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读1.通过阅读教材P6063的内容,记忆、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2.围绕种群密度的变化,理解种群四个数量特征的内在联系。3.结合教材P61的探究实验和P62的标志重捕法简介,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重难点击1.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2.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方式一蜜蜂没有冬眠的习性,作为个体,也无法维持必要的体温。但是只要外界气温下降,蜂巢里的蜜蜂就会以蜂王为中心抱成“团”,不停歇地爬来爬去,形成一个由蜜蜂的血肉之躯构筑的球体。外层与里层的蜜蜂会循环往复地互换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蜂团的温度。蜜蜂正是依靠这种团队精神和消耗大量的蜂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那么种群具有哪些个体没有的特征呢?怎样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呢?方式二分析以下各项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概念(1)概念三要素(2)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种群密度的调查(1)种群密度含义: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表示方式:种群密度。(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方法生物类别逐个计数法范围小、个体大估算法样方法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等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黑光灯诱捕法趋光性的昆虫3.样方法(1)基本步骤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多用五点取样法或者等距取样法。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在计数时四条边上的生物只取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计数(一般取上边和左边的)。上图中,若“”代表个体,则该样方中个体数目计数方法如下:a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有5个;b位于边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数,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有3个。该样方内总个体数量为538个。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2)注意事项:要随机取样,不能有主观因素。4标志重捕法(1)调查程序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2)注意事项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过分醒目易被捕食。标志符号持续存留时间不短于研究时间。数量变动:在研究期间,没有较多个体的出生和死亡,也没有较多个体的迁入和迁出。(3)计算公式问题探究1个体是组成种群的基本单位,种群由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属于个体具有的特征的是,属于种群具有的特征的是。性别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出生日期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体重空间特征2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两个池塘中的鲤鱼某池塘中所有的鱼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答案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不属于“同一区域”;不属于“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不属于“全部个体”。3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答案如图所示4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兔的种群密度过程中,兔子容易受惊吓,第二次被重捕的可能性降低,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答案增大。由于第二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所以在第二次中捕获的被标记个体所占比例比实际情况小,故导致总体数值偏大。1下列实例中,能够构成种群的是()A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B泰山上的灰喜鹊C太行山上的松树D一个蜂巢里的工蜂答案B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是某种生物个体的总和。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生活的自然区域不同;太行山上的松树包含多个松树物种,组成了多个种群;一个蜂巢里的工蜂只是该蜜蜂种群的部分个体而非全部个体,因此A、C、D都不能构成种群。2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B随机选一个样方,其密度就是整个种群的密度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D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则舍弃答案A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A项正确、B项错误;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项错误;不同的人所选取的样方不同,数据可能有所不同,D项错误。3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标志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165 B160 C5 D15答案C解析设种群数量为x,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可知:,可以计算出x165,故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为165/335只/hm2。一题多变(1)如果标志物是一个较重的铁环,大山雀被捕获的机率会_,因此算出的值比真实值可能_。(2)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_。答案(1)增大偏小(2)偏小方法链接种群密度调查数据的偏差分析(1)偏高:一般情况下,导致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比实际数值小的因素,都会导致最终的调查数据偏高,如被标记的个体不容易再次捕获、标志物脱落等,都会导致调查数据偏高。(2)偏低:若被标记的个体标志明显,第二次更容易被捕获,或者捕捉时只捕捉某种个体(如用大网眼渔具捕获大鱼)会导致调查数据偏低。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1种群的其他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2)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迁入率迁出率(3)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类型幼年个体数大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增大增长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稳定型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地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出生率。(4)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 D形态特征答案D解析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及空间特征等特征。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答案A解析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答案A解析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信息,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答案D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应划分为100 m2左右,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5回答下列有关种群的问题:(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分布如图所示。三种分布方式是对种群_特征的描述。(2)据下图分析,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_(填“正”或“负”)相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答案(1)空间(2)正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解析(1)研究种群主要是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而种群的分布属于空间特征。(2)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所以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越多;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40分钟课时作业学考达标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答案A解析a表示的特征属于个体具有的,b表示的特征是种群具有的。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答案D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3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4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的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答案C解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样方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然后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5关于下面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答案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代表出生率,3代表死亡率。6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37152498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利用此方法可用于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的是样方法,由于是通过调查求取的平均值,所以它是相对接近真实值的,但并不是真实值。高考提能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答案A解析考查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一般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昆虫,破坏其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影响种群密度。8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根据公式:种群密度(数量)/释放总数重新捕获数/标记数,可知种群密度重新捕获数释放总数/标记数,即重新捕获数/a,A错误;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是下降的,B错误;从诱捕距离的效果推测,与灯的密度很可能有关系,C错误;诱杀成虫能降低其出生率,使幼虫减少,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正确。9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则该种群的个体数与年龄组成的关系将变化为()答案A解析由于入侵的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所以该种群中幼体所占的比例减小。10下列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答案B解析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分为:雌多于雄,雌、雄相当和雄多于雌三种类型,所以并不是任何种群的雌、雄数量比均为11;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根据年龄组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11如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_型,B表示稳定型,C表示_型。(2)B的年龄组成特征是_。(3)A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4)C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答案(1)增长衰退(2)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3)越来越大(4)越来越小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中幼年个体数大于成年和老年个体数,应为增长型;B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中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应为衰退型。增长型的种群中种群密度增大,稳定型的种群中种群密度稳定,衰退型的种群中种群密度减小。12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种名20072008200920102011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曼陀罗3.02.11.10.30.1龙葵3.02.00.400灰绿藜3.22.81.71.30.6(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3)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_,以减少误差。(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答案(1)样方法(2)随机取样(3)平均值(4)变化曲线如图(5)害虫的防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等)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为了保证客观性,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对于合理利用资源和病虫害的防治都有借鉴意义。13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解析(1)根据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可以把种群分成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该种群幼年、成年、老年个体的比例是111,各年龄期比例适中,因此为稳定型,数量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真题体验14(2016全国甲,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乐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 广告制作合同文本
- 建筑新材料生产线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农村供水保障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结核病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空气能热水器环保认证与购销及市场拓展合同
- 住宅小区物业租赁委托管理收费标准合同样本
- 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 培育轻工业新消费增长点实施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理念
- 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2024江苏苏州市常熟农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招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钢结构主体验收评估报告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教学设计
- 更换钢板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深度评估与投资风险预警报告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家政三方合同协议范本
-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技术规程
- DB32T 5079-2025城镇供水水表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
- 行业法律法规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