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要求,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 识 梳 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_与它的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空气等。,返回目录,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物群落,返回目录,自养,动物,腐生,有机物,物质循环,有机物,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返回目录,生产者,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是生态系统_的渠道。 导思: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是否只占有一个营养级?(请翻阅教材必修3 P91“食物链和食物网”),返回目录,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网 络 构 建 ,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 础 自 测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13海南卷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解析 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没有关系。 22012全国卷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解析 热带雨林温度高,适宜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所以代谢活动强。,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解析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其利用光能,把无机物(CO2)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生物。 4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解析 细菌有的是分解者,有的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和消费者(如根瘤菌)。,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5动物都是消费者。( ) 解析 有些动物可以作为分解者,如蜣螂、蚯蚓等。 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 )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一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关系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1)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桥梁:生产者、分解者。 (3)主导(基石):生产者。,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可用图11331表示,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图11331,4析图 (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提醒:生态系统的成分易混、易错点归纳,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三种生物成分不是简单地分为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而是根据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来区分是哪一种具体成分。消费者中多数是动物,但并非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一些动物(蚯蚓、秃鹫等)为分解者。植物一般属于第一营养级,则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故A项错误。在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和水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B项错误。生产者是在光能或化学能促使下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能量的开端,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中,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石。生产者的多样性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稳定性,故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属于一种成分,但个别生物或部分生物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属于两种成分,如捕蝇草既可作为生产者,也可作为消费者,故D项错误。 点评 解答本题需明确: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些易混、易错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成分。,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式题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答案B 解析 微生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营腐生的,一种是营寄生的。营腐生的是分解者,营寄生的是消费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是热能,是一种低效能,不能被绿色植物所利用。有些分解者不是微生物,如蚯蚓、蘑菇等。,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二 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1)模式图:ABCD (2)食物链模式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3)条件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草),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虎),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如:兔狐)。,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2食物网 (1)数食物链规则: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 (2)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图示中H占有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或分别属于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图11332,(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图示中B和C的关系:竞争和捕食。 (4)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b.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 (5)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3食物链与食物网的作用 (1)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4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引起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2)“天敌”减少的情况: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实例:如图11333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 蛇减少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 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 少。在这里必须明确蛇并非鹰的唯 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图11333,例2 2011课标全国卷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增强、减弱、不变)。,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见下图 (3)增加 (4)减弱 解析 (1)人和狐都以羊、野兔为食物,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而人又以狐为食物,二者又为捕食关系;病毒和兔之间的关系为寄生关系。(2)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开始时岛屿上栖息着“狐和兔”,推测二者为捕食关系,“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则人和其他三者为捕食关系,狐捕食羊羔,二者为捕食关系,即可画出食物网图。注意题,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干中的隐含条件为生产者是牧草。(3)第5年,野兔的数量大增,则野兔之间由于争夺空间和食物等而导致种内斗争加剧。(4)被捕食者数量多时体质强弱都有,但若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增加,则被捕食者中体质较弱的会被捕食而淘汰,则被捕食者中生存下来的个体体质较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强。,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点评 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食物链是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分析食物链时应注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要根据所在的具体食物链来确定。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或者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探究:该食物网中,如果狐被全部捕杀,野兔的数量在短期内怎样变化? 由于天敌狐的急剧减少,野兔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增加。,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式题 图11334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 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 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图11334,答案C 解析 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ABH;ACBH; ACDH;ACFGH;AEDH; AEFGH,共6条。在该食物网的6条食物链中, H分别处于第三(链中)、第四(链、中)和第五(链、中)营养级。C项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备选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的理解, 鉴于这个问题不是课标全国卷考查的重点,我们在正文中没有涉及,可用此题补充这个知识点。 1.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答案D 解析 A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是由诸多种群构成的;C错误,生物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返回目录,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备选理由 本题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