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蜡烛课 题蜡烛(第一课时)课 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和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阅读课文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过程方法1、合作学习,梳理课文思路和概括文章的整体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各国追求和平的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修 改一导入(略)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舀水 腋窝 揣在2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三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1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是以哪一场战争为背景来加以描写的?请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教师明确:这是一篇战地通讯(板书)。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2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四了解文体:战地通讯。(可与第一课比较阅读)(一)通讯的特点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同:用事实说话。异: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从结构上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3. 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五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交流并讨论。教师明确: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教师明确: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六、小结课文内容学生思考联想师生交流听写生字词展示材料学生浏览课文批注交流学生边听边批注学生浏览课文批注交流学生主动听,批注相关知识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听,批注相关知识师生互动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