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与抗原提呈》PPT课件.ppt_第1页
《APC与抗原提呈》PPT课件.ppt_第2页
《APC与抗原提呈》PPT课件.ppt_第3页
《APC与抗原提呈》PPT课件.ppt_第4页
《APC与抗原提呈》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p108,一、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一)概述 l、概念: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 息提呈给TL的细胞。,2、种类: 专职性APC (professional APC) 能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 抗原递呈能力强 。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BL 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 正常情况下不表达MHC II类分子, 亦无抗原提呈能力; 而只表达分子;但在炎症中或受到某些因子刺激后, 诱导性表达MHC-II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弱。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1、来源、分布 DC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DC广泛分布于除脑组织外的全身各组织器官。 分类: 根据来源: 髓系DC 淋巴系DC 根据分化成熟:未成熟的DC (摄取加工能力强) 成熟的DC (提呈能力强) 根据分布: 淋巴样组织中的DC: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腺DC 非淋巴样组织DC: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细胞 体液中的DC:隐蔽细胞和血液DC,滤泡样树突状细胞的扫描电镜图 (树突上的串珠样结构为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s),上皮组织中的LC(1,普通光镜)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C(2,扫描电镜照片)。,2、表面标志 * 细胞膜表面高表达MHC-II类分子 *成熟DC高表达:CD80CD86CD40(共刺激分子) * 其他:结合病原微生物的受体(甘露糖受体) 补体受体、Fc受体、黏附分子等,骨髓DC前体,血流,非淋巴组织,分化,非成熟DC,定居,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 泌尿管道、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具有很强的摄取、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能力,但提呈抗原能力弱,DC细胞成熟并迁移进入局部淋巴结,摄取、处理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变弱,但提呈抗原能力逐渐增强,3、DC的发育,组织中未成熟DC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处理抗原能力强 低水平的MHC 缺乏共刺激分子 递呈抗原能力弱,淋巴组织中成熟DC 不再有吞噬能力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抗原递呈能力强,4、DC的生物学功能 1 抗原的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 抗原肽、抗原肽 、等共刺激分子 唯一活化初始的 2 免疫调节 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 3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非成熟参与外周免疫耐受 胸腺阴性选择,参与中枢免疫耐受,(三)单核-巨噬细胞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骨 髓,血 液,组 织,多能干细胞,髓样干细胞,单核母细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物学特征 1)表面标志 MHC-I/II类抗原、 粘附分子(LFA-1,ICAM-1)、 共刺激分子(B7,CD40)、 FcR、补体受体(CR1/3/4)、LPS受体(CD14)、CKR等 2)分泌功能: 产生溶酶体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氧等 分泌细胞因子、补体、凝血因子等 产生前列腺素、白三烯、ACTH、内啡肽等,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吞噬作用:吞噬颗粒抗原、受体(FcR和C3bR)介导的内吞、吞饮; *杀伤:氧依赖和非依赖机制杀伤和消化病原体; *抗肿瘤:直接杀伤、ADCC、激发抗瘤免疫; *参与免疫应答: -加工和递呈抗原,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参与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吞 噬 作 用,巨噬细胞伸出伪足捕获入侵的大肠杆菌,巨噬细胞对吞噬的细菌进行处理的示意图,抗原递呈作用,(四)B淋巴细胞,可通过BCR途径和非特异性胞饮摄取抗原 *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 *B细胞借助BCR与抗原分子表面 特异性表位结合,将抗原 摄入细 胞,处理提呈抗原。尤其是抗原浓度较低时( 0.001g/ml),B细 胞能浓集并高效摄取、提呈抗原。,二、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抗原处理:APC摄取抗原并将其处理成抗原肽。 抗原提呈: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细胞识别,活化T细胞。 外源性抗原 来源于细胞外的 抗原 内源性抗原 细胞内合成的 抗原,(一)MHC-II类分子途径 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取、加工、处理为抗原肽, 与MHC-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的过程。,Pinocytosis,Phagocytosis,Membrane Ig receptor mediated,Complement receptor mediated phagocytosis,Fc receptor mediated phagocytosis,opsonization,1、摄取 APC通过内化作用(吞噬、胞饮、受体介导) 将抗原摄入 细胞内。,2、抗原的处理、提呈,参与II类分子的组装和折叠; 封闭II类分子的肽结合槽 阻止II类分子与胞浆中内源性抗原结合 引导组装后的MHC-II类分子转运至小室,Ii 的作用,CLIP:class 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II类相关恒定链肽段),MHC-II类分子途 径,外源性抗原 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 (内质网中) 内体 溶酶体 通过高尔基体,以分泌小 泡的形式与吞噬溶酶体融 吞噬溶酶体 蛋白酶作用 降解成1318AA小肽 + MHC-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吞噬、内吞、吞饮,(二) MHC-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被APC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