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楠竹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楠竹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楠竹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楠竹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楠竹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是其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国家林业建设的六大重点工程之一。根据我国林业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建立稳固的发展载体和平台,结合本地区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实际,提高生态建设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相应力度的科技支撑,建立推广示范林,提高以工代赈工程的科技含量,在治理模式、栽培技术、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树立典范。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我区很重要的经济林种之一。随着竹子用途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楠竹),其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目前,竹子己突破传统的利用方式和领域,由脚手架、日杂用品发展到建筑、交通运输、室内装饰、食品、家具、包装、旅游、医药保健、环境等行业。此外竹子的鞭根发达,纵横交错,具有良好的护堤固岸和固土防冲功能。竹子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一次造林成功,可持续经营利用的特点。因此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合理利用竹林资源,发展竹产业,是调整林业内部的林种、树种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发挥竹林保护环境资源价值和产业经济价值的有效体现,是振兴山区生态经济,使贫困山区尽早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它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楠竹栽培发展已近十年,由于没有成熟的栽植和培育技术,没有成片100亩以上的楠竹人工林,为了尽快发展和培植楠竹资源,有必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成熟的楠竹栽培和定向培育技术。本着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原则,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九十年代初期研制了毛竹(楠竹)优质高产定向培育技术,经大面积生产应用效益显著。因此,引进和推广这一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可为本地区楠竹发展,竹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可靠的科技支撑,这一项目的实施必将生产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一、项目建设条件与分析1自然条件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与沅江水系的上游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836-10924,北纬2750-2830;东连湖南省凤凰县和花垣县,西接本省印江县,南与本省铜仁市和江口县接壤,北与四川省秀山县毗邻。全县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74千米,总面积286120公里。境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山峦叠障,属典型的中低山河谷丘陵盆地混合地貌。最高海拔2493.4米(梵净山金顶),最低海拔295米(南部桂阳溪),相对高差2208.4米;全县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237000公顷,丘陵面积36000公顷,坝地面积8700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83%、13%、3%和1%。全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温暧湿润气候区,属典型的黔东温热区。冬冷夏热,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总积温48006000,有效积温5139。年降水量1383毫米,多集中在4-8月;全年日照时数1201.8小时;无霜期289天;年均总辐射354.69千焦/平方厘米,属低值区。土壤主要类型是黄壤、红黄壤、黄棕壤及石灰土、紫色土等。PH值4.86.5,是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竹林生长的适宜区。2社会经济概况全县辖28个县乡(镇),508个行政村,4974个村(居)民小组。2000年末总人口59.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48万人,非农业人口3.77万人,农业人口55.59万人,农业人口中贫困人口40.78万人,劳动力人口23.15万人,人口密度211.73人/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汉、苗、土家、布依、仡佬、侗等民族。全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197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8192万元;第二产业9146万元;第三产业14636万元,三大产业结构6.36:1:1.6。地方财政收入3110万元。主要财政收入源于粮食、畜牧、烤烟等。全县粮食总产量25.89万吨,农民人均收入1214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36公斤。3、林业资源概况根据贵州省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表明,松桃县全县林业用地148853公顷,有林地面积10526公顷,占林业用地的70.7%,疏林地面积8592公顷,占5.8%,灌木林地面积7319公顷,占4.9%,未成林造林地5184公顷,占3.5%,无林地面积22494公顷,占15.1%,森林覆盖率39.74%,主要林种为用材林(占42.64%),防护林(占28.92%),特用林(占7.02%),经济林(占12.5%),其中经济林以油料林类占绝大比重(91.6%)干水果类仅占9.3%,食用型经果林比重偏低。4、生态环境状况松桃县现有林地在贵州省立地质量分类调查评价中属中上立地条件,但林分生产力水平较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针叶纯比重大,混交林比重极小,林种配置比例不合理,林分整体质量不高,因而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加上人口增长,农民人均收入低,粮食单产量小,为此,农户不停地进行陡坡开荒和毁林开垦,致使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浸蚀危害强度加剧,土壤越耕越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旱涝、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致富。因此,在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为因素的背景下,大力开展退耕还林战略,充分利用科技支撑手段,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对有净利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都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二、项目建设方案1. 项目建设内容(1)重点推广的新技术和实用技术重点推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制的“笋竹两用毛竹(楠竹)林优质高产定向培育技术”的新技术。应用保水剂、除草剂等实用技术。(2)技术成果来源:a.笋竹两用毛竹林优质高产实用培育技术来源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试时间1985年-1994年。由于该项目技术先进,成熟适用、配套,1995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b.促进实生毛竹幼林成材技术的研究来源于贵州农学院;c.优良笋用竹引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来源于贵州农学院;2.项目建设主要技术措施母竹选取与处理:母竹年龄,应选1-2年健壮母竹,竹竿粗度要2.5-3.5cm为宜。挖取的母竹必须带有末鞭15-20cm,去鞭30-40cm,要求竹鞭上有壮芽5个以上。竹篼与竹鞭尽可能多带宿土,母竹竿基的竿柄与竹鞭连接处不得断裂。种植技术a.造林地选择:退耕地相对集中成片,要求土壤肥力较好,土层厚度80cm以上,通透性好的黄壤土,或砂壤土,PH4.5-7为宜。b.整地要求:全面开垦,深翻。栽植穴规格1005050cm,穴底施放腐熟的厚肥25kg、磷肥10kg、厩肥10kg。与表土拌匀,混合后分穴施放。c.栽植技术:栽植时严格掌握“穴大、浅栽、鞭舒、紧围成弧形”的技术要点,特别注意分层覆土与提留,使竹鞭与土紧密结合,压实而不伤芽,直至成馒头形,栽植深度以30cm为宜。d.造林密度与配置方式:造林密度株行距以3米4米,即每亩56株。配置方式以有利于促进成林,采用梅花形配置(见下图)。母竹的梅花形配置图幼林管理 为了提高竹类造林成活率和加快成林,对新造的竹林应进行灌溉除草松土、施肥和保护等抚育管理。新造竹林出笋后,应及时挖去一些竹笋,保留2-3个健壮竹笋,让其成竹。食笋害虫和食叶害虫,对新竹林危害很大,必须及时防治。2. 建设地点与规模 (1)建设地点:结合铜仁地区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总体布局,项目选择在交通条件较好的松桃县坪头乡,退耕地集中成片,沿公路两侧分布。(2)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规模1200亩,集中成片。其中年龄23年生母竹林400亩、年龄1年生母竹林800亩。3.项目建设目标楠竹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示范林1200亩建成后,以点带面,在铜仁地区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成果,提高科技贡献率和良种推广面,并幅射拉动整个工程区群众的技术素质,使楠竹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竹产业化建设的同步心收获。经济技术指标为:项目建设5年后,1200亩面积片林竹材年均产量达到600-800kg/亩、竹笋100-130 kg/亩(度产竹材1200-1600 kg/亩,竹笋200-260 kg/亩)。收获期可维持15年。三、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200亩楠竹示范推广林基地从建设期后,第6年计产,平均亩产鲜竹笋300公斤,竹材40根,按现行市场价,竹笋2元/公斤,竹材10元/根,亩产值年均达1000元,扣出当年经营成本170元,获利830元。整个基地年产值将达120万元,收益99.6万元,受益期按15年计,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2、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在带来经济效益同时,生态改善效能明显体现,项目区林地覆盖率增加,明显地绿化美化景观得到改善,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封抵御水土流失功能增强,涵养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