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关系统计报表实施手册(2012年统计年报和2013年定期统计报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12月目录 一、报表目录 ()二、年报、定期报表表式 ()(一)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情况年报 ()(二)企业人工成本情况 ()(三)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 ()(四)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季报 ()三、劳动关系统计指标解释()附表一 人工成本情况表相关指标代码()附表二 劳动合同报表单位代码()一、报表目录表号报表名称报表期别填表范围报送单位报送日期及方式页码1年报京人社统关系24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情况年报表年报市属国有、国有独资、城镇集体、股份合作、股份有限、联营及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局、总公司基层表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定;综合表于2013年1月5日前发邮件至HTBBBJRBJ.GOV.CN(邮件中请以上报公司名称为标题)或报至市局劳动关系处B424房间。京人社统关系18表企业人工成本情况年报各局、总公司所属国有、城镇集体、股份制和三资企业;部分中央在京企业及各区、县人力保障局选取的辖区内各类企业(城八区及顺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取90户以上企业,其他区县选取70户以上企业)各区、县,局、总公司、 部分中央在京企业基层表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定;综合表2013年3月15日前发邮件至ZHANGYANGBJRBJ.GOV.CN(邮件中请以上报公司名称为标题)或报至市局劳动关系处B416房间。人社统IR4号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年报抽取样本单位填报区、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各局、总公司调查表2013年2月8日前发邮件至bjldgzc126.CN(邮件中请以上报公司名称为标题)或报至市局劳动关系处B416房间。2定期报表京人社统关系25表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季报表季报市属国有、国有独资、城镇集体、股份合作、股份有限、联营及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区、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各局、总公司基层表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定;综合表分别于2013年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12月25日前发邮件至HTBBBJRBJ.GOV.CN(邮件中请以上报公司名称为标题或报至市局劳动关系处B424房间。二、 年报、定期报表表式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情况年报表组织机构代码: 20 年填报单位(盖章): 项目代码企业户数职 工 人 数当年劳动合同届满人数其中:城镇职工劳动合同届满情况小计城镇职工农民工小计其 中年 龄届 满 时 间女性在岗职工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甲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总 计1国有企业2国有独资公司3城镇集体企业4股份合作企业5股份有限公司6联营企业7其他企业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外商投资企业10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说明: 1.报送时间及方式:基层表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定;综合表于2013年1月5日前发邮件至HTBBBJRBJ.GOV.CN2审核关系:行关系:1 =2 +3 +4 +5 +6 +7 +8 +9 +10 列关系:2 =3 +4; 56; 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企业人工成本情况 20 年1组织机构代码:2单位名称: 3.主管部门: 4.主管部门代码: 5.登记注册类型: 6.行业代码: 7.企业类型: 项目编号实有数项目编号实有数甲乙1甲乙1企业个数1其中:养老保险13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失业保险14其中:在岗职工平均人数3医疗保险15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4其他保险16销售(营业)收入53.职工福利费用17成本费用总额64.职工教育经费18企业增加值75.劳动保护费用19利润总额86.职工住房费用20人工成本总额97.其他人工成本21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0其中:不在岗职工生活费22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企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数量:232.社会保险费用总额12支付给劳务派人员的劳务费:24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室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电话: 报送日期: 年 月 日说明: 1.报送时间及方式: 2012年3月15日之前,各报表单位通过人社部SIMS5程序生成基层直报数据包,报送至2.审核关系:23 57 69 1011 12=13+14+15+16 9=10+12+17+18+19+20+213. 第23、24栏为补充材料。不与前22项存在对应关系,其中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务费包含在其他人工成本中。企 业 在 岗 职 工 工 资 调 查 表( 年)01 法人单位代码 02 法人单位名称: 03 经营所属地区: 04 单位隶属关系: 05 国民经济行业类别: 06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07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其中,使用劳务派遣人数(人): 08 企业规模: 职工代码性别出生年份学历参加工作时间职业等级用工形式劳动合同类型全年工作小时数是否工会会员全年工资报酬合计(元)代码名称管理岗位等级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基本工资(类)绩效工资(类)津补贴(类)加班加点工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室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注:第6、7栏内容工种或职业代码请按2012年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数据采集办法与报送要求“附表三”所列的工种及代码填写。 第8、9、10三栏请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全部填写; 第15栏=16+17+18+19。 2012年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数据采集办法与报送要求可到 /wsbs/download/ldht/ 处下载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季报表组织机构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 20 年1 季度 项目代码企业户数职工人数签订劳动合同职工人数本期劳动合同届满人数本期续订劳动合同情况续订劳动合同人数城镇职工续订劳动合同情况小计城镇职工农民工小计城镇职工农民工续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合计城镇职工农民工小计按合同期限划分一年或不满一年的一年(不含)以上至三年以下的三年(不含)以上至五年以下的五年(不含)以上至十年以下的十年(不含)以上的甲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总 计1国有企业2国有独资公司3城镇集体企业4股份合作企业5股份有限公司6联营企业7其他企业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外商投资企业10续表本期终止劳动合同情况本期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终止劳动合同人数城镇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去向解除劳动合同人数城镇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情况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合同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去向合计城镇职工农民工转移工作单位在职介中心存档失业职工退休退职出国其他合计城镇职工农民工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因职工过失性行为因职工非过失性行为经济性裁员转移工作单位在职介中心存档失业出国服刑其他支付给城镇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原为不在岗职工原为不在岗职工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说明: 1报送时间及方式:基层表由各区县、局、总公司自定;综合表分别于2013年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12月25日前发邮件至HTBBBJRBJ.GOV.CN2.本表金额保留两位小数。3.审核关系: 行关系:1=2+3+4+5+6+7+8+9+10列关系:2=3+4; 9=10+11; 20=21+23; 32=34+35+36+37+38=39+40+41+42+43+44 5=6+7; 10=12+18+19; 21=24+25+26+28+29+30; 4546 8+9+20; 12=13+14+15+16+17; 31=32+33;4单位代码按劳动关系统计报表实施手册“附表三”所列的单位代码填写。劳动关系统计报表实施手册可到 /wsbs/download/ldht/ 下载三、 劳动关系统计指标解释(一)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情况年报表1、 甲栏所列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与市统计局101号表中的登记注册类型口径一致,即:(1)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港澳台商独资和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 职工人数(2栏)指到2012年12月16日的时点数,为“在岗职工”与“不在岗职工”之和。3、当年劳动合同届满人数(5栏)指在2013年度内劳动合同到期人数,包括城镇职工和农民工。4、城镇职工劳动合同届满情况(6栏)指2013年度内劳动合同到期的城镇职工情况。该项指标是“当年劳动合同届满人数”的“其中”项。5、其中“女性”(7栏)指2013年度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城镇职工中的女性人数。6、在岗职工(8栏)指2013年度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城镇职工中,到2012年12月16日仍在岗工作的职工人数。(二)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头:1、组织机构代码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具体填写规定如下: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2、单位名称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应按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3、主管部门是指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接报送调查信息的被调查局总公司、集团公司或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主管部门代码是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的一级重点调查对象代码。5、注册登记类型是指企业或生产经营性活动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6、行业代码是根据企业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根据各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按照原劳动部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SMIS5”相应的检索项)填写行业代码。7、企业类型是指为分类汇总编制行业人工成本状况需要进行了笼统类型分类,具体分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国有参股及私营企业、其他企业。表中:1、企业个数 企业个数是指报表中所反映的人工成本情况包含的财务独立核算企业数量。2、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企业从业人员是指在企业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企业使用的“在岗职工”和“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三类。其中,“劳务派遣人员”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遗到实际用工企业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企业签定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即无论用工企业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为实际用工企业的从业人员范围;“其他从业人员指本企业中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企业生产或工作并从本企业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例如保安、保洁、外聘计算机公司等项目外包。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年度平均人数,即以企业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求得,或以企业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3、在岗职工平均人数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及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包括与本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人员、固定期限合同的人员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人员等。下列人员应统计为在岗职工:(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2)单位招用的处于试用期的人员;(3)单位招用的自存档案的各类人员;(4)单位招用的虽没转档案但与原单位已没任何关系的人员;(5)单位招用的档案保留在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及职业介绍所的人员;(6)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外自行招用的失业人员,单位招用的临时工;(7)街道办事处、镇、乡填报时要包括:在街道、镇、乡以及下属居(村)委会中工作的干部、社区工作者等;(8)工资由本单位发放,但被派到其他或下属单位工作的人员。在岗职工不包括:(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其平均人数算法与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算法一致。4、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不在岗职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仍与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不包括本单位办理正式手续的离退休人员。包括只发放基本工资的外派工作人员、离岗休养职工、企业的离岗挂编人员、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人员、下岗待工人员、长期学习、病、伤、产假离开工作岗位六个月以上的人员等。单位外派出国学习或工作六个月及以内的带薪人员,本单位仍将其统计为在岗职工,工资统计在相应指标中;单位外派出国学习或工作六个月以上的带薪人员,本单位将其统计为不在岗职工,单位发放的生活费统计在相应指标中,对于外出工作人员从境外单位再领取的工资或补助本单位不作统计。本单位停薪留职公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或本单位停薪外派出国工作人员,从出国之日起单位将其统计为不在岗职工,无论境外单位是否发放工资或补助本单位均不作统计。其平均人数算法与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算法一致5、销售(营业)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或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全部收入。该指标通常来源于“企业损益表”,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6、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所有费用。该指标来源于“企业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本年累计数,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7、企业增加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收入法计算或生产法计算。收入法是指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之和,即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下面具体解释四项构成: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从内容上看劳动者报酬应包括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隐性收入三部分。具体表现为工资奖金收入、福利保险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1)、工资性收入:指单位从成本科目、间接费用科目、管理费用科目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工资、奖金、津贴和进入成本费用科目的各种补贴,可根据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中工资总额填列,此外,还包括企业支付的在家中为企业工作的居民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从个体工商主或其它渠道得到的收入以及城乡个体劳动者的纯收入也包括在内。(2)、福利保险收入:指报告期内生产单位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科目内提取的福利费和生产单位为职工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生产单位直接支付给负责社会保险部门的劳动保险统筹金、医疗保险费和单位为职工支付的待业、养老、家财等各种社会保险,虽然不是对劳动者的直接支付,但由于劳动者在日后可享受其福利,所以它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一部分,也包括在内。福利费可根据会计科目“应付福利”中贷方发生额填写。劳动保障费、待业保险费及养老保险费可直接根据会计相应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家财保险从相应的会计科目中提取。(3)、实物收入:指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产品和单位以实物形式发给职工的工资奖励和补贴,包括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这里应该注意,所发的实物必须是计入成本费用的,如果是从企业福利费用中开支的就不能计算了,因为福利费用在提取时已计算过一次。(4)、其它收入:是指单位从成本费用或管理费用中支付给劳动者的相当于工资性质的劳动报酬。包括误餐补贴、冬季取暖费、夏季防暑费、从差旅费中支付给个人的住宿补贴费、从会议费中支付给个人的部分。也包括单位支付的稿费、讲课费、劳改人员的生活补助、退休人员的补差费、出国人员的制服费、调动工作旅费、安家费等,工会经费中的60%也计入本项中,还包括不参加统筹的企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单位为职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费。总之,在上述三项中未包括的支付给单位人员的一切个人收入均包括在此项中。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当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各种税费主要有:本年应缴的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水费等。扣除内容主要有: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和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等生产补贴。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主要包括:企业营业利润、补贴收入等。增加值中的营业盈余主要内容:营业盈余=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国资委管理企业可以考虑参考以下计算公式:企业填报本指标时应按上报统计局同口径数据填列。如不上报统计局可按下列参考公式计算填列: 增加值 企财07表40行(全年应发工资总额)+企财07表55行(劳动保险费和待业保险费)+企财07表95行(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企财02表23行营业利润(本年实际数)+ 企财02表26行补贴收入(本年实际数)企财06表85行(本年应交税金总额)企财06表56行(本年应补数)61行(本年应补数)92行(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8、利润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该指标通常来源于“企业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的本年累计数,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9、人工成本总额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它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因使用各种人力资源所付出的全部成本费用,其范围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福利费用、教育经费、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相当于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财会20063号)中的“职工薪酬”科目再附加劳动保护费用以及招聘费用等。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0、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号令)进行修订,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根据1990年1月1日的国家统计局一号令进行修订,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各单位在填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四项构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应项目;如不能确定调整项,可扣减基本工资项。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具体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交通补贴、洗理费、书报费、旅游费、过节费、伙食补助、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由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房水电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在统计工资总额时不管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不管是单位自筹的资金,还是上级(或政府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在财务帐上不管是工资科目,还是其它科目,只要符合劳动报酬性质的,都应统计在工资总额中。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国家统计局文件“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通知”(统制字19901号)文件中对工资总额的计算做了明确解释: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因此,发放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技术交易奖酬金”应计入本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中;发放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技术交易奖酬金”计入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房改补贴统计方法的通知(统制字199280号),住房补贴或房改补贴均应统计在工资总额中。房改一次性补贴款,如补贴发放到个人,可自行支配的计入工资总额内;如补贴为专款专用存入专门的帐户,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1998年年报劳动统计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1998120号),北京市房改办关于北京市提高公有住房租金增发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京房改办字第080号),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日常通信工具安装、配备和管理的规定的通知(京财行2000394号)文件精神,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发放的住房提租补贴、通信工具补助、住宅电话补助应计入工资总额项中的各种津贴。根据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统计年报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20号)文件精神,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暂不做工资总额统计,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其性质为劳动报酬,因此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单位给职工个人实报实销的职工个人家庭使用的固定电话话费、职工个人使用的手机费、职工个人购买的服装费(不包括工作服)等各种费用,其实质为岗位津贴或补贴,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有些单位为不休假的职工发放一定的现金或补贴,其性质为劳动报酬,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经营者,其工资正常发放部分和年终结算后补发的部分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注:国家统计局(国统办字1999106号)文件中规定“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计入工资的都应作为工资统计”。基本工资 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年功工资)。基本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上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上述各种项目均包括货币性质的,也包括实物性质的和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其他工资 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给在岗职工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工资等。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 指实际用工单位(派遣人员的使用方)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但不包含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注意劳动报酬(工资总额)不包括以下项目:(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包括医疗卫生费、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探亲路费、计划生育补贴、冬季取暖补贴、防暑降温费、婴幼儿补贴(即托儿补助)、独生子女牛奶补贴、独生子女费、“六一”儿童节给职工的独生子女补贴、工作服洗补费、献血员营养补助及其他保险福利费。(3)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国务院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九日劳动部等七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4)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5)支付给外单位一次性劳务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6)实行住宿费、餐费包干后,实际支付费用低于标准的差价归己部分。(7)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8)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9)一些单位职工集资入股或购买企业的股票和债券后发给职工的股息分红、债券利息以及职工个人技术投入后的税前收益分配。(10)企业一次性支付的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生活补助费、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或违约金,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给职工的费用。(11)劳务派遣单位收取用工单位支付的人员工资以外的手续费和管理费。(12)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13)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14)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中净结余的现金。(15)由单位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16)支付给从保安公司招用的人员的补贴。12、社会保险费用总额指根据国家法律,由企业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费用,也包括企业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或储蓄性医疗保险。不包括不在岗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相当于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3、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指会计科目中列入管理费用的“劳动保险费”,它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企业为从业人员(雇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用也是养老保险费用的组成部分。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4、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失业保险基金。目前它在财务科目中的期间费用列支,科目为管理费用中的“待业保险费”。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5、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企业为从业人员缴纳的补充医疗保险费用也是医疗保险费用的组成部分。目前有些地区参加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在报告期内按照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也是医疗保险费用的一个部分。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6、其他保险其他保险是指社会保险费用中扣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后其余的社会保险费用以及企业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或储蓄性医疗保险。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7、职工福利费用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主要包括企业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冬季取暖补贴费(也包括企业实际支付给享受集体供暖的从业人员个人的部分)、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包括集体、生活福利设施,如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室、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设施如文化宫、俱乐部、青少年宫、图书室、体育场、游泳池、职工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及丧葬抚恤救济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物业管理费、上下班交通补贴等。相当于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的“职工福利费”以及“非货币性福利”中的一部分。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该指标资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福利费(不包括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费用),按照实际发放数统计。在采集福利费用总额时,要注意财务福利费的口径与工资总额、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的口径有交叉。与工资总额的交叉主要体现在: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医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在福利费中列支,而按照统计制度都应该统计在工资总额中。与保险费用的交叉主要体现在:(1)按照有关规定,大病统筹有一部分在福利费中列支,因此注意不要重复统计。(2)按照财务制度,丧葬抚恤费等项目在保险费用中列支,而我们要求统计在福利费用中。与住房费用的交叉主要体现在:我们要求企业公益金中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在福利费用中统计,而这一项目在住房费用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也要注意统计时不能重复。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规定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18、职工教育经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岗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训、派外培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费用和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相当于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的“职工教育经费”。单位:元/年,填报时不保留小数。19、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以及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如保健用品、清凉用品、工作服等)的费用。它不包括劳动保护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以及个人只能在工作现场使用的特殊用品。该资料来源于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科目。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显示备注
- 2025年中国双层炉排立式蒸汽锅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口语内容考试题及答案
- 植物检疫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溶剂油装置操作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酒吧经理考试题及答案
- 景泰蓝点蓝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禁止超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复盖件数据监测报告
- 偏钨酸铵制备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上海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DZT 0208-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砂矿类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直接使用版)课件
- 《食安南京品牌建设指南》
- 2024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一-电工常用工具
- 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电子教材
- 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柳沟村地热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隧道安全质量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