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题库总.xls_第1页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题库总.xls_第2页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题库总.xls_第3页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题库总.xls_第4页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题库总.xl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序 号号 题干题干选项A选项A 1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 ),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 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 中心 2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 )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危险源 3 ( )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危险源 4 (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 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 5 (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 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危险源 6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 )进行危险源辨识SCL 7 复杂的工艺应采用( )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SCL 8 企业在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时,还要考虑( )带来的影响时间 9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 )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SCL 10 不能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的是( ) 违反法律、法规 的 11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 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划分,并分别用“红、橙、黄、蓝”表 示,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为( )。 重大风险、较大 风险、一般风险 和低风险 12 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 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合并 13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 )监护制度;一人 14 企业( )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每月 15 企业应建立( )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 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不同职能和层级 间的 16 ( )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安全负责人 17 对于复杂的化工工艺,应采用( )等方法进行辨识。 危险与可操作性 分析法 18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 )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 受。 一种 19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 )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 状态的作业活动。 设备设施 20 ( )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 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风险控制措施 21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 )、有效性。 可行性 22 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 )措施,降低风险。有效 23 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级2 24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属于一般风险 25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 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 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 )、橙色风险时,其 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黄色 26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通过对工作( )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 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内容 27 造成人员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对应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为 () 1级 28 用LS法判定风险数值为11,则对应风险等级为( )高度危险 29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一般风险红 30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较大风险红 31 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 ) 公司、部门、车 间、班组 32 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 B )标准和清单考核依据 33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 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 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 C )的核心 检查 34 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 A )物理实体 35 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 ) 危险源 36 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 )二部分作业环境的状态 37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 )评价法。班前会 38 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其中有:( )红色 39 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班前会教育 40 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 紧急情况分析、 应急方案、现场 处置方案的制定 41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 可行性 、安全 性、可靠性 42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 体防护措施以及( )。 安全措施 43 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 所需管控措施和( )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基层单位、责任 人 44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 效果验证 45 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 ) 法律、法规、标 准、规范 46 下列哪种情形不可以直接确定为重大(D级/2级/橙色)风险:() 非正常工况的操 作 47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中的基本要求不包含( )。 组织有力、制 度保障 48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不包括( )。通则 49应规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原则要求、( )和基本程序。过程 50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 )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 51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 )类隐患。运行现场 52 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 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基础管理名称、排 查内容、( )、排查方法。 排查结果 53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 )、专项或季节性 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危险性隐患排 查 54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 不包括( )。 公司级 55事故隐患治理流程不包括( )。通报隐患信息 56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 )工作。隐患排查 57( )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主要负责 人 58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配套奖惩制度,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 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确保( )的落实。 隐患措施 59 化工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 )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 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事故 60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小时。1 61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每( )组织一次。月 62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 场巡检,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小时。 1 63 化工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对照隐患排查清单,采取相 应的排查方式,按照( )管控级别,组织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隐 患排查。 隐患分级 64 隐患治理应符合DB37/T 28832016第7.4.1条的要求并保证整改措施、责任、 ( )、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方法 65 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 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 除的应及时进行( ),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分析 66 应编制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 以及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 )的建议等内容。 治理过程 67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 果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 )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 68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 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 )管理。 记录 69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 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 扩大的物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形态 70 隐患包括隐患名称、( )、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 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位置 71 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当根据 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 到治理为( )。 工作结果 72 企业应在安全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隐患排查治理制 度,形成( )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 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完整的 73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 导向。企业应明确每一个岗位都有排查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同时应配 套制定( )。 整改制度 74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属于( )。一级事故隐患 75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不同的是( )。排查内容 76 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 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 人员特点 选项B选项B选项C选项C选项D选项D选项E选项E答案答案 核心要素因素B 危险点风险风险点A 危险点风险风险点C 危险点风险风险点A 危险点风险风险点D JHAHAZOPLECA JHAHAZOPLEC 地点人员环境D JHAHAZOPLECB 涉及重大危 险源的 作业人员 在10人以 上的 有重大环境 影响的 D 重大风险、 一般风险、 较大风险和 低风险 较大风险 、重大风 险、一般 风险和低 风险 较大风险、 重大风险、 一般风险和 低风险 A 减少分离合并和分离A 兼职两人专人D 每年每季度每周B 相同职能和 层级间的 高层之间全员A 主要负责人 生产负责 人 公司法人B 工作危害分 析法 安全检查 表法 风险矩阵分 析法 作业条件危 险性分析法 A 两种 一种或多 种 多种C 作业活动生产活动生产经营D 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 识 风险分级管 控 A 持续性真实性实用性A 改进安全防护B 345D 轻度风险重大风险稍有风险C 红色绿色白色B 步骤过程危害C 2级3级4级C 显著危险轻度危险稍有危险B 橙黄蓝C 橙黄蓝B 车间、班组 、岗位 .班组、岗 位 A 隐患排查治 理制度 领导带班B 领导 风险分级 管控 C 车间班组 A 作业行为隐患B 高空作业动火作业A 班后会 风险矩阵 评价法或 作业条件 危险性评 C 黑色白色绿色A 消除或减弱 危害 操作规程B 班前会班后会A 必要性、实 用性、安全 性 安全性、 必要性、 可靠性 经济性、安 全性、实用 性 A 消防措施 卫生防护 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D 所在单位、 责任人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各级单位、 责任人 C 效果验证与 更新 效果评价 效果验证与 评价 B 本单位的安 全文化底蕴 本单位的 安全管理 标准 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方针 和目标 B 涉及“两重 点一重大” 的装置 穿越公共 区域的危 险化学品 输送管道 30立方米液 氨储罐 B 全员参与 、重在治 理 激励先进 、重在排 查 系统规范 、融合深 化 C 准则细则实施指南B 途径结果任务目标D 特大事故 隐患 危险事故 隐患 一级事故 隐患 A 生产现场操作现场设施现场B 排查途径排查标准排查过程C 专业性隐 患排查 定向性隐 患排查 生产隐患 排查 B 部门级班组级厂级D 进行隐患 排查 实施隐患 治理 治理情况 反馈 B 危险排查设备排查 A 部门主要 负责人 班组主要 负责人 单位主要 负责人 A 风险措施排查措施治理措施D 隐患风险危险源C 3半2D 年季度周C 234A 风险分级特殊分级治理分级B 资金过程治理B 报告管控排查A 整改措施治理期限治理结果C 安全管控 安全生产 监督 生产监督C 整改实施建档D 危险状态危险点 不安全因 素 B 特点方法整体A 工作准则工作目标工作标准C 一体化完善的标准化B 惩罚制度奖励制度奖惩制度D 特大事故 隐患 重大事故 隐患 一般事故 隐患 D 基础管理 名称 排查标准排查方法B 供应商人员数量合作伙伴C 序号序号题干题干选项A选项A 1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 )和( )相关要求的深化。目标管理体系 2 2 重大风险是发生事故( )与事故( )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 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可能性 3 3 危险源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 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 )、( ) 、( )和( )四类。 人的因素 4 4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 )和( )的过程 。位置 5 5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 )、( )和( ) 三个层级。 通则 6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总则 7 7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 ) 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名称 8 8风险点划分原则包括大小适中 9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应包括原则要求 10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应包括具体任务目标 111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 12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 131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 1414涉及重大风险时,其( )( )( )( ),应单独建档管理。 辨识 1515 企业应主动根据( )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 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 减、修订变化所 引起风险程度的 改变 1616 企业应明确( )、( )和( )的主管部门, 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 危险源辨识 1717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应包括( )、( )、( )、( )、( )、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 安全 1818 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 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 )、( )、( )、( )等功能分区进行. 生产装置 1919 化工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 )、( )、( )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 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危险源名称 2020 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 )、( )、( )和 ( )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人的不安全行为 2121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 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 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 )( )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 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橙色 2222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6, 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逐级( )( )( )( )、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汇总、 2323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 实用性 2424 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 。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 )级或( )级为最低风险。 4 2525 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除5.5.2中分析判定的风险外,属于以下情况 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 法规及国家标准 中强制性条款 的; 2626工作危害分析法的步骤包括作业活动划分 2727常用的风险分级方法有JHA 2828编制安全检查表包括以下哪些步骤确定编制人员 2929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 3030风险矩阵法的判定依据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131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 信息化系统,实现( )、精准监管、( )、科学预防 关口前移 3232 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 ),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 )级最危险。 严重性 333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 )和( )的组 结果 3434 (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 )、状态或 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 3535 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 )、 ( )、()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危险危害因素 3636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 )、场所、( )、以及在特定部 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作业等总称 地点 3737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 )或( )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定性 3838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 )、( )、( )和( ) 人 3939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 )和( )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 的隐患 危害 4040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 ),应当全部或者局部( ),并经过一定时间( )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 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 )的隐患 1、较大 4141 隐患治理就是指( )或( )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 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 )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 ),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消除 4242 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 )人员、( )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 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 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安全生产管理 4343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常用的方法 分别是:( )、( )、( )。 工作危害分析 4444 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 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 )和( ) 一般事故隐患 4545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即先把整个作业活 动( )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 )找出来,并 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 任务 4646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 )等。岗位纠正 4747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 )。下发隐患整改通 4848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 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制 度 4949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 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 务 5050 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 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 )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 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 自查 5151 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 )。 控制措施和标准 5252排查内容应包括( )、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工程技术 5353 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等法律法规、技 术标准、规程等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等信息。 排查项目 5454 其中专业性隐患排查包括( )、建筑结构、消防、公用及辅助工 程等。 工艺 5555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班组级 5656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化工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隐患排查: ( )。 组织机构和人员 发生重大调整的 5757 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 针对排查出的每 项隐患,明确治 理责任单位和主 要责任人 5858 涉及不能立即整改的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其排查、评估记录,隐患 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 )。 保留纸质记录 5959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是: ( )。 涉及重大危险源 的 6060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 6161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及人员 6262 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 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 与风险点对应的 设备设施和作业 6363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排查标准 6464排查类型主要包括:( )。日常隐患排查 6565 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 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 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针对排查出的每 项隐患,明确治 理责任单位和主 要责任人 6666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管控能力得 到加强和提升 6767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 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及标准 规程变化或更新 6868 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 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 能力,使其熟悉、掌握( )、( )、( ),减少和杜绝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的方法 6969 化工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 体员工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 )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 标准 7070排查内容应包括( )、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管理措施 7171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为( )奠定基础。 提高质量管理体 系有效性 7272 应编制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 风险程度以及对隐患的( )的建议等内容。 监控措施 7373应符合DB37/T 28832016第9条的要求,同时应包括:( )。 建立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组织机 构,健全事故隐 患排查制度,落 实隐患排查治理 责任 7474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化 工企业( )。 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 7575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规定了化工企业隐患排 查治理的基本要求、( )、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隐患分级和分类 7676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 紧急情况分析、 应急方案、现场 处置方案的制定 、应急物资的准 选项B选项B选项C选项C选项D选项D选项E选项E答案答案 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BC C 后果AC C 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安全因素ABCDBCD 分布特征特性BD D 细则实施指南实施导则ABCBC 通则细则实施指南BCD 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ABCD 功能独立直接判定范围清晰ABD 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建设内容ABCD 具体要求常用的方法具体措施ABC 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ABCDEABCDE 安全性可靠性人的因素ABCABC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 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 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 的解决方案。 ABCDABCD 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改进记录ABCDABCD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 后,需要对风险 控制措施的调整 发生事故后,有对 事故、事件或其他 信息的新认识,对 相关危险源的再评 ABCDEABCDE 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分级管控A ABDBD 生产设备工艺电气A ABCDEBCDE 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设备设施A ABCDBCD 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B BCDCD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管理缺陷设备缺陷A ABCDBCD 红色绿色灰色ABAB 评审修订审核ABCDABCD 真实性可行性有效性CDCD 5 AEBDBD 发生过死亡、重伤、 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 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 存在的; 根据GB 18218评估为 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 区内涉及抢修作 业等作业现场10 人及以上的; ABCDABCD 选定评价危险源辨识ABD SCLLSLECABCD 熟悉系统收集资料编制表格ABCD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ABCD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 后果 事故后果严重性AD 源头治理本质安全过程监督AB 可能性14AC 后果可能性严重性CD 风险结果根源AD 后果事故预防管控措施ABC 设施区域作业过程BCD 识别定量半定量AC 机物环境ABCD 整改难度风险漏点AB 停产停业整改治理难以排除ABCD 控制等级信息档案ABCD 管理工程技术操作AC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矩阵分析法ABC 重大事故隐患较小事故隐患AB 工作风险危险源AD 部门治理公司治理厂级治理ABC 验收等环节治理情况反馈实施隐患治理ABCD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治理过程 隐患排查项目清 单等内容的文件 ABD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治理的时限和要 求 ABCD 自改自报考核ABCD 规程要求 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 单 治理过程ABC 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ABCD 排查内容排查标准质量改进ABC 设备自控仪表电气ABCD 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ABCD 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 重大变化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 有新的认识 气候条件发生大 的变化或预报可 能发生重大自然 ABCD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 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 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 期限 废除其他产品和 服务要求 ABC 单独建档管理保留隐患记录详细过程AB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 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 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 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 致使生产经营单 位自身难以排除 ABCD 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供配电设施ABCD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培训ABC 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ABCD 排查内容排查方法基础管理名称ABCD 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性隐患排查ABC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 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 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 期限 ABC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 有效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 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 到进一步落实 ABCD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 要求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 机制发生变化 企业生产工艺发 生变化、设备设 施增减、使用原 辅材料变化等 ABCD 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 提高风险识别能 力 ABC 程序方法方案ABC 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工程技术ABCD 获得改进结果防止不利影响持续改进ABC 治理方式治理期限提高生产率ABC 制定完整的可执行的排 查计划并有效落实,形 成完整的体现隐患排查 全过程的记录资料 隐患治理及时,保证整改 措施、资金、时限、责任 、预案“五到位”,实现 闭环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法 规、技术标准、 规程要求结合企 业各类风险点的 管控措施编制完 整的隐患排查项 ABCD 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安 全与健康 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实现安全生产和 安全发展 ABCD 工作程序和内容隐患记录文件管理ABD 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ABCD 序号序号题干题干 1 1 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2 2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 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 3 企业应建立由中层管理干部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 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 4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隐患排查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 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5 5 风险信息是指: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 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6 6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7 7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8 8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低到高原则 9 9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 和作业活动,不需考虑环境带来的影响。 1010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1111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 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 1212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也可以负责管控, 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313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414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新辨识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 时更新 1515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 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616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1717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 1818危险源辨识中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SCL)进行辨识。 1919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2020 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 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2121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 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 涉及红色、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 理。 2222 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不需要对企业内员工应 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 、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2323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属于重大风险 2424 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5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 1级或E级为最低风险。 2525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2626检查表法首先要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内部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 2727风险矩阵法中L是事故后果严重性;S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82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就是我们常说的LEC法 2929安全检查表编制过程中不能依靠分析人员的经验 3030 识别现有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 的有效性 3131 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 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323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 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333 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 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43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3535 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 III级。 363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373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383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393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404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414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424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4343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444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4545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4646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4747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 4848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4949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5050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 落实具体措施。 5151任何大小事故是不可以避免的。 5252 生产过程中,公司的管理层在组织生产时会发出一些指令,偶尔有些指令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进 入容器时指示不需要办理作业票证,那么这种指令就是危险源的一种,或者也称为危害因素。 5353工作中的巡检、投料、开关阀门等作业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开车、游泳、开会、旅游等行为都是危险源。 5454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或丙烷的运输过程等是风险点。 5555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 5656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 5757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 5858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 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5959 要持续有效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排查风险点是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 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然后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风险管控的核心 。 6060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底;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 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616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 6262在罐区、车间等场所进行的检维修作业,不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只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即可。 636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实施过程是全员提高风险意识的过程。 6464公司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时,一般选用两种方法,一是工作危害分析法,另一种是安全检查表法。 6565 我们通常所说的隐患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 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6666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6767 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 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6868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包括:1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2全员参与、重在治理 3系统规范、融 合深化 4激励先进、约束落后 6969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 患。 7070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7171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 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272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不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7373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747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 75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