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鉴赏.ppt_第1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ppt_第2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ppt_第3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ppt_第4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扬州市甘泉中学邱龙涛为高考精心制作,1, 考大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第一 讲: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常识,,年全国套试题诗歌鉴赏题分析统计: 来源:唐代首,五代首,宋代首。 体裁:诗首,词首。 内容:写景首,思乡怀人首,怀古首, 咏物首,叙事首,边塞首。,可以看出,集中在唐宋诗词,涉及各种内容的诗歌。,,诗歌鉴赏应注意的问题:,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知人论诗。,4,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常用的表述方式 “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意象、意境 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 意境指的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通常指的“作用”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7)常见的内容: 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 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常见的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5,完成古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 古人云:“诗言志。”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而诗又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所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的事中。,如:2004全国卷(山西)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此诗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运笔朴素自然。从意象上说,此诗用了一个“秋风”,见到秋风,一种会产生时间飞快,一年将尽,而自己离家已久,何时是归期,故油然而生思乡怀人之情;一种会因秋风落木叶,气候转凉,引起心中的无限愁绪。此诗属第一种,用“秋风”点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从叙事的特点上说,此诗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十分逼真的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审题,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就诗的整体要求呢,还是就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要求的呢。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此题虽然涉及到艺术技巧-“细节描写”,但并未要求对此进行鉴赏评价,而只是要求判断,其难度较低。其次要求对这个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分析,这就要求以理解全诗为前提进行分析。 第一问只要能判断出“行人临发又开封”属典型的细节描写即可。 第二问只要整体知道此诗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就容易设置答案了。,组织答案,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罗里罗嗦。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鉴赏示例 2004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鉴赏要求: 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 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能为国建功立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 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发,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意象中有实有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 就此可以推断此诗为一首即景伤怀之作。, 审题。 第一题,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答案为:“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必须有理有据,必须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二讲 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c,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A,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练习。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第三讲 思乡怀人类诗歌的鉴赏,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鉴赏示例 1,20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2,2004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答案.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3,2004年浙江省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读下面的诗,完成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1,写猛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第四讲,送别诗的鉴赏,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鉴赏示例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上阕前两句用 的手法,三四句用 句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了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比喻 设问或双关 惜别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练习: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案: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第五讲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2004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答案:(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练习: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第五讲 边塞诗的鉴赏,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鉴赏示例 2004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柳 中 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练习: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 “牙璋”“凤阙”“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