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1 安装任务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塔吊基础定位 .1 1.3 塔吊总图 .1 1.4 塔机主要性能参数和安装重量 .2 1.5 安装塔吊工期要求 .2 2 编制依据 .2 3 安装准备和条件 .3 3.1 人力资源配备 .3 3.2 安装条件 .3 4 四桩基础计算 .3 4.1 塔吊基本参数 .3 4.2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 .3 4.3 承台弯矩及单桩桩顶竖向力的计 .4 4.4 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 .5 4.5 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 .5 4.6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 .6 4.7 桩配筋计算算.6 5 附着计算 .6 5.1 支座力计算 .6 5.2 附着杆内力计算 .8 5.3 附着杆强度验算 .9 5.4 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9 5.5 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10 6 塔吊桩基础稳定性计算 10 6.1 参数信息 .10 6.2 桩侧土压力计算 .11 6.2.1水平荷载.11 6.2.2水平抗力计算.13 6.3 桩侧弯矩计算 .14 6.4 基础稳定性计算 .14 7 安装方法及工艺要求 14 7.1 立塔的注意事项 .14 7.2 基础设计施工要求 .15 7.3 吊装立塔 .15 7.4 吊装标准节 MQQ 和 2 节标准节 MQ.15 7.5 吊装爬升架 .15 7.6 安装回转支承总成 .16 7.7 吊装回转塔身 .17 7.8 安装塔顶 .18 7.9 安装平衡臂总成 .19 7.10 吊装司机室 .21 7.11 吊装起重臂总成 .21 7.12 配装平衡重 .23 7.13 起升机构绕绳系统 .23 7.14 接电源及试运转 .24 7.15 顶升加节 .24 7.15.1顶升前的准备24 7.15.2顶升前塔机的配平24 7.15.3顶升作业(见下图)24 8 试吊 .25 8.1 部件检查 .25 8.2 安全装置调试 .26 8.3 26 8.4 塔机组装好后应进行的实验 .28 9 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28 10 技术记录要求 .28 11 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措施和文明施工 .28 12 附着 29 附表 1 .30 附表 2 .31 附表 3 .32 附表 4 .33 附表 5 .34 QTZ63QTZ63 塔式起重机安装方案塔式起重机安装方案 (含计算书(含计算书) 1 安装任务 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根据 施工组织设计需在三期生产厂房安装壹台 QTZ63 自升 式起重塔吊以配合该厂房的施工。本次塔吊为固定式安装,50m 臂长,钩下最大高度 70m,可以满足 工程需要。 (安装本次塔吊时,暂安装 5 个标准节,根据工程需要,依次顶升高度) 。 1.21.2 塔吊基础定位塔吊基础定位 据现场踏勘,施工现场非常狭小,塔吊安装位置只能选择在建筑物轴与交界处外侧(详见下 A 6 图) 。 1.31.3 塔吊总图塔吊总图 1.41.4 塔机主要性能参数和安装重量塔机主要性能参数和安装重量 机型: QTZ63 最大工程幅度: 50m 最大钩下高度: 100m 最大起重量: 6T 最大幅度时起重量: 1.2T(起重绳 2 倍率) 1.2T(起重绳 4 倍率) 起重速度: 2 倍率: 起重量 3T 时: 9/40/80m/mim 4 倍率: 起重量 6T 时: 4.5/20/40m/min 回转速度: 0.6r/min 牵引小车速度: 20/40r/min 总功率: 31.4kw 本次安装总重: 33.827T 标准节(8 节): 5.6T 爬升架塔身: 2.9T 回转塔身驾驶室: 3.45T 塔 顶: 0.85T 平衡臂总成: 3.862T 起重臂总成: 3.965T 平衡重: 13.2T 1.51.5 安装塔吊工期要求安装塔吊工期要求 项 目时 间备 注 基础节、爬升架、回转支承、塔身、驾驶 室、塔顶、平衡臂、起重臂、平衡重 1 天 电气、顶升1 天 试吊1 天 2 编制依据 2.1QTZ63 塔式起重机说明书 2.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2.3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查和报废实用规范GB5972-86 2.4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 2.5建筑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规范和方法GB5201-85 3 安装准备和条件 3.13.1 人力资源配备人力资源配备 现场负责人:* 质量安全员:* 成 员:* * 电工 1 人: 对塔吊电气系统进线恢复 测量工 1 人:对塔吊垂直度进行测量 名 称规格单位数量 汽车吊16 吨台1 千斤绳 637+1-17.5/mm 根4 卸 扣4.9T只4 活动板手12 寸把2 钢丝钳把1 榔 头18P、6P、4P把3 白棕绳 20 米50 3.23.2 安装条件安装条件 为新建项目,塔吊组合及安装场地狭窄,地基平整,周围有高压 线及建筑物。安装时必须注意塔吊的安、拆方向。 4 四桩基础计算 4.14.1 塔吊基本参数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QTZ63, 塔吊起升高度H:43.000m, 塔身宽度B:1.6m, 基础埋深D:1.500m, 自重F1:225.4kN, 基础承台厚度Hc:1.000m, 最大起重荷载F2:60kN, 基础承台宽度Bc:5.000m, 桩钢筋级别:HPB235, 桩直径或者方桩边长:0.700m, 桩间距a:4m, 承台箍筋间距S:200.000mm, 承台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50mm, 空心桩的空心直径:0.35m。 额定起重力矩是:600kNm, 基础所受的水平力:30kN, 标准节长度:2.5m, 主弦杆材料:圆钢, 宽度/直径c:120mm, 所处城市:上海, 基本风压0:0.5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郊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z:1.25 。 4.24.2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225.4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k=F1+F2=285.40kN; (1 1)塔吊风荷载计算)塔吊风荷载计算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风荷载体型系数: 地处上海,基本风压为0=0.55kN/m2; 查表得:荷载高度变化系数z=1.25; 挡风系数计算: =3B+2b+(4B2+b2)1/2c/(Bb)=(31.6+22.5+(41.62+2.52)0.5)0.12/(1.62.5)=0.416; 因为是圆钢,体型系数s=1.292;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取:z=1.0; 所以风荷载设计值为: =0.7zsz0=0.71.001.2921.250.55=0.622kN/m2; (2 2)塔吊弯矩计算)塔吊弯矩计算 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 M=BHH0.5=0.6220.4161.643430.5=382.302kNm; MkmaxMeMPhc600382.3023011012.3kNm; 4.34.3 承台弯矩及单桩桩顶竖向力的计算承台弯矩及单桩桩顶竖向力的计算 (1 1)桩顶竖向力的计算)桩顶竖向力的计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1.1条,在实际情况中x、y轴是随机变化的,所以 取最不利情况计算。 Nik=(Fk+Gk)/4)/nMykxi/xj2Mxkyi/yj2; 其中 n单桩个数,n=4; Fk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Fk=285.40kN; Gk桩基承台的自重标准值:Gk=25BcBcHc=255.005.001.00=625.00kN; Mxk,Myk承台底面的弯矩标准值,取1012.30kNm; 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a/20.5=2.83m; Nik单桩桩顶竖向力标准值;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标准值 最大压力:Nkmax=(285.40+625.00)/4+1012.302.83/(22.832)=406.55kN。 最小压力:Nkmin=(285.40+625.00)/4-1012.302.83/(22.832)=48.65kN。 不需要验算桩的抗拔! (2 2)承台弯矩的计算)承台弯矩的计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9.2条。 Mx = Niyi My = Nixi 其中 Mx,My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 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取a/2-B/2=1.20m; N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Ni1=1.2(Nkmax-Gk/4)=300.36kN; 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Mx=My=2300.361.20=720.87kNm。 4.44.4 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s = M/(1fcbh02) = 1-(1-2s)1/2 s = 1-/2 As = M/(sh0fy) 式中,l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1取为 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得1.00;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16.70N/mm2; ho承台的计算高度:Hc-50.00=950.00mm;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210.00N/mm2; 经过计算得:s=720.87106/(1.0016.705000.00950.002)=0.010; =1-(1-20.010)0.5=0.010; s =1-0.010/2=0.995; Asx =Asy =720.87106/(0.995950.00210.00)=3630.82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构造最小配筋面积为: 5000.001000.000.15%=7500.00mm2。 建议配筋值:HPB235钢筋,18160。承台底面单向根数30根。实际配筋值7635mm2。 4.54.5 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9.9条,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下面公式: Vhsftb0h0 其中,b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0=5000mm;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a/h0,此处,a=0.92m;当 3时,取 =3,得=0.968; h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0800mm时,取h0=800mm,h02000mm时,取 h0=2000mm,其间按内插法取值,hs=(800/950)1/4=0.958; 承台剪切系数,=1.75/(0.968+1)=0.889; 0.9580.8891.575000950=6351.187kN1.2406.551=487.861kN; 经过计算承台已满足抗剪要求,只需构造配箍筋! 4.64.6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 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2.1条: 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中最大值Nk=406.551kN;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公式: Quk=uqsikli+qpk(Aj+pAp1) u桩身的周长,u=2.199m; Aj空心桩桩端净面积,Aj=0.289m2; 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p=0.8; Ap1空心桩敞口面积,Ap1=0.096m2; 各土层厚度及阻力标准值如下表: 序号土厚度(m) 土侧阻力标准值 (kPa) 土端阻力标准值 (kPa) 抗拔 系数 土名称 125.0025.00825.000.80 砂类土中的群桩 210.0025.00965.000.70 粉土或砂土 由于桩的入土深度为10.00m,所以桩端是在第1层土层。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Quk=2.199250+825(0.289+0.80.096)=851.401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Quk/2+cfakAc=851.401/2+0.411005.865=666.172kN; Nk=406.551kN1.2R=1.2666.172=799.406kN; 桩基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4.74.7 桩配筋计算桩配筋计算 (1 1)桩构造配筋计算)桩构造配筋计算 As=d2/40.65%=3.147002/40.65%=2501mm2; (2 2)桩抗压钢筋计算)桩抗压钢筋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桩顶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只需构造配筋! (3 3)桩受拉钢筋计算)桩受拉钢筋计算 桩不受拉力,不计算这部分配筋,只需构造配筋! 建议配筋值:HPB235钢筋,3210。实际配筋值2512 mm2。 依据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 箍筋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 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 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 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5 5 附着计算附着计算 5.15.1 支座力计算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 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 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k=0zsz = 0.4501.1701.4500.700 =0.534 kN/m2; 其中 0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0 = 0.450 kN/m2;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z = 1.450 ; s 风荷载体型系数:s = 1.170; z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Ks = 0.5341.6000.200 = 0.171 kN/m; 其中 Wk 风荷载水平压力,Wk= 0.534 kN/m2; B 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 Ks 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 0.200; 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171 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500.000 kNm;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w = 83.6835kN ; 5.25.2 附着杆内力计算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Fx=0 T1cos1+T2cos2-T3cos3=-Nwcos Fy=0 T1sin1+T2sin2+T3sin3=-Nwsin M0=0 T1(b1+c/2)cos1-(1+c/2)sin1+T2(b1+c/2)cos2-(1+c/2)sin2+T3-(b1+c/2)cos3+(2-1- c/2)sin3=Mw 其中: 1=arctanb1/a1 2=arctanb1/(a1+c) 3=arctanb1/(a2- a1-c)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 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 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 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97.40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2.26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80.35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0.53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6.35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90.35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 = 45, 135, 225, 315,M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 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73.97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20.61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84.78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73.97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0.61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84.78 kN; 5.35.3 附着杆强度验算附着杆强度验算 1 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90.348 kN; An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2.6号槽钢; 查表可知 An =1569.00 mm2。 经计算, 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 =90347.680/1569.00 =57.583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 2 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 杆1: 取N =97.404kN; 杆2: 取N =20.612kN; 杆3: 取N =84.780kN; An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2.6号槽钢; 查表可知 An = 1569.00 mm2。 -杆件长细比,杆1:取=101, 杆2:取=123, 杆3:取=94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 是根据 查表计算得: 杆1: 取=0.549, 杆2: 取=0.421, 杆3: 取=0.594; 经计算, 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 =113.079 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 5.45.4 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附着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多采用与预埋件在建筑物构件上的螺栓连接。预埋螺栓的规格和施工要 求如果说明书没有规定,应该按照下面要求确定: (1)预埋螺栓必须用Q235钢制作; (2)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预埋螺栓的直径大于24mm; (4)预埋螺栓的埋入长度和数量满足下面要求:0.75ndlf=N 其中n为预埋螺栓数量;d为预埋螺栓直径;l为预埋螺栓埋入长度;f为预埋螺栓与混凝土粘接强 度(C20为1.5N/mm2,C30为3.0N/mm2);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5) 预埋螺栓数量,单耳支座不少于4只,双耳支座不少于8只;预埋螺栓埋入长度不少于15d; 螺栓埋入端应作弯钩并加横向锚固钢筋。 5.55.5 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 (1)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在轻质隔墙 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 (2)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 (3)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重内墙上; (4)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 6 6、塔吊桩基础稳定性计算、塔吊桩基础稳定性计算 6.16.1 参数信息参数信息 (1 1)基坑基本参数)基坑基本参数 基坑开挖深度H:4m; 桩直径d:0.6m; 桩与土接触点深度H1:2m; 桩入土深度H2:5m; 塔吊最大倾覆力矩M:100kNm; 主动土压力分配系数:0.7; 基坑外侧水位深度hwa:3m; 基坑以下水位深度hwp:1m; 稳定性计算安全系数K:1.2; (2 2)土层参数)土层参数 土层类型 厚度hi (m) 重度i (kN/m3) 浮重度mi (kN/m3) 内聚力ci (kPa) 摩擦角i () 粉土或砂土 418201030 粘性土 102124820 (3 3)荷载参数)荷载参数 布置方式荷载值Pi(kPa)距基坑边线距离l1(m)作用宽度ai(m) 满布 10- 局布 512 (4 4)支撑参数)支撑参数 序号支撑点与填土面距离(m)作用力(kN) 10.520 示意图 6.26.2 桩侧土压力计算桩侧土压力计算 6.2.16.2.1 水平荷载水平荷载 (1 1)、主动土压力系数:)、主动土压力系数: Ka1=tan2(45- 1/2)= tan2(45-30/2)=0.333; Ka2=tan2(45- 2/2)= tan2(45-30/2)=0.333; Ka3=tan2(45- 3/2)= tan2(45-30/2)=0.333; Ka4=tan2(45- 4/2)= tan2(45-30/2)=0.333; Ka5=tan2(45- 5/2)= tan2(45-20/2)=0.49; Ka6=tan2(45- 6/2)= tan2(45-20/2)=0.49; (2 2)、土压力、地下水以及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水平荷载:)、土压力、地下水以及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水平荷载: 第1层土:0 1米; a1上 = P1Ka1-2C1Ka10.5 = 100.333-2100.3330.5 = -8.214kN/m; a1下 = (1h1+P1)Ka1-2C1Ka10.5 = 181+100.333-2100.3330.5 = -2.214kN/m; 第2层土:12米; H2 = ihi/2 = 18/18 = 1; a2上 = 2H2+P1+P2a2/(a2+2l2)Ka2-2C2Ka20.5 = 181+10+2.50.333-2100.3330.5 = -1.38kN/m; a2下 = 2(H2+h2)+P1+P2a2/(a2+2l2)Ka2-2C2Ka20.5 = 18(1+1)+10+2.50.333-2100.3330.5 = 4.62kN/m; 第3层土:2 3米; H3 = ihi/3 = 36/18 = 2; a3上 = 3H3+P1+P2a2/(a2+2l2)Ka3-2C3Ka30.5 = 182+10+2.50.333-2100.3330.5 = 4.62kN/m; a3下 = 3(H3+h3)+P1+P2a2/(a2+2l2)Ka3-2C3Ka30.5 = 18(2+1)+10+2.50.333-2100.3330.5 = 10.62kN/m; 第4层土:34米; H4 = ihi/4 = 54/18 = 3; a4上 = 4H4+P1+P2a2/(a2+2l2)Ka4-2C4Ka40.5 = 183+10+2.50.333-2100.3330.5 = 10.62kN/m; a4下 = 4H4+P1+P2a2/(a2+2l2)Ka4-2C4Ka40.5+h4Ka4+0.5wh42 = 183+10+2.50.333-2100.3330.5+2010.333+0.51012 = 22.286kN/m; 第5层土:45米; H5 = H4 = 3; a5上 = 5H5+P1+P2a2/(a2+2l2)Ka5-2C5Ka50.5+h5Ka5+0.5wh52 = 213+10+2.50.49-280.490.5+2410.49+0.51012 = 42.581kN/m; a5下 = 5H5+P1+P2a2/(a2+2l2)Ka5-2C5Ka50.5+h5Ka5+0.5wh52 = 213+10+2.50.49-280.490.5+2420.49+0.51022 = 69.348kN/m; 第6层土:59米; H6 = H5 = 3; a6上 = 6H6+P1Ka6-2C6Ka60.5+h6Ka6+0.5wh62 = 213+100.49-280.490.5+2420.49+0.51022 = 68.122kN/m; a6下 = 6H6+P1Ka6-2C6Ka60.5+h6Ka6+0.5wh62 = 213+100.49-280.490.5+2460.49+0.51062 = 275.19kN/m; (3 3)、水平荷载、水平荷载: 临界深度:Z0=(a2下h2)/(a2上+ a2下)=(4.621)/(1.384.62)=0.77m; 第1层土:Ea1=0kN/m; 第2层土: Ea2=0.5Z0a2下=0.50.774.62=1.778kN/m; 作用位置:ha2=Z0/3+hi=0.77/3+7=7.257m; 第3层土: Ea3=h3(a3上+a3下)/2=1(4.62+10.62)/2=7.62kN/m; 作用位置:ha3=h3(2a3上+a3下)/(3a3上+3a3下)+hi =1(24.62+10.62)/(34.62+310.62)+6 =6.434m; 第4层土: Ea4=h4(a4上+a4下)/2=1(10.62+22.286)/2=16.453kN/m; 作用位置:ha4=h4(2a4上+a4下)/(3a4上+3a4下)+hi =1(210.62+22.286)/(310.62+322.286)+5 =5.441m; 第5层土: Ea5=h5(a5上+a5下)/2=1(42.581+69.348)/2=55.964kN/m; 作用位置:ha5=h5(2a5上+a5下)/(3a5上+3a5下)+hi =1(242.581+69.348)/(342.581+369.348)+4 =4.46m; 第6层土: Ea6=h6(a6上+a6下)/2=4(68.122+275.19)/2=686.623kN/m; 作用位置:ha6=h6(2a6上+a6下)/(3a6上+3a6下)+hi =4(268.122+275.19)/(368.122+3275.19)+0 =1.598m; 土压力合力:Ea= Eai= 1.778+7.62+16.453+55.964+686.623=768.438kN/m; 合力作用点: ha= hiEai/Ea =(1.7787.257+7.626.434+16.4535.441+55.9644.46+686.6231.598)/768.438 =1.95m; 6.2.26.2.2 水平抗力计算水平抗力计算 (1 1)被动土压力系数:)被动土压力系数: Kp1=tan2(45+ 1/2)= tan2(45+20/2)=2.04; Kp2=tan2(45+ 2/2)= tan2(45+20/2)=2.04; (2 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 第1层土:4 5米; p1上 = 2C1Kp10.5 = 282.040.5 = 22.85kN/m; p1下 = 1h1Kp1+2C1Kp10.5 = 2112.04+282.040.5 = 65.682kN/m; 第2层土:5 9米; H2 = ihi/2 = 21/21 = 1; a2上 = 2H2Kp2+2C2Kp20.5 = 2112.04+282.040.5 = 65.682kN/m; a2下 = 2H2Kp2+2C2Kp20.5+h2Kp2+0.5wh22 = 2112.04+282.040.5+2442.04+0.51042 = 341.484kN/m; (3 3)水平荷载:)水平荷载: 第1层土: Ep1=h1(p1上+p1下)/2=1(22.85+65.682)/2=44.266kN/m; 作用位置: hp1=h1(2p1上+p1下)/(3p1上+3p1下)+hi =1(222.85+65.682)/(322.85+365.682)+4 =4.419m; 第2层土: Ep2=h2(p2上+p2下)/2=4(65.682+341.484)/2=814.333kN/m; 作用位置: hp2=h2(2p2上+p2下)/(3p2上+3p2下)+hi =4(265.682+341.484)/(365.682+3341.484)+0 =1.548m; 土压力合力:Ep= Epi= 44.266+814.333=858.599kN/m; 合力作用点:hp= hiEpi/Ep= (44.2664.419+814.3331.548)/858.599=1.696m; 6.36.3 桩侧弯矩计算桩侧弯矩计算 (1 1)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 M1 = 0.70.6768.4381.95 = 629.251kNm; (2 2)被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被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 M2 = 0.6858.5991.696 = 873.935kNm; (3 3)支撑对桩底弯矩)支撑对桩底弯矩 M3 = 170kNm; 6.46.4 基础稳定性计算基础稳定性计算 M3+M2K(M+M1) 170+873.935=1043.935kNm 1.2(100+629.251)=875.101kNm; 塔吊稳定性满足要求! 7 7 安装方法及工艺要求安装方法及工艺要求 7.1 立塔的注意事项立塔的注意事项 a. 塔机安装工作应在塔机最高处风速不大于 13m/s 时进行。 b. 必须遵循立塔程序。 c. 注意吊点的选择,根据吊装部件选用长度适当,质量可靠的吊具。 d. 塔机各部件所有可拆的销轴,塔身连接的螺栓、螺母均是专门特制零件,不得随意代换。 e. 必须安装并使用如扶梯、平台、护栏等安全保护装置。 f. 必须根据起重臂臂长,正确确定配重数量,在安装起重臂之前,必须先在平衡上安装一块重 1.6T 的平衡重,注意严禁超过此数量。 g. 装好起重臂后平衡臂上未装够规定的平衡重前,严重起重臂吊载。 h. 标准节的安装不得任意交换方位,否则无法进行顶升。 i. 塔机在施工现场的安装位置,必须保证塔机的最大旋转部分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 1.5m, 塔机任何部位与架空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如下图表。 起重机距离输电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 KV 安全距离 M 1115204060110200 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 沿水平方向1.01.52.04.06.0 j. 顶升过程中,严禁旋转起重臂以及使用吊钩起升和放下。 7.2 基础设计施工要求基础设计施工要求 基础设计施工,固定支腿预埋时需用基础节找正垂直度,要求 1.5/1000。 7.3 吊装立塔吊装立塔 安装好压板及固定基础节后,固定式立塔的顺序按下图进行。 7.4 吊装标准节吊装标准节 MQQ 和和 2 节标准节节标准节 MQ a. 将吊具挂在标准节 MQQ 上,将其吊起,安装到已埋好的固定基础上的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MQQ 上,再将标准 2 节标准节 MQ 安装到标准节 MQQ 上,或将 2 节标准节 MQ 己安装好的底架固 定式的基节 II 上,每个标准节 MQ 用 12 件 10.9 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牢靠。 (标准节上有踏步的一面应在 同一平面且要考虑塔机的降塔拆卸) 。此时在基础上已有 l 节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MQQ、1 节标准节 MQQ 和 2 节标准节 MQ(见右图) 。 b. M36 高强度螺栓的预紧扭矩为 2400N.m,每根高强度螺栓均应装配两个垫圈(下个垫在螺栓头 下,一个垫在螺母下,且使有倒角的一面朝向螺栓头或螺母,见右图)及两个螺母并拧紧防松,双螺 母中防松螺母拧紧扭矩应稍大于或等于 2400N.m。 c. 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检查其垂直度,主弦杆四个侧面的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 1.5/1000。 7.5 吊装爬升架吊装爬升架 a. 将爬升架按图要求组装完毕后,如下图所示, 将吊具挂在爬升架上,拉紧钢丝绳吊起。切记 安装顶升油缸的位置必须与塔身踏步同侧。 b. 将爬升架缓慢套装在二个标准节 MQ 侧。 c. 将爬升架上的爬爪放在标准节 MQ 的第二节(从上往下数)上部的踏步上,再调整好 16 个爬 升导轮与标准节 MQ 的间隙(间隙为 23mm) 。 d. 安装好顶升油缸,将液压泵站吊装到平台一角,接好油管,检查液压系统的运转情况,应保证 油泵电机风扇叶片旋向为右旋,与外壳箭头标识一致,以避免烧坏油泵。如有错误。则应重新接好电 机接线。 7.6 安装回转支承总成安装回转支承总成 将下支座、回转支承、上支座用 88 件 8.8 级的勺 M24 高强螺栓连为整体。每个螺栓的预紧扭矩 为 640N.m 双螺母中防松螺母拧紧扭矩说法不一稍大于或等于 6N.M。 a.将吊具挂在上支座四个支柱耳套下, 将回转支承总成吊起。下支座的八个连接强对谁标准带四 根主弦杆的八个连接套缓慢落下,将回转支承总成放在塔身顶部。切记下支座的斜腹杆方向一致;下支 座与套架连接时,应对好四角的标记。 b. 用 8 件 10.9 级的 M36 高强度螺栓 将下支座与标准节连接牢固(每个螺检用双螺母拧紧防松,螺栓的预紧扭矩为 2400Nm,双螺 母中防松螺母拧紧扭矩应稍大于或等于 2400N.m) 。 c. 操符预升系统,将液压油缸伸长至第 2 节标准节的下踏步上, 将爬升架顶升至与下支座连接 耳板接触,用 4 件销轴将爬升架与下支架连接牢固。 7.7 吊装回转塔身吊装回转塔身 如下图所示;将吊具挂在回转塔身四根主弦杆处,拉紧吊索。 a. 吊起回转塔身(安装时注意用于安装平衡臂和起重臂支耳的方向) ,使靠近起重量限制器一边 的支耳与上支座的起重臂方向一致。 b. 用 8 件 10.9 级的 M36 高强度螺栓和 16 件 10 级的 M36 高强度螺母双螺母防松将回转 塔身与上支座紧固。螺栓的预紧力矩为 2400N.m,双螺母中防松螺母拧紧扭矩应稍大于或等于 2400N.m。 7.8 安装塔顶安装塔顶 吊装前在地面上先把塔顶上的平台、栏杆、扶梯及力矩限制器装好,为使安装平衡臂方便,在塔 顶的后侧左右两边各装上两根平衡臂拉杆。 a. 如下图所示,将吊具挂在塔顶上。 b. 将塔顶吊到回转塔身上,应注意将塔顶垂直的一侧应对准上支座的起重臂方向。 c. 用 4 件销轴将塔顶与回转塔身连接,穿好并充分张开开口销。 7.9 安装平衡臂总成安装平衡臂总成 在地面上把两节平衡臂组装好,将起升机构、电控箔、电阻箱、平衡臂拉杆装在平衡臂上,并固 接好。回转机构接上临时电源, 将回转支承以上部分回转到便于安装平衡臂的方位。 a. 如下图所示,吊起平衡(平衡臂上设有 4 个安装吊耳) 。 b. 用定轴架和销轴将平衡臂与回转塔身固定联接好。 c. 平衡臂拉杆示意见如下图所示, 按如下图将平衡臂逐渐抬高至适当的位置,便于平衡臂拉杆 与塔顶上平衡臂拉杆顺利相连,将拉杆用销轴铰接,穿好并张开开销。 d. 缓慢地将平衡臂放下,再吊装一块 1.6t 重的平衡重安装在平衡臂最前面的安装位置上。 7.10 吊装司机室吊装司机室 司机室内的电气设备安装齐全后 a. 如上图所示,吊起司机室。 b. 把司机室吊到上支座靠右平台的前端,对准耳板上孔的位胃,然后用三根销轴联接并穿好开口 销。 (也可在地下先将司机室与回转艾承总成组装好后,作为一个整体,一次性吊装) 。 7.11 吊装起重臂总成吊装起重臂总成 起重臂总成包括起重臂、起重臂拉杆、载重小车和变幅机构,起重臂拉杆安放在起重臂上弦杆的 拉杆固定架上。 a. 在塔机附近平整的枕木(或支架,高约 0.6m)上(如下图)拼装好起重臂。注意无论组装多长 的起重臂,均应先将载重小车套在起重臂下弦杆的导轨上。 注:1. 起重臂安装时的参考重心位置合长矩拉杆牵引机构找受车。且我重小车位置在最根部时: 50 米臂长:L18 米, C4500kg 2. 吊装绳 8 米 3. 组装好的起鱼馆用支架文承在地面时,严禁为了穿绕小车牵引钢丝绳的方仅仅文承两端,全长 内支架不应少于 5 个,且每个支架均应垫好受力,为了穿绕方便,允许分别支承在两边主弦杆下。 b. 将维修吊篮紧固在载重小车上,并使载重小车尽量靠近起重臂根部最小幅度处。 c. 安装好起重臂根部处的牵引机构,卷简绕出两根钢丝绳,其中一根通过臂根导向滑轮固定于载 重小车后部,另一根通过起重臂中间及头部导向滑轮,圆定于载重小车前部,如下图所示。在载重小车 后部设有 3 个绳卡,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受力一边,绳卡问距为钢丝绳直径的 69 倍。钢丝绳与载重 小车的前端设有张紧装胃,如果牵引钢丝绳松弛,调整张紧装置,即可将钢丝绳张紧。在起重臂根部 还有另一套牵引钢丝绳张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牵引钢丝绳松驰时,可用该装置将钢丝绳张紧。 d. 将起重臂拉杆按下图所示拼装好后与起重臂上的吊点用销轴铰接,穿好开口销,放在起重臂上 弦杆的定位托架内。 e. 检查起重臂上的电路是否完善。使用回转机构的临时电源将塔机上部结构田转到便于安装起重 臂的方位。 f. 按下图挂绳,试吊是否平衡,否则可适当移动挂绳位贯,起吊起重臂总成至安装高度。如下图 所示用定轴架和销轴将回转塔身与起重臂根部联接固定。注意:记录下吊装起重审的吊点位置,以便 拆塔时使用。 g. 接通起升机构的电源,放出起升钢丝绳缠绕好钢丝绳,用汽车吊逐渐抬高起重臂的同时开动起 升机构收回起重钢丝绳,直至将起重臂拉杆拉近塔顶拉板,将拉杆分别与塔顶拉板 I、II 销轴饺接, , 并穿好开口销。松驰起升机构钢丝绳把起重臂缓慢放下。 h. 使拉杆处于拉紧状态,这时起重臂约上 1/70, 最后松脱滑轮组上的起升钢丝绳。 7.12 配装平衡重配装平衡重 本次 QTZ63 塔吊安装起重臂长度为 50m,平衡重的重量共 6 块其中 4 块 2.5 吨,2 块 1.6 吨,平衡重的 安装位置严格按要求安装。 7.13 起升机构绕绳系统起升机构绕绳系统 7.13.1 穿绕钢丝绳穿绕钢丝绳 吊装完毕后,进行起升钢丝绳的穿绕。如下图所示,起升钢丝绳出起升机构卷筒放出,经机构上 排绳滑轮,绕过搭顶导向滑轮向下进入。回转塔身上起重量段制器滑轮,向前再绕到载重小车和吊钩 滑轮组,最后将绳头通过绳夹,用销轴固定在起重臂头部的防扭装置上。 7.14 接电源及试运转接电源及试运转 当整机按前面的步骤安装完毕后,在无风状态下,检查塔身轴线的垂直度,允差为 41000:再 按电路图的要求接通所有电路的电源,试开动各机构进行运转,检查各机构运转是否正确(详见有关 章节) ,同时检查各处钢丝绳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是否与结构件有摩擦,所有不正常情况均应予以 排除。 7.15 顶升加节顶升加节 7.15.1 顶升前的准备顶升前的准备 l)按液压泵站要求给其油箱加油。确认电动机接线正确,风扇旋向右旋,手动阀操纵杆操纵自如, 无卡滞。 2)清理好各个标准节,在标准节连接套内涂上黄油,将待顶升加高用的标准节排成一排,放在顶 升位置时起重臂的正下方,这样能使塔机在整个顶升加节过程中不用回转机构,能使顶升加节过程所 用时间最短。 3)放松电缆长率略大于总的顶升高皮,并紧固好电缆。 4)将起重臂旋转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处于爬升架的后方(顶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正下方) 。 5)在引进平台上准备好引进滚轮,爬升架平台上准备好塔身高强度螺栓。 7.15.2 顶升前塔机的配平顶升前塔机的配平 1)塔机配平前,必须先吊一节标准节放在引进梁上,再将载重小车运行到配平参考位置,并吊起 一节标准节或其它重物(顶升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整) 。然后拆除下四个支脚与标准节的 连接螺栓: 2)将液压顶升系统操纵杆推至“顶升方向” , 使爬升架顶升至下支座支脚刚刚脱离塔身的主弦杆 的位置: 3)检验下支座与标准节相连的支脚与塔身主弦杆是布袖一条垂直线上,并观察爬升架上 8 个导轮 与塔身主弦杆间隙是否基本相同,以检查塔机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则调整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直 至平衡,使得塔机上部重心落在顶升油缸梁的位置上。 4)记录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可用布条系在该处的斜腹杆上作为标志,但要注意,这个标志的位 置随起重臂长度不同而改变, 事后应将该标志取掉) 。 5)操纵液压系统使套架下降,连接好下支座和塔身标准节间的连接螺栓。 7.15.3 顶升作业(见下图)顶升作业(见下图) l)将一节标准节或普通标准节(统称标准村)吊至爬升架引进横梁的正上方,在标准节下端装上 四只引进滚轮,缓慢落下吊钩, 使装住你准节上的引进滚轮比较合适地落在引进横梁上,然后摘下吊 钩。 2)将载重小车开至顶升平衡位置。 3)使用回转机构上的回转制动器,将塔机上部机构处于回转制动状态,不允许行有回转送动。 4)卸下塔身顶部与下支座连接的 8 个高强度螺栓。 5)将顶升横梁放在距离最近的标准节踏步的圆弧槽内(要设专人特别注意观察顶升横梁两端销轴 是否放在爬爪田弧棺内) 。确认无误后,开动液压系统,使活塞杆伸出,将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顶起 1050mm 时停止,检查顶升横梁、爬升架等传力部件是否有异响、变形油缸活塞杆是否有自动回缩等 异常现象,确认正常后,继续顶升:顶起略超过半个标准节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活动爬爪滑过一对踏 步并自动复位后,停止顶升,并回缩油缸,使爬升架的活动爬爪搁在顶升横梁所顶踏步的上一对踏步 上。确认两个活动爬爪都准确地压在踏步顶端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后,将油缸活塞全 部缩回,提起顶升横梁,重新使顶升横梁顶在爬爪所搁的踏步的圆弧槽内,再次伸出油缸,将塔机上 部结构再顶起略超过半个标准节高度,此时塔身上方恰好行能装入一个标准节的空间,将爬升架引进 横梁上的标准节引至塔身正上方,稍微缩回油缸,将新引进的标准节落在塔身顶部,对卸下引进滚轮, 用 12 件(或 8 件)M36 的高强度螺栓(每根螺栓必须有两个螺母和两个垫圈)将上,下标准节连接 牢靠(螺栓预紧力矩为 2400Nm) 。 再次缩回油缸,将下支座落在新的塔身顶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ap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网基础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电缆颗粒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三洲田道路施工方案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涡南片区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电站电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磁炉介绍与使用
- 北师大六上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北京地理模拟中考试卷及答案
- 3-8-Diamino-6-phenylphenanthrid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揭阳220千伏俊帆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东风汽车公司企业转型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 机器学习及应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正定级审批表
- 医疗护理创新大赛PPT
- 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项目1 Windows Server 安装与基本配置
- 房地产 -衢州市城市环境无障碍设计导则城市街区
- 一年级新生报名登记表
-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
- 《体育游戏》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