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新星中文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发言.doc_第1页
三月十日新星中文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发言.doc_第2页
三月十日新星中文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发言.doc_第3页
三月十日新星中文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发言.doc_第4页
三月十日新星中文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发言.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资料的编写和字词练习三月十日新星中文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发言邵幸余正式发言之前,请允许我发表三点声明:第一, 来到这个学校已经一年半。经过悉心观察,我知道在新星中文学校,新老师不算。在老教师里,教学方面比我强的至少有三位:张卉老师,宋冰老师,以及李弘老师。张卉老师等一下要作主题发言,我就不另外说了。现在让我向没有得到机会发言的宋冰老师,和李弘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其实站在讲坛上的应该是她们两位。第二, 特地带来一盘CD和一叠纸张。里面的内容是一字不改的今天讲演稿和这一个学期来的两次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听了我的发言,想看看里面的内容到底有助于你与否。那么,我把CD交给万宁校长,把它载在我们新星中文学校的网站上一个星期,你们尽可自己查阅,甚至可以打印。我的资料得之于海外教中文的粗浅尝试,愿意公开交流。第三, 在这里我建议,今后需改掉那种陋习,就是举办讲座,主办方印成一大堆装帧精良的册子材料,不惜耗费了很高的成本。也不管人家是否需要,人手一份。我们要提倡节约油墨纸张。有的东西如果你认为有需要,那么,可以自己上网下载;如不感兴趣,那么我也决不硬塞给你。前些日子,大约在今年一月底左右,接到校长的电话通知,让我在今天的研讨会上讲几句,于是我就在考虑这样几个层面:首先,我们要注重今天会议的学术气氛,作为普通教育,加上海外中文教学更加特殊的情况,深与浅的“度”之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不能把普教弄成高深莫测的玄乎理论,开了很大的题目来吓唬人,搞得一些新教师还没听就吓坏了。另外方面,万万不能走过场,轻描淡写一番,过后不思量。散会后,一点回味的余地都没有。不讲究研讨会的具体效果和质量,是个通病。其次,邀请大家来,客气话就不必多说了。心头间颇觉得沉甸甸的到是,总要让大家带点东西回家吧。我指的不是花纸头一大堆,里面七归八纳,罗列的条头杠杠,虚华而不实。我指的东西,是尽可能想办法提供一些实惠的经验,让大家鉴别一下,会后带走。例如,刚才提到的CD和样张,回家后,能思考一下,看看别人的思路,取一些自己所需的,而不是强加的,以便将来自己备课时能派上用场。再次,讨论教学经验上的话题,可大可小,可深可浅。若要面面俱到,恐怕我这个人没这个本事与能耐。但仅仅在某一方面,挖一个小洞,不随随便便地靠增加水分来扩充,光围绕者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去试着详细地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力求开掘的深一些,谈得透一些,一层一层掰开,做点理性地分析,也许会有点意思。最后,我在想:既然要谈,就谈些自己认为能结合具体效果的实例。有些教学举措,讲通俗一点,叫做实际教法,从构想到实施,一定要引发一点附加效应,能使得过程发酵,且有延续功能。甚至于给学生来点善意的“忽悠”。不然的话,纯粹机械的施教,会让学生觉得刻板和枯燥。上述四个难点,依次为:研讨会的学术气氛;大家有所得到;题目要小且挖得深;举例和实际效用。因此要把这四点谈好,是件很难办到的事。经过反复掂量,我想来想去,还是把我怎样利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的一点点空余时间。出好“综合复习应考的材料”来入手吧。因此,我的发言题目就叫“复习资料的编写和字词练习”。这个题目有点文绉绉的,好像帽子也大了些。是张卉老师给我点金,和包装的。我原先定的标题是“我是怎样编写复习资料的”,太简单通俗了。在海外,中文教育的难度之大,经过我一年半的实践,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如何成功地去教他们,我实在没有把握去谈这样大的话题。我只想重复一点,要那些学生,无论是家庭中直接讲中文背景的,还是有些家庭中,父母虽然来自于中国,但仗着英文好,这种家庭几乎都用英语来交流的,但他们还有这种意识,送孩子来中文学校上课。假如不用点特别的推助力的话,让学生们自觉地去碰碰中文,阅读课文,完成中文家庭作业,那是难上加难的。我想大家一定会同意这一观点的。更何况,我现在面临的是,在正规中学里念八,九,至十年级的十三,十四,和十五岁青少年。那么怎么办呢?能不能尽自己所能,把他们拉到书本上来呢?显然,魔法,神话,是绝对没有的。只是,倘若你真得用心去尝试一下,小小的酝酿,发酵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先让我来介绍介绍,为什么我会每逢考试前,要出一套自己特别编排的“复习资料”呢?前年,当我步入中文教学的讲台后不久,发现教学效果同国内相比,实在太差了。那时候,恰恰离开期中考试还有半个多月,于是我琢磨着,按照教科书的大纲要求,应该给孩子们加点“补药”,让他们学习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字,词语,以及基本语文知识。近两年,国内流行于一种兼知识,学术,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电视节目,叫“百家讲坛”,同时人们戏称此形式为“奶妈文化”,就是将古代哲学深奥的道理,历史的悬案,经典的人性分析,都通过讲演者的咀嚼,加之归纳,用通俗的口述演讲,成功地释放出来,风靡一时。受这一思路的启发,于是,我就把这半学期中,学生们应学的七篇课文,先自己嚼碎咬烂,然后,通过几大部分的分门别类,编写成“复习资料”,来帮助同学们复习回顾。其实,这一作法,讲的随意一点,就是换种思维,采用一些变通的手法,让同学们回到书本上来。我抓得,就是让学生用心记住他们学过得东西。而接下来真正的考试,就显得不重要了,我基本上以“复习资料”为蓝本,更改一些题目的次序而已。通常我会采用开卷考,让学生们籍此考试,再度接触到课文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吧!这就是我从尝试这一做法的来龙去脉。下面就让我以最近的一次,时间是2007年1月底,从“复习资料”到“期末考卷”为实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动机,思路,操作,与最后结果吧。上一学期,我们学了暨南大学版“中文”教材第十册四篇课文,第十一册六篇课文。而第十册的四篇课文,已经在中考时复习考试过,在这里,我就不多花时间专门讲,感兴趣的同行,你们可以从CD和样张上了解到。今天我着重谈谈后半学期的六篇课文的综合复习材料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这次出题,我从六个方面来设计预定的要求:第一部分,中文教育,归根结蒂,是以“字”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在学生没有积累一定量的常用字时,要求他们盲目地去阅读较深的文章和中文报刊,其实长而久之,渐渐地会使他们觉得厌烦,及至失去信心。同样,这次编写材料的第一部分,我还是本着“辨字明义,加深印象“入手。从六篇课文中选出我认为常用的十五个生字,要求学生给下列的生字注上拼音,然后组两个词语。我的具体做法是故意打乱课文的前后次序,让学生把书本和练习翻来翻去,一会儿前,一会儿后,用意是加深印象。这是从“认字”这一最基本的框架中开始。第二部分,在六篇课文中,同样是打乱次序,我在重要段落中找出20个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抽掉两个字,让学生们填充。例如,“毫不留情”,拿掉了当中两个,变成了“毫()()情”,“没头没脑”,去掉了两个“没”字,变成了“()头()脑”。其实,毫什么情,什么头什么脑,组词也很容易。有的同学,写成了“毫无表情”,“虚头虚脑”,“油头滑脑”等。但我的先提要求是:填充内容必须从课文中找。这下可好了,同学们在家像个无头苍蝇,把书翻来覆去地猛找。等下一次上课时,刚进教室,先向我发一通抱怨,好像很委屈似的:邵老师,你发疯了,不但是我,还有我妈妈都帮我穷找啊,足足花了四个钟头呀!此时,我心中暗喜,如果不这样出些怪招,你们能老老实实扑在书上四个小时啊?这一部分的主旨在于融会贯通书本上的词语,我想,他们肯定,与此同时,反反复复地不知重读了几遍课文了。然后,我继续板着个脸,说,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用了填充的字,按理说是对的,但依然不符合我的“在课本找”的要求,没有一个全对。这个星期,请大家再回去找,一定要完全是教科书上的原词搭配,那才算正确。于是可怜的学生再回去啃呀啃,直到下个礼拜来才作罢。这种略微带有善意的“忽悠”,效果是明显的。那就是我提倡的所谓“酝酿,发酵,延续”的效应作用。第三部分,我从课文中,找出了七个词语,用以造句。这次选词造句,除了传统的方法,即多用动词外,并适当地揉进几个形容词。有些词语,例如“震动”,“放弃”等等,还兼具动词名词的双重功能。要求学生完成的造句,我有特别的要求:字数一定要超过15个,没有达到者,酌情减分。这些学生为了完成这一指标,拼命地添加句子成分;有的甚至把课文,原封不动地照抄,甚至一个段落不拉下地搬上去。其实,走来走去,到了最后我还是以课本作为造句的指导依据。到头来,还是把那些不愿喝水的“小牛”们,拉到了“河边”-我们的教科书。第四部分,由于那时将近农历过年,我从暨南大学出版的中国文化常识中节选了一篇短文春节当做阅读理解的范文,并且从中化开很多知识点。围绕着密密麻麻的传统风俗的珍奇趣闻,自行出了五组选择题,现抽出其中的两套题目来给大家品味一下,看看大家能否当场答对: 1“春节”就是“过年”的意思。有关这一节日,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是不对 的。( )a. 春节的由来,是因为正好在“冬末春初”。b. 公元纪年的第一天,叫“元旦”;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叫“春节”。c. 春节和其他传统节日,如中秋,重阳,冬至,元旦一样,是重要的节日。d. 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一直要过到元宵(正月十五)为止。5我们知道:“饺子”,是“更岁交子”的谐音;“年糕”,是“年年高”的意思。那么,下面的谐音哪一句是不正确的?( )a. “汤圆(汤团)”,是“团团圆圆”的意思。b. 婚庆时,吃“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取得是“早生贵子”的意思。 c. 贴在门口的“福”字要倒过来,意思是“福倒(到)了”。d.“狮子舞”,是“狮子无”,意思是现在没有狮子了的意思。这些题目的出笼,其实,我的用意很清楚,仅靠学生们是无法回答的。那就是自然而然的要求家长帮助孩子们温习咱们中华特有的传统文化,了解更多随着科学进步而渐渐被人淡忘的习俗趣事。我有时在想,弘扬祖国宝贵遗产,能否动动脑筋,从知识与趣味集为一体出发,就以点点滴滴开始。第五部分,我认为,咱们新星中文学校的中高年级,无论是平时课堂练习,中末考的复习,以及其他测验,都应步入时代节奏,搞“基础训练”需与海外中文教育的潮流接轨。因此,我在这部分出题的时候,会考虑到揉入像“中文SATII”,“汉语水平考试HSK”,等题库的资料。今年,中文的AP课程考试在五月又要出台。眼目前,在海外,犹在美国,真是中文学习的热潮,势头逼人,一片唱好,好似拿到了绩优股。国内现在的进步速度,是一年赶超五年,假如我们再落伍,那必将使我们本身就闭塞的教育模式,愈来愈退到边缘化的窘地。所以,“基础训练”必不可少。当然啰,应用这类题目,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我的老办法是,首先把题目嚼碎了,吐出来的,应该是本班级优等同学的程度所能接受的,其它同学,也应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我搞的“基础训练”,特别需要家长配合,这就是海外中文教育的另一特色。具体出题时,有些名字适当的更改一下,也能有助于同学们理解。举个例子:1 这件事邵老师未必知道。“未必”的意思是:a. 不可能;b. 不必;c. 一定;d. 不一定;问题中的人称部分,由原来的“张三李四”改用“邵老师”,这个同学们熟悉的元素,可能效果会好一点。有关如何借鉴这些美国的正规中文学习资料,下一步,一定要把力度加大。至于怎么个走法,有待于我们继续商讨。讲到这部分的同时,还需做个说明,有一位良师益友,很友善地指出了此次卷子中的软肋,明显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颠倒的。因为顺着复习资料的序列,应该是“字,词,句,基础训练,再是阅读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就是作文”。而这套复习资料把“阅读理解”放到“基础训练”前面,是错误的。我接受这个意见,但是,卷子既然已出,是没法回头了,我不会去任意改动已成历史的东西。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