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病实验》PPT课件.ppt_第1页
《农病实验》PPT课件.ppt_第2页
《农病实验》PPT课件.ppt_第3页
《农病实验》PPT课件.ppt_第4页
《农病实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二 小麦病害的症状与病原观察,一、目的意义,三、作业,二、实验内容,四、思考题,一、实验目的和意义,1. 识别几种小麦锈病的症状,并鉴定其病原。,2. 识别小麦白粉病及其病原。,3. 识别几种麦类黑穗病症状,并区别其病原。,5. 了解其他病害的主要症状特征。,4. 识别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的症状和病原。,二、实验内容,1. 小麦锈病(Puccinia spp. ),2.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3.小麦线虫病(Anguina tritici),5. 小麦叶枯病(Septoria tritici),6. 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7.小麦秆枯病(Gibellina cerealis),4.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二、实验内容,8. 小麦秆黑粉病(Urocystis tritici),9.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10.大麦坚黑穗病(Ustilago hordei),15. 大麦网斑病( Drechslera teres),12. 麦类赤霉病(Gibberella zeae),13.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14.大麦条纹病(Drechslera graminea),11.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spp.),16. 麦类病毒病(virus diseases),1. 小麦锈病条锈病症状,1)危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及穗部,2)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沿叶脉排成行,虚线状。,3)冬孢子堆:发病部位产生黑色条状冬孢子堆。,1)危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和茎秆,2)夏孢子堆:产生于叶正面,大于条锈。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落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3)冬孢子堆: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1. 小麦锈病叶锈病症状,1. 小麦锈病秆锈病症状,1)危害部位: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为害叶片和穗部,2)夏孢子堆:长椭圆形,最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正反面均产生,且背面多于正面。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1. 小麦锈病条锈病原,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条形柄锈菌,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黄色,表面有微刺。,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胞,横隔处有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下端色浅,具短柄。,1. 小麦锈病叶锈病原,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冬孢子:椭圆或棍棒形,双胞,上宽下窄,顶端平截或倾斜,暗褐色。,夏孢子: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表面有微刺。,1. 小麦锈病秆锈病原,夏孢子:卵圆或长椭圆形,红褐色,表有明显棘状突起,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冬孢子:椭圆或棍棒形,褐色,上宽下窄,横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或圆锥形,柄较长,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2. 小麦白粉病症状,叶面病斑多于叶背,下部较上部叶片受害重。,被害部出现白色粉状霉层,霉层下及周围组织褪绿。后期霉层中产生黑色小颗粒。,2. 小麦白粉病病原,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禾布氏白粉菌。,分生孢子淡灰黄色或无色,单胞,卵或椭圆形,串生。,闭囊壳黑色,附属丝短且常无分枝,壳内多1220个卵至椭圆形子囊,有明显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胞,卵直椭圆形,无色至淡黄色。,3. 小麦粒线虫病症状,病株矮小,节间缩短,叶片皱缩,剑叶畸形,少数能抽穗,但穗短,色深,颖壳张开,全部籽粒变虫瘿。虫瘿初为暗绿色,后呈紫褐色,内充满白色絮状物(病原幼虫)。,3. 小麦粒线虫病病原,粒线虫属。雌、雄虫均为蠕虫形,虫体较长。垫刃型食道,口针较小,雌虫多卷曲,单卵巢,向前伸,常作1或2次转折。雄虫稍弯,但不卷曲,交合伞几乎包到尾尖,交合刺粗而宽。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多行,排列成轴状。,仅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变灰黑色(黑脚),一般可见基部叶鞘及茎秆表面密布黑穗菌丝体及串生的菌丝结。小麦成熟时,在潮湿情况下在基部叶鞘内侧生有许多小黑点(子囊壳),4. 小麦全蚀病症状,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4.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丝平行伸展形成带状体或菌索。分枝处主、侧枝各1隔,连接成“v”形,为害叶片及叶鞘,在叶脉间出现淡黄色至淡褐色纺锤形病斑,以后愈合成不规则形黄褐色大病斑,病部散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5. 小麦叶枯病症状,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小麦壳针孢,主要为害穗部,也可为害叶、叶鞘及茎。多发于穗的顶端或上部小穗的颖片上,初在颖壳上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扩展至整个颖壳,并在其上散生小黑点。其它部位发病病部色较叶枯病深。,6. 小麦颖枯病症状,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颖枯壳针孢,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苗期至结实期都可染病。幼苗发病,初在第一片叶与芽鞘之间有针尖大小的小黑点,以后扩展到叶鞘和叶片上,病株拔节后叶鞘上有明显椭圆形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菌丝块,剥开叶鞘,茎秆中、下部往往有灰色菌丝层,上面生有突出的小黑点(子囊壳)。,7. 小麦秆枯病症状,病株较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叶片叶鞘和茎秆产生灰黄色条斑,渐隆起呈银灰色,后期条斑表皮破裂,露出大量黑粉状的冬孢子团。,8. 小麦秆黑粉病症状,冬孢子团外围有浅色不孕细胞,中央有14个冬孢子。,8. 小麦秆黑粉病病原,担子菌亚门条黑粉菌属,9.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病株抽穗早于健株,其小穗全部被病菌破坏,为黑粉代替,外膜易破,黑粉极易散落。,9.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青褐色,半边颜色较淡,表面有细刺。,9. 麦散黑穗病病原,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全穗被害,病穗外膜不易破裂,黑粉不易散开。,10. 大麦坚黑穗病症状和病原,病原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冬孢子淡褐色至深褐色,球形,表面光滑。,11. 小麦腥黑穗病症状,病株较健株稍矮,分蘖稍多。病穗颖壳正常,颖片张开,籽粒变成黑粉(菌瘿),外有一灰白色膜,微压即破,散出黑粉。病穗有鱼腥味。,11. 小麦腥黑穗病病原,光腥黑粉菌(T.foetida):冬孢子圆形,卵圆形和椭圆形,孢子表面光滑,无网纹,网腥黑粉菌(T. caries):冬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孢子表面有网纹。,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12. 麦类赤霉病症状,以穗腐症状最为常见。 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呈褐色病斑,颖壳合缝处有粉红色霉层。后期病部出现黑色颗粒状物。 籽粒皱缩干瘪,苍白色或紫红色,表面有时有粉红色霉层。,有性态:子囊菌 亚门赤霉属。 子囊壳表生、单 或群生于子座上, 囊壳壁蓝或紫色; 子囊孢子有23个 隔膜,梭形无色。,12. 麦类赤霉病病原,无性态: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个隔膜,一般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13. 小麦纹枯病症状,引起烂种、麦芽不能出土,幼苗基部皮层和地下部产生褐色条斑,返青后近地面叶鞘产生不规则云纹状病斑,中部灰白色,周缘浅褐色,13. 小麦纹枯病病原,无性态: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不产生任何分生孢子,菌丝分枝处缢缩,直角分枝,担子菌亚门王革菌属,14. 大麦条纹病症状,系统性病害,主危害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生。,幼叶上发生淡黄色斑点或短条状斑纹,后逐渐扩展,分蘖前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病斑颜色由浅变深,至拔节期病斑变成褐色,并长出黑色霉层,后病叶破裂干枯。,14. 大麦条纹病病原,半知菌亚门德氏霉属。分生孢子纺锤形,直或稍弯,黄褐色,两端钝圆,脐点凹陷,1-7分隔。,15. 大麦网斑病症状,从幼苗到成株都可危害,但以叶片受害为主,叶鞘一般不受害。病斑淡黄至黄褐色,其上生有深褐色纵横交错细线而成网纹状。,凹脐蠕孢属(德氏霉属)(Drechslera),分生孢子梗粗壮。分生孢子芽殖型,圆筒状,多细胞,深褐色;脐点腔孔状,凹陷于基细胞内;分生孢子第一个隔膜分隔出基细胞。,病株严重矮化,分蘖多而纤细,叶部有黄绿相间的条纹。一般不能抽穗或穗而不实。,16. 小麦病毒病丛矮病,典型症状是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病叶从叶尖开始发黄,黄化部分约占全叶的1/3-1/2,有时病部出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的条纹。,16. 小麦病毒病黄矮病,16. 小麦病毒病梭条花叶病,始见于返青后生出的新叶上,老叶上不表现症状。病株心叶最初出现断续不清的褪绿条纹,继而发展成条斑或梭条斑,叶片逐渐变黄坏死。病田植株纤弱发黄,根系发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