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1页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2页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3页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4页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汕大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区 谢燕丹,第一节血液系统结构组成,淋巴组织 骨髓 干细胞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白细胞、血小板 止血与凝血系统,血液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老化改变,淋巴组织 血T细胞 中年,老年 ,淋巴组织,淋巴小结数目,体积, CD3 ,CD4/CD8平衡失调,CD4 ,CD8。 随年龄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 IgG和IgA ,IgM和IgE无变化,自身抗体,天然抗体。,骨髓,造血功能的骨髓容量随人的衰老而减少; 进入老年期后,造血组织逐渐减少,并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替代。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细胞约100000/mm3,60岁后减少一半以上,对黄骨髓转变成造血功能的红骨髓的应激能力明显减低.,造血干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低 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 储备能力下降可能归咎于骨髓前体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的改变、生长调节因子的产生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平均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仍在成人正常范围内。 红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发生了一些改变。 血清铁水平降低,骨髓铁储备减少,血清运铁蛋白水平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白细胞,老年人外周白细胞总数偏低,但颗粒细胞计数无明显降低。 白细胞功能降低,对微生物趋化性、吞噬性及杀伤作用减弱,T细胞减少、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降低。,止血与凝血系统,PGI2生成分泌,内皮表面硫酸乙酰肝素; 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明显; 血浆中V:C、:C、:C、vWF、纤维蛋白原含量在60岁以后 ,PA活性,PAI活性 ; 60岁以上,AT-III,TM-蛋白C系统抗凝活性,红细胞沉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快; 血沉快慢的影响因素:人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丙种球蛋白、血脂、炎症因子等。,第二节 老年性贫血,定义 WHO标准:HGB低于130g/L(男),和120g/L(女)。,病因,失血过多; 红细胞生成减少:1.骨髓造血功能不良;2.造血物质缺乏; 红细胞破坏较多:1.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2.红细胞外在因素所致,临床特点之1,继发性失血为多见; 对贫血的耐受能力低; 多表现为心脑血管症状; 易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由于皮肤色素沉着,眼睑结合膜充血,使皮肤粘膜的表现与贫血程度不呈平行关系;,临床特点之2,多为综合因素所致,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不典型; 免疫器官及其活性趋向衰退,易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老年贫血种类及发病率,慢性病贫血 81.2%; 缺铁性贫血 12.3%; 巨幼细胞性贫血 3.2%; 恶性血液病 2.7%; 溶血性贫血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 0.7%,老年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铁的摄入不足+消化功能减退铁吸收不良+慢性肠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失血 临床特点:1.老年女性发病率与男性无差异;2.贫血症状和体征与中青年的不同之处:吞咽时疼痛(plummer-vinson综合症)、舌萎缩、口角皲裂的发生率较高3.常出现三系血细胞减少,Plummer-Vinson综合征,诊断:,1.主要症状及体征:疲劳乏力、嗜睡、耳鸣、食欲减退、心慌气短、情绪不稳定、面色苍白、皮肤和毛发干燥,踝部及下肢水肿、心率加速、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2.实验室检查:血象、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血清铁蛋白、骨髓象、骨髓铁染色。 3.试验性治疗。,确诊后,必须进一步查明缺铁原因。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消化道,尤其要排除恶性肿瘤,大便潜血实验应作为任何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的常规检查。,治疗,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0.150.3g/次,tid;琥珀酸亚铁0.10.2g/次,tid;力菲能150mg/次,bid,46周后改150mg/次,qd。 2.注射铁剂 适应症:1).口服铁剂无效或不耐受;2).急需矫正贫血;3)不易控制的慢性失血,失铁量超过肠道吸收量;4)有胃肠道疾患及曾行胃切除者;5)有慢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症者。,铁剂治疗疗效,12w显著改善,510d网织红细胞上升达高峰,2w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m恢复,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治疗至少3m。 或补铁量(mg)=(正常人hb水平-病人hb水平)*300+500 治疗要点:1.病因及原发病治疗;2.口服铁剂注意事项;3.正规治疗后仅得血液学改变高度警惕肿瘤,尤其消化道肿瘤;4.34w无效,应考虑是否病因未除或诊断有误,可加铜剂,抗HP治疗。,慢性病贫血,通常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 表现: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还有贫血和其他血液学异常。,常见慢性病贫血,慢性感染或炎症所致贫血;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 肾性贫血; 肝病性贫血; 内分泌疾病性贫血;,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极其重要,根据原发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输血。,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临床特点:1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2感染发生率较高; 3发病缓慢; 4非血液学症状及体征多见; 5舌较特异性改变; 诊断:1贫血症状、体征;2血象;3生化;4试验性治疗。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第三节 老年出血与血栓性疾病,老年凝血状态的特点: (一)血管及内皮的改变:1.血管结构的改变 2.血管对舒张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改变; 3.内皮细胞分泌及调节功能改变;,(二)血小板 1.血小板数量 (存在争议)。 2.血小板功能改变:反应性增高,常处于易被活化的状态,释放反应也增强。,(三)凝血因子及抗凝血因子 1.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因子VIII X XII XIII含量随增年龄而增高; 2.随着年龄的增长,凝血因子活性增加; 3.老年人抗凝血因子也存在差异; 4.纤溶系统 :尚存在争议。,血栓形成与血栓栓塞,1.两者的区别;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血管性紫癜,1.老年性紫癜 2.药物性紫癜,总结,了解老年学液系统的特点; 掌握老年贫血的概念; 重点掌握老年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掌握老年出血和止凝血系统的特点; 了解老年性紫癜和血管性紫癜的特点。,病例讨论,李某某,男,68岁。因反复头晕、乏力1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1月2日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无力、渐头晕、活动后心悸、气促,在当地医院做检查,血红蛋白92g/L,服用中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3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家属视其病重而来诊,门诊拟“贫血查因”收入院。大便颜色未留意,小便正常,近3月来体重减轻约5kg。既往史:既往有反复规律性上腹痛病史,近1年来上腹痛加重,未予重视。 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前表淋巴结不大,眼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剑突下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无包块,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RBC3.5*10E12/L,Hb61g/L,MCV67.2fl,MCH24.2pg,MCHC280g/L,WBC4*10E9/L,PLT120*10E9/L。肝肾功能正常,血清铁蛋白10ug/L,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正常。 粪尿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