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你,中国便不再冷漠,缅怀小悦悦,冷漠早就在我们的民族性里,冷漠在我们的民族性里源远流长。 冯小刚:我看了温故一九四二的小说后,觉得对于我们的民族,我的世界观,包括我对自己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我特别爱问自己,我从哪儿来的,到哪儿去?温故一九四二给了我回答。我相信它能够帮很多人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对很多事情产生很大的困惑觉得这个社会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最近微博上传的那个两岁小女孩悦悦在马路上被车子碾轧两次的视频,让很多人讨论这是不是一种冷漠,是不是一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很多人都觉得不理解,怎么有人能视若无睹地走过去呢?更多的人是愤怒,在问:现在的人怎么这样了?其实呢,只不过是因为过去通讯不发达,传递不了。事实上,这种冷漠在我们的民族性里,是源远流长的。 还有一个东西,让我觉得有必要拍这个电影,就是中国人的善忘。小说里,有人问那些经历饥荒的人,说:“1942年咱们这里饿死了多少人?”他回答:“1942是哪年啊?记不清了。饿死人年景太多了。”但是你慢慢慢慢问,勾起他回忆,他能想起,大概饿死了有一半。我看到这儿就想,这些人也太容易遗忘了吧!三百万人饿死是个什么概念?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了一百多万犹太人,全世界都知道都谴责。但是在中国河南,饿死了三百万没人知道,甚至连灾民自己都忘了我觉得这是特拧巴的一个事儿。电影不能让这三百万人复活,但是也许能让他们的死变得有价值。善忘和逃避这是我们民族的特点。,告慰小悦悦应先改彭宇案判决思维,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立法告慰”的效果不宜作过高估计,相形之下,改变“彭宇案”的判决思维“也许更为现实”。 据了解,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的法律中,均有见义勇为者“免责”、见死不救者“受罚”的相关规定,这些也成为公众眼中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教授本杰明利伯曼、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副院长马克汉斯今天都向记者表示,在他们看来,西方社会中的“救人意识”并非主要通过“立法”来塑造的。 “在美国的大部分州,确实有某种形式的好撒玛利亚法来保障助人为乐者,使其一般不会因为救人过程中的疏忽而遭到起诉。”本杰明利伯曼表示,“但纸面上的法律,究竟能对现实产生多少实效?实证研究表明,见义勇为的频率,并不建立在它是不是一种法定义务之上。” 。”,马克汉斯也向记者证实,德国刑法中确实规定对一些“举手之劳”却见死不救的行为,要课以1年以下监禁或相当数额的罚金。“但是,我相信,如果你问一个德国人为什么他会选择帮助悦悦,答案不会是因为法律是这么规定的,或是否则会有人起诉我,而是这是一种他人需要帮助时的自然之举。” 在佛山女童被碾案中,18名被斥“冷漠”的路人无一伸出援手,被不少公众看做是4年前南京“彭宇案”的阴影投射。 2007年,南京徐老太将彭宇诉至法院,称后者将自己撞倒,而彭宇则一直坚称自己并没有撞到徐老太,完全是出于好心将其扶起送医。一审判定彭宇撞人并赔偿4万余元,“彭宇案”最终以调解告终。“第一个下车之人,从常理分析,其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抓住撞人者,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一审判决书中的上述判决词,在“雷人”的同时,引起舆论哗然。,有网友就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彭宇案之后,助人的成本、风险、恐惧值都提高了,慢慢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想救不敢救的冷漠局面。”“不知当年审判彭宇案的那位法官,可知自己的一个决定,造成了如此大的蝴蝶效应?” 季卫东表示,将“想救不敢救”的社会局面归咎于当初审理“彭宇案”的一名法官,固然有失偏颇,但要避免悲剧重演,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彭宇案”的判决思维。 “在双方证据都不充足的情况下,法官没有依照谁主张、谁举证这个基本标准,而是在疑点重重时,就根据所谓常理和社会情理对彭宇的过失进行了可能性分析,当然难以令公众信服。”季卫东表示。 他告诉记者,按照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在分配证明责任方面的基本标准,应该是“谁主张、谁举证”,由负责举证的那一方来承担无法查清真相的不利后果。“在彭宇案中,告彭宇撞人的徐老太有义务证明彭宇存在侵权的客观过失。”他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如果不让负有举证责任的徐老太承担不利后果,就意味着,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把举证责任推给了被告。无需借助见义勇为行为来辩护,这种思路也是有悖法理的。”,马克汉斯也表示,若“彭宇案”发生在德国,法官会要求原告证明“是彭宇撞了她”,证据不足就不予支持。“被告没有义务证明他没有撞。否则,每个人都会很容易随机地把损失赖给别人。” 季卫东担心,“彭宇案”的这种判决思维正在形成某种定势,公众在救人时不仅担心被被救者“讹”上,更害怕的是连法官都不会支持自己。 据公开报道显示,继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判罚钱的彭宇案之后,天津、湖北、江苏及福建等地都曾上演“一方称好心助人,一方称对方肇事扶人”的“罗生门”。 “一旦这样的事态普遍化,道德的大面积滑坡就无法避免。”季卫东表示。,路人再混蛋 父母也难咎其责,2011年10月13日傍晚,佛山一五金城里,年仅2岁零4个月的小悦悦先后两次遭车碾压,全国媒体声讨“见死不救”的18名路人,小悦悦的父母,俨然只是悲剧事件中广获同情的受害人。 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路人再冷漠、再混蛋,也只是路人。能真正照看好小悦悦的,首先是父母甚至只能是父母,而不是路人。 中国的父母总会有无数“理所当然”甚至“不得已”的理由,将未成年子女独自放任在危险的地方。事发时,小悦悦父亲忙着店铺生意,母亲上楼晾衣服,监控视频显示,小女孩已离家百米外,事发路段车水马龙,从第一次遭碾压到被拾荒阿婆救起,已6分钟,半分钟后,母亲终于出现。,不少人会想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不近人情的法律与判例。美国法律规定,不得让不满12岁的儿童脱离监护独处,否则“后果很严重”。这些天我在瑞典考察儿童福利与少年司法制度,瑞典同行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对瑞典夫妇带着孩子去美国旅行,可能觉得咖啡馆里的空气不好,于是将婴儿车留在橱窗外,结果被逮捕并面临剥夺监护权诉讼,还闹出外交风波来。其实瑞典法律已够严格,一个意大利父亲在瑞典当街将孩子按倒在地上,结果被判监禁六个月。美国更有很多动不动就要把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的案例,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胆战心惊、不敢懈怠。 发达国家这些严苛的儿童法,贯彻的是所谓“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并以“国家亲权”理论为基础。“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不简单,它是世界上签字国最多的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要求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都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而“国家亲权”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国家才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如果父母不能监护好孩子,国家有责任也有权力接管父母的监护权。,中国也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签字国,有些法律看上去也很美。比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好像比美国12岁的标准还高。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剥夺父母监护权的规定。但这些法律从来就没动过真格的,仔细琢磨这类条文还会发现,它们基本没法用。比如,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启动剥夺监护权程序,谁来启动,如何举证,法律没说明白,司法实践更搞不清楚。更要命的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儿童福利体系做支撑,一旦剥夺了父母监护权,往往无法保证孩子获得更好的监护条件。 在中国,养狗须依法领证,但养孩子不需要。怎么养“自己的”孩子是家事,也基本没什么风险。父母都把小悦悦养成那个样了,法律不可能拿他们怎么样。还有更吓人的,不久前湖南有个1岁8个月大的小女孩(又是女孩)被人发现时,已伴随去世的奶奶尸体7天,身上爬满蛆虫。同样,她的父母除了收获世人同情,没见法律能把他们怎么样。 做父母太安全了,孩子们就难免遭殃。如果我们的法律和司法没办法将小悦悦父母这样的监护人送上法庭,就不可能避免悲剧的重演,而我们也只能去谴责路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的变革,法律的完善,更需要儿童福利体系的健全。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时还去责难小悦悦父母,甚至极力主张把他们送上法庭,无疑是一种在伤口上撒盐的“不道德”行为。但撒盐是必要的消毒措施,否则伤口容易发炎、扩散烂得更厉害。,从小悦悦事件反思传媒的责任,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而18路人漠然相视的报道出来后,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从灵魂深处去拷问自己,假如自己当时在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我认为18路人对小悦悦幼小生命的冷漠,是最近一两年来所谓“老人倒地扶不得”这一社会现象恶性发酵的后果。首师大日前发布的一组有关社会信任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在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尽管有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但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更有高达87.4%的民众认为怕惹祸上身。 我的观感是,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之所以有如此多人怕担责惹祸,与媒体的报道、评论以及微博论坛的渲染是有一定关联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到,媒体在报道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的事件中,很少有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一些报道甚至都不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就难以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们,而看不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再加之媒体在用词造句或标题制作上为追求一种所谓新闻效应,用诸如“又一起南京彭宇案”、“又一起天津许云鹤案”等刺激性题目,从而给人一种感觉,老人的摔倒诬人,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社会的一种现象。 一些媒体的报道如此,评论和微博等又“推波助澜”。与媒体的责任是报道真相不同,评论的责任是判断事实,既然是判断,就带有价值因素,因此,在写作评论时,必须考虑在文章出来后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写作者尽可能在掌握更多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判,否则,就可能出错。然而,在有关“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我们的很多时评在全部真相未出来前,仅凭媒体报道的点滴表象,就轻率地做出老人摔倒讹钱该受谴责的结论。这样的报道、评论、跟帖一多,无形中就强化、放大了老人扶不得的印象,进而发展成,所有人摔倒,都不能扶,不去扶,不应扶,漠视悲剧的发生。,事情是否真是这样?从中国青年报9月对南通公交司机殷红彬案的调查来看,远非像一些媒体报道的老人讹钱那么简单。退一步说,即使老人摔倒后把责任推到救助者身上,也要考虑老年人的特点,正如殷红彬说,“人家又不是30多岁脑筋很灵活的人,都80多岁的老人了,本来就和小孩差不多,头被撞晕了,头脑不清楚也是有的,我还能说什么?”换言之,即使不排除个别老人摔倒后他或其子女想讹人的事实,但其他一些老人之所以把账“赖”在救助者身上,实非有意为之,而是多种因素促成。 再退一步,即使现在报道过的老人摔倒后主观上全部想讹人,但加起来怕也不会超过10起,中国有几亿老人,每天又有多少老人摔倒后被陌生人扶起?所以,这样的事情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个案处理,是小概率事件或是特例。从概率学上讲,甚至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经过某些媒体、评论和微博、论坛的渲染,好像全中国的老人摔倒了都要讹人一样,这显然有悖社会常理和事实,是一种判断误区。 我当然不是有意要批评我们的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五矿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木料转运安全协议书
- 施工非法转包协议书
- 新房钥匙交接协议书
- 买模板石合同协议书
- 棉花加工协议书范本
- 食堂委托采购合同范本
- 整幢楼房转让协议书
- 2026-2031年中国沙拉酱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桦南辅警笔试题库及答案
- 退林还耕地合同协议
- 2025年保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附答案(完整版)参考答案详解
- 邮政快递行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
- 行政后勤管理员专业实操复习题
- 韩国驾照笔试题库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
- 【MOOC】人工智能原理-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毒麻精神药品的管理
- 高炉出铁沟浇注料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年储能电站epc合同范本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