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主讲:陈方 电话QQ:17118776 单位:长江大学教育学院,参考书目,钱铭怡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王建平 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梁宝勇 变态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王玲 变态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王登峰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它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障碍与人格障碍,不仅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以便 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研究对象,心理异常的实质 正常和异常的区别及判断标准,建立有效的诊断体系 心理异常的分类及表现特点 理论模型:如何对异常心理进行解释,变态心理学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干预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有关概念,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几个概念的区分: 神经病(neuropathy)神经病学(neurology)范畴 精神病(psychoses)精神病学(psychiatry)范畴,广义的精神病类似于精神疾病;狭义的精神病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范畴,与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含义相近 神经症(neuroses)精神病学及心理学范畴,相关学科,普通心理学: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疗实践中心理学问题,相互交叉和补充; 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 精神病学(精神医学):属于不同学科,逐步分化又互相重叠,二、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变态与正常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难以找到一条截然的分界线。 判别标准受不同社会文化和理论流派的影响。 如:存在人本主义者认为没有所谓的精神病,他们另起了一个名字存在综合症 心理异常表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难以找到一个公认的判别标准。,对心理异常的理解,统计学的的偏移 偏离文化常模(文化相对论) 有威胁的行为,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 古怪或无效的行为 无形态学症状:个人主观不适(自觉症状),原则,心理和环境的统一(心理是否偏离环境的要求) 心理活动自身的完整行和协调性 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各种不同的判别标准 1统计标准:心理测量或实验,统计标准是通过对各种行为变量建立正常常模,以此常模作为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一般偏离平均数两个标准差以外的被认为异常。 引起大量心理评定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优点:客观、简便 局限:相对、 没有价值判断(超常与异常),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2-1 社会价值标准:,根据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来判断行为是否异常。其中包括很多显性或隐性的行为规范。 那些符合社会文化规范的心理行为就被认为是正常的, 明显偏离社会文化规范的心理及行为就被认为是异常的. 判断时应注意某人的心理行为与其周周围社会文化、与其的文化教育程序是否相适应。 局限: 相对性(如同性恋)、提高社会人群的价值标准、产生偏见、操作性较差。 优势:是最常用的标准,根植于每个人内心。,2-2社会适应标准,能否运用其方式来适应其生活(包含社会标准,在CCMD3中被称为社会功能受损) 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环境协调性 优点:弹性强、简便 局限:忽视价值规范、偏见,3经验标准:个体体验、研究者经验,个体持久的精神痛苦或不适,一般的应对方式不能调节。(在CCMD3中被称为“感到痛苦或主动求治”) 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以治疗者或研究者自身的体验为参照标准 局限:没有客观标准,忽视价值规范(如遗漏自我无感觉不适的危害性行为)、遗漏自我无感觉不适的精神病性症状 优点:人性化、简便,4 医学(生物学)标准:,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心理异常是躯体疾病的一部分或症状表现。通常是那些与心理活动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会导致心理活动的明显该改变 如能发现与心理行为异常相联系的肯定的大脑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病变,则可肯定其心理异常。 局限:心理学改变与生物学改变的不一致性、检测方式的局限性 优势:客观,5 综合标准,客观事实:统计上稀有、适应不良(功能损坏)、个体不适功能失常 价值标准:社会规范标准、适应不良有害 变态行为:有害的功能失常 实践中,常综合使用以上标准中的几个来综合判断。,CCMD3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论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DSMIV多轴诊断系统 Axis I Clinical disorders Axis II Personality disorders, mental retardation Axis III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 Axis IV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xis V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例:神经症的诊断标准(CCMD-3),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1项:恐惧;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焦虑;躯体形式症状;躯体化症状;疑病症状;神经衰弱症状 。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例:性施虐与性受虐症诊断标准(CCMD-3),以向性爱对象施加虐待或接受对方虐待,作为性兴奋的主要手段。其手段为捆绑、引起疼痛和侮辱等,甚至可造成伤残或死亡。提供这种行为者为性施虐症。以接受虐待行为来达到性兴奋者为性受虐症。 【诊断标准】 (1)一种性活动偏爱,可为接受者(受虐狂),或提供者(施虐狂),或两者都有,并至少有下列1项:疼痛;污辱;捆绑; (2)施虐-受虐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刺激来源或为满足性欲所必需; (3)至少已持续6个月。,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临床医生是如何判断异常的?,综合的标准 医学检查:(查找和排除是否由生物学因素引起) 精神检查+参考家属提供的情况:(是否符合症状学标准、病程、是否引起社会功能受损和心理痛苦) 心理评估:(辅助诊断) 心理异常的诊断思路:生物标准社会标准 心理标准 统计学标准,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三大诊断分类系统常用诊断标准: DSM-TR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异常心理的分类,严重的心理异常 病患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 心身疾病: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障碍 轻度的心理异常 心身障碍 特殊意识状态 行为与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 药物依赖 其他,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生物因素 遗传 脑结构 躯体疾病 神经生化 化学物质 性别与年龄,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心理因素 个性特点 认知方式 应对水平 运用资源能力,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 日常困扰 工作应激 环境应激 文化应激 社会剥夺,第二节:变态心理学简史,(一)中国古代,超自然 自然主义观 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殷代甲骨文:心疾、首疾 内经:把人的精神活动归之于“心神”的功能,所谓“心藏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情志变化能引起精神异常,且影响体内功能。如“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的七情内伤论。,(二)西方的研究历史,古代社会:超自然(驱魔) 自然主义观(中国、希波克拉底)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自然观 超自然观 18世纪及后:精神病院 20世纪60年代:从医院到社区、预防运动兴起 20世纪60年代:行为健康管理,古希腊(公元前5-4世纪) 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精神病学之父 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 精神病学的体液病理学说:人体存在四种基本体液 -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如果四种体液正常地混合起来则健康,如果其中一种过多或过少,或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常,人就生病。 不同的观点:Aristotal(亚里斯多德)心脏是精神的发源地,也有人认为位于横膈、子宫。,中世纪 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被送进寺院,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中世纪末,用烙铁烧炙皮肤、用长针穿舌头、用可怕的苦刑来处罚躲在躯体内的魔鬼。 18世纪 精神病才被看作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法国Pinel(比奈尔)是第一个“疯人院”的院长,他去掉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和枷锁,把他们从不见天日终生囚禁的监狱生活中解放出来,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进行了有历史意义的改革,从而使医生有可能观察研究精神疾病的症状。,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基础,生物起源理论:Kraepelin (1856-1926),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来研究变态心理学,将生物起源论置于欧洲精神病理学最前沿。提出:大脑病变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综合征的概念 心因理论:麦斯梅尔和催眠南锡学派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1856-1939):重视病人的内部冲突和动机,治疗变态行为的非西方式方法,非洲:人与灵魂世界关系混乱造成心理问题,治疗方法常是精神性的:参加仪式、用动物祭祀、念咒语、戴护身符等。 亚洲:源自宗教哲学。冥想、内观等。,第三节、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自然观察实验观察,一次性观察长期观察(临床观察:作病程记录) 实验法:单被试实验设计,制造动物模型 个案法(案例研究):针对某个病人收集和分析资料,资料多来自家人、书信 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法:横断面调查追踪调查)、双生子研究、领养研究等。 会谈法: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 测验法,观察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自然观察 控制观察,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包含着给予被试一系列变化的刺激信息,称为变量。由实验者安排、控制与实施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或独立变量 实验法一般采用两组被试进行比较,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控制组或对照组,实验法,病程实验 病人的治疗性实验 儿童自然实验 动物实验,个案法,把被试看作一个单一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和详细的调查。,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晤谈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车辆买卖合同备案流程模板版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中车辆分割与婚姻财产分割协议书
- 2025版互联网行业劳务派遣合同期限与网络安全责任
- 2025版跨境电商平台合作经营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建筑系统分包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安全宣传及培训协议
- 鹅病防治技术教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工程地质勘察与咨询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动迁房购房补贴发放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带司机租车保险及服务合同范本
- 白象应聘在线测评题
- 伏龙肝生物活性成分鉴定与评价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法律实务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健康大脑+智慧医疗项目建设方案
- 第12课《盘古开天地》(阅读理解)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CJT 402-2012 城市供热管道用波纹管补偿器
- 医疗机构消毒记录表清洁消毒日检查记录表
- 2024年俄罗斯汽车测试、检验和认证行业应用与市场潜力评估
- 汽车底盘DFMEA-制动总泵带储液罐带液位传感器总成
- 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下Unit12
- 旅游学概论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