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纪实.doc_第1页
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纪实.doc_第2页
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纪实.doc_第3页
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纪实.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纪实5月15日,省委召开了以“推动改革落实,释放发展活力”为主题的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会上,李强书记提出要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一是要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二是改革要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三是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省编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迅速组织、狠抓落实。截止6月15日,全省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已全部出台了“不见面”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和首批“不见面”事项清单。一、加快编制新“5张清单”,努力实现“省级不再审批、市县扁平管理、一层全链审批”。企业投资项目省级部门不再审批清单首批53项,已经6月1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镇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范本,形成XX项国家级开发区全链条审批赋权清单,已经6月2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广XX市徐霞客镇“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日常管理一中心、镇村治理一张网”治理模式,形成经济发达镇赋权清单409项,已经6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指导市县出台“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6月5日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关于全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责任清单修订工作,增加“追责情形”“免责事项”,分清“减权”“放权”之后各级各部门审批、监管、执法和服务的责任。加快构建以权责清单为边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综合执法为手段,以线上线下制度链为保障的严格有效监管体系。二、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努力使企业创业受尊重,群众办事不求人。6月21日,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典型经验,推进落实“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办事模式。省编办加快推广XX、XX盱眙、苏州工业园区和盐城大丰集中审批模式,镇江“e办事”平台,XX“网上施工图联合审查”,盐城“市县全闭环数字化“七图联审”、苏州工业园区“电子踏勘”等做法;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苏州市、无锡市、泰州市、淮安市等4个设区市和南京江北新区、张家港市、XX市等8个县(市、区)改革方案已经批复印发,19个开发区改革方案已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以“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能评环评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的方案关于全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的指导意见关于全省推行施工图多图联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省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复制推广常州“五联合一简化”,南京江宁区、泰州高港区“预审代办”制和南京栖霞区“不见面审批”经验做法。目前,我省工业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已走向“网上咨询预约受理一预审代办一联合评审一集中审批一全程代办一不见面办结”的新模式。三、优化“三证照”办理流程,努力达成“3550”目标。加快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目标。在前期问诊于企、问需于企、问政于企系列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县市区审改家家到”大走访,重点就“工证照”办理情况、企业缴费情况、“不见面审批”改革推进等进行指导督查。调研组在各市县召开座谈会192场,邀请了1800多家企业参加座谈,收集2017年15月“三证照”办理流程范例864件。基于问题剖析、范例分析,省编办会同省政务办、工商局、国土厅、住建厅等制定了全省推行“3550”改革意见,形成了保障“3550”目标落实的标准化流程、要件和数据共享目录。6月20日,关于全省推行“3550”改革的意见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转发全省。四、推进县级“集成改革”,努力使“放管服”改革走向系统化、集成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编办先后7次赴XX市和宿迁泗阳县、泗洪县、沭阳县等地驻点调研,指导开展集成改革。围绕“创新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四个统筹,着力构建“阳光高效审批、分类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橄榄型基层治理架构。赴苏州市吴江区调研“亩产论英雄”做法,推广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