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形象的分析.ppt_第1页
诗歌的形象的分析.ppt_第2页
诗歌的形象的分析.ppt_第3页
诗歌的形象的分析.ppt_第4页
诗歌的形象的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 歌 鉴 赏,草青青水蓝蓝,啊白云深处是故乡,故乡在江南,雨茫茫桥弯弯,啊白帆片片是梦乡,梦乡在江南,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身边,考试说明:,考查内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出题方式:,主观表述题(8分),诗歌形象的鉴赏,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 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 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又 如马致远秋思,诗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 的景色的描写,描写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 又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又如秋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游子形象)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少女形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妇形象),(1) 鉴赏依据分析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分析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 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客观人物形象,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 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 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 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 意气风发的形象。,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 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 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 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 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 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背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二、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 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 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在这 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 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 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 “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 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 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 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的悲哀。,普天乐 秋怀,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我”是一个仕途坎坷,急于进取而无所成就,穷困潦倒的失意者形象。,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有以下几类:,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 放自负的性格。,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 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 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 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 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 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 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爱民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 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 渝的爱情的歌颂。,三、鉴赏诗歌的意象(景物),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 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 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 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 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 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选择了“新雨”“明月”“清泉” “竹喧” “莲动”等积极的意象,以自然美来表现 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2抓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 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 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 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杜荀鹤虽年青 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 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例: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 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松坚贞高洁 莲表达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 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人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谐音双关 爱恋思念,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凄凉悲伤的象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刻晓穿朱户。 晏殊的蝶恋花,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 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 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思乡怀亲之情 和羁旅伤感,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鸿雁指代书信,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比喻 在外漂泊的游子,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鸳鸯,指恩爱的夫妇,4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 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 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 情语”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 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凄清、荒凉、冷寂,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常见意境,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练习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步骤一) .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咏物诗设题特点 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2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答案构成】 (1)概括物象特点(2)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3)人所托之志、所言之情,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咏物诗的方法,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事物特征: 2、所言之志:,1事物特征: 2所言之志:,傲骨凌霜,自甘寂寞,铮铮铁骨,坚守节操。,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菊花盛开,香透长安。,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思路: 分析“梅”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样?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典型例题,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组织答案落脚点: 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点;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鉴 赏 物 象 步 骤,明确物象特征,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方法指导,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 分析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物: 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作者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具体指贪官污吏。作者的态度是极端愤怒。 口语化,譬喻妥帖,词浅意深,讽刺性强。,巩固训练,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参考: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参考: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罗绮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时世 :当时世俗 俭梳妆:指发髻挽得很高。俭、高。 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这首诗主要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评析】:这首诗虽然是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_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_,【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第一问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第二问主要考查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平时应多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这四个方面进行积累练习。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出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琅玡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