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培养简介标本采集和运送和鉴定课件_第1页
厌氧培养简介标本采集和运送和鉴定课件_第2页
厌氧培养简介标本采集和运送和鉴定课件_第3页
厌氧培养简介标本采集和运送和鉴定课件_第4页
厌氧培养简介标本采集和运送和鉴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厌氧菌 (anaerobic bacteria) 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 李闻文 2007,9,目的要求 1.掌握厌氧菌概述 2.熟悉检验 3.掌握破伤风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一、 厌氧菌的概念、形态与分布 厌氧菌是指一大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芽胞的革蓝阳性梭菌,另一类是无芽胞的革蓝阳性及阴性杆菌与球菌。医院常规方法培养不能检出。抗菌治疗也多无效,是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症。如无菌性感染或脓肿, 原因不明的发热。,第一节 概 述,某些感染性疾病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容易造成感染性疾病漏诊和误诊,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改进,无芽胞厌氧菌大大多于有芽胞厌氧菌,占90%。 厌氧菌分布十分广泛,是体内正常菌群的组成成员,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遍及临床各科,且多为混合感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而对甲硝唑普遍敏感。,1986年,将厌氧菌分31属,245个种和亚种,近20年来新的发现增至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钟,而有芽胞厌氧菌只有一个梭菌属,共130个种。,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中,梭状芽胞杆菌以芽胞的形式在自然界长期存活。无芽胞厌氧菌存在人和动物体内,口腔,肠道,上呼吸道,尿生殖道。与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构成正常菌群。如肠道中厌氧菌占99.9%。如1克大便1000亿个,如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力下降,进入非正常部位,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临床意义 由厌氧菌感染在人类感染疾病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如脑脓肿,牙周脓肿,口腔脓肿80%以上由厌氧菌引起,可以是单独,也可与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混合感染。,(一)厌氧菌感染的条件 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均可造成厌氧菌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易遭受厌氧菌感染,原因很多,如局部组织供血障碍,见于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烧伤,动脉硬化,组织水肿,梗死,有异物。大面积烧伤,刺伤亦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厌氧菌感染,如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 一些慢性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不足或受损易并发厌氧菌感染。如糖尿病患者,慢性肝炎,肾病炎,开放性骨折,各种大型手术,老年人,早产儿。滥用抗生素也是一个方面。,厌氧菌进入适当的生长繁殖部位,大量繁殖和损伤组织。坏死组织吸收余氧,进一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更有利于繁殖,产生内、外毒素,侵袭性酶、酸类、气体及其他毒性产物,造成组织进一步损伤、坏死和全身中毒。 在厌氧感染中,大部伴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感染,(二)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特征 凡有下列情况者应怀疑有厌氧菌感染 1. 感染组织局部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组织肿胀和坏死,皮下有捻发感,是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特征。 2. 发生在黏膜附近的感染,如:口腔,肠道,鼻咽腔,阴道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如果这些部位及邻近部位破损易发生感染。 3. 深部外伤或被动物咬伤可能发生厌氧菌感染,4分泌物有恶臭,或为血红色并在紫外光下发出红色荧光,都可能是厌氧菌感染。产黑色素普鲁梭菌和不解糖紫单胞菌其分泌物发红色荧光,放线菌感染的分泌物或脓肿中有硫磺颗粒。 5分泌物镜检阳性,常规培养阴性,或在液体,半固体培养基深部有细菌生长。 6长期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 7最近有流产史,以及胃肠手术后的感染。,第二节 厌氧性细菌的检查 一、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是否适当,对厌氧菌培养成功很重要,要注意的二点:一是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二是不能接触空气。 (一) 标本的采集方法 应从无正常菌群部位采集标本,无菌操作抽取无菌液体,包括血液,关节液,心包液,胸腹腔液,膀胱穿刺液,深部脓肿,其他组织穿刺液等。,在正常情况下厌氧菌可寄生于皮肤和粘膜,不一定是真正的致病菌,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不宜做厌氧培养: (1)鼻咽拭子 (2)齿龈拭子 (3)痰和气管抽取物 (4)胃和肠道内容物,肛拭 (5)接近皮肤和黏膜分泌物 等。,经皮肤粘膜采集标本时,局部消毒,多使用针管抽取,减少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抽取时穿刺针头应消毒刺入病变部位,一般抽34ml,若病变液体少,先抽取还原液或还原肉汤注入病变部位,再抽取。,(二)标本的运送与处理 核心问题是避免杂菌污染及空气接触 1针筒运送法 主要指液体标本,抽取后排除空气,针尖插入无菌橡皮塞。 2无氧小瓶运送法 通常运送少量脓液,用无菌青霉素小瓶作采样瓶,瓶内装培养基及少量指示剂。密封,抽出空气,充以CO2,灭菌备用,再加入标本。 3棉拭运送法少用,用无菌试管装上,试管可加入还原剂培养基密封。,4 大量液体运送法 装满密封。 5 组织块运送法 组织块放在密封的罐内,并加还原剂。 6 厌氧袋运送法 袋经还原剂处理,将平板带到病人床边。 标本到达后,应在30min内处理完,最多不超过小时。如果办不到,应置室温。因低温对厌氧菌有害,而且低温时氧的溶解度高。故每次接种时应观察标本的性状,详细记录。,二、检验程序,三、检验方法 (一) 直接镜检 除血液外,各种标本必须在接种前摇匀后,革蓝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可估计菌量。肉眼与显微镜相结合,作出初步估计。选择培养,进一步检查及时用药。如标本发臭,镜检发现染色不均,形态奇特者常为厌氧菌的表现。为初步鉴定和进一步鉴定起指导作用。,(二) 分离培养 1初代培养 比较困难,不仅要有一个与人体内感染部位相似的无氧环境,而且还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1)培养基的选择,根据镜检结果可选择以 下培养基 1) 强化血琼脂平板(BAP),布氏琼脂或牛心、牛脑浸出液琼脂为基础培养基,补加酵母浸膏,动物血,维生素K及氯化血红素,适应所有厌氧菌。 2)卡那-万古霉素冻溶血琼脂平板(KVLB)适于产黑色素普雷沃菌。,3) 七叶苷胆汁平板(BBE) 适于脆弱类杆菌、可变梭杆菌、死亡杆菌,如培养时间延长肠球菌也能生长。 4)卵黄平板(EYA)和兔血平板,适于产气荚膜杆菌。 还有很多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处无氧状态。一般当天配制或放在充以C02的容器内,4保存2天,液体培养以煮沸去氧。,(1) 标本的接种 培养的菌通常接种几种培养基,如需氧、兼性厌氧、微需氧、厌氧培养基。如仅作厌氧培养,应选择一种或几种选择培养基。(为了在混合培养物中发现厌氧菌,在培养表面贴含甲硝唑纸片) (2) 厌氧培养方法 经接种的培养基立即放入无氧容器进行培养,常用的方法有 厌氧罐培养法:使用密封的罐子,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造成无氧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冷触媒法:利用气体发生器产生氢及C02,在触酶作用下,氢与氧结合生成水,消耗了氧。 抽气换气法:罐内放有触酶1020粒。将培养物放入后,密闭通过活塞将空气用真空泵抽尽,充入氮气,重复二至三次。,钢末法:将钢丝绒、钢末浸入酸性硫酸铜溶液中,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铜,这种铜铁结合物极易吸收氧而被氧化。使罐内无氧。 以上有指示剂美蓝,无氧为白色,有氧为蓝色。,气袋法:其原理与厌氧罐雷同。 厌氧手套箱法:是一种特制的操作培养箱 其它培养法:在一些基层单位,缺乏特殊仪器设备,提供一些简易方法。如平皿焦性没食子酸法、生物耗氧法、疱肉培基法、液体培养法、高层琼脂培养法。 大多厌氧菌初代培时间长,至少48hr.放线菌7296hr。,2次代培养和厌氧菌的确定 标本培养48 hr以后,每个平板挑5个不同性状菌落,每个菌落分别接种23个平板。每个平板划分46个区。然后放入有氧、无氧和含5%10%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48hr。如在有氧、无氧中都能生长为兼性厌氧菌。如均不生长或生长不好为需C02菌。有氧下生长,无氧下不生长为需氧菌,反之为厌氧菌。,(三) 鉴定试验 根据菌体形态、染色反应、菌落性状以及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等作出初步鉴定。最后鉴定是一系列生化及终末代谢产物。 1形态与染色 仅供参考,因不同培养基,不同菌龄其形态与染色性不同,厌氧培养时间往往较长,因有的G变为G。 2菌落性状 不同厌氧菌菌落形状和性质不同,梭菌的菌落特点是形状不规则,而无芽胞厌氧菌多呈单个的圆形小菌落。,(1) 色素:产黑色素普鲁沃菌培养210天可产生黑褐色或黑色色素,龋齿放线菌培养34天后产生粉红色色素,奈氏放线菌延长培养时间可产生黄褐色色素。 (2) 溶血:产气荚膜梭菌在新鲜血平板上可形成双溶血圈,但同种的菌不同株则往往产生溶血性的差异,各细菌产生的溶血毒素不同,对不同动物红细胞溶解亦有差异。 (3) 荧光:产黑色素普鲁沃菌,菌落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砖红色荧光,梭杆菌常发生黄绿色荧光,艰难杆菌发生绿色荧光。 3. 耐氧试验 厌氧菌必须做耐氧试验,4. 药物鉴定试验 大多数类杆菌对卡那霉素耐药,梭杆菌属敏感,厌氧菌对灭滴灵敏感,非厌氧菌耐药。 5. 聚茴香脑磺酸钠(SPS)敏感试验 厌氧消化链球菌对50g/L的SPS溶液敏感,而绝大多数其它G球菌耐药 6. 生化特性 主要包括多种糖类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触酶试验、卵磷脂酶试验、脂肪酶试验、蛋白溶解试验、明胶液化试验、胆汁内肉汤生长试验、硫化氢试验,其方法多种多样。,7. 气液相色谱 气液相色谱技术(GLC)是一种以气体或液体为流动相,以涂固定液的载体为固定相。采用冲洗法的柱色谱分离技术。目前用来分析细菌终末代谢产物,结果可靠。 8PCR、基因探针。,(四)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根据革兰染色镜检、菌落性状、耐氧试验若发现厌氧菌可初步报告“检出厌氧菌,形似菌”。再根据生化反应及终末代谢产物作最终报告。分离鉴定什么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第六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 厌氧芽胞杆菌(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i)只有一个属,简称梭杆菌属(Clostridum),130个种,G但在陈旧培养物中G,芽胞正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横径,位于菌体中央、极端或次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而故名。本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及腐败物中,多数为腐物寄生菌。其中不少菌可用于生物工程技术,发酵商业和工业所需的有机溶剂、酸类,少数为致病菌,能分泌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可使人和动物致病。,一、破伤风梭菌 (C.tetani) ( 一) 临床意义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人和动物肠道肠道中都存在。当机体受伤或新生儿不清洁断脐时,引起机体强直性痉挛、抽搐,称为破伤风。全世界每年有100万病例发生,病死率20%。新生儿破伤风又称脐带风,病死率高达90%。,本菌主要是感染方式是通过创伤,如烧伤、外伤切口缝合,特别是深而窄的伤口,夹有泥土,局部坏死,组织多伴有其他化脓性感染,造成局部组织氧化还原电势降低,细菌繁殖产生毒素,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该毒素对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与神经节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触突,从而阻止了抑制性触突未端释放抑制性冲动的传递介质。,出现屈肌收缩伸肌也收缩,即痉挛。初期有轻度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局部肌群抽搐、咀嚼肌和表情肌痉挛、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继后颈部躯干及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全身颤抖、呼吸困难、窒息死亡。,(二) 微生物特性 1形态与染色 菌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正圆形,大于细胞横径,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G。,2. 培养特征 为专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在血平板上37培养48h见薄膜状爬行物生长。伴溶血。不易获得单个菌落。如在疱肉培养基,肉渣部分消化,微变黑。有少量气体。生成甲醛硫醇及H2S,有腐败性恶臭味。培养几天后,培养液有时变清,这是菌体自溶所致。,3. 生化反应 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H2S,形成吲哚,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气液相色谱可检出的代谢产物有乙酸、丙酸、丁酸和丁醇。,4. 抗原构造 有O、H抗原,H抗原有型特异性,O无。根据鞭毛抗原不同,可分为10个血清型,各型所产生的毒素的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相同。 5. 抵抗力 繁殖体抵抗力与其它的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至数十年。煮沸100 1h被杀死,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敏感。,(三) 微生物检验 破伤风的临床症状比较典型,一般不需要实验室检查。如果需要试验结果, 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 直接涂片 从病灶处取脓汁或坏死组织,直接涂片G染色,G鼓槌状杆菌。,2. 厌氧培养 可疑材料接种疱肉培养基75 85水浴加热30min,杀灭其它杂菌,芽胞存活,35 37培养2 4天,呈薄膜状迁徙生长,边缘扩散,常为平板的1/2 2/3,要获得纯培养。有时需2 3次转种。加硫酸新霉素可抑制其它厌氧菌的生长。,3.毒力试验 有毒力试验和毒力保护试验。前者是在小白鼠尾根部皮下0.1 0.25ml培养滤液,阳性出现尾部僵直竖起、后腿强直或全身肌肉痉挛至死亡;后者是将培养液与破伤风抗毒素混合注射不发病。,4.鉴定 一般取伤口分泌物作涂片镜检,其典型鼓槌状菌体有鉴定意义。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并用动物保护试验作最后鉴定。有条件时,可用气液相色谱检测其主要代谢产物协助早期快速诊断。,(四) 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一般取伤口分泌物涂片、染色,如见到典型的G鼓槌样菌。即可报告要检出破伤风菌。如标本直接涂片、镜检,菌体形态不典型或量少,难以判定时,可进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阳性者报告“经天培养出破伤风梭菌和破伤风抗毒素阳性”。,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一) 临床意义 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块坏死。,本菌可产生外毒素及多种侵袭性酶类。外毒素有、等12种。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毒素,为卵磷脂酶,引起溶血、组织坏死和血管内损伤,使血管道通透性增高造成水肿。同时毒素还能促使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局部组织缺血。毒素可引起人类坏死性肠炎。毒素有坏死和致死作用。毒素有溶血和破坏白细胞的作用,对心肌有毒性作用。,该菌的致病条件与破伤风芽胞梭菌相同,主要是大面积创伤,局部供血不足。此时组织缺氧坏死,氧化还原电势下降,芽胞发芽繁殖,产生毒素和侵袭性酶,引起感染致病。主要是气性坏疽,是外伤特别是战伤截肢的主要原因。有些型别也可引起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常与厌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深部脓肿、败血症、心内膜炎及其它腔道感染。,(二) 微生物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粗短大杆菌,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直径不大于菌体横径,在无糖培养基中有利形成芽胞。在机体内产生明显的荚膜。,2培养特征 厌氧,但要求不严格,繁殖迅速,培养24h后,在液体培养基深层有明显生长。46后出现表面生长。固体培养基上24h菌落直径24mm,圆形、凸起、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无迁徙生长现象。在血平板上有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毒素的作用;外环不完全溶血由毒素引起。,在蛋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混浊圈,是由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这一现象称为Nagler反应,能被特异性抗体所中和。 在疱肉培养基中产生气体,肉渣呈粉红色,不被消化。,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使酪蛋白凝固,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3. 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或水杨苷,液化明胶,产生H2S,不能消化已凝固的蛋白质和血清,吲哚阴性,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和丁酸,有时有丁醇。 4. 分型 根据产生外毒素种类不同,分为A B C D E五个型,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C,A型最常见,引起气性坏疽和胃肠炎型食物中毒。C型引起坏死性肠炎。,(三) 微生物检验 1检验程序 包括直接涂片镜检、厌氧培养、然后挑取可疑菌落镜检、汹涌发酵试验、生化反应、动物试验等。 2标本的采集 一般取创伤深部的分泌物、穿刺物、坏死组织块,菌血症时期的血液,可疑食物,其中坏死组织应研磨成悬液。,3标本直接检查 G粗大杆菌,伴有其它杂菌,白细胞较少形态不规则,是气性坏疽直接涂片的特点,对早期诊断及时防治有重要意义。,4 分离培养与鉴定 (1) 厌氧培养 本菌可耐受耐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