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第一讲,一 课程的安排。 二课程达到的培养目标。 三 课程的内容。 四 教材推荐。 五 课程设计的范例。,一 .课程的安排,理论部分。以老师讲课的形式为主,上8周理论课,课堂上会有提问、问题讨论和书面回答问题,平时考勤占最后成绩的30%。 传统建筑参观学习,2次,安排2周的课,参观后写观后感,(占平时成绩10%)。 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的方案设计作业。6周,占最后成绩60%。,二 课程的培养目的,使学生系统了解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和行业发展趋势,为专业学习及保护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让学生通过对保护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了解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初步掌握历史建筑保护的技术要点和技术方法。 组织少量的参观,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建筑有比较直观的了解。,三. 课程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1. 传统建筑的保护概论 2. 传统建筑的修缮技术 3. 传统建筑的再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ational Priorit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Sites)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或国务院直接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分为文物保护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级别。而世界最高文物保护单位为联合国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Historic Buildings ) 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cultural area) 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文化村镇(Historic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 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在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时,又对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作进一步完善,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村)”。可以认为,历史文化村镇包括两部分,即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也可称历史文化名镇(村),或简称名镇(村)。,物质文化遗产(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21 国外的保护经验(1)意大利 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的简要历程、对保护对象的分类、基本的保护体制与法规,有特色的保护与再生理论、流派与实例 222国外的保护经验(2)法国 法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简要历程、对保护对象的分类、基本的保护体制与法规,有特色的保护与再生理论、流派与实例 223国外的保护经验(3)英国 英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简要历程、对保护对象的分类、基本的保护体制与法规,有特色的保护与再生理论、流派与实例 224国外的保护经验(4)美国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简要历程、对保护对象的分类、基本的保护体制与法规,有特色的保护与再生理论、流派与实例 225国外的保护经验(5)日本 日本建筑遗产保护的简要历程、对保护对象的分类、基本的保护体制与法规,有特色的保护与再生理论、流派与实例,23 国外保护理论概述(1、2) 在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发展进程中有突出意义的人物、理念、流派及事件(从启蒙运动至20世纪60年代) 人物:从温克尔曼至勃兰迪 理念:“风格性修复”与“反修复运动”、“考古性修复”、“文献性修复”、“历史性修复”、“评价性修复”等等 24 我国的保护经验与理论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历程、有突出意义的人物、事件、言论;当前的保护体制、机构与保护状况等等。 25 历史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意义及影响 雅典宪章(1931)、威尼斯宪章(1964)、古建筑群中引入当代建筑决议文(1972)、内罗毕建议、佛罗伦撒宪章(1982)、华盛顿宪章(1987)、奈良真实性文件(1994)、巴拉宪章(1999)等若干主要的国际文献综述。 相关国际文件与保护理念的发展。,第三部分 保护制度 31 我国及上海市的保护制度与法律、法规概述 第四部分 保护方法与案例 41 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程序 单体建筑遗产保护或再生实践的基本科学程序。 现场调查、文献记录与分析、历史研究、价值判断、房屋病理、修复设计、再利用。 42 历史城镇与文化景观保护的基本方法 历史城镇及文化景观保护或再生实践的基本科学程序 43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单体建筑) 结合具体实例(可结合实地参观进行)使学生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历史建筑保护实践的程序、内容、潜在的问题等等 。 44 历史城镇与文化景观保护规划设计 结合具体实例(可结合实地参观进行)使学生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历史城镇与文化景观保护实践的程序、内容、潜在的问题等等。 45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单体建筑) 结合具体实例(可结合实地参观进行)使学生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历史建筑保护实践的程序、内容、潜在的问题等等。,一是对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中西保护技术演进的阶段特征,及其在遗产保存修复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二是将历史建筑保护过程分为实录(Survey Procedures)、分析(Analysis)和保护措施(Preservation Process)三个步骤进行讲授,包括历史建筑调查的方法与技术手段,历史建筑信息的分析与判断,各类历史建筑材料的特性,各类修复材料的性能与工艺,历史建筑结构加固、扩展与更新的原则与方法等; 三是针对中国历史建筑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保护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现场实践。,传统建筑修缮技术,第一部分 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历史与理念 1.1 19世纪历史建筑的修复与保护 1 历史建筑的修复 2 反修复运动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3 对历史建筑修复和保护的反思 1.2 20世纪历史建筑保护观念的发展和演变 1 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保护:“冷冻式”保护及其转向 2 从经典建筑的保护到一般性建筑的保护 3 其他相关转向 1.3 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理念 1 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2 基于“原真性”理念的保护和再利用 3 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