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2011.doc_第1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2011.doc_第2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2011.doc_第3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2011.doc_第4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20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地球科学系 前言 沉积岩石学是资源勘查及地质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好这门课程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也要掌握沉积岩的研究方法,沉积岩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与室内两种,室内分析是沉积岩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见下表)。开设沉积岩实验的目的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沉积岩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沉积岩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与作风,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再者,通过实验使学生能从中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成为研究与创造性人才。沉积岩的室内主要研究方法表显微镜法1.普通薄片法5.矿相显微镜薄片法2.铸体薄片法6.油浸法3.荧光薄片法7.扫描电镜法4.阴极发光薄片法物理方法8.粒度分析法(机械分析与激光分析)15.红外光谱法9.重矿物分析法16.同位素法10.差热分析法17.包裹体法11.热重分析法18.探针与能谱12.热发光法19.物性分析法13.X射线衍射法20.地震与测井法14.原子吸收光谱法21.有机地化指标分析法化学方法22.染色法(碳酸盐染色与长石类染色)23.微量元素分析法24.酸蚀法(胶结物酸溶)25.化学分析法(碳酸盐、氯离子)其他方法数理统计、建模等 随着沉积岩石学和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与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拓展,选用什么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但时至今日,普通薄片法仍是沉积岩研究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按照资源勘查与地质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也主要采取普通薄片法,辅之以染色、铸体、阴极发光、电镜、探针或能谱及岩石手标本肉眼观察等方面的教学实验和基本技能训练。 本实验讲义是根据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编写而成,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是: 课程总学时:72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为了达到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讲义的有关章节,彻底做好实验准备。 编 者实验一、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粘土岩手标本的观察与描述(2学时)一、目的要求:1、观察、熟悉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粒度、形状、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火山碎屑岩、粘土岩的结构特征。2、初步掌握肉眼观察和描述常见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粘土岩的方法。3、掌握各类碎屑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二、实验准备工作:1、复习教材第三章至第十章,掌握各类碎屑岩的观察要点和描述内容。2、实验内容:(1) 岩石手标本(见实验内容);(2) 放大镜、小刀、盐酸等。三、实验内容:(一) 肉眼观察以下岩石标本:1、碎屑岩: (1)、粗砾岩(Ps1) (2)、细砾岩(Ps2) (3)、粗砂岩(Ps300) (4)、中砂岩(Ps208)(5)、细砂岩(Ps019 ) (6)、粉砂岩(Ps206) (7)、石英砂岩(Ps019)2、火山碎屑岩:(8)、沉凝凝灰岩(Ps201) (9)、细砾质沉凝灰岩(Ps202) (10)、凝灰质角砾岩(Ps 204) (11)、凝灰质(含砾)砂岩(Ps221)3、粘土岩:(12)、泥岩(Ps213) (13) 、高岭石粘土岩(Ps215) (14)、碳质页岩(Ps218) (15) 、油页岩(Ps220)(二) 描述注有“”的岩石标本。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1、颜色:指出岩石总的颜色,注意区分自生色、继承色。2、碎屑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估计: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岩屑,借助放大镜、小刀等来鉴定岩石中碎屑矿物成分并估计相对含量。(1)碎屑石英颗粒的识别:粒状,无色透明(或乳白半透明),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若为铁质或泥质胶结时,石英颗粒表面常有铁质、泥质浸染膜(表面呈微铁锈色)。(2)碎屑长石颗粒的识别:长石类矿物在地表条件下较稳定而常见的是正长石(钾长石)和偏酸性的斜长石,但它们在含的溶液中正长石会风化成高岭土,斜长石风化成绢云母,所以,在砂岩成分观察时,先要看看砂岩风化面上是否含有白色的粉末状小点,这些白色粉末,多数就是原来的正长石风化成的高岭土。我们可以根据白色粉末小点的多少来估计风化前该砂岩中钾长石含量的百分比。这些白色小点,用笔尖轻轻挑拨,就会松散下来。如果是未风化的长石,则呈长方形(或扁长形),灰白色(斜长石)或肉红色(正长石),可见12个平整的解理面,解理面上为玻璃光泽(风化面上呈土状光泽),要尽量区分开斜长石和正长石。(3)岩屑:在粗碎屑岩(砾岩)的砾石成分中几乎可看到各种成分的岩屑,其中常见的有石英岩、石英砂岩、燧石、泥岩、中、酸性喷出岩、千枚岩的岩石碎屑,又是也可见到花岗岩、石灰岩等砾石。在砂岩中,由于岩屑颗粒小,一般肉眼难以鉴定成分。判断砾岩中历史成分一般在新鲜面上进行,视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定。如砾石成分为石英岩,只有白色石英集合体所组成,分辨不出胶结物,燧石呈黑色或黑白条带相间,硬度大,油脂光泽。中性喷出岩可见基质的玻基交织结构,酸性喷出言可见玻璃质结构或霏细结构及流纹构造等。千枚岩片理发育,具有丝绢光泽。(4)碎屑云母:在细粒砂岩或粉砂岩的层理面、层面上常可明显地见到密集的细小云母碎片,这些云母多数是白云母碎片(因黑云母比白云母容易风化),很容易识别。在捻碎后的砂岩颗粒中,白色(或无色)透明,闪亮,具珍珠光泽的细片,用小刀或针尖挑拨它时,具一定弹性,这些就是白云母片。(5)碎屑中的黑、绿色碎屑颗粒,通常笼统称呼为黑绿色矿物(或暗色矿物、杂色矿物)。其中有的可能是单矿物,如绿帘石、海绿石等,有的则是岩屑、碳屑或铁质矿小块。肉眼观察时,可大致进行辨别。如黑色,刀尖不易刻碎的可能是铁质矿物(如铁锈色明显的可能是赤铁矿或褐铁矿);黄白色黄金色的晶粒是黄铁矿;如黑色易碎,挑出来在白纸上一捻成黑色粉末染在纸上者,则可能是煤屑、碳屑。当肉眼加放大镜不能细加观察鉴别时,将它们的百分含量作为“暗色矿物”笼统计之。碎屑成分含量的百分含量估计,首先要指出碎屑占岩石的百分含量,再分别指出不同的碎屑成分(如石英、长石、岩屑)占全部碎屑的百分含量。3、基质(杂基)成分及百分含量:主要是指粘土物质,对碎屑也起胶结作用,再粗碎屑岩中其粒度上限有所提高通常作为填隙物质存在。它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机械混入物,是与碎屑同时沉积的细小碎屑。杂基含量高,一般反映沉积介质为高密度和高粘度。粘土基质含量多,通常岩石带土黄色、褐色、较松散。4、胶结物成分及百分含量:胶结物是指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铁质、钙质、硅质、泥质等。(1)硅质胶结物:一般为石英、玉髓(隐晶质)和非晶质的蛋白石。硬度大于小刀,岩石色浅、浅灰或灰白色,致密坚硬,手指不能捻碎,滴HCI不起泡。颗粒与胶结物界限不明显。(2)钙质胶结物:具有这种胶结物的砂岩一般为灰色或灰白色,也比较坚硬,但滴稀冷盐酸起泡,籍此可与硅质胶结的砂岩相区别。(3)铁质胶结物:一般含有铁质(赤铁矿或褐铁矿)胶结物时,岩石风化后呈铁锈色、褐色等。(4)泥质胶结物:成分主要是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一般泥质胶结的砂岩较疏松,风化后呈松散状,加水捻搓,有泥浆水,用放大镜观察,砂粒表面有泥质浸染膜。5、结构特点:指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圆度、球度及颗粒表面特征。6、胶结类型:有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或杂乱式。7、其他特征:指砾石有无定向排列,有无次生脉穿插,缝洞发育及含有情况,含化石的种属和数量。(二)火山碎屑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1、颜色:特殊的颜色是火山碎屑岩的鉴定特征。火山碎屑岩色彩鲜艳,多呈白、浅黄、浅绿等色,风化的凝灰岩表面呈不均匀的彩色。 2、成分: 在手标本上注意沉积角砾和火山角砾。一般情况下,火山角砾多为火山岩岩屑,棱角状,颜色常为紫红色、灰绿色等,在火山岩屑中常可见矿物晶体组成的斑晶。凝灰岩除注意岩屑外,还要注意鉴定晶屑成分。火山灰尘实际上对岩石起胶结作用,要估计出百分含量。 3、结构: 要鉴定火山碎屑的粒度、圆度、分选等方面特征。 4、构造: 通常为块状,无层理。但向熔岩过渡的凝灰岩有流动、气孔、杏仁构造,向正常沉积岩过渡的凝灰岩层理清楚。 5、次生变化: 不同成因类型的火山碎屑岩次生变化特点不同,酸性凝灰岩发生去玻化,基性凝灰岩易发生绿泥石化和沸石化。 6、其他:(三) 粘土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1、粘土矿物非常细小,故要在肉眼中鉴定其成分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对粘土岩的颜色和各种物理性质的研究、观察则是非常重要的。 2、要特别注意粘土岩的断口和以手触摸时的感觉据此来判断其结构类型。3、 利用颜色、刻划痕以及加酸是否起泡等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的页岩。 颜色:首先要区分是原生色还是次生色。原生色可反映粘土岩成分及形成条件。 成分:由于粘土矿物颗粒十分细小,肉眼鉴定困难,肉眼主要估计其所含的机械混入物(砂、粉沙及钙质、铁质及有机质)。 纯的可塑性粘土岩断口呈脂肪光泽或丝绢光泽;纯的无可塑性粘土岩则具平坦状断口或贝壳状断口;含有少量的砂和粉沙的粘土岩用牙咬即可发现,如含量多时断后呈粗糙状。 结构: 纯的粘土岩具粘土结构,除此还有含砂(粉砂)粘土结构,粉砂(砂)质粘土结构,鲕粒结构、植物(动物)粘土结构。 构造: 主要是观察页理发育程度及层面特征。(四) 描述实例: 1、砾岩: 褐灰色、块状,砾石约占60,胶结物占40。砾石大小不一,520mm不等,一般为10mm(占70%),砾石呈圆至次圆状,断面多呈椭圆形,砾石成分为燧石、硅质岩。胶结物呈褐灰色,胶结紧密;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2、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 灰褐灰色,块状,凝灰结构。主要成分为细小的火山灰,其分布有约占15的石英及长石晶屑,岩石具粗糙感。 3、高岭石粘土岩: 白色,集合体为致密状,高岭石含量达90以上,性脆,具贝壳状断口,表面有滑感,无膨胀性,干燥时有粘舌现象。 五、实验报告:1、提交下列岩石标本的描述报告:(粗)砾岩(Ps1) 细纱岩(Ps209)沉凝凝灰岩(Ps201) 油页岩(Ps220)2、如何区别碳质页岩、黑色页岩、油页岩?实验二 碎屑岩的镜下鉴定(8学时)一、目的要求:1、镜下观察,识别碎屑岩的成分、结构类型(粒度、形状、胶结物及胶结类型)。2、掌握碎屑岩镜下鉴定方法及其代表岩石的鉴定特征,能正确进行分类和命名。二、实验准备工作:1、复习教材第六章、第七章,掌握碎屑岩镜下观察要点和内容。2、需要物品:(1)岩石薄片 (2)偏光显微镜三、实验内容:(一)独立鉴定石英砂岩薄片(Ps108或Ps101)。(2学时)(二)长石砂岩薄片(Ps300或Ps关口4)。(2学时)(三)独立鉴定岩屑砂岩薄片(Ps293或294);(四)独立鉴定粉砂岩薄片(Ps1或鹿小)。(2学时)四、实验步骤与方法:(一)步骤:1、测量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要求尽量准确,观测面不少于3个视域)。2、利用矿物学知识认真鉴定碎屑成分并估计其(面积)百分含量(观察5个视域,取平均值),描述碎屑颗粒特征。3、观察、描述颗粒的圆度及分选性。4、区分胶结物成分并估计其含量,描述其特征。5、观察与描述颗粒间接触关系及接触类型。6、观察、描述成岩后生变化特点。7、命名并绘出视域图。(二)方法:1、鉴定碎屑颗粒成分(1)石英: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有时有裂纹。折光率略高于树胶,正低突起,表面光滑。干涉色一级灰白,较高时可达一级淡黄,常见波状消光及气泡包裹体或其他矿物的包裹体。(2)长石:干涉色比石英低,为一级灰,常可见解理纹。在砂岩中最常见的是正长石、微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可根据双晶纹加以区别。但是在砂岩中,由于颗粒较小,正长石的卡氏双晶常见不到,而其他光性又与石英很相似,主要根据折光率略低于树胶(负突起),颗粒表面常因风化而不清洁,微带浅棕色土状等特点与石英区别。长石易风化,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常风化成高岭土,使长石表面呈浅棕黄色,土状;斜长石风化后易产生绢云母(鳞片状白云母,干涉色级,鲜艳)。长石风化后透明度减低。长石风化程度常分级表示,若是长石表面大部分被风化物质掩盖,则风化程度深;若不及14,则风化浅,两者之间为风化中等。(3)岩屑:在砂岩中可见到各种成分的岩石碎屑,在镜下要准确鉴定出各种岩屑,必须有岩浆岩、变质岩和各类沉积岩的镜下鉴定基础。并且岩屑是母岩经风化搬运,在一定环境下沉积而成,本身的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没有母岩那样清楚,所以鉴定时要特别小心。对初学鉴定者,各种岩屑的识别,一般可不要求再细分岩类,笼统地统计出岩屑的百分含量即可。但熟悉之后要参考沉积岩石学教材P4142页岩屑特征鉴定方法,尽量区别开。 (4)云母:常见的为白云母碎片,具极完全解理、较高折光率,高干涉色。 2、各种碎屑颗粒的百分含量统计:把薄片前后上下推动,整个观察一遍,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域45个,分别统计出每个视域中各种碎屑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分别将45个视域统计出的各种百分比进行平均,即得出各种碎屑颗粒得百分含量。3、碎屑颗粒的特征:(1)粒度 a:利用物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具体方法是:将物台测微尺置显微镜载物台上,准焦;使物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平行,并使二者零点对其,仔细观察两个测微尺的分格线再次重合的部位。例如:目镜测微尺50小格与物台测微尺的48小格相当,则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4850 0.01mm b:已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后,即可直接测出岩石薄片中矿物颗粒的直径大小。 另外也可利用矿物学实验中已测定的视域直径,采用估计法。 当颗粒非球形时,可取其中间值,对次生加大的石英或长石颗粒,测量粒度时应将次生加大部分除去,对片状矿物或重矿物,不予计算或测量。 (2)分选程度:分三级,即分选好、分选中等和分选差。 (3)圆度:分四级,即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4、杂基(基质)的成分和含量: 主要指泥质,在镜下呈点状隐晶质,由于经常被铁质浸染而带浅褐色;在含油砂岩中,泥质常为原油浸染而呈棕色、黑色。有时粘土矿物后期重结晶,呈细小鳞片或纤维状矿物(绢云母、水云母或绿泥石等)。 水云母纤维鳞片状,一级灰黄灰干涉色。 绢云母鳞片状白云母,干涉色级,鲜艳。 绿泥石鳞片状或纤状,干涉色一级灰。 5、胶结物的成分、含量和胶结物的结构: 胶结物主要指化学成因的物质,有下列几种: (1)铁质:最常见的铁质胶结物为赤铁矿或褐铁矿,在显微镜下为红色、褐色、不透明或半透明。 (2)硅质:有石英,玉髓和蛋白石等。 蛋白石:无色透明,正交光下全消光,为均质矿物。 玉髓:无色透明,在正交光下可见玉髓呈小米粒状的微晶结构或呈放射纤维组成的球粒状、十字花状或它形的集合体,一级灰干涉色。 (3)钙质:在镜下一般为白色或无色,闪突起,干涉色为高级白。 一块岩石中若有两种以上的胶结物,应注意不同胶结物之间,胶结物与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判断其生成顺序。 胶结物成分确定后,便估计其含量,挑选代表性的视域几个,统计每个视域中胶结物所占面积百分比,然后将几个视域平均,即可得出其百分含量。 胶结物的结构类型有: (1)非晶质结构:常见的有蛋白石、铁质。 (2)隐晶质结构:胶结物的颗粒很细,在镜下有微弱的光性,如玉髓。 (3)显晶质结构:具明显的晶质结构,有粒状结构、嵌晶结构,栉状结构及次生加大结构等。 粒状结构:胶结物呈大小不等的粒状晶体,它形镶嵌,排列无一定方向。 嵌晶结构:又称连生结构,胶结物成粗大的晶体,将一个或数个碎屑颗粒包裹中间。 栉状结构:也称丛生结构,胶结物呈纤维状或柱状晶体垂直碎屑颗粒表面生长。 次生加大结构:也称再生结构,胶结物围绕碎屑颗粒生长,二者成分及光性均一致,好像一个完整的晶体。但两者仍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常为一层粘土或氧化膜。 6、胶结类型:按照胶结物的含量多少以及胶结物分布的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接触胶结:胶结物含量很少,仅分布于颗粒与颗粒之间相接触的很窄的缝隙地方。 (2)孔隙胶结:胶结物含量较少,分布于颗粒所组成的孔隙中。 (3)基底胶结:胶结物含量很高但少于50,碎屑颗粒分散于胶结物之中,互不或很少接触。 (4)、镶嵌胶结:胶结物含量很少,颗粒间呈凹凸或缝合线接触。 7、碎屑颗粒的显微构造: 要注意薄片中有无结核(它的成分、大小、形状)、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虫孔的产状搅动的强弱)、显微层理,压溶现象,碎屑岩脉和小型缝合线等构造。 8、孔隙:砂岩的孔隙分为原生和次生的两大类。原生的是在沉积作用中形成的,多为粒间孔;次生孔是在成岩后生阶段由于溶解作用或岩石的破裂而形成的,有铸模孔、粒内孔、粒间溶孔及颗粒破裂形成的孔缝等。次生孔隙一般形状多样,分布不均,通道多样,并可发现岩石的局部溶解、颗粒破碎或有拉长孔洞。在观察中要加以描述并统计其面孔率。 碎屑岩的镜下鉴定描述除以上内容外,还应注意含油情况及次生变化。 9、定名:全面定名包括颜色、粒度和碎屑成分等特性。有时也把自生矿物、其他碎屑成分或胶结物成分反映在岩石名称上,如灰绿色海绿石石英砂岩。 五、实验报告: 分别提交以下薄片的鉴定报告: 1、Ps109, 2、Ps108或Ps101, 3、Ps293或Ps294 4、Ps300或Ps关口4, 5、Pss1或Ps鹿小。实验三 火山碎屑岩的镜下鉴定(2学时)一、目的要求1、 观察和熟悉火山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形态2、 掌握火山碎屑岩的主要鉴定特征3、 学会和掌握火山碎屑岩与正常沉积岩的区别特征二、试验准备工作1、 复习教材第三章第六节,掌握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特征。2、 需用物品:(1)岩石薄片 (2)偏光显微镜 三、 实验内容:、通过显微投影仪或放映幻灯,从薄片或幻灯片中认识各种岩屑、晶屑、玻屑的特点。、观察描述凝灰岩薄片(Ps202,Ps288,PsA55)。四、试验方法和步骤:、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在镜下进一步鉴定火山碎屑岩各种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如岩屑、晶屑的成分、外形、大小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玻屑的形状和光性特点。、观察凝灰岩的结构以及次生变化等特征。、定名:对凝灰岩定名要包括下列内容:颜色(参考手标本,)火山碎屑成分、火山碎屑物态,如灰白色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五、实验报告:提交以下薄片的鉴定报告:1、Ps202或Ps288或PsA552、碎屑岩与火山碎屑岩如何区别?实验四碳酸盐岩手标本观察(1学时)一、目的要求、 学会肉眼观察和描述碳酸盐岩的方法。、 熟悉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能正确进行分类和命名。、 掌握怎样区分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二、实验准备工作:、 复习教材第三章第八节,掌握碳酸盐岩各种组分的主要鉴定特征。、 需用物品:()岩石标本,()放大镜、小刀、盐酸等三、实验内容:、肉眼观察以下岩石标本:()生物介壳灰岩(PS224);()生物礁灰岩(Ps225)()介屑灰岩(PsT);()迭层石灰岩(Ps233);()竹叶状灰岩(砾屑灰岩Ps228);()(残余)鲕球粒灰岩(Ps230);()鲕粒灰岩(PsT236、PsT235);()硅质灰岩(Ps231);()含海绿石灰岩(Ps232;(10)点条状藻纹层灰岩(PsT238);(11)晶粒白云岩(Ps222);(12)泥晶白云岩(Ps501);(13)泥灰岩(Ps500);、描述注有“”符号的标本。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碳酸盐岩的观察描述内容:1、颜色、多样,但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浅色类、暗色类及红色等杂色类。一般以灰色为主,按其深浅大致细分为白色、灰白色、黄灰色、浅灰色、灰色、深灰色、黑色以及灰绿色等,也可见到红色、紫红色、褐色、黄色、绿色等。 岩石的颜色可以放映某些岩性特征(如矿物成分及其含量;颗粒、晶粒及基质的粒度;铁离子等色素及有机质的含量等),也能帮助分析沉积环境及氧化还原条件,因此,应重视颜色的观察,并注意区别处原生色和次生色。2、矿物成分: 碳酸盐岩主要有方解石和白云石两种矿物组成,但经常混杂有粘土(泥)等陆源碎屑物及一些非碳酸的自生矿物。(1) 鉴别方解石、白云石,并估计出它们的含量:在手标本的表面滴冷稀盐酸,根据其起泡强烈程度大致可以区别开石灰岩、白云岩及它们的过渡类型。 石灰岩:在岩石表面加稀冷HCL,强烈起泡,并可听到嘶嘶的响声。 白云质灰岩:加稀冷HCL,很快起泡,响声不大。 灰质白云岩:加稀冷HCL,不起泡或微弱起泡。(2) 自生矿物的鉴定:碳酸盐岩中往往含有一些非碳酸盐的自生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石英等,可据矿物学知识加以鉴别。对自生矿物的鉴定应包括矿物成分、含量、晶粒大小 、自形程度、形态及分布特点等项内容。(3) 对碳酸盐岩中所含陆源碎屑物矿物的鉴定:如石灰岩中含有粘土(泥质),字啊手标本上加稀冷HCL较剧烈起泡后,表面上就会残留一层泥质薄膜。也可将一石灰岩小碎块研成细末,加上稀冷HCL溶蚀后,若有泥质就会残留下来,若含有石英、长石碎屑也会残留下来,再加以鉴别。、 结构组分:(1)对于颗粒组分,应注意观察颗粒本身的结构及其特征。如颗粒的类型,粒度,磨圆度,分选性等,这些可以反映岩石懂得成熟度。也应该注意颗粒的成分,粒屑表面有无氧化现象,生物化石的完整与破碎程度,保存状态等,它们既可以反映颗粒的来源,也是分析沉积环境的标志。 (2)在观察和描述鲕粒时,还应注意鲕粒的大小,核心成分,同心层包壳的厚度及晶体排列方式(放射状,或同心状,有无定向),同心层的圈数。这些特征反映鲕形成的环境及水动力条件。 (3)在观察和描述胶结物时,应注意观察胶结物的成分,亮晶胶结物的结构及胶结类型。A、胶结成分:在碳酸盐岩中常为方解石或白云石,少数具有石膏或硅质胶结物。B、胶结物结构:多种多样,如栉壳状,粒状,再生边,连生状或不同形式的组合,不同胶结物也是分析沉积或成岩环境的标志之一。C、胶结类型:即胶结物与颗粒之间的关系,与碎屑岩相似,主要有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及它们之间的过度或组合类型。(4)在观察和描述晶粒结构组分时,应注意观察晶体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相互穿插和包裹关系。这些是分析成岩后生变化的主要依据。 用肉眼和放大镜识别晶粒大小的简便方法:A、砾晶-晶体粗大,可用三角尺等直接量出晶粒大小(d2mm)。B、粗晶-肉眼容易发现晶粒。C、中晶-肉眼能发现晶粒。D、细晶-肉眼发现晶粒困难,放大镜下能发现晶粒。E、粉晶-岩石表面略显粗糙,放大镜下发现晶粒困难。F、泥晶-岩石断面呈现贝壳状断口,细腻,放大镜下不能发现晶粒。4、构造:碳酸盐岩的构造也上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迭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虫迹,虫孔构造,生物扰动构造,斑状构造,结核构造,葡萄状构造,缝合线,晶体印痕及一些特殊的层理构造(如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另外,碎屑岩的构造在碳酸盐岩中几乎都能见到。碳酸盐岩的构造与沉积环境和成岩改造作用有关,也是沉积环境分析的依据之一,因此观察鉴定碳酸盐岩构造是很重要的。由于构造一般是宏观的,所以对构造的观察主要在野外进行,但凡是能在手标本和薄片上观察到的构造及其类型,特征,分布状况和密度等,都要仔细观察并描述。5、次生变化:碳酸盐沉积物沉积以后,在其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作用的各个阶段里,碳酸盐沉积物或岩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其变化类型很多,主要有:溶解作用,矿物的转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压实作用及压溶作用。观察碳酸盐岩的各种次生变化有助于查明碳酸盐岩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及其沉积后的经历。对部分储集空间成因及分布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各种沉积后作用产生的次生变化的观察分析一般是较难的,需要采取野外观察与室内镜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同学们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手标本的观察加上镜下鉴定,认识一些次生变化现象,如溶解孔隙。矿物的重结晶,白云化及去白云化,变形颗粒,压溶缝合线等。可与矿物成分,结构组分,自生矿物等内容的观察相结合进行。6、孔、洞、缝:碳酸盐岩中的孔,洞,缝是油气渗滤运移的通道个储集空间,很重要,在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时,应注意尽可能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孔隙和洞,仅是大小之别,中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般直径少于1毫米者为孔隙,大于1毫米者为洞。碳酸盐岩的孔,洞,既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空间形态多变,大小悬殊,并且它们在形成之后,可以受充填和溶解作用的改造,溶解使孔,洞扩大,充填使孔洞缩少,它们还可以反复交替进行。孔洞的填充有:全充填,半充填;有单矿物充填,复矿物充填等。一般来说,与碎屑岩的孔隙比较,碳酸盐岩的次生孔隙(洞)最为发育。碳酸盐岩的裂缝,有构造缝,溶解缝,层间缝和压溶缝(缝合线)等。构造缝可分张开缝,半充填缝和闭合缝等。孔,洞,缝有宏观的(尤其是洞,缝),有微型的,宏观的只有野外才能观察,在手标本上一般只能观察到小型的,对于微型的孔洞,缝只能在镜下观察。除定性描述其发育分布状况和充填情况外,还可以测定其大小,宽度,长度,个数,条数等,分别作定量统计(已被充填的部分不计),求出孔隙(洞)的面积百分比。 碳酸盐岩孔,洞,缝类型简表孔,洞,缝类型原生次生粒间孔生物骨架孔生物钻孔晶间孔铸模孔粒内孔鸟眼孔溶孔,溶沟,溶洞构造缝溶解缝压溶缝层间缝层内缝7、定名: 通常采用结构成分复合命名法,即结构名称加矿物名称。结构名称在前,矿物名称在后,且按含量采用三级命名,定名时先次后主。具体说来,岩石名称的构成: 先按矿物成分定名,它也是结构命名的基础。如“石灰岩”,“含云石灰岩”。 在成分名称的基础上,再加上结构名称进行复合命名定出岩石的基本名称,即结构+矿物成分。如:“泥晶”,“亮晶鲕粒含云灰岩”。 如有意义的颜色、特殊构造等,需要反映到岩石名称中来,则可作形容词加在结构名称或成分名称之前,进行综合命名。即“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分。如:“浅灰色竹叶状(砾屑)灰岩”,“浅灰色亮晶鲕粒含云灰岩”,“灰色(具)虫孔(的)泥晶砂屑灰岩”。 有时也把次生变化反映到岩石名称中。如“浅灰色白云化亮晶鲕粒(含云)灰岩”。 对于某些已成专用名词或某些已习惯的名称术语,仍可沿用(多用于野外露头),如“竹叶状灰岩”,“豹皮灰岩”,“迭层石灰岩”。总之,岩石的定名,以简明扼要为好,不要又繁又长,一般把能反映岩石的主要结构组分和矿物成分的基本名称定好了就可以。对于颜色、构造等“形容词”必要时才加上。此外,岩石定名随着目的不同,在命名的方法和侧重面上也可能有一些差异。(二)描述举例:1、竹叶状(砾屑)灰岩: 灰绿色带褐黄色,颜色分布不均匀。砾屑结构,砾屑成分为泥晶灰岩,断面呈椭圆长椭圆状(形似竹叶)。大小不一,砾屑表面有氧化圈;胶结物为含少量铁质的方解石,局部地方发生重结晶作用。加盐酸强烈起泡。 2、鲕粒灰岩: 浅灰色,鲕粒结构。鲕粒一般呈圆球形,也有椭圆形,大小为12mm,多为正常鲕。标本中还见有含量5%的生物碎屑。胶结物为亮晶方解石。五、实验报告:提交注有“”符号岩石标本的描述报告。实验五 碳酸盐岩的镜下鉴定(11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碳酸盐岩各种结构组分的镜下鉴定特征。 2、熟悉石灰岩类、白云岩类的一般特征及镜下观察描述方法。 3、掌握碳酸盐岩分类及命名原则。 4、能独立进行薄片鉴定。二、实验准备工作: 1、复习教材第三章第八节,重点掌握碳酸盐岩镜下鉴定特征及观察描述内容。 2、实验用品: 岩石薄片 偏光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一)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1学时) 1、幻灯观察各种结构组分类型及其特征; 2、镜下观察下列薄片中的结构组分类型及特征; Ps-C2中 Ps221 Ps227 PsC3 Ps28 Ps290 Ps502 Ps503 3、注意观察薄片中染色部分,区分方解石和白云石。 (二)石灰岩类镜下鉴定: 1、晶粒灰岩(1学时) 薄片Ps-Cz中或Ps226(相邻两位同学分别做其中一块),提交实验报告。 2、鲕粒灰岩(1学时) (1)鉴定薄片Ps221,提交实验报告。 (2)观察熟悉薄片PsC4,Ps123的特征。 3、生屑灰岩(1学时)(1)鉴定薄片Ps227,PsC3,并提交两块薄片的实验报告。 (2)结合薄片的观察鉴定,区别亮晶胶结物与重结晶的灰泥(泥晶方解石)。 4、泥晶灰岩(1学时) (1)鉴定薄片Ps28,提交实验报告。 (2)观察薄片PsC5,PsC6,熟悉其鉴定特征。 (三)白云岩类镜下鉴定: 1、晶粒云岩与颗粒云岩(2学时) (1)观察晶粒云岩薄片Ps502,掌握其特征。 (2)鉴定鲕球粒白云岩薄片Ps503,提交实验报告。 2、薄片鉴定(2学时) 鉴定膏化云岩薄片Ps290,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与步骤:1教师放映碳酸盐岩各种结构组分的幻灯片并讲解其主要鉴定特征。2利用染色法区分石灰岩、白云岩: 茜素红SHCL染色法染色效果: 方解石显红色(桔红或深红); 白云石(石膏、菱铁矿);不染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