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ppt课件_第1页
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ppt课件_第2页
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ppt课件_第3页
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ppt课件_第4页
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居住区的含义及功能,一、居住区的含义 一般所称的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的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地形界限所包围的,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件有一整套完善的、能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二、居住区的功能 功能是与居民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包含居住在内的休憩、教育养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健身体育、商业服务、社会交往甚至工作等活动。,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的概念、基本原则,一、居住区规划的概念 1、基本概念 居住区是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居住区的规划是满足居民的居住、工作 、休息、文化教育、生活服务、交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性的建设规划。 2、居住区规划的特点 (1) 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主要内容之一。 (2)住宅是居住区的物质细胞,家庭是居住区的社会细胞,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细胞群。,物质环境 (3) “小社会” 社会环境 (4) 规划具有整体性、地域性、社会性、经济性、政策性。因此说是一综合性的建设规划。,二、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1 . 符合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体现总体设计构思。 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 风貌等地方特点,规划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貌、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纳入其规划。 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 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 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2.2 室外工程:(地上、地下) 地上:道路工程、绿化工程、 地下: 管线工程(给、排水、供电、煤气、暖、通讯等管线和设施)挡土墙、护坡、踏步等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 用地构成 道路用地 绿 化 其他用地 (不予平衡),二、居住区的规模 1 .合理规模确定的影响因素 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以人口数作为规模的标志。合理规模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因素决定。 1.1 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 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实施的经济性是影响居住区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要使服务设施被经济合理的使用,一般人口规模应在50000人以上。 1.2 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佳时空距离,一般最大步行距离为800-1000M,步行时间在10-15分钟为宜;地形起伏地区还应适当减少。,服务半径决定了居住区的地域空间规模。居住区的地域空间规模受到了以经济为下限,以服务半径为上限的约束。一般合理的服务半径大约在800-1000M之间。 1.3 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一般认为,居住区是被城市主干道或自然边界划分而成的完整的地域空间,所以 城市干道所包围的用地成为决定居住区用地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干道合理间距:600-1000M 城市道路间用地:36-100ha 2.合理规模 综合以上因素的分析,居住区合理的人口规模一般为3-5万人,空间地域一般是被城市干道所划分,用地规模为40-100ha之间。,三.居住区的构成层次,一般所称的居住区,是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地形所围合的居住生活用地,居住区实际上又会被城市次级干道或支路进一步划分,形成了由城市道路或自然地形围合的构成城市基本空间单位的地块。也即一个大的地域空间,往往是由数个小地段空间构成。 由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由着不同的活动范围与互动层面,根据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规律和居民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居住区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 邻里生活院落 是以宅间 、住宅院落等居民日常生活活动最频繁、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空间构成 ,可称为 生活院落。 2. 住宅组团 是以3-5个基本邻里生活院落构成的 ,配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如物业管理、小卖部等。 3. 居住小区 是由3-5个住宅组团构成的,不被城市道路穿越 的,即为通称的城市空间细胞,配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即为居住小区。,四.居住区与居住小区,1. 居住小区含义 居住小区是构成居住区的基本单元,是被城市道路与自然地形界线所划分的,不可再分割的完整的地域空间单元。 2. 居住小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一方面 ,对于用地和空间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城市道路穿越其中,使得城市公用设施和城市其他功能的用地向居住区内部渗透,公交线路也不断向居住区内部延伸,居住区的公共性增强。居民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更贴近与其距离和联系更紧密的小区层面,因此,对居民来说居住小区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而居住区的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大降低,逐渐被小区替代。 另一方面,由于居住区规模过大,城市性过强,开发商的经济能力有限,一般都对大的居住区进行分区开发,这就使得居住小区开发建设成为可行和最佳选择。,3. 居住小区的合理规模 城市道路间距在400-500m之间,所划分的地块,规模大约在10-20ha,恰好与居住小区的规模相当,因此,居住小区便成为城市空间的基本细胞。 一般来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人口规模的下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用地上限。 实践中,通常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约为5000-15000人,用地约为13-35ha.,第四节 居住区的分级、类型和规划结构 的基本形式,一、居住区的分级 居住区按照居住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并由道路或自然界线围合,配建有相应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二、住宅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对住宅小区规划结构的研究更有实际意义),1.规划结构 1) 定义 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的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住宅区 住宅小区 住宅组团,2 )规划结构确定的主要依据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居住区的功能要求,而功能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要,因此居民在居住区内的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详细45页) 如: 人群规模是确定住宅组团的依据;共建的使用特性决定公建的分布;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外围城市道路的性质与级别对小区的出入口选择起决定性的影响。,3) 规划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由基地内部和外部因素两方面(详见48页) (1) 内部因素 基地的地形地貌的变化可能带来小区内部空间的自然划分; 基地已有的建设现状因素 基地的水系、绿地等生态因素 (2) 外部因素 区域因素 若周围是已建成区,则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和谐,做到功能互补、空间连续、交通协调;如为非建成区,用考虑利用有利因素,避让不利因素。 建设环境 居住区周围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工厂等其他市政设施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规划结构。, 社会环境 居住生活包含了生活方式、居住文化、邻里关系、居住形态、社会组织等,构思规划结构时,使结构能尊重并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文脉及居民的生活方式。 2. 住宅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对于规模为居住区级的住宅区 可分为下列三种基本形式:,(1) 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结构 居住区由若干个小区组成,而每个小区又有若干个组团组成。以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小区,再以小区为单位组成居住区,这种结构形式不仅保证了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内部安静,而且还有利于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布置,配套建设,使用管理方便,建设经营合理。 (见下图),(2) 居住区组团 两级结构 以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方式不明显的划分小区的界限,居住区直接由组团组成,每个组团一般为1000-3000人,居住组团一般应设有居委会(物业管理)、卫生站、服务站、小商店、青、老年活动中心、室外活动休息场地、小块绿地等。 以组团为基本单位组成的居住区,这种组织方式一般适用于城市规模小,受自然地形条件限制,或因城市分期建设、旧城改造等需要规划的居住区。(见下图),以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有利于居住区分期建设及整体面貌的形成。,(3)居住区-居住小区(两级结构),2)对于规模为居住小区级及以下的住宅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 (1)整体式小区 (2)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两级结构) (3)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组群(院落)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