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厦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书(60页).doc_第1页
XX大厦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书(60页).doc_第2页
XX大厦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书(60页).doc_第3页
XX大厦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书(60页).doc_第4页
XX大厦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书(60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述综述1 第一章 项目描述1 第二章 总体设计思路2 第一节 总体结构3 第二节 各子系统配置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3 第一章 工程方案设计综述3 第二章 安全防范系统4 第一节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 第三章 信息管理系统9 第一节 停车场管理系统9 第三节 楼宇自控系统13 第四章 信息网络系统24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24 第二节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29 第三节 综合布线系统33 第四节 手机信号放大系统48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实施方案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实施方案48 第一章 弱电智能系统集成总包项目管理的目标48 第二章 工程项目管理方案49 第一节 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49 第二节 施工组织管理49 第三节 施工基本程序50 第四节 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要求及降低成本措施52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55 第一章 售后服务承诺55 第二章 对人员培训的承诺:56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述综述 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描述项目描述 XX 大厦为北京中兴联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又一高档大厦,本工 程位于北二环和北三环之间,是中轴路黄金地段的地标性建筑。本大厦建筑面 积 26690 平方米,总层数 20 层,其中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 感谢中兴联公司领导对我们的信任,给我们这次机会对该项目弱电系统的 设计及施工进行投标。 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 结合甲方的要求和我公司多年来在弱电系统集成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 XX 大厦(二期)要建成一个档次较高的大厦在弱电方面系统应该有自身的特色。 在设计思路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可扩展性为设计基础一、以可扩展性为设计基础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个智能系统都会面临设备数量增加和技术升级的局面。 因而在初期的设计中,应尽量选择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和扩展性好的设备,以 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的要求。 二、以安全性为设计的核心二、以安全性为设计的核心 智能化大厦将来面对的办公区的工作人员和住户,安全性设计必须放在智 能化系统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谈到其他各个方面。 三、方便应用为智能化设计的主导思想三、方便应用为智能化设计的主导思想 “科技以人为本” ,本着这一精神,系统应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智能化小区的 使用者和管理者,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和方便性必须贯穿于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始 终。 四、以先进性为设计标准四、以先进性为设计标准 该系统应充分遵循现有的国际通行设计规范。在设计和实施时,最大限度 地利用当今先进、成熟、具有发展前途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 采用具有良好开放性的技术,采用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从而保证系 统能够随科技的发展而平滑升级 五、以经济性为目标五、以经济性为目标 任何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都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基础,先进但不能贵族化,要 考虑系统投资的渐进性、合理性、重要性。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为 XX 大厦 所推荐的设备都是综合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第一节第一节 总体结构总体结构 在总体结构上,我们建议设置一个中央控制室,所有子系统的控制中心 (包括消防控制中心)都集中到中控室,这样做既方便了管理又节省了不少人 力、财力、物力。考虑到各种因素,中控室可以用玻璃墙隔成不同的区域,以 放置各子系统的控制柜。 第二节第二节 各子系统配置各子系统配置 (一)安全防范系统(一)安全防范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大厦主要部位进行 24 小时实施监视。并作记录, 以便发生事故后备查。 (二)信息管理系统:(二)信息管理系统: 停车场系统:停车场系统:智能收费和管理系统 楼宇控制系统:楼宇控制系统:实现机电设备的监控从而节约能源、节省经费;实现所有 智能系统的集中管理。 (三)信息网络系统:(三)信息网络系统: 以太网接入:以太网接入:为增值服务提供平台。 有线及卫星系统:有线及卫星系统:获得娱乐的主要手段。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通讯网络(即信息网络)基础通道。 手机信号放大系统:手机信号放大系统:处处无手机信号盲区。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方案设计综述工程方案设计综述 实现中国的智能管理系统工程,根据我们在智能大厦建设中的实践和经验 总结,大厦智能化系统集成依靠三大平台:物理平台、技术平台、应用平台。 系统把园区的各子系统有机的集成起来,最后归口于物业管理,我公司力争为 用户提供集成化、企业化、现代化的物业管理。 一般情况下,大厦智能化系统包括:安防自动化系统(SAS) 、通信自动化 系统(CAS)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 以下章节是根据园区智能化需求而设计的,按安防自动化系统(SAS) 、通 信自动化系统(CAS)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分块加以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 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本大厦是一集现代化办公、居住于一体的高档大厦,大厦中的办公人员、 住户和来往客人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厦必须设立电视 监控系统,并且要求系统具有可靠、耐用、美观、隐蔽的特性。 一、一、 一、系统一、系统概述概述 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 防范能力强的综合系统。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直接 观看大厦内的一切情况,做到看得见、看的全,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内容 传送到监控中心,使被监控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 电视监控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等其他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电 视监控系统在实现了自动跟踪、实时处理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从而使电视监 控系统在整个安全防范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视监控系统的另一特点 是它可以把监视场所的图像清楚的纪录下来,这样就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 提供了便利条件及重要依据。总之,电视监控系统已成为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二、二、设计依据和标准二、设计依据和标准 (1)根据设计院图纸 (2)有关规范和标准: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0198-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B/T74-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74-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4-9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方法GT/T70-94 三、三、三、用户需求三、用户需求 根据设计图纸说明,监控点主要设置在: 首层主要出入口 各层楼梯前室 电梯厅及电梯轿厢 主要通道 地下停车场及出入口 服务台设紧急按钮 根据甲方的要求,在首层入口及停车场的入口设置高清晰度彩色摄像机; 其他地方选用黑白摄像机。同时监控系统能与报警系统设为联动,报警时有相 应的电子地图显示。 四、四、四、设计说明四、设计说明 a)、监控点的分布 地下二层监控点 9 个 地下一层监控点 11 个 地上一层监控点 6 个 地下二三层监控点 9 个 地上四层监控点 10 个 地上五十八层监控点 3 个 十九(越层)监控点 3 个 b)、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图纸,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及首层主出入口设置高清晰度彩色摄像 机,其他位置设置黑白摄像机。 c)、系统指标 (1) 图像水平清晰度,黑白摄像机不低于 420 电视线; (2) 图像画面的灰度不低于 8 级; (3) 系统的各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 1VP-P+3dB; (4) 系统在低照度使用时,监视画面达到可用图像,其系统信噪比不低 于 25dB; 综合评估:系统图像质量的随机信噪比不低于 37dB,图像质量按五级图像 质量标准评定,图像质量不低于四级。 d)、系统设备选用原则 (1)对摄像机的要求 对灵敏度的要求: 当前所用的 CCD 黑白摄像机一般靶面照度为(0.010.05)LUX.。 由于靶面的照度与镜头的相对孔径有及重要的关系,因此当被防范目标的照度 经常变化时,应选用自动光圈镜头,用视频信号的变化量来改变镜头的相对孔 径,调节摄像机的入光量,以保证取得良好的图像。 对分辩率的要求: 对被防范目标的识别,不但取决于摄像机的分辨率,更取决于被监视的现 场,也就是说取决于镜头焦距。一般的说,作为宏观监控摄像机的分辨率应在 (330450)线。 (2)对环境的要求:摄像机必须在现场环境条件下长期稳定的工作。 (3)对供电的要求:所有摄像机都能在标准电源正常变化的情况下工作。但由 于我国的电源电压变化较大,因此要求摄像机有更大的电源变化范围。 系统在设计上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及通信格式,将所有的系统有机的集成 一起,其系统与系统之间可相互通信,数据共享,使其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 自动化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同时要考虑到所采用的系统设备不但在日后运行 时起到对外的监控作用,系统本身也能具有自身防破坏及报警功能,并且可长 时间可靠运行。综合上述的设计目标,我们在监控系统的中心控制端采用 AB 的主控设备。 在镜头方面,根据不同的监控范围选取不同焦距的镜头,以适应不同的监 控要求。考虑到环境光线的变化,所以所有的监控点配备自动光圈的镜头。 本系统的闭路电视监控中心采用中央矩阵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 无缝连接和统一控制,所有摄像机及监视器都可在管理中心上控制其运行,每 一个摄像机的图像都可在多个监视器上输出,实时显示送来的直播图像,达到 实时监控该区域的目的,同时允许在同一界面上对 CCTV 进行画面显示切换。 系统对视频信号的处理和储存是通过操作中心设备进行的,可在中心内所 有得到许可的管理员进行对监控系统的控制和观察,并可在中心控制设备上设 定其权限。 五、五、五、方案说明五、方案说明 此项目的监控系统主机容量要求满足现在及今后扩容需要。具体配置如下: a)、前端设备 设置监控点 97 个。 b)、传输部分 所有摄像机采用集中供电,每台摄像机引 1 条视频电缆经过弱电间至中控 室。 c)、控制部分 在此系统中,控制设备有矩阵主机、画面分割器、键盘、解码器、云台控 制器等设备。 此控制部分在本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可谓系统的心脏部位,本系统中矩 阵主机选用加拿大 AB 主控设备 AB-D2050R 系统。其中控设备矩阵主机是 一智能型的真正实现了即插即用的可操作设备,可以进行菜单编程、年月日、 中英文输入,还有报警功能。 d)、显示、记录部分 系统配置日本松下专业监视器进行监视,专业录像机进行录像。 六、六、六、系统主要设备介绍六、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a)摄像部分 摄像部分(即前端部分)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云台、支架等设备。 小区主要出入口人流活动重点部位,监视现场固定,而且以昼夜监控为主, 为了提高监视的清晰度及整体系统的经济性,本系统摄像机选用进口设备日本日本 松下松下高清晰度摄像机,配日本精工日本精工的镜头,其它诸如防护罩、支架等辅属设备, 选用做工比较美观而价格适中的合资产品。 松下松下摄像机黑白摄像机 570 线,彩色摄像机 480 线,具有背光补偿,自动 增益、白平衡,视频直流双驱动等功能。 镜头选用日本精工高品质镜头,精工产品已为世界所公认。不管是标准镜 头,还是可变镜头,对于高档小区的应用,都应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b)控制设备 在此系统中,控制设备有矩阵主机、画面分割器、键盘、解码器、云台控 制器等设 ABAB 矩阵切换主机的主要特性矩阵切换主机的主要特性 基于模块化的微处理器和紧凑的矩阵结构 80 路视频输入8 路视频输出 系统自检和专门的系统状态监视输出 可通过选装的环接面板环接视频输入 内部视频丢失自检 基于 Windows 95/NT4.0 编程 8 个 RS-232 输入,可扩充至 80 个输入,用于连接键盘、报警、或计算机系 统 自动报警调用,最多处理 1024 个报警输入 双工双工 1616 画面处理器画面处理器 画面分割器选用美国美国 ROBOTROBOT 的 MX 系列双工 16 画面分割器,该设备集 成了双工处理器和视频移动报警检测功能,具有更强的功能,如:更快的录像 输出、录像速度自动检测、增强的图像处理效果以达到极佳的图像质量并较好 地重现用高清晰的摄像机摄制的图像。 第三章第三章 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停车场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 七、七、一、方案设计一、方案设计 a a)停车场管理系统特点)停车场管理系统特点 1系统软件采用网络版模块化设计 2系统功能全,操作简便 3运行稳定、可靠 4数据采集准确 b b)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 1.系统将用户分为两种,一种为固定用户,一种为临时用户。固定用户采 取提前缴费方式(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 ,每次出场时不再收费。临 时用户出场时根据本次停车时间及当前费率缴费一次。 2.所有车辆凭卡进入,读卡时间、地点及车辆等各项资料均自动在计算 机上显示并记录。 3.固定用户可以设置成自动放行,也可以设置成需收费员确认后放行方 式。 4.真正做到一卡一车,同一张卡有了入口记录,必须也要有出口记录, 才能保证下次顺利进场。 5在入口出安装对讲装置,一旦系统出问题,入口处可直接和控制中心 联系。 6.上述功能计算机均自动记录,出入报告、卡片报告、均可打印。 c c)停车场管理系统配置)停车场管理系统配置 (一) 、管理中心 管理终端: 安装收费管理软件,管理用户(卡) 、收费人员等基本信息,实现收费、 打印报表、车辆信息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 用户管理:对所有用户姓名、车号等信息进行管理。 收费人员管理:收费人员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统计。 停车信息查询:各停车卡持卡人姓名、起用时间等信息查询。 (二) 、入口 1.车位满额提示灯 车辆驶近入口,可看到停车场指示信息标志,若车库停车满额灯亮,则拒 绝车辆入库。若车库未满,允许车辆进库。 2.地感控制器: 可准确可靠地检测到车辆进出状况,并触发挡车器开启/关闭。 3.车辆自动识别系统: 用户卡:本方案设计选用感应式读卡器和感应卡。 4.挡车器: 挡车器由停车场控制器控制,如果遇到冲撞,立即发出告警信号。挡 车器受汽车碰撞后会自动落下,不会损坏栏杆。 (三) 、出口 1.车辆自动识别系统 同入口处类似,车主将用户卡向读卡器刷卡,固定用户不再收费,临时用 户需由收费员收费后打开挡车器放行。 2.地感控制器 可准确可靠地检测到车辆进出状况,并触发挡车器开启/关闭。 3.收费终端: 使用普通 PC 机安装收费管理软件,打印工作量报表等功能。 根据用户卡上的信息向服务器取得计价信息,并向停车人显示。停车人则 按显示价格支付停车费。停车费结清后,则抬杆放行。 4.挡车器 挡车器由停车场控制器来控制起落,也可进行手动控制,加上传感器后具 有防砸车功能。 停车场管理系统流程图停车场管理系统流程图 固 定 用 户 车 辆 驶 出 持 卡 进 入 停停 车车 取取 卡卡 停停 车车 停停 车车 交交 费费 出场读卡出场读卡 自动抬杆自动抬杆 (自动落杆)(自动落杆) 自动抬杆自动抬杆 (自动落杆)(自动落杆) 临 时 用 户 停车场出口处停车场出口处 八、八、二、停车场管理系统设备介绍二、停车场管理系统设备介绍 1出入口管理系统控制器出入口管理系统控制器 系统选用一进一出控制器。 2出入口管理系统软件出入口管理系统软件 固定加临时收费 4地感控制器地感控制器 配合环形地感线圈使用 自动检测车道有无车辆 可调节灵敏度和感应工作频率 检测线圈埋在车道中间 5挡车器挡车器 栏杆上可安装警灯、警示等 设有过载保护、限位控制及防砸车装置 手动/遥控/自动三种操作方式 6读卡器读卡器 系统设计采用美国 HID 公司的远距离读卡器,型号为 HID-5375,如图所示。 3自动发卡机自动发卡机 感应距离 70cm。 第三节第三节 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 九、九、一、设计依据和标准一、设计依据和标准 1、设计依据: 本方案的设计依据为各专业的图纸资料 2、设计原则 (1)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2)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 (3)实现一体化控制要求 (4)保留足够的扩展容量 十、十、二、系统概述二、系统概述 楼宇自控系统根据设定程序自动进行设备的监视与控制,对出现问题的设 备向控制中心报警,并可以通过设备状态记录反映出设备变化趋势,在出现 问题前对设备进行保养。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大量减少 了管理和维护人员。 因为楼宇自控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网络,楼宇管理和维护人员可以使用中控 电脑通过系统网络与现场控制器进行通讯,方便管理,节省费用。 十一、十一、三、方案设计三、方案设计 a)a)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系统的安装调 试、软件编程和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适合中国国情和本项目 的特点。 (2)追求最优性价比的系统设备配置 在满足用户对功能、质量、性能、价格和服务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追求 最优性价比的系统设备配置,以尽量降低系统造价。 (3)实现一体化控制要求将楼内有限的几个子系统置于一个中央监控系 统监视、控制之下,不但方便安装和操作,节约系统投资,并且不同的子系 统连接起来后,还可以产生单独控制所不具备的新功能。 (4)保留足够的扩展容量随着大楼业务的发展,需要控制的场合和设备都 会不断增加,所以控制容量上保留一定的余地,不全部用满,以便在系统中 加入新的控制点;也考虑未来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 b)b)楼宇自控系统的监控内容:楼宇自控系统的监控内容: 冷、热水系统设备的控制和监视 空调、新风机组的控制和监视 通风设备的控制和监视 给排水系统的控制与监视 照明设备的控制与监视 供配电系统的监视 电梯扶梯设备的监视 风机盘管的控制 十二、十二、四、系统设备选用原则四、系统设备选用原则 根据本大厦的定位及实际情况,本工程选用新加坡狮岛索龙新加坡狮岛索龙产品。 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楼宇自控系统采用现场总线的控制方式,在楼控机电设备现场设 DDC 控制 器,完成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在楼宇自控中央站实现管理人员的集中管理。 十三、十三、五、方案说明五、方案说明 关于本工程楼宇自控系统对各受控系统、设备的监控内容说明: 新风机组监控新风机组监控 新风机组实现以下的监控功能: 风道温度测量 风道湿度测量 过滤器状态 风阀控制 表冷/加热盘管水阀调节 加湿泵启停控制 风机运行状态 风机故障报警 风机启停控制 按程序给定的时间和顺序遥控开关风机。 采集室外温度信号,调节新风阀开度,经过直接数字控制器的焓值计算比较, 确定系统空气处理运行工况,并输出相应信号控制新风阀的开度比例 采集送风口处温度信号,与设定温度比较,分冬夏工况,采用 PID 调节方式, 则输出相应的调节信号,控制表冷器的阀门开度/热水盘管阀门开度,使温度保 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 根据检测到的送风相对湿度,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采用 PID 调节方式,则输出 相应的调节信号,调节加湿器的阀门,控制加湿量,使相对湿度保持在所要求 的范围内。 在表冷器盘管下方设有防冻开关(低温断路恒温器) ,当新风温度低于某一限定 值时,直接数字控制器将切断风机电路,停止风机运转,并通过与新风入口处 风阀执行器的连锁,同时关闭新风阀。 压差开关检测初效过滤网两端压差,如出现阻塞则向控制器报警。 制冷系统的监控制冷系统的监控 夏季,供给表冷器的冷水就是由制冷系统提供的。空调制冷方式有压缩式 制冷、热力制冷和冰蓄冷。 设备启停顺序控制为保证整个制冷系统安全运行,设备启停需按照一定的顺 序进行:只有当润滑油系统启动,冷却水、冷(冻)水流动后,压缩机 才能最后启动。该系统通过软件程序实现设备启停顺序控制。 启动顺序为:冷却塔风机、蝶阀冷却水蝶阀冷却水泵冷冻水蝶阀 冷冻水泵冷水机组 停止顺序为: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冻水蝶阀冷却水泵冷却水蝶 阀冷却塔风机、蝶阀 冷水机组开启台数控制为使设备容量与变化的负荷相匹配以节约能源,通过供 水总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冻)水供水温度,通过回水管上的温度 传感器检测冷(冻)水回水温度以及供水总管上的流量传感器检测冷 (冻)水流量,送入,计算出实际的空调冷负荷,再根据实际冷 负荷及压差旁通阀的开度自动调整冷水机组投入台数与相应的循环水泵 投入台数。 压差旁通控制由压差传感器检测冷水供、回水总管之间的旁通管上的电动调节 阀的开度,实现进水与回水之间的旁通,以保持供、回水水压差恒定。 水流检测、水泵控制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启动后,通过水流开关检测水流状态, 如果流量太小甚至断流,则自动报警并自动停止相应制冷机运行。当某 一台水泵出现故障,备用水泵将自动投入运行。 冷却水温度控制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塔出水温度,实时控制冷却塔风机的 启停台数。 工作状态显示与打印包括工作参数、设备状态及报警显示,如冷水机组启停 状态、故障显示,冷(冻)水供回水温度遥测,冷却水供水温度遥测, 冷(冻)水流量,冷负荷,冷冻水泵与冷却水泵启停状态、故障显示, 净化塔机启停状态、故障显示等。 水箱补水控制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膨胀水箱水位,根据水位信号控制进 水电磁阀的开、闭,以维持水位在允许范围内,水位越限时发出报警信 号。 机组启停时间控制及工作时间累计,各设备用电量同前。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压缩式制冷机组、吸收式制冷系统或冰蓄冷系统均 为成套的自带计算机控制的系统,本身都能独立完成机组监控与能量调节。当 与楼宇控制系统相连时,需注意其通信协议是否与一致,如果不同,需 要通过网关进行协议转换。 热交换系统的监控热交换系统的监控 冬季,供应加热器的热水可通过热交换系统获得,采用直接数字控制器进 行控制。 热交换器二次热水出口温度控制由温度传感器检测二次热水出口温度, 送入,与设定值比较得到偏差,运用比例积分规律进行调节 (控制算法) ,输出相应信号,去控制热交换器上一次热 水蒸汽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调节一次热水蒸汽流量,使二次热 水出口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从而保证空调采暖温度。 热水泵控制及连锁热水泵的启由控制,并随时监测其运行状态 及故障情况。当热水泵停止运行时,一次侧热水蒸汽电动调节阀自 动完全关闭。 工作状态显示与打印包括二次热水出口温度,热水泵启停状态、故障 显示,一次热水蒸汽进、出口温度、压力、流量,二次热水供、回 水温度等。 机组启停时间控制及工作时间累计,设备用电量累计同前。 给排水系统监控给排水系统监控 现以生活用水为例,说明给排水系统监控原理。 (一)给水系统监控 智能大厦中的生活给水系统可以采用恒压供水,也可以采用高位(屋顶) 水箱、生活给水泵和低位(或地下)蓄水池构成。对于超高层建筑,由于水泵 扬程限制,则需采用接力泵及中途水箱。 生活泵启停控制生活泵启停由水箱和蓄水池水位自动控制。生活泵设 有个水位,即溢流水位、最低报警水位、生活泵停泵水位和生活泵启泵水位。 根据水位开关送入信号来控制生活泵的启停:当高位水箱液面低于启 泵水位时,送出信号自动启动生活泵投入运行;当高位水箱液位高于停 泵水位或蓄水池液面达到停泵水位时,送出信号自动停止生活泵。当工 作泵发生故障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自动显示水泵启停状态。 检测及报警当高位水箱(或蓄水池)液面高于溢流水位时,自动报警;当 液面低于最低报警水位时,自动报警。但蓄水池的最低报警水位并不意味着蓄 水池无水,为了保障消防用水,蓄水池必须留有一定的消防用水量。发生火灾 时,消火栓泵启动,如果蓄水池液面达到消火栓泵停泵水位,将发出报警。水 泵发生故障自动报警。 设备运行时间累计、用电量累计累计运行时间,为定时维修提供依据,并 根据每台泵的运行时间,自动确定作为运行泵或是备用泵。 (二)排水系统监控 污水泵启停控制污水泵启停由污水池水位自动控制。污水池设有个 水位:报警水位、污水泵启泵水位和污水泵停泵水位。当污水池液面高于启泵 水位时, 对水位开关送入信号进行判断后,立即送出信号启动污水泵。 当液面低于停泵水位时,自动停止污水水泵;当液面高于报警水位时,自动启 运备用泵。 检测及报警当污水池液面高于报警水位时,自动报警。水泵发生故障自动 报警。设备运行时间累计、用电量累计同前。 整个设备自控系统的结构分为三层:整个设备自控系统的结构分为三层: 中央管理计算机中央管理计算机 设于中央控制室内,通过网络控制器与现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连接, 通过专业的管理软件将整个建筑物内所有在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及控制。 1面向运行操作员,由计算机主机、大屏幕 CRT(监视器) ,操作控制台 (鼠标、键盘等)组成。主要功能是为运行操作员提供人机界面,使操作员及 时了解现场运行状态、各种运行参数的控制和调节。例如,需要对控制回路进 行在线调试,启动或终止某个回路时,可通过 CRT 的模拟图形及模拟调节按钮 来实现。 2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调用历史数据完成运行报表,历史趋势曲线等, 用于完成上述功能的软件,包括图形显示,动态实时数据刷新,报警显示,趋 势显示,历史数据存储、报表打印处理,事件记录打印和报警处理(含发出报 警声音、弹出报警窗口,将报警信息写入文件,将受操作员的报警确认) CRT(监视器)输出内容:(监视器)输出内容: 工艺过程的模拟流程图(标有关键数据、控制参数及设备当前实时状态) 报警窗口(应含有诸如数据越限、异常状态等) 关键数据常驻显示(在固定位置显示) 实时趋势显示(如变化趋势曲线等) 检测及控制仪表的模拟显示 多窗口显示(在同一屏幕上显示多个相关过程) 灵活的画面调用、切换、翻页及“热点”功能(即在画面上没有模拟按钮及特 殊表示区域,为光标移至此区域并单击光标控制键时,可以弹出一个窗口或切 换到另一画面) 3对分散控制系统进行离线配置和组态。它为控制工程师提供了丰富的 运算和控制模块,以及使用这些模块的简便方法,即人机对话的填表方式。一 般采用窗口式菜单,首先将所需的模块调到 CRT 屏幕上,然后再按规定填写, 即可生成期望的功能模块。当用户需要更改控制方案时,不必改变接线,只要 重新组态即可。 4多级管理密码限制,不同身份的操作者对系统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保 证系统的安全性。 现场控制网络现场控制网络 网络协议:CAN 通讯协议 网络通讯:CAN 1M bps 操作界面:全中文图形化操作界面,基于 DELPHI 语言设计而成的系统 系统操作:工控机或个人 PC 机 WINDOWS 操作平台 系统编程:具备图形化编程 系统维护:具备远程维护功能 远程监控:具备远程监控功能 网络控制器是中央管理计算机与现场 DDC 通讯的桥梁,它可以实时进行动 态数据交换,从功能上讲相当于一块基于 CAN 网络的网卡。 网络为总线结构,各个控制器之间通过一条网络信息传输线相连,这种方 式与楼宇自控现场情况的复杂性非常适合,易于调整、移动。 整个网络仅有一个系统接口,系统接口及各个子系统通过双绞线连接,组 成了现场控制网络。 各个子系统之间采用双绞屏蔽线相连接,子系统内部的各个现场控制器通 过控制器自身的扩展接口相连接。 网络的传输速率为 5K1MBPS。 CAN 是控制局域网络(Control Area Network) ,最初由德国 BOSCH 公司为 汽车监测、控制系统而设计的,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 世界上一些著名汽车制造厂商,如 BENZ(奔驰) 、BMW(宝马) 、PORSCHE(保时 捷) 、ROLLS-ROYCE(劳斯莱斯) 、JAGVAR(美洲豹)都采用 CAN 总线来实现。 由于 CAN 总线本身的特点及得到了 MOTOROLA、INTER、PHILIP、SIEMENCE、NEC 等公司的支持,其应用范围已不再 局限于汽车行业,而广泛应用在离散控制领域,如智能楼宇。CAN 总线规范已 被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se ISO)制定为 国际标准。CAN 协议是建立在 ISO 的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基础上的。 CAN 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与一般通信总线相比,CAN 具有突出的可靠 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其特点: CAN 为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他节 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通信方式灵活,且无需站地址等节点信息,利用这 一特点,可方便地构成多机备份,实现分布式控制。 CAN 网络上的节点信息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高优先级 的数据最多可在 134s 内得到传输。 CAN 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当多个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信息时,优先级 较低的节点会主动地退出发送,而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 据,从而大大节省了总线冲突仲裁时间。尤其是在网络负载很重的情况下也不 会出现网络瘫痪情况。 CAN 只需通过报文滤波即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几种方式传 送接收数据,无需专门的“调度” 。 CAN 的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达 10km(速率 5kbps 以下) ;通信速率最高可达 1Mbps(此时通信距离最长为 40m) 。 CAN 上的节点数主要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目前可达 110 个,报文标识符可达 2032 种(CAN2.0A) ,而扩展标准(CAN2.0B)的报文标识符几乎不受限制。 CAN 采用短帧结构(8 个有效字节/帧)传输时间短,受干扰概率低,具有极好 的检错效果。 CAN 的每帧信息都有(错误检测、标定和自检)CRC 校验及其他检错错施,保证 了数据出错率极低。 CAN 的通信介质可为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选择灵活。 CAN 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 操作不受影响。 扩充性网络节点控制器: 网络节点控制器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网络扩展设备。它也是智能建筑分布 控制系统与其他设备的接口。 网络节点控制器下带 CAN 网络接口,当一级 CAN 网络容量不够时,利用网 络节点控制器可扩展 31 个 DDC,同时亦可实现与其他网络协议的通讯接口之间 的互联如:RS232 接口、RS485 接口、LONWORKS 接口;即可实现与其他网络协 议的系统互联如:与 LONWORKS 总线的保安监视设备系统互联、与 RS485 总线的 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互联等。 检测及报警当污水池液面高于报警水位时,自动报警。水泵发生故障自动 报警。设备运行时间累计、用电量累计同前。 第四章第四章 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一、网络概述 本世纪的近二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 成熟,带动了各个行业革命性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信息产业革命,为我 们提供了比前人更无比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影响到社 会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对办公方式与家庭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 人们学习、生活与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方法和模式也跟着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商务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传送、查询的的巨大需求,宽带网 络是信息的高速公路。展望二十一世纪,网络将深入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家 庭,离开了网络支持的信息传递将是不可思议的。 XX 大厦建设目的是建立现代化的集商务和办公为一体的智能大楼。XX 大厦 的网络系统的是智能化管理的核心,为广大住户提供高速的 INTERNET 的服务以 提高上网效率并节省费用。 二、网络建设需求 a)系统需求 通过对 XX 大厦网络建设的信息系统的分析,北京益泰公司根据自身从事 智能大厦网络建设多年的经验,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网络系统是 XX 大厦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核心,所以大厦网络系统的建设, 必须充分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产品,使网络具有高效、可靠、安全和可 管理性的特点。要求网络系统能实现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A A、b)系统总括系统总括 北京益泰电子集团公司通过对 XX 大厦建设规划、投资规模进行分析,对 XX 大厦的信息系统建设提出如下网络建设构架: 将整个网络系统根据功能应 用,采用划分 VLAN 网的方式实现隔离,保证各客户网络的安全,防止信息外 泄。网络架构采用千兆以太网,主干采用千兆,桌面根据需要采用 10/100M 接 入,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负载平衡。网络设备采用知名的在 D-LINK(包 括:主干、二级交换机) 。要求网络系统能满足 1000 个以上数据点的规模。充 分解决网络系统瓶颈问题。 B B、c)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原则 北京益泰电子公司为XX大厦信息系统的设计将采用当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 成熟的网络产品,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安全性、 高带宽、高可靠性、高性能、可升级扩展的大厦网络系统。公司将严格按照以 下原则进行设计: 1、充分满足XX大厦的需求。 2、保证网络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安全性。 3、开放性好,便于移植,适应业务和规模扩展的要求。 4、规模适当,充分保护用户投资。 5、几年内技术上保持领先。 C C、d) 网络方案网络方案 在分析了 XX 大厦的需求后,结合我们积累的行业集成经验,我们为 XX 大厦设计了此套方案。 为了满足大厦网络系统的负荷,我们建议网络主干采用 1000M1000M 带宽的交换 式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是 FastEthernet 的延续。它保留以太网的帧格式、流量 控制及链路层管理,与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完全兼容,它使现有 100M 网络向更 高速网络升迁变得更加容易。而且,它比 ATM 构造更为容易,价格也更为低廉。 千兆位以太网补充了 ATM 等现有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另一条增强交换式快 速以太网,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 的途径。建立有效的使用高速、任务关键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 施。 大厦信息点总数大约 600 个,应采用结构化布线。考虑到今后的业务增长, 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骨干构造整个网络。选用 D_LINK 公司的千兆级交 换机构造整个网络的骨干,水平桌面要求 10/100M 交换。构成高性能、全交换, 。千兆以太网是目前很成熟的技术,技术上和以太网完全一样,因而配置和升 级起来非常简便。下面给出与之相适应的方案,该方案能保证不断升级的策略 和灵活性,同时保证采用的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用户也可根据业务关系和 安全策略划分 VLAN,控制广播流量和保证数据的安全。 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这套方案的特点、拓扑以及设备配置。我们将单独 描述信息网的特点、拓扑以及设备配置。 方案要点:千兆骨干,方案要点:千兆骨干,10/100 兆交换到桌面兆交换到桌面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 宽宽带带网网 Com3 Com3Com3 交换机交换机 1 10 00 00 0M M 千兆交换机 计算机 Com3 计算机 Com3 计算机 Com3 计算机 Com3 计算机 Com3 计算机 Com3 交换机交换机 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 交换机 1 10 00 0M M1 10 00 0M M 光纤 五类UTP五类UTP 三、系统设计说明 D D、a)网络中心网络中心 在大厦机房中建立网络中心及维护中心,网络中心主要包括一台主交换机, 一台 CISCO 路由器,并通过此路由器与 INTERNET、广域网(中国网通 10M)相接 并与大楼的二级交换机相联延伸至各办公区。 中心交换机的性能:、DGS 3308FG 是为部门及主干网设计的可网管千兆以 太网交换机具有 8 个千兆接口千兆端口密度高,性价比极佳 支持端口干路 (Port Trunking) 、VLAN、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端口镜像(Port Mirror)等功能,可以增加网络连接带宽,提高网络性能,并使网络更易于监 控 。支持 SNMP 和 RMON 网管协议,符合标准化网管要求 。支持 IGMP 协议,可 在组播(如视频点播)时有效降低网络流量 支持 SNMP 和 RMON 网管协议,并可 通过 Web 进行管理 19“机架式安装 E E、b)主干网主干网 主干网是数据信息流动的动脉,同时担负着信息流动的调度任务。主干从 功能上来看包括三个方面: 大楼分机房与网络主机房的连接,实现高速交换。 实现全网的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 主干网设计方案。主干交换使用 1 台高性能高可行性的以 DLINK3308 交 换机,二级交换机采用 D-LINK DES3226 交换机,此交换机有 24 口个 100M 接口, 并有一个千兆光纤接口。主干采用 4 芯多模光纤与主机房网络交换机相连形成 一个主干千兆,在 6 层与 13 层分设两分机房,这样即满足了集中管理的需求又 达到布线的标准。然后通过超五类线到各办公区的模块面板再与用户计算机相 接达到 10/100M 到桌面。 F F、c)网际互联网际互联 大厦用户与网络互联(可采用高带宽上网出口),使信息交换的范围扩展到 整个 Internet 上。目前 Internet/Intranet 事实上的网间互联标准是 TCP/IP 协议。 此网络建成将使用户的计算机拥有 10M/100Mbps 带宽,可完全满足对数据、 语音、图像的传输需要(如上网看电影、语音聊天、VOD 点播)。 G G、d) 网络扩展网络扩展 此网络建成将不仅是连接 INTERNET 的高速通路,也是组成大厦内部局域网 的主要部分,完成网络组成后并将网络接口与机房中的各种办公服务器或服务 类别相接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厦网络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建立大厦的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如建立大厦的 WWW 服务,社区 BBS、社区信息发布、社区 MAIL 系统、社区综合管理系统等等。建 立起现代化的大厦管理方式以节约人力与提高效率。 第二节第二节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卫星、有线电视系统 一、设计依据 GB65101996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GY/T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B5020094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J7985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GB11318 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分配系统设备与器件 二、系统概述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大体由以下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既信号接收系统、前 端系统、信号传输系统和分配系统。 接收系统包括:卫星地面站、光接收机、 卫星地面站用抛物面天线将卫星下行的电视信号经过馈源和高频头(LNB)变成电 视信号送入卫星电视接。光接收机将北京有线电视台送来的电视信号送入前端 设备。前端系统包括:调制器、卫星接收机、混合器等。 本地有线电视节目一路在前端设备中与卫星电视信号混合成一路,这一路 溶合了本地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的卫星有线电视节目, 经同轴电缆及放大、分 支、分配设备组成的分配网络分配到各个楼宇和用户房中,供用户收视。 三、方案设计 XX 大厦大厦属于比较高档的大厦,要求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 电视转播。这就要求有线电视系统要有大量的电视节目源和先进的有线电视系 统来支持,以满足客户对各类信息的不同需要。本方案本着建立一个性能先进、 易扩展、高质量 CATV 系统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目前以传输电视信号为主,将来 逐步向双向交付式数据传输过度的多功能 CATV 网络系统 。基于此,我们制定 本 CATV 方案。 四、楼宇概况 根据 XX 大厦的业主要求对有线电视系统与卫星系统的布线统一进行布线。 五、有线电视接收系统 来自光缆的电视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用光接收机可以接收到北京有线电视网经光缆传送的多套节目即: 中央电视台 10 套:CCTV1-10 北京电视台 6 套:BTV1-6 北京有线台 4 套:BCTV1-4 省电视台 17 套 中央教育台 1 套 六、卫星有线电视接收系统 卫星的电视信号的接收与处理用功分器将信号分若干路,每一路通过卫星 接收机来接收星体上某一个转发器转发的电视节目,功分器的输出端数越多收 到的节目越多。此信号可接入大厦内的一套有线电视系统进行传输。并在此系 统中将当地有线电视信号与卫星信号统一在一起。根据用户要求我们暂定收看 卫视资讯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电影台、卫视国际电影台、阳光卫视、 卫视体育台、卫视音乐台节目这几个节目,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调整。这些信 号有模拟信号,有数字信号,电影台还需要解码器。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我公司 选择了著名的美国 PBI 卫星接收设备,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优良性。卫星的 电视信号的接收与处理用功分器将信号分若干路,每一路通过卫星接收机来接 收星体上某一个转发器转发的电视节目,功分器的输出端数越多收到的节目越 多。 卫星 Modem BankModem BankModem BankModem Bank 卫星接收机 卫星天线 功分器 调制器 调制器 调制器调制器 混合器 输出 当地有线电视 解码器 解码器 七、系统设计说明 从歌华有线的接口井内引一条室 4 芯光纤沿单独的弱电坑井管道引入机 房。从机房到大楼的 9 层分配放大间引一条-9 的铜轴电缆。布线路由从大厦所 建立的弱电井内进行穿线,向上引入到大楼 9 层的分配间内,配线间接各层的 分支分配器再引线接入各居民家中。 我公司设计的楼内弱电竖井走线。并在 9 层设集中分配箱进行管理,通过 分支器接入各家各户室内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使系统结构清晰经久耐用并易于 管理。还可灵活的根据楼内用户的需要布线,原则上为每家或每区 1 个接口点, 也可根据需要协商。在线缆前端安装各种设备用于处理所接收的电视信号并保 持信号的强度;由 CATV 前端设备引同轴电缆至分支、分配器;再从分支器引同 轴电缆至 CATV 插座,构成一个完整的 CATV 网络; CATV 插座位置及走线方法见 CATV 设计图纸。 八、系统指标 依据用户要求和国标规定系统设计指标如下: (1) 频率范围 有源器件 50750/860MHz 无源器件 51GHz (2) 信号质量 A 前端设备输出载噪比 C/N47dB 设计指标:C/N=47dB B 系统终端输出载噪比 C/N43dB 设计指标:C/N=45.5dB C 相邻频道电平差2dB D 系统终端输出最大电平差 SHF13dB VHF10dB 设计值:10dB E 系统终端输出电平 705dB 工程实施方案 九、传输系统 根据标书设计图纸及甲方的要求,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行业标 准 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北京市有线电视网的技术规 范和具体要求,为了满足用户收看电视和多媒体宽带业务的接入和其他功能的 开展,本系统的设计指标为 860 兆赫兹有线电视网络。内网放大器全部采用北 京有线网指定厂家生产的 860MHZ 双向放大器,用户平均保证:68+4db。 十、传输系统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