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doc_第1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doc_第2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doc_第3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doc_第4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他的原名叫梁治华。 2、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4、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5、他用近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还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就是梁实秋,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即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他痛定思痛地反省这一段经历说:“别人怎么样评价我我不管,我近来却发明了自己一种罪恶,罪恶的来源在那里呢?因为我从前始终脱不掉贤人政治的旧观念,始终想凭藉一种固有的旧势力来改良这国家,所以和那些不该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过几回事。虽然我自信没有做坏事,多少总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坏事,我良心上无限苦痛,觉得简直是我间接的罪恶。”(外交欤内政欤)于是他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 -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l)迥乎(jing)精悍(hn)步履(l)谦逊(xn)激亢(kng) 屏息(bng)试泪(sh)蓟北(j)涕泗(s)箜篌(knghu) 饮:yn(饮恨)屏:bng(屏住) yn(饮牛)png(屏障) 履:(l)履行屐:(j)木屐屡:(l)屡次屦:(j)草屦 拭:(sh)拂拭弑:(sh)弑君试:(sh)试验轼:(sh)苏轼 箜:(kng)箜篌倥:(kng)倥偬 炯:(jing)目光炯炯迥:(jing)迥然不同 2、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旁征博引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3、作旁注: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学生质疑解答: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3、质疑用词写法: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段。 5、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四、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实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品文品人,走近梁任公,感受他独特的魅力。 师:跟学习前几篇课文一样,我们采用同样的学习方式。首先先请大家独立阅读文本,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做旁批,这两步呢我们已经在课下完成了。那么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来交流大家的旁批。(“旁批”古已有之,“交流旁批”实乃继承发展。)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的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请找出直接写梁任公的词句,品评梁任公的独特魅力。希望你用心体会,融情入文,写出准确的、富有情味的旁批。(预习作业要求明确,既便于学生操作,又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构件”。)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写梁任公出场的文字。 师:王思读的节奏处理得特别好。特别欣赏她的最后一句: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们仿佛也感觉有一位大人物要出场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这段同学们所作的旁批。 PPT: 原文: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旁批: 1.气质高雅,但平易近人,为人正直,令人关注。 2.短小精悍-浓缩的都是精华; 秃头顶-光芒四射; 步履稳健,左右顾盼-自由洒脱。 3.智慧超群,随性洒脱,神采奕奕! 师:哪些旁批准确地传达了此段中梁任公的独特魅力?哪些旁批还不够准确,为什么?请同学发言。 生:第三,他说“智慧超群,随性洒脱,神采奕奕!”这我很同意。因为确实可以从他“左右顾盼”的神情当中可以看出他随性洒脱。“智慧超群”也是可以的,从他“风神潇洒”上看出来。 师:好的,请坐。那我问问作者-第一则旁批的作者是高锐。你当时为什么要说“平易近人”和“为人正直”呢? 生:文章里“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里体现出来的气质高雅,“平易近人”是从他的外貌表现出来的,“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就是觉得如果看着这么一个人的话,就会觉得他是很和善的一个人。 师:哦,不是那种高大威猛的。短小精悍的,是吧? 生:就是不是气势压人的那种人,(他是)很和蔼的人。“为人正直”我是从“步履稳健”里找出来的,因为“步履稳健”说明他这个人挺放得开,(是)挺大度的一个人,(是)作一番大事业的人。 师:所以你觉得他一定是正直的。高锐是这个看法,有没有同学对他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呢?(引发学生思想的碰撞,在相互切磋中“是非”自明,比教师直言,棋高一着。) 生:我觉得大部分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对从“步履稳健”就能得出“为人正直”感到有些奇怪。因为“步履稳健”可以看出来他这个人很稳,或者说在之前有足够的准备,或者说自信。但如果说这样就是正直的,我对这有一点疑问。 师:大家觉得呢?一个人是否为人正直是不是不能从步伐看出来?那我们以后不用修身,专门练步伐就行了,对吧。我也是这样想,高锐再想想好不好?但是高锐提了一个“平易近人”,我看很多同学旁批里都有这个词。“平易近人”的得出可以理解,那高锐你刚才是从他的长相上让人比较亲近得出的。那高锐你注意一下,“平易近人”一般是指一个人待人的态度,是吧?这个“平易近人”我们换一个词。他“穿着肥大的长袍”,不是西装革履,换一个词,想想,应该是什么?(有效地点拨和指导学生,凸显教师引领。) 师:刚才王斑对第二则魏余特“秃头顶-光芒四射”提出了意见。魏余特你来说说看。 生:首先,“短小精悍-浓缩的都是精华”,我觉得虽然他身材短小,让人觉得不起眼,但他是学者,非常有文化。所以用“浓缩的都是精华”来形容。“步履稳健,左右顾盼-自由洒脱。”说明他行为自由洒脱,也能说明他为演讲准备得非常充足,侧面体现出他的自信。 师:胸有成竹是吧?很好。 生:第二个“秃头顶-光芒四射”,我现在觉得是综合的体现。(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中,进一步深化思考,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理解和认识。)从他“步履稳健,左右顾盼”这种眼光中体现出来自信。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梁任公开场白的这一段。我请陈畅硕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我这么读原因就是因为他作演讲,所以我觉得他的应该是感觉比较谦逊的,所以我把语速放慢一些,就是想把梁任公姿态放低一些。 (一问一答间,显出教师的精心设计。用声音传达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综合培养,考虑深远。) 师:哦,低调一些是吧。好,请坐!他是这样理解的。那我们同学和陈同学一起在这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怎么来做旁批的。 PPT片学生的4条旁批 1风趣幽默,善于自嘲。 2好一位自信满满的学者! 3不做作,真性情! 4作为学者,梁启超是谦虚的;作为文人,梁启超是自负的。 师:大家比较一下,看看谁对这段的理解比较准确?(品评旁批手段而已,深入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方是要义。)哪位同学来说?好,开始发言吧! 生:第一个我觉得“风趣幽默”可能有一点,但是“善于自嘲”我不大同意。第一句说:“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能体现出他的谦逊、谦虚。然后“可是也有一点喽!”不能说他是自嘲,而是他那种自信。 师:这是王斑写的,那么请王斑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写? 师:好,我很欣赏,也要表扬王斑在课外涉猎和课文有关的内容这一点,非常好。但是,做旁批时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呀,王斑?他说如果就单品第四自然段,写一般的旁批太俗了,所以我得来个新鲜的,他来个新鲜的没有随便写,他有一点特别好,他去治学了,对不对!但是要注意,首先要完成旁批的任务,要品此段。(点评恰当好处,引导学生对所做批注梳理,肯定“治学”,指出“偏离要求”。“开放”与“限制”统一,审题能力训练暗含其中。)还有没有同学要发言啊?马劭颉来。 生:我评第二句。“好一位自信满满的学者!”自信满满是从他那个“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这一个轻微的动作,表现他自己对于场下那么多的听众一点没有紧张的情绪,然后“眼睛向上一翻”,很自然,然后“轻轻点一下头”,说下一句, 师:你来做一下那动作给同学们看一下,好不好。怎么边点头边说的?来。 生: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师:好,请坐。王思,第四个是你写的,你的批语你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当时确实没有看明白,来,你来解释一下。 师:祝凯家说说看,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开场白? 生:我的理解是,我觉得这个梁启超本来是想说自己有点学问的,但是我觉得前面这句“启超没有什么学问-”,我觉得像那种客套话,就是说比方演讲,你不管干什么,你先自谦一番,我不怎么样,我没什么学问,然后大家多包涵,然后剩下的一句又觉得自己说的有点过头了,他觉得自己有学问啊,然后又补了一句,然后说“可是也有一点喽”,我觉得是这么个意思,实际上他还是有自信,他觉得自己能够讲好这个,就说自己有一点学问。师:说得真好,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我就认可作者梁实秋的话了,梁实秋说,像这样谦逊又自负的话很难听到,我就认可梁启超先生是又谦虚又自负了,我再读再读。(“第一遍读”“再读再读”,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过程与学生一起分享,日久天长,会“润物细无声”。)我觉得梁启超先生在设计自己的开场白,前面的那句谦虚是先抑,后面那个说出自己的自负,说出自己的了不起,只是,是什么?后扬。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而且我们能想象当时的会场,开始说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大家反应都平平,对不对?然后下面又来一句,可是也有一点喽,注意那个“喽”,什么语气啊?得意。我觉得应该把1、2、3则旁批合起来理解,是个风趣幽默的、是个自信满满的,是一个不造作的,有什么说什么的,我自信,我就说出来的,那个真性情的梁任公,对不对?好,理解到这一层,我就要请你们来模仿梁任公的语气来读这两句开场白,我希望你们用声音来传达他的魅力。(通过朗读,反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听、说、读、写、思“立体化”的能力培养。)好,谁来读?刘宇林?试试。 师:哦,我们听出那种自得来了。马劭颉还能不能来好好的读一遍,刚才就让你读了一半,连起来读,动作也做出来,好不好? 师:不错。读得非常的好。我在这再加一句,有同学的旁批里说,谦虚谨慎是梁任公一贯的作风,我给大家补充一下,我倒觉得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批的“少也狂生,老也狂生”批得特别准,梁启超这个人一辈子都是很自信的,即使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流亡日本的时候,那样的逆境下,他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他说“十年之后当思我,”现在我在逆境当中,但是十年之后国人都会想我的,然后第二句“举国尤狂欲语谁”,全国的人们听到我要回来之后,都欢喜若狂,欲语谁?(教师补充适时适量,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说谁啊?同学们说说谁啊?唉,说自己呗。对,非常自信,甚至有点狂。但是这就是他的真性情。当然我们品读梁启超文字的重头戏不在出场,而在演讲部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第七自然段。我来请李庆同学读一下第七自然段。 师:读得非常好,非常流畅。这段同学们的旁批我看完之后,发现大家对这一段梁实秋先生要传达的主要意思把握得很准。这段同学们都看出来了,主要他是赞美梁启超学识高超的,赞美哪一点,用书上的话回答我。 师:博闻强记,哎,我们这一段的旁批呢,风格虽然不一,但几乎没有争议,我发现有一则旁批与众不同,我来介绍给大家,这是梁万佳同学的旁批。你来读一下你的旁批。 师:读得也很好。很动感情,那我想问问你,你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通过品读课文来写出这段旁批的? 生:我想来逐句地来解释一下我的旁批,第一句是“引不完的知识”,这来源于本段的第一句,“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我觉得梁任公先生能够把这么长的一个演讲稿能够顺利的演讲出来,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他还能随时旁征博引许多作品,然后背诵得出,从中我可以深刻体会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博闻强记是作者的用词,我觉得里面蕴藏的是作者的情感,而我在写旁批的时候要写出我自己的情感,所以就写出了这句“引不完的知识”而所有这些,包括梁任公先生博闻强记,演讲的时候敲秃头的动作,还有就是他的激情四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有忘不掉的记忆,所以我的旁批是:“引不完的知识,敲不痛的秃头,挡不住的激情,忘不掉的记忆”。(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小作者对批注的逐句解读实在精彩。这样的交流,对于倾听者是震撼,更是模仿借鉴的范例。这个过程,于发言者和倾听者而言,均是对所学内容的不断梳理整合,发现、探究。) 师:同学们看,梁万佳这个旁批啊,有描写-“敲不痛的秃头”,有评价-“挡不住的激情”“引不完的知识”,有抒情-“忘不掉的记忆”。她写得特别动情,她把作者梁实秋先生想说的东西都说出来了,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可能跟很多同学是一样的,第一遍,哦,这可能是写梁任公先生记忆力强,后来我再读,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个“敲头”的那个动作。大家呢?是这样的吗? 老师:写那个敲头的动作,是梁实秋想告诉你们的,梁任公不是一个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很严肃的那么一个人,就像我们平时生活当中见到的那么一个老先生梁任公是一个真人啊,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所以梁实秋先生写得特别的动情。当然,整篇课文写得最动情的一个段落是-同学们说? 师:我也让马劭劼同学准备了一下,我想让他动情地来朗诵第八自然段。好,来,开始吧。 老师:谢谢谢谢,读得真好。(谢字频频,谢情真切,谢出新“理念”。) 老师:那,我想,咱们同学在这一自然段的旁批是能够和马劭劼的朗诵相匹配的。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旁批也写得非常动情。 PPT片出示学生的旁批。 陈畅硕:时哭时笑,情随文变,真乃性情中人! 于惠彤:投入之深,读书之多,了解之透,令人感叹! 徐金洋:超具激情的表演力,催人泪下的感染力,深刻透彻的理解力,太有才了!” 老师:他们写得真的挺好的,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啊,如果就这样理解梁任公“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有时掩面”我觉得还不够。我觉得太浅了。梁任公的魅力还没有被大家发现,所以呢,我在这儿准备了两个讨论题,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借此,大家深入地了解梁任公。(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在破解难点之时,可谓“物尽其用”,避免“走过场”。) 第一个问题:梁启超先生演讲的时候,为什么忽而悲忽而笑?第二,也就是第八自然段,大家看黑板就可以了:梁实秋先生在文章结尾对任公赞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里的“热心肠”应该怎样理解? 好,听清我的要求,待会儿讨论的时候,围绕这个讨论题来讨论,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回答。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好,同学注意看我的幻灯,我给大家补充点资料,讨论的时候可以参考。(既拓宽学生视野,又教给学生治学。作出有深度的批注有赖于阅读的广度。) 老师:他说屈原有极高寒的理想和极火热的心肠。他最喜欢吟诵屈原的这句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另一位呢,他推崇的古人是-杜甫。他说杜甫啊,不是诗圣,是情圣。他说杜甫有一句诗叫“穷年忧黎元”,“黎元”是百姓的意思,“叹息肠内热”,他说这一句诗只有最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够写出来。 还有一个资料给大家参考,梁启超给自己取号为“饮冰室主人”的来历,大家还记得吗? 那么我的要求就是讨论的时候要结合我的资料进行讨论。好,现在开始。3分钟。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给背景音乐。教师到讲台下和学生交流,询问小组讨论情况) 老师:组长来代表发言。发言的时候,我们也想听听,你们组员是怎么想的,这个答案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养成善说、会听、肯于思考的习惯尽在要求中。)好吧? 学生1:出自庄子“内热饮冰”。说明当时,梁启超先生内心,也不能说当时吧,可能是一生,内心都十分火热,他前半生是对于政治的、国家的建设,后半生是对学业,有火热的激情,只能用饮冰消解内热。然后,“热心肠”,通过他的讲演,还可以看出他对于当时的,嗯,当时的,后代的,教育事业非常的热心。 学生2:我们组是这样认为的:首先呢,是看了第八段“忽而悲忽而笑”,我们认为他们的悲笑,他的所有的悲笑都是为了国家和当时的一些人们 然后他的热心肠呢,首先是我们组的李琦同学说的,他所谓的热并不是指外热的那种,还有一些小热,是心底里的那种热,是那种对祖国的热爱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热情。他呢,是一个,我们可以看文章中提到,他专心学术,演讲感动教育了学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是“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 师:是给的那个资料吗? 生:不是。第九段。第九段中说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就是说先生将自己的一些感动,他将自己的一些感受传授了出去,然后引领了中国的一批青年学者。这也是体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希望这些人和他一起,在思想上在当时对国家给予一定的(帮助)或者说拯救吧, 师:你们组说得特别好。我回过头来说,第一组引用了梁启超给自己起号为“饮冰室主人”,由此来进行阐发。你们组主要针对桃花扇和“剑外忽传收蓟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句子来补充的。 生:我们组郭帅同学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从“热心肠”这个词来看,它主要偏重于“热”,表达了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热血;从桃花扇这个故事能表现出梁任公先生的一种感情,非常热烈的感情;从“剑外忽传收蓟北,忽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中,可以表现出梁任公与杜甫一样,对国情的关心;也表现了他与屈原一样,有政治理想和抱负,这是郭帅的看法。而梁任公先生也是因为内心的火热而在演讲中大笑、狂笑,因内心的热情而把感情都发挥出来,以至于到哭泣的地步。而且,结合他自号“饮冰室主人”可以看出,其实我们可以想到他的热情不能完全发之于外,因为当时受很多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说他自己“冰室”以缓解内心那种热情不能发挥出来的痛苦。 师:我要说几句,我要赞美你们,我觉得,知任公者,六班学生也。(学生笑)真的是这样的,因为有两点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第一个是王思说的,说他不仅是自己内热,他还想以他的热情来影响一代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也像他一样,一心以救国为务,“内热”。对吧?还有刚才王斑也说到了,他体会到了,梁任公当时取这个号,是因为他有一腔热情而不能报国,而不能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那种痛苦,所以他才取这个号。你们想得真好,所以老师真的发自内心地赞美你们。(师坦言不如“弟子”,亦反映出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新的体验和发现。集众生之智,呈真知灼见,丰富对文本的理解。)你们说得很好,那么,第八段我们得重新作旁批了,因为当时咱们做得浅点,现在同学们知道所谓“热心肠”的意思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写出一条就行。开始写旁批。 师:我想请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即兴所作的旁批,魏余特已经写好了是吧。来,话筒。 生:我写的是,做人真实、不拘小节,希望以自己的热情带给更多的人与国家。 生:希望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新一代有热情的青年。 生:哭笑表不尽真情,饮冰压不住热血。 师:哟,非常好,“哭笑表不尽真情,饮冰压不住热血”,多好。师:我觉得是对的,你的理解是准确的。好,同学们先说到这儿。我自己也写了,我当然是课前写好了。我的还不如你们的,看一看。献丑了。看一下老师的。我写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