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和词义的演变.ppt_第1页
词义和词义的演变.ppt_第2页
词义和词义的演变.ppt_第3页
词义和词义的演变.ppt_第4页
词义和词义的演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义和词义的演变,一词义 二义位 三义素 四词义发展变化概说 五词的本义 六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一、词义,1,词义就是词的意义,它大致分为六类。 1.理性意义,也称为概念意义、指称意义,它反映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词义的核心,词典的释义一般就是词的理性意义。如:妇,成年女子 媪,老年女子 2.隐含意义,它反映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如“水”的隐含意义有“无味的、流动的、凉的”等,它们会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反映出来,如: 君子之交淡如水。(言其无味) 碧天如水夜云轻。(言其清凉) 旧恩如水满身流。(言其流动) 隐含意义随着民族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如汉语中的“冰”有高洁的意思(一片冰心 在玉壶),而其他民族语言中“冰”未必有 这种意思。古汉语“女”有“柔弱、卑下”的 隐含意(女桑、女墙)而现代汉语中没有。,3.社会意义,指一个词所表达出来的它所使用的社会环境。一些词的理性意义相同,但社会意义不同。如: 帝:一般指远古时的帝王或史书中的皇帝 圣人:唐代称皇帝为圣人 大家:唐代宫廷中称皇帝为圣人 陛下:臣民当面称皇帝为陛下 上:臣民称皇帝,4.感情意义,即通常说的感情色彩,包括褒、贬、轻、重、尊敬、轻蔑等,如论语八佾:“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意为“团结”,比意为“勾结”,二者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不同。 5.联带意义,指一个词有多种意义,在使用甲义时,使人联想到它的乙义,如“血”,有血液义,也有流血、杀伤义(血战),“猪血”“鸡血”等词中的血本是前一意义,但因使用时易使人联想到后一意义,有人因避讳把“猪血”说成“猪红”。,6.搭配意义,指一个词由经常和哪些词搭配而体现出来的意义。如“美”和“丽”意义相近而又不同,不同就在于“美”的使用范围广,可以和较多的词搭配,如“美人”、“美玉”、“美女”、“美景”,而“丽”使用范围较窄,能够搭配的词较少,一般限于指容貌,如“丽人”、“丽质”。,二、义位,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粗略地说,义位就是词典上所列的义项但词典有时对字词的区分不是很严格,所以看义位先得分清所列义项是否属于同一个词。,如新版辞源在“耳”字条下列了五个义项:1.耳朵2.附于物体两边便于提举之物3.状似耳之物4.听,听说5.助词 “耳”字实际上记录了两个词,一实一虚,实词“耳”有前四个义位。,三、义素,分析“池塘”的“池”的义素,从上表可看出,“池”的义素是1.水面2.-流动3.面积小,对动词作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拿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来进行比较,其结果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动作的主体不同 2、动作的对象不同 3、动作的方式、状态不同 4、动作的工具不同,形容词的义素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1、是什么事物的性状 2、是哪一方面(色彩、声音、形状、质量等)的性状 如尚书洪苑:“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3、性状的性质 如:“暑”为“湿热”,“热”为“燥热” 4、性状的程度 如:“凉”与“寒”,四、词义的发展和变化,1.什么是词义的发展变化?先看下面几组词 a布,最初都指麻布,后来有了棉布、混纺布 a灯,古代都指油灯,后来才有各种各样的灯 b鲸,古代认为是种鱼,现代知道是种哺乳动物 b心,古代认为是思维器官,现知道是血液循环器官,c钟,古代指一种乐器,现主要指钟表的钟 c枪,古指长矛,现主要指发射子弹的枪 在以上的三组词中,a组是概念外延的扩大,不涉及其他概念,并没有词义的变化。b组诗概念内涵的变化,和词义无关。只有c组词义在语义场中的位置有了变化。所以在讨论词义的发展变化时应将a、b组之类排除在外。,2.怎样看待词义的发展变化? a.讨论词义的发展变化要以义位为单位,不能笼统地以一个词为单位。 b.义位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义位的增减,一是原有义位的变化,即扩大、缩小和转移。,菜,本指蔬菜类植物的总称,不包括肉食,后指肴馔的总称词义的扩大 快,古代只有一个义位“愉快”,后又产生一新的义位“迅速”词义的扩大 慢,古代有两个义位“怠慢”“缓慢”,但现代“怠慢”这一义位基本消失了词义的缩小,五、词的本义,什么是词的本意?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传统的训诂学不讲词,只讲字,所以,所谓本义指的就是字本义。字的本义一般是指字形反映出的字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有据可循的最初意义。词的产生比文字要早得多。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不过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而语言是和人类同时产生的,至今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词的本义要比字的本义古老。就汉语而言,我们现在知道的汉语词汇的较古的意义,都是凭借文字记载知道的,而在这些意义里面,当然是文字产生阶段的意义最为古老。而甲骨文和其它古文字字形所反映出的意义,一般来说就是文字产生阶段的意义,所以,它们既是字的本义,又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词义,这样,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就统一起来了。,但是,还有一些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 1.怎样理解字的本义 要注意有些字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抽象的概念,所以不能完全根据字形来推断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 2.要注意字的本义并不都等于词的本义 3.“本无其字”的词的本义该如何确定 方法一:整理这个词的引申系列,从而找出它的本义。如:,权 1.权力 2.秤砣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 3.称量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权变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权b(称量)权d(权变) 权a本义(秤砣) 权c(权力) 方法二:通过同源词的研究来确定本义。,六、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蒋绍愚先生认为词义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方式。 1.引申:基于联想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词义发展 A.连锁式,一环套一环的引申,如:“要” a.腰。墨子经说:“昔楚灵王好士细要。” b.中间。战国策秦策:“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c.拦截。左传襄公三年:“吴人要而击之。” d.要挟。论语宪问:“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e.求得。孟子公孙丑:“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f.需要。白居易红线毯:“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作地衣。” 要:a.腰(人体的中间部位)b.中间(中间)c.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行进)d.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e.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f.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B.辐射式,从本义出发,向不同的方向引申出几个意义。如:“节”本义竹约,左思吴都赋:“竹则笋苞抽节。”其引申义为: a.用于树木,为木节。后汉书虞诩传:“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b.用于动物,为关节。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 c.用于时日,为节气。史记太史公自序:“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d.用于音乐,为节奏。陆机拟古诗:“长歌赴促节。” e.用于道德,为节操。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 f.用于社会,为法度。礼记曲记:“礼不逾节 。” g.用于动作,为节约。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 以上意义都是由本义辐射出来的。,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是就引申的结果而言的,即一个义位引申出另一个义位,就这新旧义位比较而言,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扩大:一个义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减少了限定性因素,这个义位由下位义变成上位义。如:,缩小:从义素看,原来的义位增加了限定性因素,从语义场的上下义关系看,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从概念看,是属概念变成了种概念,如:,转移:一个义位某一限定因素保留,其它义素,特别是中心义素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使这个义位由一个语义场转入了另一个语义场。隐含义素由于经常使用而形成独立的义位,这种情况也属于词义的转移。,易位:指的是一个义位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变化,因此这个易位的变化没有改变语义场,而只是在同位义之间的变易。如:,2.相因生义:指的是甲词有a、b两个义位,乙词原来只有一个乙a义位,但因乙a和甲a同义,逐渐地乙词也产生一个和甲同义的乙b义位。或者,甲词有a、b两个义位,乙词原来只有一个乙a义位,但因为乙a和甲a是反义,逐渐地乙词也产生出一个和甲b反义的乙b义位。如:“言”原有“言说”义,在唐诗中,又有“以为”和“料”义,李白驾去温泉宫:“自言(以为)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郭震宝剑篇:“何言(料)中道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这两个义是受“谓”的影响而来的。“谓”也有“言说”义,和“言”相同。“谓”有“以为”义,如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谓”还有“料”义,如李白还夏行:“只言 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认为表“言说”的“谓”可用“言”代替,那么表“以为”和“料”的“谓”也可用“言”代替,这就是相因生义,它实际上是种类推,也可以说是种错误类推。,3.虚化:指的是实词的词汇意义逐渐消失,最后变为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如“和”原有“搀和”之义,是动词。如杜甫岁晏行:“今许铅锡和青铜。”虚化为连接等立两项的连词,如罗隐四顶山:“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动词“和”与连词“和”之间是有联系的。,4.语法影响,它包括两个方面: 有些词因经常处于某种句法位置上,所以取得了新的意义。如“是”原式指示代词,后变为判断词。这是因为指示代词“是”经常出现在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这样的句式中,这种句子有个特点:谓语是个主谓结构,“是”充当谓语里的主语,而且复指整个句子的主语。 某些词经常用于使动,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词义。如“闻”原为“听到”义,由于常用于使动(使听),就形成了“报告”义。,5.修辞影响:这主要是指修辞中“借代”的影响。有的借代经常使用,会使某些新词产生一新的义位。如:以“木”代棺材是以质料代事物,但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义。例如孟子公孙丑下:“木若以美然。” 6.减缩:指的是原来由一个复合词或词组表达的意义,后来用其中的一个词素(一个字)来表达。时间一久,人们忘了这是一种减缩,而把这个词素看成是词,把这个意义直接看成这个词的意义了。但原意和新意之间找不到直接联系。,如:“生”最初的意思是“出生”、“生长”,在现代汉语中,“生”又指“正在学习的人”,如“学生”、“师生”,这个意义的产生经过两步。第一步,在秦汉时,“生”是“先生”的减缩。汉书贡禹传:“生有伯夷之廉。”在“先生”这个复合词中,“生”是“出生”之意。第二步,“生”后又指“儒生”。史记儒林传:“言礼自鲁高堂生。”这样年轻的书生也就叫“生”,后来“学生”也称“生”。,7.社会原因:有的词义的发展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