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doc_第1页
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doc_第2页
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doc_第3页
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doc_第4页
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使用“()型流感”代替“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我国卫生部公告中则将这一疾病称为“甲型流感”。.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间传播。WHO初始将此次流感疫情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性质的深入了解,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呼吸道大颗粒飞沫,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途径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二、本次流感流行最早是怎么发现的? 本次流感流行的首例确诊病例是墨西哥Veracruz州 Lagloria的一名4岁小男孩,于2009年3月28日在美国加州实验室被确诊为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并于3月30日在加州发现了第二例病例。4月12日,来自Oaxaco的一名妇女来到墨西哥城专业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医院就诊,13日死亡,成为首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4月16日,墨西哥政府发布流感疫情警报,向泛美卫生组织(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PAHO)进行通报,PAHO依照程序向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通报。WHO在4月25日发出全球警告,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随后,这种新型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迅速蔓延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截至5月3日,全球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三、为什么将“猪流感”更名为“甲型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使用“()型流感”代替“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我国卫生部公告中则将这一疾病称为“甲型流感”。“甲型”即“型”,我国这一名称与国际的名称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按国内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 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表明,虽然这种新型病毒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只是使人患病,还没有发现猪被感染的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月日起,开始使用“()型流感”而非“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汤普森说,之所以更改当前疫情的叫法,是因为“猪流感”一词容易误导消费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就此表达关切。 如果命名不准确,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还会给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四、甲型H1N1流感与禽流感、普通流感有什么不同? 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普通流感 传播途径 该病毒非常活跃,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 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症状 最明显症状是最初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但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与甲型H1N1流感症状相似。 潜伏期 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 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为2天。 死亡率 死亡率为6.77%,比一般流感要高,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病毒来势凶猛;二是民众起初对新疾病不重视,以为是普通感冒,很多人自己随便吃些药,错过了发病最初72小时的最佳救治期,死亡率达60%。 普通流感可致死,但死亡率较低。 易感染人群 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至45岁之间,属于青壮年。 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其属于易感人群。 四类最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分别是:老年人,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慢性病的人群,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儿童。 防治疫苗 人类已研制出的所有流感疫苗对此流感都无效,但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各国已在研制预防禽流感的疫苗。 已研制出可预防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 五、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 目前本次疫情呈现出如下六个特点:一是由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已引起跨国、跨洲传播,且传播蔓延迅速。二是出现了人传人病例。三是前期墨西哥出现了较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四是多数国家首发病例曾有墨西哥或美国的旅游史。五是多个国家报告了聚集性病例,且多数病例没有猪接触史。六是流感患者在发病前一天已开始排毒,但有些人感染后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且比例相当高,这些人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这些表面看起来健康的人也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 六、疫情给公众生活和经济造成的影响 本次疫情目前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目前尚难以估计。世界银行预测,若出现流感大流行,全球可能要付出3万亿美元成本,随之而来的是所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可能出现近5%的萎缩。美国的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如果疫情继续加重,将影响本已受压的国际贸易,并推迟经济复苏的势头。墨西哥已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全民发放口罩,总统授权强制隔离、关闭全国所有学校和停止所有大型集会,非关键经济部门、服务部门以及私营商业在5月1日至5日期间暂时关闭。美国也已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疫情暴发“令人担心,需要高度警惕”,但并不会“引起恐慌”。尽管白宫不断告诫人们无须恐慌,但紧张情绪还是在蔓延,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俄亥俄等州目前也都有学校因疫情而关闭。七、我国政府的反应及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甲型H1N1疫情的防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对加强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2009年4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李克强副总理召开协调会,并亲自赴首都机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防控工作。2009年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并再次作出重要批示。我国在2009年4月30日将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和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并由卫生部牵头形成了多部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部公布了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指南,加强疫情监测,并且研究出了诊断试剂。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工作,进一步加大口岸疫病防控力度,发布公告、警示通报和内部通知,加强出入境口岸尤其是与墨西哥、美国直航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温检测、流感病例筛查与排查和病例处置工作。农业部加强了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加强管理,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病毒的研究。外交、宣传、教育、旅游、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均在按照职责开展相关工作。 八、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所采取的措施 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这一事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月27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3级提高到4级,2天后,又将警告级别进一步提升到了5级。这就意味着此次疫情在同一地区至少有两个国家存在某种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虽然大多数国家并未遭受影响,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已迫在眉睫,完善机构建设、信息传达和防范措施执行的时间也很紧迫。世界卫生组织在流行病学、临床和病毒学领域监测流感大流行疫情,发表和公布公共卫生建议,并已就调动资源问题与捐助国、国际药品采购机制、疫苗和免疫全球联盟、世界银行以及其他机构联系,也与生产抗病毒药物的制药公司进行了联络,以评估生产能力和各种扩大生产方案,还向可能协助生产大流行疫苗的流感疫苗厂商进行了联系。同时要求所有国家都应立即启动大流行防范计划,保持高度警惕,提防流感样疾病和严重肺炎等不寻常疫情的发生。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二、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造成病毒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 (一)临床表现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其他辅助检查 可根据病情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四、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1疑似病例: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时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早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2确诊病例:由定点医院收治。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五、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每天2次。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天2次;体重1523kg者,45mg,每天2次;体重2340kg者,60mg,每天2次;体重大于40kg者,75mg,每天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2.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3.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六、是否有治疗猪流感的疫苗? 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猪流感,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二、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 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 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应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3)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5)定期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7)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 三、如果感觉自己感染了流感,应该怎么办? (1)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2)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 (4)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 (5)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四、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如何照料? (1)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 (2)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 (3)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五、如果自己认为需要医学治疗,应该怎么办? (1)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2)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 (3)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六、预防流感需备物品 近日,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部分发布防治甲型H1N1流感商品参考: (1)洗剂:洗手液、肥皂等。 (2)消毒剂:“84”、甲醛、戊二醛、高锰酸钾、环氧乙烷、过氧乙酸、各种空气消毒剂等。 (3)防护用品:口罩、体温计。 (4)防治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病毒灵、病毒唑等。 七、正确洗手方法 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一)什么时候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 (3)如厕后; (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6)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 (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 (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二)正确洗手步骤 用洗手液洗手, 程序如下: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三)注意 (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 (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 (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于一条毛巾作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 (四)用酒精洗手液消毒双手 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65%95%酒精的洗手液消毒双手。 方法:把酒精洗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 秒直至双手干透。八、正确使用口罩 佩戴口罩要注意的事项(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 (一)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 (2)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4)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二)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三)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四)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 (五)口罩应最少每天更换,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九、参与公众活动者注意事项 参与公众活动时,要预防猪流感及其他传染病,建议公众注意: (一)参与活动前 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烧及或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不应前往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 双手应经常保持清洁,接触公用对象或设施后应洗手。 应随身带手帕或纸巾。 (二)参与活动期间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并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飞沫传播细菌。 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洗手。 用洗手液洗手,其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 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65%95%酒精的洗手液消毒双手。 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 不应吸烟。 (三)参与活动后 保持双手清洁。 回家后,应洗澡及洗头,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及细菌。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 (一)在未出现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前 (1)保持车厢/船舱清洁: 不要在车厢/船舱内饮食。 不要吸烟。 不要随地吐痰。 不要乱抛垃圾。请将垃圾放入设于车站/月台/大堂的垃圾箱。 如需呕吐,应使用呕吐袋。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 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应及早求医。 (3)佩戴口罩: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宜戴上口罩,尤其是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 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的人员。 (二)在出现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 除上述措施外,还需: (1) 佩戴口罩: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应戴上口罩,尤其: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封式的车厢/船舱内。 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或发烧的人员,及曾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注)人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十天戴上口罩。 与猪流感患者有社交接触(注)的人员亦可戴上口罩。 (2)保持车厢/船舱空气流通: 如车窗/船窗属开关式,应适量打开车窗/船窗,确保车厢/船舱内空气流通。 (3)要求协助: 若怀疑自己患上猪流感,请使用救护车前往医院; 若身在车站或码头,或已乘坐在车厢/船舱内,可要求司机或运输机构工作人员协助召唤救护车或水警,前往医院就诊。 注:紧密接触指曾经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或曾经直接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 注:社交接触是指普通的会面,即是未曾照顾患者,并非与患者共同居住,及未曾直接接触过患者的分泌物或体液。 十一、出入境人员须知 (一)以下人员不应出外旅游 (1)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 ()在过去十天内,曾经与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紧密接触,即曾照顾患者、与患者同住,或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人员。 (二)出境人员需做到 (1)旅游前,需预备以下几项物品: 一般应急用品,如纸巾、口罩等,以备不时之需。 含65%95%酒精的消毒剂,以便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清洁及消毒双手。 当地中国领事馆联络电话。 (2)旅程中: A。检疫 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切勿乱抛垃圾和随地吐痰。 垃圾应放在废屑箱内。如需吐痰,应用纸巾包好,然后弃置于废屑箱内。 B。勤洗手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对象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 C。备用纸巾/手帕 带用纸巾/手帕。打喷嚏及咳嗽时应用纸巾/手帕掩着口鼻。 D。备用私人用品 不要共享毛巾及私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 E。备用口罩 可带备口罩,以便自己/同团人员有呼吸系统病症时戴上。 F。公筷及公匙 吃饭时应使用公筷及公匙,不应与人共享饭盒及饮品。 G。健康生活 旅游期间继续实践健康生活模式,及保持身体清洁,不要吸烟。 H。如有不适 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应通知酒店及领队/导游或相关人员。 病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刻戴上口罩。 尽快安排医生诊治。 留在酒店房间/房间休息及暂时终止行程,直至痊愈。 旅客若被当地医生怀疑或证实染上甲型H1N1流感,需留在当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行人员如无必要,应减少与病者接触,并遵照当地医生指示,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同行人员需配合当地卫生及检疫部门的指示,安排余下行程和所须的检疫措施。 (3)旅程后: 回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三)入境人员需做到: (1)从疫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 (2)从疫区归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十二、甲型H1N1流感职业暴露人员的防护要求 (1)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己定、苯扎溴铵、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院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己定、苯扎溴铵、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十三、防护用品的要求 (1)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2)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形和密合形,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3)其他:应当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十四、赴疫区(点)现场调查、采访人员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建议采用二级防护,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己定、苯扎溴铵、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流感具有发热、头痛、咽痛、肌痛、乏力、鼻塞和咳嗽等临床表现,病程约2天7天,通常咳嗽很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流感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二、流感病毒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流感病毒分成甲(A)、乙(B)、丙(C)3种类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 )和神经氨酸酶(N)分成许多亚型,目前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 (H1H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N9)。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无亚型区分。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经常发生突变,从而造成经常性的不同程度的季节性流感流行和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小,可引起区域性流行;而丙型流感病毒较为稳定,一般只造成散发或局部小范围的暴发。 三、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哪些动物? 甲型流感病毒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禽类),如猪、马、一些海洋哺乳动物、鸡、鸭等家禽,以及多种鸟类,已发现携带病毒的鸟类达88种。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感染一般只见于人类,动物感染较为少见。 四、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流感与普通感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突然。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与流感相比,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但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35天痊愈。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甚至世界范围大流行,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而普通感冒传染性较低,多为散发,一般不会引起暴发,全年均有发病。五、什么是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每年都有发生,主要是由既往在人群中流行过的流感病毒经过较小的变异引起,每年的严重程度不一样,发病人群主要为儿童和老人、在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流感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南方地区夏季也有流行。 六、什么是流感大流行?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较大变异时,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七、流感大流行的传播速度及危害是什么? 流感大流行时,由于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较大的变异,人群普遍缺乏抵抗力,加上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流感可以在几天之内席卷一个城市。历史上著名的1918年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约4000万人死亡,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850万人的死亡人数,并且在20岁50岁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大流行通常会造成大量人群需要医疗护理和住院治疗,会对卫生服务形成暂时性冲击,工作人员的高缺勤率可能影响或中断其他的基本服务。 八、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H9N2和H7N7等亚型引起的动物性传染病。通常只感染禽类,有时也感染哺乳动物,偶尔会传染给人类。禽类感染后,根据毒株型别不同可引起不同临床症状,有的毒株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有的毒株只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病死率较低,主要使禽蛋产量下降和肉禽生长减缓。九、什么是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由甲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猪流感在猪群中引起的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相对较低,可以全年在猪群中传播。猪感染猪流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但本次在墨西哥和美国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未发现在猪群中流行。 十、猪流感病毒有哪些类型? 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得到4种主要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H1N1、H1N2、H3N2和H3N1,最常见的猪流感病毒是H1N1亚型。 十一、猪流感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 十二、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医生、护士、疾病控制工作者、实验室人员等卫生工作人员,以及教师、商场售货员、公共交通司机和售票员等从事接触他人机会较多的职业的人群感染流感的机会较大。 十三、流感对哪些人危害较大? 儿童、老人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流感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一、抗流感9种增强免疫力食品 (一)酸奶 酸奶中含有益生菌,保护肠道,避免致病细菌的产生。另外,有些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可以促进血液中白细胞的生长。 (二)红薯 增强皮肤抵抗力。皮肤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员,是人体抵抗细菌、病毒等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屏障。维生素A在结缔皮肤组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补充维生素A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食物中获取胡萝卜素,红薯是获得这种营养的最快途径,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且热量低。 (三)茶 抗细菌防流感。哈佛大学的免疫学者发现,连续两周每天喝5杯红茶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的人的10倍,这种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同时,还可以减轻食物中毒、伤口感染、脚气甚至是肺结核和疟疾的症状。当然,喝绿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四)鸡汤 美味的感冒药。鸡肉在烹饪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半胱氨酸与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乙酰半胱氨酸非常相似,有盐分的鸡汤可以减轻痰多的症状,因为它与咳嗽药的成分很像。炖鸡汤时加些洋葱和大蒜,可让效果更显著。 (五)牛肉 补锌增强免疫力。锌在饮食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血液白细胞的生长,进而帮助人体防范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即使是轻微缺锌,也会增加患传染病的风险。牛肉是人体补充锌的重要来源,所以在冬季,适当进补牛肉,既耐寒又预防流感。 (六)大蒜 大蒜素抗感染和细菌。英国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表明,食用大蒜可让感冒发生几率降低2/3。经常咀嚼大蒜的人患结肠癌和胃癌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建议每天生吃两瓣蒜,并在烹饪菜肴时加入一些大蒜末。 (七)燕麦和大麦 燕麦和大麦都含有葡聚糖,这种纤维素有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食用燕麦和大麦,可以增强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还能帮助抗生素发挥更佳效果。 (八)鱼和贝类 补硒防病毒。英国专家研究指出,补充足够的硒可以增加免疫蛋白的数量,进而帮助清理体内的流感病毒。硒主要来源于牡蛎、龙虾、螃蟹和蛤蜊等海鲜类食品。鱼类如大西洋鲑鱼中的3能够帮助血液产生大量的抗流感细胞,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九) 蘑菇 促进血液白细胞抗感染。长久以来,人们就把蘑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食物。现在,研究人员们找到了这样做的理由:吃蘑菇可以促进白细胞的产生和活动,让它们更具防范性。 二、抗流感5种增强免疫力的按摩方法 提高抵抗力,做好前胸、后背、脊柱、肚脐、脚这5大部位的保健按摩,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流感有很大帮助。 (一)前胸 中医认为,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建议可以采取虚掌叩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击35下,每次停10秒左右,每天35次。此外,也可以每天坚持用手掌,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每次摩擦数十次至百次。 (二)后背 后背是诸阳之汇,后背保健做得好,能去邪气、治疗诸虚劳损、强身健体。现代医学也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感冒或中暑后,“按摩背部”和“刮痧”就可以激活背部免疫细胞。 平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配处方药敷背等办法来保健,也可以通过手掌拍打、叩击来疏通经脉。此外,在背部涂抹精油或冬青膏等按摩背部,擦至皮肤温热潮红,对抵抗感冒、扶助正气、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好处。 (三)脊柱 是人体神经中枢,并且直接连接大脑。做好脊柱的保健,对于刺激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大脑功能、调节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对病毒侵袭的抵抗力有很好的作用。 脊柱的保健也可以采取热敷、涂抹精油或甘油等摩擦的办法来进行。 (四)肚脐 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做好肚脐的保健,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有效。 常见的保健方法是对肚脐进行适当的热敷和按揉。热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如果在室外,也可把温热的手放在肚脐上面来热敷。按揉时,将手心放在肚脐上面,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长期坚持,对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有很大作用。 (五)脚 此处穴位较多,且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体现人体局部和整体之间相关关系的典型部位。 做好脚部保健,对保持身体经络穴位的强弱平衡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脚部保健可以采用热水浸泡、搓脚、叩击、按压等多种方式,可以起到温经通络、开窍醒脑等作用。 三、抗流感4种增强免疫力的运动 体育锻炼是增强人体抵抗能力的重要方法。 对人免疫力产生良性作用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即中小强度的运动,如慢跑、自行车、球类、游泳、健美操等,这些运动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实现提升某方面免疫力的作用。 (一)健步走 作为全民健身推广的“健步走”是最安全的锻炼方式,每天最好持续走30分钟。 健步走可以调节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快病后康复速度。不太习惯锻炼和平时很少运动的人,最初要避免过量运动,运动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 (二)瑜伽 胸腺是身体内细胞免疫的中枢,位于胸腔纵膈内。其主要功能是调节T淋巴细胞比例及分泌胸腺激素,使机体保持细胞免疫功能,杀伤外来病菌等。瑜伽的许多体式和呼吸法都有刺激胸腺的功能,通过刺激胸腺的分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三)游泳 冬季游泳可提高人体对冷的适应能力,可以刺激并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提高体温调节的灵敏度,增强身体对外界冷热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游泳时,由于温水对皮肤的刺激,使得皮肤的血管急剧收缩,血管一次大力收缩后,随之是一次相应的舒张,这样一张一缩血管就能得到锻炼,从而调节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四)慢跑 在室外慢跑能增强体质,加强呼吸系统对气温的适应,提高抵抗力,调节血液中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比例,而它们能吞噬人体内可能有的癌细胞。 但运动后会存在“免疫开窗期”人体在此期间特别易受某些常见病毒的侵袭感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剧烈运动后容易感冒和感染病菌的原因。免疫开窗期会因运动强度不同而持续3小时到3天不等,强度越大开窗期就越长。 因此运动一定要科学适量,过度运动会让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对人体抵抗力带来负面影响。专家推荐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强度以不过于疲劳为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