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子发芽和土的关系实验记录表开始实验时间:2009年9月10日 班级:五(10)班 姓名:王雨汇2009年9月10日 天气:晴今天科学课上了种子发芽实验,回家后我忙活起来。我选择了种子发芽和土的关系,我猜侧没有土,有水、阳光和温度也能发芽。我先找出了两只一次性塑料杯,一只杯子上放上一张纸巾,并按了三个洞,放上了三颗绿豆。又在另一只杯子里放了土,也把三颗绿豆埋下去。等到要浇水时,我浇了很多。我很心急,生怕少浇水芽发不出来,我总觉得不够。唉,眼看水要高过土了,我才停下来,只好倒掉一些。又不知道绿豆有没有淹死。最后我在有泥土的杯子上写上“实验组”,在没有泥土的杯子上写上“对照组”。今天任务完成!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发芽。2009年9月11日 天气:晴终于到了今天,我起床的第一件是就是看看绿豆有没有发芽。今天我从实验组里把绿豆找出来,结果找到了两颗,一颗发出了截小苗,还有一颗只有一点点小苗,不过也发出来了。我再看看对照组的三颗绿豆,没有发芽,难道,我水放少了?或种子发芽需要土?我又在两只杯子里放了很多水,等待着明天的变化。2009年9月12日 天气:晴今天,我又去看种子了,发现实验组的苗又长大了不少,但对照组的种子仍一无所获。我又浇了谁哦,比昨天浇得更多了,又放回了原处。我不禁要问自己:“这些种子什么时候才能发芽?”2009年9月13日 天气:晴“耶!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今天早上,我又去看种子,情景太让我惊喜了!我对照组里三颗绿豆种子终于发芽了,外皮裂开,长出一截小苗。看来种子发芽与土没有关系。我为了“奖励”它们,又给它们浇水。而实验组呢,和昨天一样,没动静,就是水已经有些发臭,我为了“批评”它们没发芽,把水倒掉一点,并不给它们补充新水分,水已经足够了。对照组的绿豆可真争气!2009年9月14日 天气:晴今天对照组的小苗又长高了,但还没有长叶子。实验组的水已经发臭,我把水倒了又洗,洗了又倒,始终有些水没倒掉,唉!2009年9月15日 天气:晴今天早上,我去看的时候,对照组的苗只有几厘米高,晚上的时候已经有十几厘米高了,真是巨大变化啊!实验组的种子还是没有动静,可能是我水加得太多,被我浸死了。10月27日 晴 (一) 在6点50分,我便把小绿豆放在一个有水的塑料盖上,在旁边静静地观察着小绿豆的动静。6点半时,小绿豆胖了一圈儿,也就是说在25分钟内,玄奥绿豆发生了变化。 8点5分时, 小绿豆又胖了两圈, 而被虫子咬过的绿豆还是纹丝不动。这些绿豆被称作“石头”豆子。 早晨6点45分,小绿豆胖的不得了,它们都把水给染绿了。而有些小绿豆都冒出芽了。10月28日 晴 (二) 快乐的一天就要过去,还是让我来看看可爱的绿豆吧! 在4点20分的时候,有更多的绿豆露出了自己白白的大肚皮,并冒出了又长又白的芽。 不过,你们知道这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绿豆的芽是从它的“脐带”上冒出来的。 我发现在盖子上没有水的时候,绿豆便粘到了塑料盖上,我费了好大劲儿才能把绿豆抠上来。 5点时,绿豆不知怎么的,有些地方变成了棕色的,而有些地方还是绿色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自己动手查查资料,找出原因吧.! 早晨6点45分,绿豆变得扁胖扁胖的,好像在说:“我要生小宝宝了。”10月29日 晴 (三) 就要睡觉了, 我也没有忘记再去看看我可爱的绿豆们。 7点半时,绿豆上的芽向外伸展,像伸出的大拇指, 在夸自己长得最棒;有些绿豆还脱去了自己的绿外衣,露出了白白的大肚皮。 7点50分时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绿豆芽的芽尖变成了淡黄色,这到底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个谜。 我已经想睡觉了,再见了绿豆, 明天我还继续看你。10月30日 晴 (四) 我又来看你啦!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5点50分,绿豆们全身又白又软,奇形怪状。 有的像天鹅游泳,有的像蜗牛慢爬,还有的像迷你肥皂。 6点25分,我发现在绿豆的“脐带”部位裂出一条缝隙,这条缝隙把绿豆分成了左右两半。 6点半时,只见几颗绿豆的芽尖变成了橘黄色,并且凹了下去。这让我感到很奇怪, 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10月31日 晴 (五) 5点半时,绿豆们全身有点发黄。这是怎么啦?我连忙跑去问奶奶。奶奶说:“”这是因为绿豆的营养快没有了,而且杯底的水也被绿豆吸光了, 缺乏必需的湿度。瞧!绿豆都生毛根了。” 听奶奶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原来绿豆和人一样,生长都缺不了水。看着变黄了的绿豆, 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你想想, 自己都养了好几天的绿豆眼看就要死掉了,怎么能不难过呢?正在这时,奶奶又给我端来一小碗绿豆,让我接着养。我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说:“谢谢奶奶”! 11月2日 晴 (七)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绿豆并没有死,反而长得更好了。我连忙问奶奶。奶奶说:“这是因为咱们给绿豆们补充了充足的水分, 所以绿豆才会长得更好。” 下午6点半时,有两颗绿豆已经变成了豆芽。 7点时,又有五颗豆子生出了豆芽。 这让我太惊喜了。我数了一数, 今天就有七颗绿豆变成了豆芽! 今天过得好充实呀! 绿豆芽观察日记(二)星期天上午十点,我又观察了一下绿豆芽,让我失望的是,这次绿豆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绿豆还是有一点变化的嘛:有些绿豆的芽长长了许多,大概可以把中间的变成了雪白的,就像绿豆扎了一个小辫子,弯弯地往上翘着。中间的缝隙也大起来,横看像一个白色的“樱桃小嘴”,迫不及待地要说话似的。我又看看水,水已经变成青绿的,原来,绿豆长个“小嘴”是告诉我要给它们换水了呀。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了,加上了清水,又把里面的绿豆皮拿了出来。清理好后,我仿佛觉得绿豆更加白了,争着跟我说谢谢呢。看来,观察绿豆一下要仔细呀。绿豆芽观察日记(三)晚上,我从托管班急冲冲地奔到家里,争着看绿豆芽。果然不出我所料,绿豆芽长了一点点,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绿豆芽有没有长大,就像一位小姑娘悠然地抖动着自己的长发,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美丽的头发快快长长,可是绿豆芽在我眼中长得特别慢,好像有人在下面拉着它,三天过去了,绿豆芽还是十弱小,我只好用“它已经长得很快了”这句话来安慰自己。这时,我听别的同学说,家里的绿豆芽已经长得十分长了,大概有一寸了,可我家的绿豆芽只有五毫米长。我心急如焚,真希望用魔法让我的绿豆芽一下子就长成熟。于是我乞求同学告诉我有什么好办法,同学告诉我,在种绿豆时要及时换水,并有合适的水量,最好在杯子上盖上纱布。“盖纱布”?我觉得很奇怪心里不禁起了个问号。于是我又接着问同学,同学说:“盖纱布,一是因为要避光,否则豆子要烂掉;二是因为给绿豆湿度;三是因为芽往上长会十分细,要有个障碍物使它长粗。”我马上照着做,绿豆憋着小嘴,仿佛在责怪我。我马上给绿豆“道歉”。看来,孵绿豆芽也一定要懂得科学呀!绿豆芽观察日记(一)星期五晚上九点三十分,我开始了对绿豆芽进行了观察。平时,我只知道这个东东叫绿豆芽,可以吃,可不知道它怎样长大,这次,我可要细心观察,揭开绿豆芽的真面纱。我把十七颗绿豆泡在水里,绿豆在水里一动不动,好像几个胖乎乎的小孩子在水里呼呼大睡。这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真想用童话里的“生长剂”试一试,好马上看清它的真面目。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看了一下绿豆,有许多绿豆中间有一条细小的缝隙,绿色的皮上下两半分开着,有的全脱下了,有的半开半合,像一个小婴儿。那皮软软的,薄薄的,跟药丸壳差不多。绿豆里面的肉成米白色,比大米大一点,缝隙的一头有点鼓鼓的,好像有什么东西要长出来似的。水也变得有点淡黄的了,大概是被绿豆染的吧。到了晚上七点四十分,那缝隙更深了,一头长出个又小又尖的芽,好像小小的毛笔头,又像绿豆的新发型帅极了,跟电视里的帅哥发型一模一样。因为中间的缝深了,所以绿豆像两根小香肠并在一起,大约有五毫米宽。看到这些现象可把我高兴坏了,因为我的绿豆终于长芽了。我满怀希望地等着,但愿明天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今天,我要种绿豆,写观察日记。首先拿出几粒饱满的绿豆,接着在塑料杯里放进吸足水分的纸巾,然后把3粒绿豆放在纸巾的旁边,这样就可以种绿豆了。17个小时之后,它长出了1毫米的小芽,这时我非常高兴,希望它能够茁壮成长。8月2日 星期天 晴第二天,它的芽长长了,于是,我把纸巾拿出来,再换一张纸巾,这样放久了也不会臭了。我看见它慢慢地变大,外面的皮慢慢地绽开,最后皮掉了,这被屋子里的小飞虫看见了,钻到里面飞来飞去,于是我把虫子赶走了,上面压着一本书,这样就好了。8月3日 星期一 晴今天,它长到2厘米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闻了闻,有一股臭味,我说:“啊,又要换纸了。”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把纸抽了出来,因为,它已经长到2厘米了,我怕我要使使劲的话会把芽弄断的。8月4日 星期二 晴这一天,我到公园玩,没有观察绿豆,直到晚上7点才回家,才看到绿豆,“它又长大了”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绿豆又长到3厘米了。”爸爸说:“是吗?”于是,我把绿豆拿给爸爸,爸爸笑着说:“长的好长,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它。”听完爸爸的话,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照顾绿豆。8月5日 星期三 晴今天我把绿豆拿到面前闻了闻,“啊”一股臭味,于是,我把绿豆放到窗户上,一直也没有看绿豆,希望它不要死。8月6日 星期四 晴今天,我打开窗户,看见绿豆发霉了,里面还长了小小的白白的,全部爬在杯里了,我特别担心它会死,因为我辛辛苦苦的把它养大,不想看见它死,最后它还是死了,我心里非常难过。“做一个生态瓶”在孩子们第一次看教材时就成为孩子最向往的课了。有学生在开学初就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做生态瓶啊?”当这一课逐渐接近的时候,我却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态瓶怎么做?条件不许可呀!我自己也无从下手,何况是学生!学校里有养鱼的玻璃缸,有供学生观察的例子。还让学生动手做生态瓶有这个必要吗?教材的编者也说做生态瓶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让住校学生制作生态瓶有点不现实,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周围没有供学生选择的自然水域,水草、小鱼、小虾从哪里来?如果去花鸟市场买,价格贵,钱谁来出,如果买来,孩子们能养多久?我们能换的水只有自来水(有漂白剂,不适合小动物生存),我们又没有这样的经验。再说,我还没找到本市的花草市场呢?思量再三,我决定把这个任务抛给家长,把这一课放在国庆长假之前上。假期孩子们可能走亲访友,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中的自然水域,假期有父母的陪伴和合作,既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又能增加亲情,应该是一举多得。假如家里条件许可,可以到花草市场去购买水草、小鱼、小虾之类的小动物制作成生态瓶。 有了这样的设想,今天上课的目的就很明确了,“激发学生做生态瓶的兴趣,教给制作生态瓶的方法”。 上课时,我提着一个能装5L油的空桶走进教室。学生张大惊讶的眼睛,我当作没看见,把桶藏在讲台桌下。课一开始,出示“池塘剖面图”(书本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生活在池塘中的水生生物有哪些?非生物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出“生态群落”的概念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学生对生态群落有了了解后,提出制作生态瓶的要求。我从桌子底下拿出空油桶,问:“家里有这样的油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 师问:“有了桶,你准备怎么做?”“清洗瓶。”“怎样清洗瓶?” 学生畅所欲言。(1)用洗涤剂洗。马上遭到同学反对,认为洗涤剂会对生物有伤害。(2)用热水、冷水轮流洗。这样可以,需要耐心。(3)用沙子搓洗,可以放少量洗涤剂。洗后用水酿久一些。 接下来准备什么?“底下放一些小石子,沙子。”有学生补充,“沙子要清洗干净。” 再接下来就是倒入水。师特意强调“自然水域中的水”并介绍怎样是“自然水域中的水”。瓶里的水与所养的生物要相适应。水要从瓶壁慢慢倒下,不要冲坏底下的泥沙。 有水后就可以种“一些水生植物”,等植物成活后,再放入小动物。怎样放小动物?又展开讨论。(1)不能用手抓,用手连水捧起来,轻轻放下去。(2)用网勺舀起来,轻轻放入水中。(3)侧过容器,连水一起轻轻倒下去。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选择什么样的小动物放入生态瓶合适成为同学讨论的焦点。必须遵循“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原则。同学做生态瓶的方案有:(1)农田旁的小水沟里有水生植物,可以挖一些水草,捡一些田螺,带回这里的水,放一些小鲫鱼等。(这是家住农村孩子的可行的方案。)(2)小河边有田螺,也有水草、小鱼,让家里人帮忙,用河水及河里的生物做生态瓶。这里强调安全问题,必须与大人一起干。(见过小河的学生想出来的。)(3)海边也有水草、贝壳类动物,也有小鱼、小虾,有学生提出用海水做生态瓶,这个方案得到通用学们的认可。(这是生活在海边的同学想出来的。)(4)我家前面就有一个花鸟市场,那里有水草、小鱼、小虾买,也有水送。我去买一个回来养。大多学生都有买的想法,他们生活在城里,家庭条件又好。有的同学家里就有那种生态玻璃水箱。 我看学生情绪高涨,问他们:“有了生态瓶,放在什么地方,怎样去管理?”通过讨论,他们得出:要经常观察生态瓶的变化,及时喂养小动物,还要经常换水等。考虑到后期管理的难度,有些学生的热情冷却了许多。老师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几个人组合买一个生态缸。希望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取材料。取材料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伴,特别要注意安全。 下课后,学生还在就生态瓶的建造激动得说个不停,我则悄悄地退出教室,学生的热情之火是点燃了,国庆节后能否看到学生亲手制作的生态瓶呢?我期待着。 到五(2)班,一进门,就被摆在后面的“生态瓶”吸引住了。太好了,终于见到一个象样的。“生态瓶”的主人-冯伊盛章自豪地告诉我,这个生态瓶除盒子是外婆以前买的,里面的生物都是自己在河里捞来的。小鱼用网网上来的,网套在钢丝做的圆桶中。鱼捞太多,把多余的小鱼放回河里。 带着这份欣喜,我又去了五(3)班、五(4)班,很失望,没人带来。但没带来并不意味着没做,孩子们有尝试过的,有放在家里。因为路途远,父母不放心她们带过来。(我们学生来自各地,住校,有实际困难。)我只好让他们互相交流做生态瓶的经历。 有了一个现成的生态瓶,改变生态瓶的课就能上了。当我提着冯伊盛章同学的生态瓶去各班上课,孩子们总呼啦啦地围上来,争着看。孩子们看到生态瓶里可爱的小鱼,贴在壁上的田螺,浮在水中的水草激动不已。一个孩子说:“那就是水草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上课前,我都要讲冯伊盛章同学自己动手制作生态的经历,感谢他为同学们提供这么好的生态瓶。孩子们听得专注,眼里满是羡慕和敬佩!当然,我也进行我检讨,因为我也没做生态瓶,这让孩子们少了几分负罪感内疚感。(因为他们没完成任务,心理会难受的,也有遗憾的。)在我的引导下,大家有一个共识:冯伊盛章同学的生态瓶,就是大家的生态瓶!我们关注这个生态瓶,尽所能让生态瓶里的生物过得舒畅一些,活得长一些。 因为先上维护生态平衡,孩子们对改变生态瓶里水的数量、生物的数量所造成的后果的预测跟实验结果差不多。我们虽没按书本内容做实验,本课的目标还是能落实的。好羡慕“支点”的学生,他们的生态瓶做得好多啊!今天的实验课能上成功得感谢五(2)班的陈巍同学。他带了好几十条蚯蚓,放在大可乐瓶里,里面装了半瓶潮湿的土壤。我费了好长时间把瓶子里的土壤和蚯蚓倒出来,放在以前养蚕的盒子里,用黑塑料袋盖着。上星期五给学生布置找蚯蚓的任务,说好星期一上课用。早读课去四个班转了一圈,只有两个学生带来,还有五(4)班罗敏同学,她带的两条蚯蚓放在油纸袋里,倒出来已是奄奄一息,后来爬到桌子上死了。同学们没带蚯蚓的理由是:天气干燥,找不到蚯蚓;父母反对,不让带;自己不想去抓蚯蚓,太脏了;不敢去抓蚯蚓;忘记了。孩子有孩子的理由,我没有责备他们,我不是也存在侥幸心理,自己不动手,期待学生带蚯蚓来。还好有学生带蚯蚓来,不然就得临时抱佛脚,自己去地里挖蚯蚓了。 有了蚯蚓,就可以准备实验材料了。我找遍实验室寻不到合适的盒子。回到办公室,看到柜子里装墨水的盒子,长方形,上面有盖子,我是喜出望外,把里面的三瓶墨水拿出来放在一边,再用透明胶带把盒子上下左右的缝隙都粘住,干土、湿土的实验可以做了。 有光、没光的实验又怎么办呢?我回到实验室,看到透明的塑料盒子,计上心来,用纸包住一头,另一头露出来,不就可以了吗?说干就干,用厚一些的纸包住盒子一边,用胶带固定住,盒子可以推拉自由进出。用手抓蚯蚓我是不敢的,我又准备了一把塑料镊子,一个透明的塑料盒,装在工具盒里就去上课。 课开始复习植物和环境,交流大礼拜观察到的绿豆生长过程。由植物生长需要环境,引出动物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这个话题。蚯蚓,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小动物,他们能说出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黑暗的泥土里。本课的重点就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蚯蚓生活在潮湿、黑暗的土壤中。学生畅所欲言,设计对比实验,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我出示了准备好的有盖盒子,一边放上干土,一边放上湿土,中间留着空地,把五条蚯蚓放在中间,盖上盖子,五分钟后打开盒子,验证蚯蚓的去向。结果是五条蚯蚓全在湿土这一边,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的猜测是正确的,同学们欢呼雀跃。 验证蚯蚓是否喜欢光的实验,我把五条蚯蚓到在盛湿土的透明盒子上,推进事先做好的纸盒子里,包住口,只留透明的一头,五分钟后,抽出盒子。蚯蚓全在土壤中,而且在黑暗的那头,因为盒子是透明的,在底下的,或靠壁的蚯蚓能清晰可见,学生特兴奋,用手指指点点,觉得蚯蚓好可爱。我们从蚯蚓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谈到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学生举的例子还挺多的,例子还没举完,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的余兴没减。“没发言的同学下课后与同学交流,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可以上网查,或找书去看。很有意思的!有收获别忘了与老师分享哦!下课!”课就这样结束了,但我是离不开教室的,那些没发言的学生围着我,激动地说他所知道的例子,我则是一个用心的倾听者,得到肯定,得到回应,他们才满足地离开,好可爱的学生。他们的离开,我才能拿着我的行头到另一个班,继续我的下一节课。每上一个班,我都要学生感谢陈巍同学,是他的辛勤劳动让大家有机会看到蚯蚓,亲身感受到实验过程。也大大表扬了他热爱科学的精神,做到了大家没做到的事。同时告诉学生,单看这一个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不科学的。每上一个班,我都要学生感谢陈巍同学,是他的辛勤劳动让大家有机会看到蚯蚓,亲身感受到实验过程。也大大表扬了他热爱科学的精神,做到了大家没做到的事。同时告诉学生,单看这一个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不科学的。学生的学具袋里有四种颜色的纸,要做“物体颜色与吸热”的实验,必须准备同样温度、升温一样快的温度计。学生手中的微型温度计很难找到一样度数的,我说它是玩具温度计。我得为学生准备几支同样温度的温度计,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去实验室找出所有的温度计,一样温度的挑出来。如何知道它们升温是否一样呢?倒一杯热水把温度计全插下去就能检验出来了。在回办公室的路中,我突发奇想,人体是恒温的,把温度计放在手心能否检测出来呢?到办公室一看,温度上升了8度,我又把上升速度一样的温度计五支一组作好记号(不同位置贴上标签)装在信封里。一切具备才去上课。 问: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什么?你了解太阳吗?请阅读书本36页第一段: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6千多度,内部温度高达两万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计。 人类一直在研究“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让学生说说人类利用太阳的光和热的例子,如光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等。我特意向学生介绍太阳能汽车的研究近况。 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人们夏天穿的衣服的颜色与冬天穿的衣服的颜色是否一样。夏天人们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冬天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想不想去研究?(学生都知道深色衣服吸收热量多,浅色衣服吸热少。)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看书本的实验方法。学生拿出事先发给的四种颜色不同大小一样的纸,把它们折成纸袋,然后把温度计插入袋中,到阳光下测量,每隔两分钟记录温度计的温度。 因为事先我没做过这个实验,课堂中,我与一组学生一起做这个实验。十分钟后,黑色纸温度上升最快最高,白色纸温度上升最低。到第六分钟,温度基本保持在原状。这让我们知道物体吸热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制地吸热。 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有一小组与我们的数据出入较大,原来他们小组同学把四个纸袋放在科学书上测,我们是把纸袋直接放在地上,结果它们组上升的温度比我们高出几度。我摸了一下地面,感觉地面很冰,估计纸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被地面吸走的缘故吧!这个实验只有一个班做成功,上其他三个班时都不见太阳,我只好把实验数据告诉学生。 实验数据如下(中午11:09-11:19): 纸的种类 刚开始的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建工程抗渗混凝土施工方案
- 燃气项目资金分配方案
- 高压电线建设方案
- 燃气设备技术升级方案
- 政治学导论考试题及答案
- 城区污水处理厂选址与总平面布置方案
- 郑职院单招考试题及答案
- 装修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前合同争议解决机制
- 离婚协议书:共同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子女医疗合同
- 离婚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赡养权益保障协议
- 开源社区治理机制优化-全面剖析
- GB/T 2878.1-2025液压传动连接普通螺纹斜油口和螺柱端第1部分:斜油口
- 2025年铁路货装值班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转让叉车协议书模板
- 2025交通无障碍技术规范
- 《传统中医手诊》课件
- T-FSF 003-2024 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 T-CIRA 41-2022 同位素生产回旋加速器液态靶验收规范
- 伊斯兰教完整版本
- 计量经济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安徽农业大学
-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