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欧罗厂房.doc_第1页
勘察报告欧罗厂房.doc_第2页
勘察报告欧罗厂房.doc_第3页
勘察报告欧罗厂房.doc_第4页
勘察报告欧罗厂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1.1.前前 言言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3 勘察目的 1.4 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 2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2.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4 地下水 2.5 不良地质现象 2.6 场地地震效应 3.3.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3.2 天然地基 3.3 桩基 3.4 基坑工程 4.4.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5.附图表 序号图名图号张数 1 综合图例 11 2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1 3 工程地质剖面图3-13-41 41 4 钻孔柱状图4-14-18 18 5 静力触探分层参数表5-15-2 2 6 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图表6-16-28 28 7 土工试验成果表7-17-10 10 8 固结试成果图表8-18-10 10 9 土层压缩曲线图表9-19-2 2 2 1.1.前前 言言 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我公司受上海欧罗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对其拟建的生产厂房工程进行详 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拟建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工业园区 内,东侧邻近远东大道,南侧靠近远航路。 本工程厂区总建筑面积 56182 平方米,由 5 栋厂房、2 座桥梁、1 座箱涵 及门卫、垃圾房等组成。各主要拟建建(构)筑物平面位置见勘探点平面布 置图,各主要拟建(构)筑物工程性质具体见表 1。 表 1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 编号编号 工程工程 名称名称 结构类结构类 型型 层层 数数 柱间距柱间距 (m m) 形式形式 埋深埋深 (m m) 材料材料 基底平均基底平均 荷重荷重 (KN/m2KN/m2 ) 是否有是否有 地下室地下室 1 1 号厂房框架4 层 9.69.6 桩基 5.0 混凝土 80 1 层地下室 2 2 号厂房框架3 层 9.69.0 桩基 5.0 混凝土 64 1 层地下室 3 3 号厂房框架4 层 9.09.0 桩基 5.0 混凝土 80 1 层地下室 4 4 号厂房框架3 层 8.49.0 桩基混凝土 48 5 5 号厂房框架1 层 9.09.0 桩基混凝土 16 6 桥梁简支梁桩基 7 箱涵 天然 地基 注:3 号厂房地下室设有面积 230 平方米、深度 1.5 米左右的游泳池。 本工程厂房已于 2007 年进行了勘察工作,并提供详勘报告。现由于设计 方案调整,原勘察报告已不能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故进行了本次勘察。本 次勘察在充分利用原有勘探资料基础上增布工作量,布置钻探取土孔 Z2- Z16、静力触探孔 J1-J24、小螺纹孔 b1-b84,并将两次取得的勘察成果资料 一并提供详勘报告。 根据建(构)筑物性质、场地条件和地基土的复杂程度,本工程的勘察 等级为乙级。 1.21.2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 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 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DGJ087298) 7)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10)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1)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2)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31.3 勘察目的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 1、查明拟建场地地基土层分布情况,提供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评 价其工程地质条件; 2、对场地类别作出判定,对地基土液化进行判别; 3、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明暗浜等不良地质现象;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其特性,判别地下水和地基土对砼的腐 蚀性; 3 5、针对拟建建筑物性质,推荐适宜的基础持力层;估算地基承载力值, 提供桩基设计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值,对沉桩可能性等进行分析评价; 6、提供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所需的设计参数及有关资料,并对基坑 围护措施及施工开挖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1.41.4 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 1.4.11.4.1 勘探工作量布置原则勘探工作量布置原则 本次勘察根据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的相关条 文及设计要求,根据建(构)筑物性质,采用钻探取土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 勘探方法,经济合理地布置勘探工作量。本工程布置工作量时,充分利用了 2007 年勘察报告中的成果资料。 本工程厂房按桩基勘察要求,勘探孔在平面内呈“梅花形”或“方格网” 布置,勘探孔间距控制在 35 米之内;桥涵部位勘探孔,按桥涵轴线方向布置 于桥涵两端。 1.4.21.4.2 勘探手段勘探手段 根据拟建建筑物性质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GJ08-37-2002)等有关规定,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取土、静力触探试验、标 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为综合评价本场地地基土的工 程性质提供依据。主要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1)钻探,本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进,分回次钻进,采用自由活塞敞口 取土器,根据不同土性及状态分别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环刀取土器等, 原状土样采用连续快速静压和重锤少击方式取土,取土质量等级为级; (2)标准贯入试验,在钻孔内预定深度进行,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锤重 63.5kg,落距 76cm,贯入器至预定深度后,预打 15cm,记录每 10cm 及累计 30cm 的锤击数,并采取扰动样。 (3)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单桥 15cm2探头,液压贯入,LMC-D310 型记录 仪自动记录,数据采集间隔 10cm。 (4)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试验内容除常规物理力学性试验外还布置 K0 试验、渗透试验等特殊试验。 1.4.31.4.3 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勘探点地面标高引测于甲方提供的位于场地南侧远航路北侧的水准点 TP2,其高程为 3.865 米,系吴淞高程系统。 勘探点放样,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图所量测的各勘探点的具体坐标,采 用 GPS 进行测放。 1.4.41.4.4 完成工作量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 2011 年 6 月 27 日2011 年 7 月 2 日完成,室内土 工试验于 2011 年 7 月 6 日完成,室内资料整理于 2011 年 7 月 11 日完成。本 次勘察具体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2。 表 2 野 外 工 作室 内 土 工 试 验 取土加标贯孔15 个 611.03m 试验项目 数量 (项/组) 试验项目 数量 (项/组) 静力触探试验孔24 个 950.0m 一般物理性试验 175 常规固结试验 105 小螺纹孔102 个 276.5m 液塑性试验 139 直剪(固快) 97 不扰动土175 个颗粒分析试验 96 静止侧压力系数 K0试验 24 采取土样 扰动土59 个室内渗透试验 48 标准贯入试验59 次 勘探点水准测量102 点 2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拟建场地主要为农田,地势较为平 4 坦,勘察期间测得勘探孔孔口标高在 3.164.36 米之间。场地地貌单元属河 口、砂嘴、砂岛。 2.22.2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本次勘察所揭露的 45 米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全新世(Q4)和上 更新世(Q3)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根据地基土沉积 时代、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共分为 7 层,其中第层、第层、第层 可分为 2 个亚层。拟建场地为上海地区正常地层分布区,土层分布总体较为 稳定。第层在 1 号厂房南侧及 2 号厂房部位层面埋深较大,局部层面埋深 大于 33 米。各土层土性描述与特征详见表 3地层特性表,其分布规律和 变化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静探曲线图表。 2.32.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进行了分层统计,详见表 4(土层物理力 学性质参数表),并说明如下: 1、表中数据包括本次勘察取得的成果资料和所利用的 2007 年完成勘探 孔的成果资料。 2、表中所列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异系数等统计参 数,设计可根据安全使用情况,结合统计参数酌情采用; 3、表中固结快剪试验提供土样的内摩擦角 和粘聚力 C 为峰值抗剪强 度; 4、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N 为实测值,静探 Ps 场地平均值为最小平均值; 5、将固结试验成果进行统计,由各级荷载下的平均孔隙比绘制而成的土 层 eP 曲线详见附图表 9“土层压缩曲线图表”; 6、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d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第 5.2.3 条和本次勘察所获得的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并结合静力触探指标综合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 5.2.3 条结合上海地区工程经验确定。 各土层地基承载力详见下表 5。 表 5 直剪固快峰值强度直剪固快峰值强度 层序层序土名土名 静探静探 PsPs 值值 (MpaMpa) C C(kPakPa)(o o) 设计值设计值 f fd d (kPakPa) 特征值特征值 f fak ak( (kPakPa) 1 褐黄色灰黄色 粉质粘土 0.782019.58585 3 灰色砂质粉土 2.17730.0120120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0.451116.55555 灰色淤泥质粘土 0.621011.55050 注:1. fd 计算假定条件:基础型式为条基,基础宽度 b 为 3.0 米,基础埋深 d 为 1.0 米,地下水埋深为 0.5 米;2.表中 fd 仅为评价土层工程特性之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基础形状、尺寸、埋深并考虑下卧层强度进 行计算;3.上表中 fak未经变形验算。 2.42.4 地下水地下水 2.4.12.4.1 潜水潜水 本场区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 径流,地面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 深一般在 0.201.60 米,相应标高 2.503.26 米。上海市平均高水位埋深 为 0.50.7 米,低水位埋深为 1.5 米。 据调查,场地范围及其附近无污染源存在,根据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DGJ08-37-2002)及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年版)中有关条文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2.4.22.4.2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本次勘察对基坑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地基土层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室。室 内渗透试验成果详见表 6。 表 6 5 室内渗透试验室内渗透试验 土层土层 编号编号 土层名称土层名称 Kv(cm/s)KH(cm/s) 1 褐黄色灰黄色 粉质粘土 1.2210-71.4710-7 3 灰色砂质粉土 1.4110-42.3610-4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4.3710-71.7710-6 灰色淤泥质粘土 9.1010-81.1310-7 2.52.5 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 据本次勘察结果,3 号、4 号厂房部位有明浜穿过,浜底最大深度处标高 在 0.27 米左右;1 号厂房、2 号厂房和 5 号厂房及 1 号厂房东侧垃圾房部位 有暗浜(塘)分布,浜底最大深度为 3.2 米,设计和施工时应加以注意,基 槽开挖时应加强验槽工作。根据地形图和本次勘察确定的明暗浜分布范围、 深度等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2.62.6 场地地震效应场地地震效应 2.6.12.6.1 场地抗震设计基本条件场地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03)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 关条文判别: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 所属的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土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类。 2.6.22.6.2 液化判别液化判别 经勘察,场区浅部 20 米深度范围内发现有饱和砂质粉土层(3层)分 布,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 工程勘察规范有关条款计算,本场地浅部 20 米深度范围内分布的第3层 砂质粉土,在抗震设防烈度 7 度条件下,不会产生液化,故本场地为不液化 场地。液化判别计算详见下表 7。 表 7 孔号土层编号 地下 水埋深(m) 实测深度 (m) 粘粒含量 (%) 实测标贯 击数 N(击) 临界标贯 击数 Ncr(击) 判别结果 30.52.87.79.04.23 不液化 30.53.87.714.04.61 不液化 30.54.86.09.05.64 不液化 Z2 30.55.86.18.06.02 不液化 30.52.37.69.04.07 不液化 30.53.37.317.04.54 不液化 30.54.37.413.04.89 不液化 Z8 30.55.35.96.05.90 不液化 30.52.64.49.05.50 不液化 30.53.32.816.07.08 不液化 30.54.32.818.07.68 不液化 30.55.34.413.06.84 不液化 Z11 30.56.32.716.08.88 不液化 2.6.32.6.3 抗震地段划分抗震地段划分 据本次勘察结果,本场地地基土为软弱土,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2010)第 4.1.1 条判别,本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3.3.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3.1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根据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本场地属稳定场地,虽本场地为抗震不 利地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适宜建造本工程各类建筑物。 3.23.2 天然地基天然地基 3.2.13.2.1 天然地基持力层选择天然地基持力层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门卫、垃圾房及箱涵拟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场地 6 内地基土层分布情况结合建(构)筑物性质,天然地基持力层分别选择如下: 门卫、垃圾房:门卫、垃圾房: 场地内分布的第1层填土,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工程性质较差,未经 处理一般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第1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中等压缩 性,工程性质良好,可选作本工程门卫、垃圾房等轻型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 力层。1 号厂房东侧垃圾房部位有暗浜分布需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处理。 箱涵:箱涵: 据本次勘察结果,箱涵基础预计将置于第3层砂质粉土层中。该层呈松 散稍密状态、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地基强度较高,为箱涵良好的 天然地基持力层。 3.2.23.2.2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 门卫、垃圾房采用天然地基时,基础宜尽量浅埋。门卫、垃圾房及箱涵 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具体采用的基础型 式、尺寸、埋深等条件,根据规范进行计算并综合考虑类似工程经验确定。 基槽开挖,受暗浜影响部位及持力层层面埋深低于基底设计标高需超挖部位, 需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处理,可采用换填法方案,将松散填土及浜土,清除 干净,同时填入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分层压实,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满 足设计要求,并做好检测工作。 3.33.3 桩基桩基 3.3.13.3.1 桩基持力层桩基持力层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厂房拟采用桩基,1号厂房和2号厂房之间的纯地 下室部位可考虑采用抗拔桩,桥梁拟采用桩基。桩基持力层选择时应同时满 足条件: 1)单桩竖向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布桩的要求;2)基础沉降量及差异 沉降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3)需考虑预制桩的沉桩可能性。 3.3.1.13.3.1.1主要土层分析评价主要土层分析评价 第1-1层粘土及其以上各土层,由于埋深较浅,且以软弱地基土为主, 地基土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难于满足工程要求,故不宜选为桩基持力层。 第1-2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平均值为 1.05MPa,工程性质相对较好,分布较稳定,可选作本工程桩基持 力层。 第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平均 值为 2.04MPa,工程性质较好,为上海地区一般桩基工程的持力层,可选作 本工程桩基持力层。 第层粉砂,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为 10.95MPa,平均标准贯入击数 42 击, 密实状态,中等压缩性,地基强度较高,工程性质较佳,也可选为本工程桩 基持力层。桩端置于该层可获得较高的单桩承载力,同时可较好的控制桩基 沉降。 3.3.1.23.3.1.2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基持力层选择 厂房:厂房: 本工程厂房,柱网跨度较大,单桩荷载较大,其一般采用柱下独立承台 桩基础,单桩承载力要求较高并对基础变形控制较为严格。根据本工程地层 组合及其工程特性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各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如下: 1 号厂房,为 4 层建筑物、柱网间距 9.69.6 米,其所处部位的第层 或第层均可选作桩基持力层。由于 1 号厂房所在部位第层层面有一定起 伏,西侧部位层面埋深加大,特别 J20 孔揭露第层层面埋深在 33.5 米左右、 第层层面埋深在 37.3 米左右。因此 1 号厂房选用第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一般桩端入土深度可选在 32 米左右,在该层埋深较大的西侧部位可适当增加 桩端入土深度,桩端入土深度选在 34.5 米左右;或桩端入土深度选在 36 米 左右,采用统一桩长,同时选择第层和第层做为桩基持力层。 7 2 号厂房,为 3 层建筑物、柱网间距 9.69.0 米,其所处部位的第层 层面有一定起伏,南侧层面埋深在 33 米左右,故可将桩端入土深度选在 32 米左右,采用统一桩长,同时选择第1-2层或第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3 号厂房,为 4 层建筑物、柱网间距 9.09.0 米,一般可选择第层或 第层作为桩基持力层。由于在 J10 孔部位揭露第层层面埋深在 30.2 米左 右,3 号厂房在采用第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时,一般桩端入土深度可选在 30.5 米左右,在该层埋深较大的西南角部位可适当增加桩端入土深度,桩端 入土深度选在 32.0 米左右。 4 号厂房,为 3 层建筑物、柱网间距 8.49.0 米,其所处部位地层分布 较为稳定,可选择第层或第层作为桩基持力层;5 号厂房为 1 层建筑物, 其一般可选择第1-2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需注意,本工程 1 号和 2 号厂房桩端有可能同时置于两种土性不同的土 层之上,将导致单桩承载力与桩基沉降会有一定差异,设计需结合工程技术 要求进行验算,合理布桩,可通过调整承台下的桩数,协调变形。 纯地下室:纯地下室: 本工程地下车库区域地下水浮力大于上覆荷重,应设置抗拔桩,根据工 程经验,考虑桩端置于 32 米左右,将桩端置于第1-2层及第层中。 桥梁:桥梁: 本工程拟建桥梁所处部位的第层粉质粘土和第层砂质粉土分布较为 稳定,可选择第层或第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3.3.23.3.2 桩型的选择桩型的选择 预制桩,具有桩身强度高、施工快捷、造价经济、桩身质量易于控制等 优点。但预制桩的挤土作用会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道路管线等产生不利影响, 须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具无挤土作用、噪音小等特点,但其 造价较高,工期较长,且质量控制过程相对较复杂。 本工程场地周边环境相对开阔,根据拟建构筑物性质、桩基特征及工程 地质资料,结合类似工程经验,本工程宜优先考虑预制桩桩型;当工程需要 时,本工程桥梁部分桩型也可选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与施 工质量密切相关,其施工质量环节较多,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除选择信 誉好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外,尚需加强灌注桩施工监理及质量检测工作。 3.3.33.3.3 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估算 根据本次勘察取得的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Ps、N63.5)成果资料结合上 海地区经验综合分析后提供各土层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fs 及桩端极限端阻 力标准值 fp 值见表 8。 表 8 预制桩预制桩灌注桩灌注桩 层序层序 土层名称土层名称 比贯入比贯入 阻力平阻力平 均均 PsPs(MPaMPa ) 标准贯标准贯 入试验入试验 平均平均 N N63.5 63.5(击) (击) fsfs(kPakPa ) fpfp(kPakPa ) fpfp(kPakPa ) fsfs(kPakPa ) 抗拔承载抗拔承载 力系数力系数 1 粉质粘土 0.7815150.7 3 砂质粉土 2.1710.3 15 -6m- 35 15 -6m- 25 0.7 淤泥质粉质粘土 0.4520150.7 淤泥质粘土 0.6220150.7 1-1 粘土 0.8535600300250.7 1-2 粉质粘土 1.0545800400350.7 粉质粘土 2.04651800900500.7 粉砂 10.9542.010050001500700.6 根据拟建建(构)筑物性质、场地地基土分布特点及性质结合桩基经济 性,本工程可能采用的桩径、桩端入土深度及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估算值参见 表 9。 8 表 9 建 筑 物 桩 型 规格(mm) 持力 层编 号 桩顶 埋深 (m) 桩端入 土深度 (m) 桩端进 入持力 层深度 (m) 单桩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 Rk(KN) 单桩竖向承载 力设计值 Rd(kN) 单桩抗拔承 载力设计值 Rtd(kN) 备注 350350270005.032.01.01380690 40027000 (PHC 管桩) 5.032.01.01270630 以 Z13 孔 计算 350350295005.034.51.01540770 40029500 (PHC 管桩) 5.034.51.01410700 以 J20 孔 计算 350350310005.036.02.51670840 40031000 (PHC 管桩) 5.036.02.51530760 以 J20 孔 计算 350350310005.036.01.422101100 1 号 楼 预 制 桩 40031000 (PHC 管桩) 5.036.01.420701030 以 J18 孔 计算 350350270001-25.032.05.11220610 40027000 (PHC 管桩) 1-25.032.05.11100550 以 J19 孔 计算 350350270005.032.01.41400700 2 号 楼 预 制 桩 40027000 (PHC 管桩) 5.032.01.41280640 以 J13 孔 计算 350350270005.032.01.81410700 40027000 (PHC 管桩) 5.032.01.81290650 以 J10 孔 计算 350350255005.030.51.51320660 40025500 (PHC 管桩) 5.030.51.51210600 350350300005.035.01.421901090 3 号 楼 预 制 桩 40030000 (PHC 管桩) 5.035.01.420401020 以 J8 孔 计算 350350295001.030.52.01410700 40029500 (PHC 管桩) 1.030.52.01290640 350350320001.033.01.621101050 4 号 楼 预 制 桩 40032000 (PHC 管桩) 1.033.01.61970980 以 Z4 孔 计算 350350260001-21.027.01.610005005 号 楼 预 制 桩 40026000 (PHC 管桩) 1-21.027.01.6910450 以 C11 孔 计算 预 制 40040030002.032.01.21700850 以 J22 孔 建 筑 物 桩 型 规格(mm) 持力 层编 号 桩顶 埋深 (m) 桩端入 土深度 (m) 桩端进 入持力 层深度 (m) 单桩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 Rk(KN) 单桩竖向承载 力设计值 Rd(kN) 单桩抗拔承 载力设计值 Rtd(kN) 备注 50030000 (PHC 管桩) 2.032.01.21740870 400400340002.036.02.327601380 桩 50034000 (PHC 管桩) 2.036.02.329101450 600300002.032.01.21530760 800300002.032.01.221601080 600340002.036.02.321701080 桥 梁 钻 孔 灌 注 桩 800340002.036.02.330801540 计算 300300270001-25.032.07.0 370 350350270001-25.032.07.0 440 以 J16 孔 计算 300300270005.032.00.7 380 纯 地 下 室 预 制 桩 350350270005.032.00.7 450 以 Z10 孔 计算 注:1、表中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 2 即为相应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时未考虑桩身结构强度。 3.3.43.3.4 桩基沉降计算参数桩基沉降计算参数 野外采取土试样进行室内压缩试验,对各土层的压缩性指标进行了分层 统计,按桩基条件采用各土层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加附加应力段范围内的压 缩模量 Es 值,同时对砂土结合现场原位测试成果综合分析,推荐沉降计算压 缩模量 Es 见下表 10: 表 10 层序层序 1-11-21 9 土层名称土层名称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 EsEs 建议值建议值 671240 3.3.53.3.5 沉桩可能性分析沉桩可能性分析 当采用预制桩,选择第1-2层及第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时,桩身除在浅 部需穿过第3层砂质粉土外,以穿过饱和粘性土为主,根据同类地层工程经 验,选用相匹配的沉桩设备和相应的桩身强度,沉桩将较为顺利;在选用第 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时,桩身需穿过第层粉质粘土硬土层,同时还需进入 密实的第层一定深度。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局部沉桩也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需选用较大能量的沉桩设备并适当加强桩身强度。 采用钻孔灌注桩时,成桩一般无难度,为保证成桩质量,需注意采用适 宜的施工工艺并注意泥浆配比等。 建议通过试沉(成)桩来判定施工可行性和确定施工参数。 3.3.63.3.6 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地处市郊,周围环境相对较开阔,沉桩对周围环境影响总体较小。 但场地北侧为民宅、西侧和场地中部有河道分布。当本工程桩型采用预制桩 (包括 PHC 管桩)时,由于沉桩时的挤土效应,会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导致 土体隆起和水平位移,会对周围民宅和河道岸坡等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有 效措施减轻沉桩挤土影响,如布置应力释放孔、防挤沟等,同时应合理安排 沉桩流程和控制沉桩速率,加强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为避免预制桩施工 给周围居民生活、生产带来的振动和噪音的影响,宜采用静压式沉桩。 3.43.4 基坑工程基坑工程 3.4.13.4.1 基坑围护方案基坑围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在 5.0 米左右,属三级基坑。基坑开挖范围涉及的 土层主要为第1层填土、第2层浜土、第1层粉质粘土及第3层砂质粉 土。各土层工程性质分述如下: 第1层填土和第2层浜土,结构松散,土质不均,直立性较差,开挖 易坍塌;第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土质相对较好,直立能力较好,基坑 开挖边坡稳定性较好;第3层砂质粉土,地基强度较高,但其局部砂性较重, 渗透性较大,在水头差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管涌、塌坍等现象,基坑开挖边 坡稳定性较差。因此,为维护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自身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应采取基坑围护和降水措施。 基坑围护,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围环境条件及土体性质并结合上海现 有的施工状况及经验可考虑采用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形式。围护墙入土深度 应通过对坑底土的稳定和变形等项目验算确定。 3.4.23.4.2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基坑围护设计参数 基坑围护及降水设计参数见下表 11。 表 11 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1 13 3 重度 o(kN/m3)18.618.617.316.8 C(kPa)2071110直剪固快 峰值强度 () 19.530.016.511.5 静止侧压力系 数 Ko0.460.370.470.59 渗透系数 建议值 K(cm/s) 5.010-72.510-42.010-62.010-7 注:表中渗透系数建议值根据室内试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3.4.33.4.3 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场区潜水埋藏浅,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可采取 井点降水,疏干坑内的地下水,且需做好止水、隔水工作。 2)对明暗浜影响部位,围护结构宜适当加强,可通过适当加大水泥掺入 10 量或插入型钢,以增强围护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 3)基坑开挖至坑底,尽量减少对坑底土体的扰动,在开挖接近坑底设计 标高时,宜改为人工开挖。基坑暴露时间不宜过长,及时浇筑垫层。 4)搅拌桩在粉性土中的成桩质量在围护结构中至关重要,施工过程中应 注意第3层中围护体的施工质量,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此区域围护体 的止水效果,避免发生渗漏、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 5)3 号厂房地下室局部设有埋深在 1.5 米左右的游泳池,可在地下室垫 层施工完毕后再开挖游泳池基坑或设置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加固,以保证游泳 池基坑土体稳定,并避免土方开挖造成工程桩偏位的现象。 6)在基坑的坡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