课程文化观之关键词,弄清其概念有助于理解其课程文化观。(三)述评阿普尔课程文化观。本文主要从三个领域进行传述:一是学校基本的日常规范如何使学生学习有关的意识形态;二是过去和现在的特殊课程知识形式怎样反映等级结构;三是意识形态如何指导教育者的活动。这三个领域对隐藏在课程背后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行探讨,就是官方的知识怎样代表了社会中起支配地位群体的意识形态结构,学校怎样把这些有限的、部分的知识标准合法化,并将其视为不容置疑的真理的问题的探讨。在对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进行评析方面,主要从语言、强化了课程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性、理论超前性、缺乏建设性建议和功能分析片面性四方面进行评析。三、研究的方法及措施核心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首先对阿普尔生平、主要学说与社会背景进行介绍,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说明,为分析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奠定基础,其次从理论上对阿普尔的意识形态与课程理论进行梳理,从阿普尔所说的三个领域着手进行分析,最后对阿普尔课程文化观进行评述。四、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一)2005年11月-2006年3月初:材料收集与开题阶段,设计论文框架,完成开题报告。(二)2006年3-4月:初稿写作阶段,查阅相关文献,完成论文初稿。(三)2005年5-6月:论文修改、定稿和答辩阶段,将论文交于导师评阅,修改论文,定稿并答辩。五、参考文献(一)中文文献1黄忠敬阿普尔及其课程文化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3(5)2(美)丹尼尔U列文,罗伯持J哈维霍斯特著. 社会与教育M.纪大海等译.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杨昌勇新教育社会学:连续与断裂的学术历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王兆,王景,祁晓云.功能主义与冲突论的对峙传统的教育功能观及其面临的挑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5张华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探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6(4).6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7黄忠敬意识形态与课程论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3(5)8张华.美国当代批判课程理论初探(下)J外国教育资料,1998(3)(二)外文文献1Hlebowitsh.P.S, Radical curriculum Theory Reconsidered,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93, no.412Michael.W,Apple,Ideology and CurriculumTaylor & Francis Group; 2nd ededition (April,1990)3Pinar,W.F.,The Abstract and the Concrete in Curriculum Theorizing.In Giroux,H.A.; Penna,A.N. Pinar,W.F.(Eds.),Curriculum Instruction,19814Giroux,HA”Theories of Reproduction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A C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