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思考 兼论对“中国模式”的思考,蔡建娜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2015年9月,主要内容,发展理论综述(主要观点、认知框架) 发展认知演进分析(要素和认知方法分析)及其拓展(新要素的发现的认知论拓展) 对发展本质的思考:一个整体发展观 对“中国模式”的反思,图示:理论回顾的框架结构,早期发展经济学的理解,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主要理论观点:(1940s1960s中期) 思想基础:发展中国家的刚性结构论、 基本思想:强调资本积累、计划化和国家控制、反自由主义 资本积累论:认为以机器、设备或者资金形式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其形成速度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代表观点有: “低水平均衡陷阱”(纳尔逊. R); “大推进论”(罗森坦、罗丹 PN); “经济起飞论”(罗斯托,W); “哈罗德-多马数量模型” (奠定增长理论的框架) 都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强调储蓄增长、资本形成及积累的重要性。 工业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化程度相 低,工业化战略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张实行进口替代、优先发展重工业等。 代表人物:50年代初,R普雷维什和H. W.辛格提出了“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即欠发达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命题,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 计划论(规划论):荷兰经济学家廷伯根(Tinbergen, J)对经济规划的数理研究和经济分析奠定了经济计划论的思想基础,该派理论主张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来实现经济的发展。,评价 与结构主义的发展理论相应的是国家主导型发展政策,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经济目标,却在经济运行中遭遇了种种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同时期注重经济开发和市场经济作用、实行出口导向的“亚洲四小龙” 经济飞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尤其是7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衰落。 从思想方法上看,,主流经济学的理解,新古典主义的复兴: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为代表的资本积累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框架( 1940s) 索洛斯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增长率不是依赖于投资,而是取决于技术进步率,技术是外生变量-发现技术与知识要素( 1950s) 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前者强调知识对投资率的依赖,后者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假定投资率和个人积累技术所花费的时间是外生的-隐含对投资率与个人技术积累的激励( 1980s) 如上所述,尽管所有这些分析对我们理解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多洞见,但是用诺斯与托马斯(1973)的话说,所有这些相关因素(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受教育程度)本身可能都是内生的,这些因素本身就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增长的原因,因此这些分析本身只是相关分析而非因果分析,这些缺陷所在是由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内生的问题。因此,对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解必须跳出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从整个经济学说史甚至其他相关学科中寻求更加深刻的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前期)对增长的理解 诺斯为代表,强调产权、市场结构、民主决定程序、制度安排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980s) 新制度经济学者以个人之间的市场交易行为为背景,从法律和道德这一层面来理解制度,并从抽象人性出发来解释社会制度的起源,同时也使用包括观念、意识形态在内的非正式的制度补充其理论 但是,以90年代的诺思思想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强调正式制度的作用,存在很多不足,不能深入了解“内在机制” Acegolomu等也是强调正式制度 普特南批评新制度主义者专于注重正规的、成文的制度,而不太关注那些不成文的、非正规的、却经历历史沉淀的制度,即社会资本。 “近些年来,新制度经济学者也重视非正式约束,特别是规范和网络,他们没有考察正式和非正式约束如何共同塑造制度和影响经济绩效,也就是没有正式和非正式约束关系的性质理论,关于制度效应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新制度经济学虽然也分析非经济因素包括非正式安排,但是总体上它的分析框架更加强调正式法律规则等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而社会资本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更加强调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非正规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主流经济学理解的评价 另一方面,市场中微观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被消减为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所代表通过拍卖代理人进行的编码信息的无摩擦扩散过程,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后果的作用只体现在简单的数量加总的意义之上;而经济行动者之间的非编码信息互动以及这种互动产生的社会结构与具体情景等都被作为外生变量抽离,由此人为割裂了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宏观运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一些新进展,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在这一理论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分支,以社会资本(类似非正式制度)理论解释经济增长。社会资本理论的倡导者,主张从更广义的制度上定义发展,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为拓展发展的内涵,为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诱人的前景。诺斯对“历史的新古典解释也只是内生化尝试的失败”。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科学中最为有利和流行的研究领域之一。然而正是这一概念的跨学科特征,使得不同领域内的学者对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尤其在经济学界对这个概念的使用抱有一种犹豫和观望的态度,甚至有学者因此而对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及其运用方法提出异议,甚至主张放弃社会资本概念(肯尼斯阿罗,1999;罗伯特索罗, 2000)。与此同时,普特南及其继承者这些年对社会资本理论进一步进行了发展,这种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世界银行中心的社会资本研究中,社会资本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政策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推广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新进展:制度的本质?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 目前,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经济发展的包括罗伯特贝茨(, )、彼得艾文斯、阿夫纳格雷夫(, )等人为代表的比较制度研究。该理论认为制度和经济行为根植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而为了充分理解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体所依赖的文化传统、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应得到重视。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契约表现为个人关系,社会价值观和关系网对于生存和积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从历史因素层面并结合新古典的博弈论和历史经验归纳分析的方法,力图揭示制度产生和变迁的作用,将其研究视野不断从市场制度向非市场制度,从制度安排向制度环境,从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向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拓展,尤其是重视影响制度诸因素中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格雷夫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组织起了重要的作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禀赋,技术和偏好的函数,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社会组织自身反映了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进程。历史的和比较制度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发展演变的理解,因为这种进程从本质上讲是有历史根据的。而且这种分析为研究制度的演变和文化、社会组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历史的视角和多样性。”,对“要素论”的评价,一方面,在主流经济学的视野里,动态的经济增长问题被静态的资源配置所取代,收益递增的可能性被单一的收益递减规律所取消,动态经济增长这个研究命题一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回归古典:动态发展观,亚当斯密 经济学中对动态经济增长的理解可追溯到亚当斯密,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有赖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所带来的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市场的深化和扩展,而市场规模扩大会加速和深化劳动分工从而进一步促进劳动市场率的提高和新一轮的市场深化和扩展过程,由此构成一个因果累积的循环增长过程。这就是一些经济史学家所称的“斯密动力”机制(the Smith Dynamics)问题。 哈耶克:哈耶克则进一步阐发斯密的思想,认为市场机制是建立在多样性个人在不同方向创新基础上的“人类扩展秩序”,这种扩展秩序是自发的(spontaneous order),非人为设计的,具有自组织的特点。 杨格“ 总结:斯密动力”中不仅包含了“斯密型增长(the Smithian Growth)”1,即由于劳动分工所导致的劳力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也涵盖着经济史学界所理解的“外延式增长(the extensive growth)”2,还涵盖着由技术和制度创新与扩散所带来的“熊彼特型增长( the Schumpeterian growth)”亦即“库兹涅茨型增长( the Kuznetzian Growth)”或称“现代经济增长( the modem economic growth)”。换句话说,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说到底就是市场的扩展与深化过程。,而熊彼特则更加强调了“创新”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作用,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来自超额利润诱发的创新对经济静态均衡的破坏,通过创新模仿的扩散机制启动一轮增长周期,因此经济增长就是一次创新到另外一次创新之间的演进,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也总是伴随着经济周期(经济波动)而出现的。,新问题与方法论拓展,现有发展理论的认识演进: 认知手段/层面: 物质要素层面+精神(活劳动)层面-:人本身 +制度层面:正式制度与 非正式制度 制度本质-人(个人、群体)的认知、信念 (1)从要素方面,开始走向对人的研究,人的认知的研究,对个人如何形成群体的研究 (2)对发展过程的理解:回归动态性,回归古典, 人的“认知”问题? 演化与秩序的本质?:系统论、自组织理论 牛顿静态世界观-量子力学世界观,发展认知演进及其拓展,发展的特征总结: 发展的过程性:时空与空间的动态过程 发展过程描述?:古典理论的把握,仍然需要深入,还不明晰 发展的要素:人的认知处在发展要素的核心 人对发展规律的把握本身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现象演化:人如何把握发展规律=人如何提高认知能力?-世界观 发展的本质:经济发展规律“一”生“万” 静止的牛顿力学世界观(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 量子论世界观的洞见: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核心与统摄点-目的环“道法自然” 目的环(原初)-演化(现象) 做一个辐射状的圆形图/人的认知处在核心:归于对道的把握,一个整体的发展观,经济发展中的“道”:归到目的环本身 “目的环”的内涵:=结果体现为和谐 所有的要素都是在过程中体现,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素本身是发展的体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要素的累积 不落两边:任何要素都可以成为手段(可以成为发展的切入点) 过程呈现:循环累积过程、层层突破(表现为发展的阶段之高低) 发展困境:表现为相互制约的锁定状态 发展的突破:对发展原初、原动力的回归 1)开放、首先是认知的开放:拓展对发展的认知、学科上不固守经济学现有的认知=形成社会对整体发展观的认知和共有信念 2)其本质:向“目的环”的回归、靠每个主体落实凝聚出整体共有信念,1、归到“目的环”:明了之后,不会执着一个要素和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体现,而是不断在“目的环”上明晰、凝聚,并在具体要素和发展过程中落实,而经济增长或者发展只是自然呈现的结果,甚至有时候不体现为增长(如发达世界的“零增长”目标),而发展是必然的,而且是综合的和谐的发展 2、发展突破需要具体落到每个主体:如政府如果真心促发展,必认识自己的行为必须合于“目的环”,她必自律、不去放纵和滥用权力,如果不能自觉,则需要强制的制约;而一个好的制度必定是对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的行为制约,体现为对每个主体的规范,同时也体现为对每个主体权利的保护(外在约束);在这个规律下,所有组织(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相互平等,都从自身角色定位上规范自身(内在约束)。=其实本质是对人心和不合理欲望的规范需要每个个体内在的觉醒,否则外在的制约也会流于形式、不能落实,因为制度本身是共有信念=体现为个体理性及其提升=这样做了,结果自然成!,对“中国模式”的反思 _四个不明和一个评价,对发展目的不明:其实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已经明了,但是对人心的合理需求不明,所以造成种种不协调: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但对其内涵不清晰 对发展战略不明:执著于一个结果,一种要素,一种手段,-以现象颠倒本质:GDP政绩观原初点:整个社会对白猫黑猫理论的误读,和认知的停滞和迷误 对“主体平等”不明:政府越位,放纵部门利益和某些集团利益,没有真正的法治和法制下的“人人平等”-以局部颠倒整体:对社会不稳定的恐惧 每个主体对自身定位不明:“责任”与“自我规范”,以欲望颠倒本性-危机后的反思:强调”社会责任”,对中国模式的评价: (1)批判: 局部和某些要素的增长与发展-造成局部之间众多失调:失衡的发展 脱离真实发展目的之”伪增长”和”伪发展” (2)肯定: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个飞跃,但是其内涵需要明晰 已经有所积累,明晰问题所在之后可以成为转化的前提条件和资粮,参考文献,【1】 E赫尔普曼/著,王世华、吴筱/译.经济增长的秘密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2】 (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李周/译.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美)亚历山大格申克龙.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中译本) 【4】道格拉斯C.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J.经济学季刊,2009(1). 【6】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7】(美)罗伯特 D帕特南/著,王列、赖海榕/译. 使民主运转起来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8】Yujiro Hayami. Social Capital, Human Capitan and the Community Mechanism: To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cono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务防寒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空作业工程施工合同(3篇)
- 安徽滁州辅警笔试题目及答案
- 文化旅游项目土地征用及文化保护协议范本
- 高效节能个人鱼塘承包管理合同
- 高端单位职工食堂承包与餐饮品牌形象打造合同
- 语言教育政策与全球化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药用香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大学班委述职报告演讲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煤油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氧疗实施中的安全监测与护理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 2024年北京大兴区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
- 清运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课件
- 机电安装安全措施方案
- 2025-2030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林业用地审批管理办法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 2024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真题带解析
-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思想政治必修4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