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3课件_第1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3课件_第2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3课件_第3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3课件_第4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主讲:吕飞 QQ:917505674 电话第一节,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概论,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的公共营养师的基本职责之一。 目的: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措施: 正确地选择食物; 合理地计划膳食; 评价膳食的营养价值; 改善膳食的质量。,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的作用,1、传递”平衡膳食“的理念;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思想。 2、帮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种习惯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 3、降低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二 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的主要内容,1、食物选择; 应包含5大类食物;应选择新鲜、优质的食物。 2、计划膳食 设计食谱应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食物。 3、膳食评价 以发现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的营养素,既可作为膳食改善的基础,又可作为计划膳食的依据。 4、膳食改善 发现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的营养素,并采取干预措施加以改善。,第二节,膳食营养素 参考摄入量的应用,第二节,一、应用DRIS评价个体摄入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用平均需要量(EAR)评价个体摄入量; 只能评估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摄入量是高于或低于相应人群的平均需要量。 2、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评价个体摄入量:是将观察到的摄入量和UL进行比较,推断该个体的日常摄入量是否过高。,二 应用DRIS评价群体摄入量,1、用EAR(平均需要量)评价群体营养素摄入量; 2、用适宜摄入量(AI)评估群体摄入量; 3、用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评估群体摄入量; 4、不宜用平均摄入量来评估人群摄入水平; 5、不宜用RNI(推荐摄入量)来评估人群摄入不足的比例; 6、不宜用食物频数问卷资料评价人群摄入量; 7、在实际评价中要特别注意能量与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不同。,三、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个体计划膳食 1、设定营养素摄入目标 2、制订膳食计划,设定营养素摄入目标,1、应当使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都在安全摄入范围之内,即都能达到各自的RNI(推荐摄入量),而又不超过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2、能量RNI等于它的EAR(平均需要量),所以在计划膳食中能量摄入量时,应当用平均需要量(EAR)作为唯一参考值。 3、要随时检测体重,根据体重的情况适时地调整能量目标,以保持适宜体重。 4、要考虑膳食的构成,使能量的来源分布合理。,制订膳食计划,1、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制订食物消费计划。 2、再根据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复查计划的膳食是否满足了RNI和AI(适宜摄入量),又不超过UL水平。,四 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群体计划膳食,1、为均匀性群体计划膳食; 制定计划目标;计算每一种营养素的“靶日常营养素摄入量分布”;设计食谱使它能够达到该“分布”;评估计划的结果。 2、为 不均匀性群体计划膳食。 如果群体当中对营养素和能量需要不是一致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划。,第三节,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膳食结构的4种类型,1、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日本) 2、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的膳食结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欧美发达国家) 4、地中海膳食结构(意大利、希腊为代表),一 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1),1、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以日本为代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合理; 来自植物性食物的膳食纤维和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均比较充足; 动物脂肪不高; 总之,既可避免营养缺乏病,又可避免营养过剩性疾病。,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2),2、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谷物食品消耗量大,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近90%; 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小,动物蛋白占蛋白总量的10%20%。 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均低。铁、钙、维生素A摄入不足。 主要营养问题是营养缺乏病。,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3),3、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欧美发达国家)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 膳食纤维较低 营养过剩是主要问题,4、地中海膳食结构(意大利、希腊),富含植物性纤维(谷、薯、豆、果仁、蔬菜、水果; 食物加工程度低,新鲜度高; 橄榄油是主要的食用油; 每天食用少量、适量的奶酪和酸奶; 每周食用少量、适量的鱼、禽、蛋; 以新鲜水果作为典型的每日餐后食品,甜食每周只食用几次; 每月食用几次红肉(猪、牛、羊肉及其制品); 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这种膳食结构使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低。,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内容: 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 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 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 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新版) (10条内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减少烹调油用量(每日30克是上限),吃清淡少盐膳食;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如饮酒应限量;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宝塔有5层,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和比例。每日膳食中应当包含宝塔中的各类食物,各类食物的比例也应基本与膳食宝塔一致。,具体数量,平衡膳食宝塔要求谷类食物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但是,日常生活无需每天都样样照着宝塔推荐量吃。例如烧鱼比较麻烦,就不一定每天都吃50克鱼,可以改成每周吃23次鱼,每次150200克较为切实可行。实际上平日喜吃鱼的可多吃些鱼,愿吃鸡的多吃些鸡都无妨碍,重要的是一定要经常遵循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3、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1、婴幼儿 2、学龄前儿童 3、学龄儿童 4、青少年 5、孕妇 6、乳母 7、老年人,(1)婴幼儿膳食指南,1、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唯一理想的均衡食物,而且富含免疫物质;母乳喂养也有利于母子双方的亲近和身心健康。至少应4个月以上,最好1年。 2、在出生1个月后,补充安全剂量的维生素A、D。 3、在6个月至1岁断奶之间,有步骤地添加辅食,由1种到多种,有少量到多量。从大米、面粉糊开始,逐步加菜泥、果泥、奶及奶制品、蛋黄、肉泥等。可适当加入食用油,但不必加食盐。,(2)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1、每日饮奶(不少于350毫升),同时供应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类、豆制品和切细的蔬菜; 2、有条件时可每周吃1次海产品和动物血; 3、每日45餐,鼓励孩子自己进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4、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并作记录,以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3)学龄儿童,1、保证吃好早餐 2、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3、重视户外活动,(4)青少年,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5)孕妇,1、自妊娠第4个月起,保证充足的能量 2、妊娠后期保持体重的正常增长 3、增加鱼、肉、蛋、奶、海产品的摄入,(6)乳母,1、保证供给充足的能量 2、增加鱼、肉、蛋、奶、海产品的摄入,(7)老年人,1、食物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 谷类加工过细使大量膳食纤维丢失,还使谷粒胚乳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丢失。膳食纤维可防止老年性便秘,对血糖和血脂都有改善作用。 2、积极参加适度体力活动,保持能量平衡 运动可改善各种生理功能,好处多多,还能减轻体重。,第四节,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怎样预防营养缺乏病,1、发展食品生产供应,优化食物结构 2、普及营养知识,指导食品消费 3、针对实际营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因 1、食物匮乏,长期低蛋白、低能量膳食 2、需要量增多,如妊娠、生长发育 3、消耗增加,如肿瘤、肺结核 4、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发病表现,1、水肿型营养不良 2、干瘦型营养不良 3、混合性营养不良,指凹性水肿,预防,1、合理膳食 2、推广生长发育监测图的应用 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4、减少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二 维生素A缺乏症,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 2、吸收利用障碍 3、需要量增加 4、代谢障碍 5、其他营养素的影响 6、其他因素,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 1、眼部症状:眼干燥症;夜盲症;角膜软化 2、皮肤症状: 3、骨骼系统; 4、生殖功能 5、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1、摄入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 2、监测易感人群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 3、对易感人群进行干预 4、选用膳食补充剂和维生素A强化食品,三 维生素D缺乏病,缺乏原因 1、阳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 4、其他原因,如肝肾疾病可直接影响维生素D的正常合成代谢。,维生素D缺乏病,发病表现 1、佝偻病 神经精神症状 骨骼表现 其他表现 2、骨质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病的预防,1、贯彻“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早防早治”的原则,从围产期开始,以1岁以内小儿为对象,系统管理到3岁。 2、鼓励孕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磷及蛋白质的食品。 3、对冬春季节妊娠或体弱多病的孕妇,可于79个月给予维生素D制剂,同时服用钙剂。 4、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应尽早晒太阳,尤其对早产儿、双胎、人工喂养儿及冬季出生的小儿。 5、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AD强化牛奶喂哺。,四 维生素B1缺乏病,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 2、吸收利用障碍 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 4、抗硫胺素因子 5、慢性乙醇中毒,临床表现,1、亚临床型 2、神经型 3、心血管型 4、婴儿脚气病,B1缺乏病的预防,1、改良谷类加工方法,调整饮食结构 2、开展易感人群维生素B1营养状况的监测和干预 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4、维生素B1强化食品,五 维生素B2缺乏病,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临床表现,1、维生素B2缺乏症一般在供应不足23个月后发病。 2、早期症状有虚弱、疲倦、口痛和触痛,眼部发烧、眼痒。 3、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唇炎、口角炎、舌炎,鼻及睑部的脂溢性皮炎,男性有阴囊炎,女性偶见阴唇炎,故有口腔生殖综合征的说法。 4、还可出现角膜血管增生、贫血和脑功能失调。,预防,1、多食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 肝、肾、心、蛋黄、乳类、豆类、绿叶蔬菜等。 2、开展营养宣传教育活动: 合理调配膳食,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烹调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3、营养干预: 孕妇、乳母、学龄前儿童应及时给予动物性食品和维生素B2强化食品,提高维生素B2的摄入量。,六 维生素C缺乏病,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 3、吸收障碍 4、药物影响,发病表现,1、一般症状 2、出血症状、 3、贫血 4、骨骼症状 5、其他症状,维生素C缺乏病的预防,1、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与水果,如鲜枣、辣椒、猕猴桃、韭菜、柑橘、橙子等; 2、蔬菜先洗后切,挤压和腌制易造成C的损失; 3、注意烹调,维生素C加热、遇碱或金属易被破坏。 4、孕妇、乳母和婴儿都易缺乏维生素C,应注意补充。,七 叶酸缺乏病,缺乏的原因: 1、摄入不足:贫困人群缺乏新鲜叶菜; 2、妊娠、哺乳、婴儿和青春期需要量增加,容易缺乏; 3、各种贫血、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传染病也需要增加叶酸。,叶酸缺乏症的临床表现,1、罹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舌炎、胃肠不适; 3、婴幼儿除贫血外,还发育缓慢、精神萎靡、生长不良; 4、孕期缺乏导致妊娠中毒症、早产、新生儿出血、智力低下、神经管畸形、兔唇等; 5、老年人缺乏可厌食、营养不良、智力退化。,叶酸缺乏的预防,1、妊娠妇女是预防的重点人群,从围孕期就应该开始补充; 2、曾经生育过神经管畸形的母亲,除食物补充外,应服叶酸片510毫克(5mg/片),TID。 3、孕期妇女可每天补充叶酸400微克,或吃叶酸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肾,蛋、鱼、坚果、柑橘、绿叶蔬菜等。,八 钙缺乏,缺乏原因: 1、婴儿缺乏是因为母亲在孕期、哺乳期缺钙;儿童、青少年是因为钙补充不足; 2、成年人骨质疏松发生于更年期后,是因为女性雌激素突然减少,男性平均晚10年。 3、老年人缺乏是因为牙齿脱落,消化功能减退,致使蛋白质、钙、磷摄入不足。 4、维生素D缺乏造成钙吸收障碍。,发病表现,1、婴儿手足搐搦症。 严重时喉头肌肉痉挛,出现喉鸣音,可发展成窒息,威胁生命。 2、成人骨质疏松症。 轻微外伤即可引起骨折,主要发生在股骨颈部和腕部。,预 防,1、进食含钙、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奶和奶制品,豆类,虾皮,绿叶蔬菜; 2、多进行户外活动,接触紫外线; 3、适量蛋白质、低磷膳食、体育锻炼等有利于钙的吸收; 4、食物中的植酸,如菠菜、竹笋中的草酸、膳食纤维,咖啡,不利于钙的吸收。,九 铁缺乏,缺乏原因: 1、膳食铁摄入不足; 2、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3、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服用过多抗酸药; 4、铁的消耗增加:腹泻,钩虫感染,慢性失血等。,发病表现,1、贫血症状;严重时有贫血性心脏病; 2、影响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 3、降低免疫功能,容易发生感染; 4、并发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5、皮肤干燥,毛发枯黄; 6、精神神经系统异常,如异嗜症。,铁缺乏的预防,1、健康教育; 2、铁强化食品:酱油、面粉; 3、口服铁剂,预防铁缺乏; 4、提高食物铁的利用率,同时补充维生素A、C、B2、B12、叶酸等; 5、选择富铁食物:动物血、肝脏、大豆制品、黑木耳、瘦肉、蛋黄、干果、芝麻酱。,十 锌缺乏病,缺乏原因: 1、膳食摄入量低;生物利用率低; 2、生理需要量增加; 3、肠吸收障碍; 4、锌丢失增加; 5、疾病。,发病表现,1、生长发育障碍; 2、性发育障碍;性功能低下; 3、味觉和嗅觉障碍,异嗜癖、食欲缺乏; 4、皮肤表现:贫血外貌,匙状甲,萎缩性舌炎,口角炎,口角溃烂; 4、其他: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减退,胎儿生长障碍。,预 防,1、调整膳食,增加锌的摄入:增加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红肉、动物内脏,贝类食物等;2、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补充锌或锌强化食物; 3、计划怀孕的妇女,在怀孕前和怀孕早期就应保证每天有推荐量的锌摄入;(15mg/日); 4、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锌缺乏病,应治疗原发病,并同时及时补充锌。,十一 碘缺乏病,缺乏原因 : 1、环境因素,土壤、食物; 2、高钙、高氟、缺硒,长期服用锂剂;,发病表现,1、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大,压迫临近器官而产生症状,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恶变等; 2、地方性克汀病 生长发育迟滞,性发育落后,智力障碍。重者可见聋哑、运动功能障碍等。,预 防,1、大力推广碘化食盐; 2、多吃含碘食物,如海藻、海带、海鱼; 3、妊娠末期可加服碘化钾,1%溶液每日1012滴。,十二 硒缺乏,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还有与低硒有关的符合因素参与发病。 克山病分为4型: 1、急性型:心肌病变广泛,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头昏、恶心、呕吐。 2、亚急性型:在14周后发生心力衰竭,咳嗽,呼吸困难,全身水肿。 3、慢性型:表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 4、潜在型:能够代偿,无明显自觉症状。,硒缺乏的预防,1、综合防治措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硒缺乏的预防: 食物预防:海产动物;水产动物小虾、蟮鱼;猪肾、蛋类、禽肉;高硒品种的主食(粮食); 药物:亚硒酸钠片,每日50100微克。,第五节,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1、肥胖病 2、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 脑卒中 3、糖尿病 4、骨质疏松 5、痛风 6、肿瘤,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一 肥胖病的膳食营养防治,1、肥胖的定义,肥胖是由于长期摄入脂肪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 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病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结石、平跖足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2、肥胖的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体重(kg)/ 身高(m)2 我国正常成人体重指数为18.523.9 低于18.5为消瘦; 2428之间为超重; 超过28 为肥胖,肥胖的诊断标准,腰围(WC) 男性94厘米; 女性80厘米 腰臀比(WHR) 男性0.9; 女性0.8,理想体重与肥胖,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 (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2、肥胖的判定标准: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 超过20%为肥胖。其中: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 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 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超过100%为病态肥胖。,肥胖患儿明显增加,我国1996年至1986年,肥胖儿童明显增多, 年增长率 男孩为10%; 女孩为8.7%,3、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摄入的能量过剩,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包括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肥肉、油脂、蔗糖、甜点等。 2)不良的进食习惯 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进食过快。 3)其他因素 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强度低,运动减少,生活工作压力大等。,4、肥胖的宣传教育和指导要点,1、广泛开展肥胖的危害和防治意义的群众性宣教工作 2、宣传肥胖防治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性,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3、营养防治的要点是控制总能量、脂肪摄入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规律,情绪安定,体育锻炼 4、社区健康管理的重点是肥胖家族史者,超重者,已确诊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 5、为肥胖者制订操作性强的减肥计划,并监督执行。,能够降低血脂的食物,1、新鲜蔬菜、水果(含挥发性香气的菜) 2、豆类和豆制品 3、菌藻类:蘑菇、香菇、黑木耳、白木耳、海带、紫菜、发菜 4、某些油料作物:花生、芝麻、核桃、葵花子 5、某些水产品:大黄鱼、小黄鱼、鲤鱼、鲢鱼、鲫鱼、对虾、甲鱼、淡菜,番茄,黄瓜,5、肥胖病的饮食管理,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每天应摄入的总能量(kcal)理想体重(kg)(2025)kcal /( kg) 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全天能量的分配: 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开始减肥阶段,为解决饥饿问题,可在中午或早餐中留相当于5%能量的食物,约折合主食25g,在下午加餐。,适当营养素分配比例,1、营养素能量分配比例:蛋白占20%,脂肪20%,碳水化合物60%。在蛋白中,动物蛋白应占50%左右(鱼、虾、水产品、禽肉、瘦肉),减少烹调油(1天不超过25g),限制甜食和含糖饮料,增加粗杂粮。 2、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应。(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牛奶) 3、增加膳食纤维,每天在30g左右,相当于500750g蔬菜和100g粗杂粮中所含的膳食纤维。 4、戒烟酒; 5、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6、烹调方法应选 拌、炖、蒸、焖方法,而忌煎、炸、烧、烤、熏等方法。,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二 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1、原发性高血压 2、高脂血症 3、冠心病 4、脑卒中,1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正确测量血压,高血压与膳食营养因素的关系,1、钠:随着食盐摄入量的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 2、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出现高血压的趋势也增加。 3、酒精: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 4、钾:低钾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5、钙:摄入量低可增强高盐饮食的升压作用 6、镁:与血压呈负相关; 7、脂类:过多脂肪引起动脉硬化,相继引起高血压 8、膳食纤维:减少脂肪吸收,减肥,间接辅助降压,高血压病的三高和三低,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目前我国脑卒中幸存者有600万人,其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40%为重度残疾。) 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有效控制率城市为4%,农村仅1%。),预防为主,黄帝内经曰: “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乱 治未乱,此之为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高血压病的预防:,1、一级预防 指病因预防,包括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预防血糖、血脂升高,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避免精神刺激。 2、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发生高血压者的预防 一级预防继续使用,重点是低盐饮食;坚持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3、三级预防 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心、脑、肾),积极进行抢救和治疗,防止患者遗留残疾,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太极拳推荐的健身运动,太极剑,香蕉,菠萝,高血压的膳食营养防治,1、减体重:减轻10%为治疗目标;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要细嚼慢咽。限制巧克力、甜点、炸薯片; 3、减少食盐摄入量(每天6g); 4、减少脂肪摄入量; 5、增加含钾和含钙的食物,每天至少喝250g奶 6、多吃蔬菜水果(至少250g蔬菜、200g水果); 7、限制饮酒; 8、增加体力活动。,(心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2 高 脂 血 症,1)高脂血症的诊断,成人甘油三酯(TG)超过2.26mmol/L(200mg/dl). 总胆固醇(TC)超过6.21 mmol/L(240mg/dl), 儿童胆固醇超过4.14 mmol/L(160mg/dl),就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测定,总血清胆固醇测定(TC) 理想水平 1.702.25 mmol / L 需要药物治疗2.26 mmol / L 低密度脂蛋白测定(LDL) 理想水平 3.37 mmol / L 临界水平:3.374.12mmol / L 需要药物治疗4.14 mmol / L 高密度脂蛋白测定(HDL) 理想水平 1.04 mmol / L 升高: 1.55mmol / L 降低 1.04 mmol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病因:,原发性高脂血症 罕见,属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疾病。 继发性高脂血症 见于高脂饮食,运动过少,糖尿病、甲低、肾病综合征、胆道阻塞、酗酒等。,血脂增高的因素,1、饮食过量: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导致TC和LDL升高,同时降低HDL;摄入糖类和热量过多,导致TG升高; 2、运动过少:如果过多的能量被肌肉运动所消耗,血脂也不至于太高; 3、遗传因素:阳性家族史者发病率高; 4、继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肝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脏疾病、肥胖症、痛风、柯兴综合征。,2)膳食因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膳食脂肪和脂肪酸 1、饱和脂肪酸可以显著升高TC和LDL的水平 2、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TC和LDL的水平同时可升高HDL的水平 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TC、LDL的水平,并且不会升高TG 4、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黄油、可使LDL升高,HDL降低。,膳食因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碳水化合物:进食大量糖类(缺乏纤维素的单糖、双糖),使可TC、TG、LDL、VLDL水平升高,HDL下降。 膳食纤维:可降低TC、LDL(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膳食纤维作用更强,主要存在于大麦、燕麦、豆类、水果中)。 微量元素:镁、钙、锌、铬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维生素: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醇降解,降低TC水平,同时降解VLDL和TG。维生素E缺乏可升高LDL。,高脂血症的饮食管理,1、防治肥胖: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相结合; 2、减少钠盐:每日小于6克; 3、减少膳食脂肪:胆固醇每日少于300mg,烹调油每日不超过25g,少吃油煎炸食物; 4、控制单、双糖摄入量,限制甜食、糕点、含糖饮料; 5、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不少于30克; 6、戒酒。,危害:,黄色瘤 脑动脉硬化脑梗塞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硬化 心绞痛、心肌梗死 脂肪肝 肾动脉硬化顽固性高血压 另外,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常合并血脂升高。,检查血脂的注意事项,1、抽血前2周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3天内避免高脂饮食,24小时内不喝酒,抽血当天空腹1214小时; 2、抽血前静坐510分钟,勿剧烈运动; 3、抽血前3天,停服以下药物: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激素、某些降压药; 4、确诊高脂血症,至少应有两次血脂检查的记录,两次检查应间隔1周。,胆固醇,1、2/3由肝脏合成;1/3由食物获得。人体胆固醇总量为100200克。胆固醇必须与脂蛋白结合才能在血液中运输,脂蛋白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2、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全身组织,如果含量过高,它所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3、高密度脂蛋白如清道夫,能将周围组织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减少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并与胆汁结合形成胆酸,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脂含量,抗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大部分从饮食中获得,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食物中脂肪的分解是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其他营养素,主要是过剩的糖质可经肝脏处理,转化为甘油三酯存储起来。 储存在皮下形成皮下脂肪,过多导致肥胖; 储存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储存在心脏导致心脏肥大; 储存在肝脏则形成脂肪肝。,防 治,1、定期检查血脂 每半1年检查2次,至少查4项:TC、 TG、 LDL-C、 HDL-C 2、饮食 限制热量摄入,主要是动物脂肪和胆固醇,主张吃蔬菜、水果、豆和豆制品、菌藻类、某些水产品 3、运动 选择有氧运动 4、药物 降血脂的中西药,有氧运动的原则,三、五、七原则 1、三,是指每次步行3000米,30分钟以上。若一次走不完,可在一天内23次走完; 2、五,是指每周最少运动5次; 3、七,是指运动量达到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达到170减去自己的年龄。,降血脂的药物中药,山楂、丹参、大黄、泽泻、黄精、葛根、蒲黄、荷叶、何首乌、决明子、绞股兰、银杏叶等。 山楂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增强胃液和消化酶的作用。 何首乌能促进肠管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加快胆固醇排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大黄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中成药有丹参片、降脂宁、血脉宁、血脂康,降血脂的药物西药,1、他汀类: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2、贝特类:降甘油三酯的作用强于降胆固醇,同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降低血小板的黏附性。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环丙贝特等。 3、烟酸类药物:烟酸肌醇酯、乐脂平。 4、不饱和脂肪酸类:深海鱼油、亚油酸丸、鱼油降脂丸、紫苏油胶丸。,太极剑,太极扇,能够降低血脂的食物,1、新鲜蔬菜、水果(含挥发性香气的菜) 2、豆类和豆制品 3、菌藻类:蘑菇、香菇、黑木耳、白木耳、海带、紫菜、发菜 4、某些油料作物:花生、芝麻、核桃、葵花子 5、某些水产品:大黄鱼、小黄鱼、鲤鱼、鲢鱼、鲫鱼、对虾、甲鱼、淡菜,(心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3 冠 心 病,冠心病的概念,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循环的特点,1、流速快,血流量大:心脏占人体体重的0.5%左右,安静时血流量为200250ml/分,占心输出量的4%5%。当心肌活动加强时,又为 安静时的45倍。 2、心舒期供血为主,因为心舒张时血流才能畅通无阻。 3、动静脉血的氧差大。冠脉供血不足,极易出现心肌缺氧的症状。,冠心病的分型,无症状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型 猝死型(上述5种类型可合并出现),临床表现及评估 (以稳定型心绞痛为例讲解),症状: 胸骨后、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或闷胀感、紧缩感,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诱因为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立即缓解。 体征: 发作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湿冷,有时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高秀敏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马季(19342007),侯耀文(19482007),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因心肌梗死去世 (19372005),比尔克林顿,克林顿5小时心脏搭桥手术成功,情况稳定 2004-09-07 08:05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口的主要死因,1、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近年来占人口总死亡率的40%,高于欧美国家和日本。 2、北京近15年来,男性血清胆固醇升高27%,女性升高25%。 3、专家指出,到2020年,我国慢性病将占整个死亡率的80%,其中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发病因素,1、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多。 2、在心血管病发病因素中,有以下几个: 饮食西化倾向(高热量、高脂肪、高动物性食物); 高盐摄入; 习惯性过量饮酒; 超重肥胖,这又与饮食密切相关。,疾病与冠心病的关系,1、高血压病:冠心病随血压升高而加重; 2、高脂血症:随着血TC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也增加,死亡率增高; 3、血清HDL降低; 4、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合并症;,病理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内膜形成以脂质为核心,外有纤维帽包裹的典型斑块。这些脂质斑块的外观呈黄色粥样,所以叫做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除了遗传、年龄、缺乏运动、肥胖、吸烟等因素外,营养膳食因素极为重要,可以说是第一位的原因。而肥胖又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冠状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胆固醇,1、2/3由肝脏合成;1/3由食物获得。人体胆固醇总量为100200克。胆固醇必须与脂蛋白结合才能在血液中运输,脂蛋白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2、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全身组织,如果含量过高,它所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3、高密度脂蛋白(HDL)如清道夫,能将周围组织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在肝脏中合成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随胆汁排入肠道,帮助脂肪消化,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抗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1913年,安尼契柯夫曾用胆固醇喂饲家兔,使家兔形成了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2、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血清胆固醇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结合。 3、对已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改用低(或无)胆固醇食物喂饲,血脂可降至正常水平,病变程度也减轻。,常见食物中胆固醇含量mg/100g,猪脑 2571 鸡蛋黄 1510 鱿鱼 1170 松花蛋 608 鸡蛋 585 虾皮 428 猪肾 300 猪肝 288 河蟹 267 对虾 193 猪肚 165 肥羊肉 148 熟腊肉 135 肥牛肉 133 鲫鱼 130 猪油 110 肥猪肉 109 鸡 106 甲鱼 101 金华火腿 98 肥瘦羊肉 92 肥瘦牛肉84 瘦猪肉 81 海参 62 瘦羊肉 60 瘦牛肉 58 兔肉 59 火腿肠 57 鲜牛奶 15 脱脂牛奶 2 可可 2 蛋白 0,在普通膳食情况下,每天由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平均为0.10.2克。膳食中每增加100毫克胆固醇,其血清胆固醇增高35毫克。 所谓低胆固醇食物是指100mg/100g以下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食用,对于胆固醇在100200mg/100g者,应不用或少用;而高于200mg/100g者,应禁用。不过还有用量的关系;另外,还要经常监测血脂。,甘油三酯(脂肪),大部分从饮食中获得,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食物中脂肪的吸收是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其他营养素,主要是过剩的糖质可经肝脏处理,转化为甘油三酯存储起来。 储存在皮下,形成皮下脂肪,过多导致肥胖; 储存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储存在心脏,导致心脏肥大; 储存在肝脏,则形成脂肪肝。,胆固醇代谢,胆固醇最早从动物的胆石中分离出来,是具有羟基的固体醇类,故名胆固醇。 人体约含胆固醇140克(2克/公斤体重),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但分布极不均一,大约1/4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中,约占脑组织的2%。肝、肾、肠等内脏及皮肤、脂肪组织也含有较多胆固醇,约为0.2%0.5%,其中以肝为最多。肾上腺、卵巢等内分泌腺胆固醇含量为1%5%。 胆固醇有外源性(食物)和内源性(自身合成)两个来源。,胆固醇合成的调节,1、饥饿与饱食。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进食高糖、高饱和脂肪后,胆固醇合成增加; 2、胆固醇。胆固醇可抑制肝细胞HMGCO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合成,故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反之,摄入胆固醇减少时,对酶合成的抑制解除,于是胆固醇合成增加。但小肠中胆固醇的合成不受这种反馈作用的调节,所以要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仍需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就是抑制这种酶,降低血清胆固醇,每次1片(20毫克),与晚餐同食,根据血清胆固醇水平调节用量,1日不超过80毫克。,3、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使胆固醇合成增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使胆固醇合成减少。但甲状腺素同时又促进胆固醇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而且这个作用大于合成胆固醇的作用,故甲亢病人的血清胆固醇降低,而甲低病人的血清胆固醇升高。,胆固醇的转化,、转变为胆汁酸。这是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出路。正常人每天约合成胆固醇11.5g其中2大部分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并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脂肪的消化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2、转变为类固醇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3、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1),1、脂肪:高脂肪食物造成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都可以影响脂肪代谢,引起动脉硬化,在血管内形成脂质斑块和血栓。高胆固醇膳食是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的决定因素,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2、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摄入过多单糖和双糖,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3、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TC、LDL水平。,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2),4、低聚糖(属于寡糖,聚合度39个):如蜜三糖、水苏糖,可促进益生菌生长,调节血脂和脂蛋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利用。 5、蛋白质:适量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对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预防作用。 6、抗氧化营养成分:维生素E、B6、B12、叶酸、硒等,有利于维护心血管正常的功能和结构。,膳食模式,膳食模式即膳食组成或食物结构。居民的膳食模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今世界大致有三种类型: 1、“三高一低”型: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低膳食纤维。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谷类消费少,容易发生营养过剩。(欧美发达国家) 2、”两低一高“型:低蛋白、低脂肪,高植物性食物,动物食品缺乏。(亚非发展中国家) 3、合理膳食类型:日本模式,各种营养物质基本符合要求,动、植物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鱼贝类摄入量大。地中海模式:全麦面包、蔬菜水果、干果、橄榄油,红肉很少,简单清淡,富含营养。,地中海饮食,所谓“地中海饮食”,是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 研究数据一再表明,地中海区域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结肠癌、直肠癌等富贵病的几率远远低于其他欧美国家。,地中海沿岸共有17个国家,她们的饮食习惯与模式都各有不同,但都共同展现一些特点: 1、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面包、五谷、薯类、豆类、坚果及种籽类食物 2、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油 3、进食小量至中量的乳制品、鱼类及家禽类食物 4、只进食少量红肉类 5、每周进食4次鸡蛋 6、饮用小量至中量的酒,主要是干红葡萄酒。,中国膳食模式,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膳食模式与营养状况差异较大,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 总的趋势是谷物、薯类消费量下降,动物性食物和脂肪摄入量上升。 为此,中国营养学会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1997.4.10通过,2007年新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新版) (10条内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减少烹调油用量(每日30克是上限),吃清淡少盐膳食;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如饮酒应限量;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冠心病的膳食营养防治(1),1、禁烟酒。吸烟可损伤内皮细胞,使血液内CO浓度升高。CO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生长因子,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增生。吸烟还使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2、摄入能量要适宜,防止超重和肥胖。体重减少10公斤,血压平均能下降10mmHg。 3、脂肪: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少吃肥肉,每日胆固醇限制在300mg以下。少食烹调油、肥肉是减少脂肪摄入量的主要措施。 总胆固醇下降1mmol/L,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减少1/4。,冠心病的膳食营养防治(2),4、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主食除米面外,鼓励多吃杂粮,限制蔗糖和果糖。 5、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增加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 6、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为宜。 7、少吃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8、防止情绪波动。,心肌梗死的膳食营养护理,1、急性期:完全卧床休息,开始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每日摄入总能量控制在800千卡左右,尽量避免胀气或食用刺激性食物。 2、病情好转后可选用半流质饮食,仍旧少量多餐,每日能量约1200千卡,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逐步过渡到软食。 3、恢复期后,应合理饮食,防止复发。,(心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4)脑 卒 中,急性脑血管病,一、缺血性 1、短暂缺血发作 2、脑血栓形成 3、脑栓塞 4、腔隙性脑梗塞 二、出血性 1、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后遗症偏瘫,我国资料,近年来统计,我国脑卒中患者约有5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高达200万人,每年死亡达100万人。在存活患者中,7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丧失,其中40%以上为重度残疾。,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冠心病。 3、糖尿病。 4、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5、吸烟。 6、饮酒。,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从青壮年即应开始。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预防高血压的自觉性。 2、控制体重。 3、合理饮食,减少食盐摄入量,防止高血脂、高血糖。 4、戒烟、限酒。 5、避免精神紧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对已患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病、糖尿病、TIA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祛除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2、TIA是脑卒中的先兆,(如一侧肢体运动不灵、感觉障碍),应及时就医,坚持长期治疗。 3、药物可选择降脂药、降压药、扩冠药以及脑心舒、心脑康等。,脑卒中的三级预防,1、发生脑卒中后,应及时治疗,防止功能丧失,避免残疾发生。 2、脑卒中首次发作后,20%40%的病例可在5年内复发,因此预防复发十分重要。,脑卒中的营养防治,1、大力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尤其重视一级预防。 2、合理膳食,防治超重和肥胖。 3、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 4、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家庭宣传和指导,建立膳食营养监测档案,帮助制订饮食营养防治家伙计划,定期随访。,三,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发的血糖升高、尿糖出现,造成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等症状的疾病。 严重时导致脂肪、蛋白质、水盐、酸碱代谢紊乱,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或残疾。,糖尿病现状,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居世界第二位; 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城市高于农村; 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肿瘤的第三大杀手; 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没有得到很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率过低。,2010年4月最新资料,1、目前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达9.7%,推算病人数约为9200万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推算约1.48亿人。 2、青年人和中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更快,与1994年的全国调查相比,253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增加8倍;5564岁的人群患病率增加3倍。 因此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糖尿病概念及分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 分型:1型,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在30岁以下,发病人数占所有病例的10%左右。 2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占90%左右。,发病因素:,一、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是遗传的,遗传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HDL中,或者与其紧密相连。 2型糖尿病也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同卵双胞胎先后发生糖尿病的高达57%,如果包括胰岛素分泌障碍及轻度高血糖,则几乎达100%。父母皆为糖尿病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