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曲调对演员的要求.ppt_第1页
音乐曲调对演员的要求.ppt_第2页
音乐曲调对演员的要求.ppt_第3页
音乐曲调对演员的要求.ppt_第4页
音乐曲调对演员的要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滑稽戏,制作人 何林涛 学号 02114018 班级 中文2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2005.6.20,第2页,课件纲要,一,选择滑稽戏作为作业的原因,二,滑稽戏简介,三,历史沿革,四,艺术特点,五,音乐曲调,六,音乐曲调对演员的要求,七,角色行当,八,滑稽戏的舞台动作,九,著名的滑稽戏的剧目,十,剧作中的图片,十一,滑稽戏的传播方式,十二,参考文献介绍,课件的提纲如下:,3,滑稽戏,滑稽戏,选择滑稽戏作为作业的原因,本来,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完成本地剧种的介绍和展示。我却选择了滑稽戏而非川剧,并不是我对老师的要求置之若惘,而实在另有深因:一,我很早就接触了滑稽戏,由于经常观看揣摩,着实感受到其诙谐幽默的风格,体验到其灵活多变的形式,而其南腔北调,杂用方言和表夸张的演更是使之具有相当的戏剧魅力。二,滑稽戏不噱,观众不爱看;既要发噱,又不庸俗,真正做到这两点也很难。尤其是其它许多的表演形式走向市场后,为了逗人发噱,常常会出现庸俗的搞笑。而滑稽戏在很多时候都避免了这一点,并且观众捧腹之余却留下了回味。这些都使得我对滑稽戏偏爱有加。于是我选择了这一课题,并给出了选择的理由,希望老师理解!,第4页,滑稽戏简介,滑稽戏是在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滑稽戏擅演喜剧和闹剧,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讲究情节滑稽、表演夸张,剧中人物杂用各地方言,音乐唱腔无本剧种特有的曲调。它从喜剧性的要求出发,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中外音乐都可以兼收并用,原有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笑话、社会新闻,或改编的文明戏剧目。,第5页,历史沿革之一(滑稽戏的起源和形成,滑稽戏是由曲艺“滑稽”(也叫“独角戏”)发展而成的。 “滑稽”,脱胎于文明戏的滑稽表演和江南民间说唱“小热昏”等,1921年文明戏演员王无能在上海的一次堂会中,表演了单口的滑稽节目,受到欢迎,不久便挂牌演出,初名“独角戏”,后称“滑稽”。接着有江笑笑、刘春山等崛起,三人风格各异,有“滑稽三大家”之称。 形成于二十世纪初的滑稽,以引人发笑为主要艺术手段,一个或二至三四人一档,杂用各地方言和各种戏曲、曲艺的唱调,以及民间小调、流行歌曲来说唱笑话故事,盛行于20年代至40年代初,当时在上海各游乐场、电台播音和堂会等地演出,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也常有流动演出。这种以“独角戏”形式表演的“滑稽”至今仍有演出。,第6页,历史沿革之二(滑稽戏的发展),30年代的上海,滑稽演员队伍不断扩大,演出形式已经由单人发展为“双档”和“多档”。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上海公共租界和控制法租界,游乐场营业萧条,一些独角戏艺人和文明戏演员纷纷组织滑稽剧团,逐步取代渐趋没落的文明戏。当时被后人誉为“滑稽三大家”之一的江笑笑、鲍乐乐、杨天笑、赵宝山等滑稽演员联合文明戏演员,吸收文明戏的分幕分场编剧方法,加强人物刻画,在苏州把曾以“大会串”方式演出的一碗饭,改编为第一个滑稽整本大戏,到苏州试演。此剧讥讽囤积居奇的米老板,同情衣食无着的饥民,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这是由“滑稽”发展为滑稽戏的第一个剧目,从此,滑稽戏便开始成了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第7页,历史沿革之三(滑稽戏举重的确立),“大会串”的方式过去就曾经有过,即由若干个艺人拼成一台,用一出简单的情节串连起来,各人表演自己的拿手活儿。随后,杨天笑、赵宝山等人携一碗饭,挂牌天宝剧团,继续在沪宁线各城市流动演出。以后,江笑笑及其搭档鲍乐乐回沪另外组织了笑笑剧团,相继演出新编剧目荒乎其唐及根据滑稽传统曲目改编的瞎子借雨伞、火烧豆腐店等。滑稽戏作为一个剧种的地位开始确立。,第8页,历史沿革之四(滑稽戏的一个重要的旁支),在滑稽戏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旁支:文明戏中有一类短剧,俗称“等客戏”,大多用作正戏前的加演。这类短剧或是完整地表演一个滑稽小故事,或从大戏中抽出一段作变形处理,成为一个小型闹剧,它们在单独演出时,称为“趣剧”、“笑剧”,有时也在报纸广告中作“滑稽剧”。曲艺“滑稽”阶段,曾有一些擅演这类短剧的文明艺人参加到它的队伍中,使“滑稽”丰富了表演(但可一人多角)一类曲目。,第9页,历史沿革之五(滑稽戏的壮大),笑笑剧团成立后,滑稽戏获得大量观众,不少“滑稽”艺人纷纷组团。这时,文明戏正进一步衰微,那些擅演滑稽短剧的演员,有的挑梁组成滑稽戏剧团,有的带着自身的技巧和剧目投入以滑稽艺人为主组成的滑稽戏剧团中,形成人才和剧目的大合流。滑稽戏从文明戏继承了一笔遗产,壮大了自己。,第10页,历史沿革之六(40年代的剧团和剧目),40年代,除笑笑剧团、天宝剧团外,还出现了一批滑稽戏剧团,如华亭团、筱快乐剧团等。但多数剧团组合自由、松散,演员的流动性很大。 这一时期的上演剧目,题材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取材于民间笑话和民间故事,如瞎子借雨伞、火烧豆腐店、阿福上生意、明伦堂、王小毛、钱笃笤求雨等;一类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妈妈不要哭、王先生、小山东到上海等。某些剧目就整个剧种来看,也还存在许多不足,艺术品位不高,往往片面追求低级庸俗的噱头;剧目题材比较狭窄,思想性、艺术性过硬的为数甚少。,第11页,历史沿革之七(50年代的滑稽戏),50年代末,经过整顿和调整,合并组成了“蜜蜂”、“大公”、“大众”、“海燕”四个有一定规模和组织较健全的剧团。 在50年代初以后的整顿和调整中,滑稽戏开始出现一些既有严肃思想内容,又有剧种特殊风采的剧目,如蜜蜂滑稽剧团编创的小儿科;大众滑稽剧团根据马浪荡衍化,编成的三毛学生意。 然而,在1956年的下半年,“济公戏”和“阿飞戏”的先后出现,使滑稽戏的正确发展进程停顿下来,甚至出现倒退。,第12页,历史沿革之八(60年代的健康发展),60年代初,经过一个短暂时期的调整,滑稽戏恢复了健康发展的势头,具体表现为一批思想境界较高、风格新颖、喜剧性强的剧目展现在舞台上,同时也出现与之相一致的表演风格。 大公滑稽剧团根据独角戏改编成的七十二家房客,以新的观点重新处理旧社会市民生活题材,达到了新的深度。此外如样样管、糊涂爷娘(拍成影片后改名如此爹娘)以及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阿Q正传等也获得了成功。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前身是蜜蜂滑稽剧团)创作的满园春色、笑着向昨天告别、一千一天等,不仅标志着滑稽戏戏剧文学的新水平,而且姚慕双、周柏春、朱翔飞、袁一灵等著名演员通过这些剧目的演出,使自己的表演更趋完善。 “文革”前的十余年中,从国外著名喜剧改编为滑稽戏的作品有活菩萨、一仆二主、新官上任;移植其它剧种的剧目有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升官图、西望长安、根据闽剧炼印改编的苏州两公差,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王老虎抢亲,根据川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改编的活神仙吃喜酒等。,第13页,历史沿革之九(文革和文革后的滑稽戏),“文革”中,滑稽戏作为剧种被取消,各剧团均被解散或停止活动。 “文革”后,剧种得以恢复,先后成立了上海曲艺剧团、人民滑稽剧团、青艺滑稽剧团。此外,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和上海市青年宫,都有坚持常年活动的业余滑稽剧团;各区、县、局系统,经常演出滑稽戏的业余剧团有二十余个。这些业余剧团具有一定的创作和表演水平。其中,上海曲艺剧团创作演出的出色的答案,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剧本二等奖;随后创作演出的性命交关,获上海市1979年的创作演出奖。文化部和中国剧协举办的1981年优秀剧本评奖活动中,上海曲艺剧团创作的路灯下的宝贝获奖。1981年底,上海市首届戏剧节期间,从三个专业滑稽剧团和一个业余滑稽剧团选拔了五个大型滑稽戏参加演出,评选结果,五个戏共获演出、剧本、导演、演员、舞美等各项奖十个。经滑稽戏编导和演出人员的努力,终于使这个剧种的上座率在上海的各剧种中占首位。,第14页,艺术特点,滑稽戏的音乐,沿用独角戏的“九腔十八调”。它的表演,是以独角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 作为“笑的戏剧”,滑稽戏专演喜剧和闹剧,以引起观众发笑为主要艺术特征,因此它的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产生笑(“噱头”)服务的,它在“说”、“唱”和形体动作等方面也必然有许多明显的表演特点:,第15页,艺术特点之一,情节滑稽,手法特殊。艺人把特殊的喜剧结构手法称之为“套子”。套子有来自文明戏和独角戏,有借鉴于中外著名喜剧作品,有吸取民间传说,有从生活中提炼和归纳的。按照这些方法去结构情节,往往能形成喜剧情势,产生令人发笑的效果,常见的有“因小失大”、“作茧自缚”、“反客为主”、“欲盖弥彰”、“指桑骂槐”等,这些名称是据所造成的喜剧情势,借用成语而题名。好的滑稽戏总是运用了套子而不显痕迹,因为它以新鲜的生活情节和生动的人物性格感染观众,使结构的程式得到新的生命。,第16页,艺术特点之二,南腔北调,杂用方言。滑稽戏表演,需要演员要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除了以上海话作为主要舞台语言外,还兼用十几种地方语言。常用的方言有宁波话、绍兴话、杭州话、浦东话、崇明话、常熟话、苏州话、无锡话、常州话、山东话、苏北话、广东话等,而且往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如广东上海话、北京四川话等。滑稽戏演员有时还根据戏剧的需要讲说英语、日语等。方言的“噱头”常常制造几种方言之间的误会和纠缠。选用方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不同人物的籍贯和性格。,第17页,艺术特点之三,动作语言,表演夸张。滑稽戏的舞台动作没有程式规范,但一些著名演员又大多各有特殊的、常用的形体动作,是特别夸张的,有时简直夸张到荒谬的程度,这些独特的形体动作,成为他们整个表演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8页,音乐曲调,滑稽戏的音乐曲调没有自己剧种的“基本调”,它主要是广泛选用其它戏曲和曲艺的唱腔曲调,或来自民歌、民俗小调及中外歌曲等,选用原则大体根据剧中人讲什么方言,以及剧中人所反映的思想感情而定,不过在实践中也逐渐确定了一些适合本剧种风格特色的“常用曲调”,如苏滩赋、妈妈不要哭、小鼓调、青年曲等。,第19页,音乐曲调对演员的要求,音乐曲调的特殊性要求:演员要会多种戏曲唱腔、常用民间曲调或流行歌曲。 而且还要学会各种流派唱腔。,第20页,角色行当,滑稽戏继承了文明戏的角色行当,分老生、小生、老旦、花旦、滑稽五大行。 老生中的“言论正生”原为剧中核心角色,故称“四庭柱一正梁”之“正梁”。1930以后,滑稽戏逐步兴盛,滑稽上升为主行,反成为“正梁”,直沿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第21页,滑稽分“马褂”、“马夹(甲)”二种:,马褂滑稽演穿长袍马褂角色,这类角色要求幽默、风趣,说、噱、逗、唱俱佳。 马夹滑稽统称“小滑稽”,演书僮、仆人、忤作、掌礼、亻堂 倌、杂耍等,以及非袍子马褂角色,这类角色要求造型奇特,动作夸张,能唱各种曲调,善讲各地方言。尤其早期演幕表戏,须有即兴创造的本领,起到烘托剧情、陪衬主要人物的作用,如钱笃笤求雨的吴县知县(小苏州),在“军师府”教礼节一场,钱笃笤的笑料全靠他衬托而得。 1946年后,由于演现代戏和洋装戏,冲破了马褂、马夹滑稽之别,有些戏都由马夹滑稽担任。如三毛学生意的三毛,七十二家房客的三六九等。,第22页,滑稽演员的看家戏和特色,滑稽演员的看家戏和特色,即所谓“冷面滑稽”、“呆派滑稽”、“幽默滑稽”、“潮流滑稽”、“时代滑稽”、“孩儿滑稽”、“能派滑稽”、“歌唱滑稽”、“北方滑稽”、“老牌滑稽”。,第23页,老生,滑稽老生在戏中占重要位置,扮演角色范围很广,要求生活丰富,知识面广,唱做俱佳,幽默风趣。,第24页,小生,滑稽小生演诙谐又憨直、愚蠢又滑头的角色。如半斤八两的赵小毛,钱笃笤求雨的汪宣,王老虎抢亲的王老虎等,这类戏讲究外形动作夸张,擅用各地方言和各种唱腔。滑稽小生还兼娃娃生,演各类儿童。,第25页,老旦,滑稽老旦又称徐娘旦,扮演各种风趣诙谐和丑陋泼辣的妇女,如钱笃笤求雨的许四娘,三毛学生意的老板娘,珍珠塔的方朵花等。有时男演员也可反串。,第26页,花旦,滑稽花旦演聪明活泼、玲珑乖巧的人物,如杨乃武与小白菜的葛三姑等。要求口龄清晰、手眼灵活、能做善唱。亦可兼演娃娃生。,第27页,滑稽戏的舞台动作,与话剧表演相同,滑稽戏的舞台动作没有程式规范,但一些著名演员又大多各有特殊的、常用的形体动作,以至成为他们整个表演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8页,著名的滑稽戏的剧目(1),滑稽王小毛、七十二家房客这些源出上海的滑稽戏,早已成为上海人心目中不可逾越的滑稽经典之作。,第29页,著名的滑稽戏的剧目(2),满园春色中周柏春扮演的三号服务员和姚慕双在戏中“亲爱的同志们”那句台词,堪称滑稽戏的经典。 三毛学生意中的“三毛学剃头”,文彬彬和俞祥明两位艺术家通过精彩的表演,生动地刻画了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这是带泪的笑。 还有搬上银幕的滑稽戏糊涂爷娘、满意不满意等,都是滑稽戏的精品。,第30页,著名的滑稽戏的剧目(3),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复兴之光是一出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目,通过老城厢的百年变迁,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王汝刚扮演的那位百岁老人,历经岁月的沧桑,亲身的感受印证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最后一幕,他站在即将拆迁的三层阁,用望远镜观看浦江两岸的美景那一场,让人至今难忘。,第31页,著名的滑稽戏的剧目的经典台词,著名编剧张双勤(已故)将滑稽戏的剧名汇编成一个小故事,其中有些滑稽戏是他编剧。 唱腔借用了北路的曲调,有黄梅戏、扬剧、吕剧、豫剧、淮剧、评剧、京剧等。 国家一级滑稽演员顾竹君以唱见长,较好地体现了她的恩师张双勤的这个段子。 并在1998年进行了录音。这一经典台词将展示在下一张幻灯片上。,第32页,经典台词的内容,我的未婚夫叫阿混 在小小得月楼包馄饨 刀枪不入有武功 阿拉富民街上都知闻 我们俩早就已经轧朋友 多情的小和尚他是我们的介绍人 追求我已经一千零一天 他保证我在你身边伴终身 两厢情愿论婚嫁 十三封情书作凭证 这一天小山东到上海 光明使者来送行 请父母一起白相城隍庙 去尝尝甜酸苦辣小点心 豫园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其乐无穷好风景 偏偏是小街故事多 看见那王老虎抢亲欺百姓 不是冤家不碰头 遇见了害你没商量的坏乡邻 他挑拨说阿混GPT不正常 爹爹他男保姆当过三十春 娶亲为了敲一记 糊涂爷娘当了真 听他话要我转嫁王小毛 说他是路灯下的宝贝是有身份 明媒正娶耍花招 三万块港币做聘金 气得我啼笑皆非发了呆 哎唷,妈妈哭不停 急得阿混团团转 神魂颠倒发了昏 正巧三毛学生意 求三毛找阿德哥去讨救兵 他寻了苏州二公差 七十二家房客也来打抱不平 劝双亲勿要板面孔 应该是明明白白我的心 结婚肯定出洋相 休得要越帮越忙瞎起劲 万一是无言的结局去自杀 人命关天要判徒行 新闻曝光多坍台 问你阿要难为情 自寻烦恼又何苦 婚姻大事由他们本人作决定 一番话听得二老笑一笑 OK,OK允了婚 假座那海上第一家摆酒席 大红花轿来迎亲 变形金钢当司仪 黑桃皇后来证婚 王老板老帐房 红姑娘黄仙人 知县官还有活菩萨 好大的一个家坐满众来宾 跟随活神仙吃喜酒 还有天外有天的外星人 恭喜恭喜齐祝贺 灯红酒绿喜盈盈 祝愿今后步步高 大闹洞房真开心 今朝我阿混新传唱一曲 奉献给观众阿拉自家人,第33页,剧作中的图片 “小小得月楼”,第34页,“方卿见姑娘”中图片,第35页,江帆漫画:上海滑稽戏演员(上海滑稽戏演员 周柏春、姚慕双),第36页,戏曲的传播方式,中国古代戏曲传播方式除了书面方式传播之外,说和唱是戏曲的重要传播方式,而绘画和雕塑对于戏曲的传播也起了重要作用。宋元以后,原始的说、唱形式仍在发展,且不断创新,相兼相容,而戏曲传播主要靠舞台演出,这与这种文学作品的不同审美特征有关。,第37页,滑稽戏的传播方式之一,滑稽戏是面向市民阶层的通俗文学,而市民阶层中有相当数量的无文化群体,因此,他们了解戏曲不是靠以文字为媒介的渠道,而是依赖以声音、图象、造型为载体的信息。这一文化现象不以其它传播媒介的介入为转移。比如说,文字书写、木刻印刷等媒介相当盛行以后,仍有不少人接收小说、戏曲信息不是靠看话本、剧本,而是通过听书、看戏等途径加以接收。 正如郑振铎先生早就说过:“读剧本者少,而看演戏者多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序)。”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今天这种现象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愈演愈烈,而无文化阶层已趋近于零。具体表现为剧本的印数和发行量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