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画创作体会朱德友我作为第一个发言,抛砖引玉。向大家汇报自己在山水画创作的体会并向大家汇报近期画的山水画。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并不仅是构图、笔法和墨法等技法层面的问题,而是对创作观的认识、理解。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之间一直被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把人与永恒的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看作是最高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天人合一”。郑板桥在画竹时提出了画竹的三个过程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形象地阐明了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由“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是创作的最高境界。 山水画创作同样是这三个过程。确切的讲是三个认识和提高的过程。“眼中之竹”。 对生活的体验,是画家进行创作的前提,任何认识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并非是艺术。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就是说艺术家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眼中之竹”就是“自然之竹”,是艺术家对物象的印象。自然生活的一草一木无不体现着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技法,所以石涛提出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胸中之竹”。“眼中之竹”并非“胸中之竹”,艺术家把纷繁的自然物象进行筛选过滤,最终选择一些对自己的艺术有价值的部分去表现。利用这些现实生活的素材,通过作者的补充加工、融会贯通、丰富完善,使艺术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实用性。这是一个去伪存真,概括提炼的过程,最终成为我的艺术形象“胸中之竹”、为我所用之竹。“胸中之竹”是作品构思的过程。现实的素材经过艺术的概括、加工、提炼,使得艺术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主题呼之欲出。有时虽然不能马上完成创作的构思,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因为某一特殊的瞬间,这个鲜活的形象会一下爆发出来,因而出现了艺术的灵感。爆发构思的过程中,既要有典型生活的形象,又要考虑到绘画的形式,因为艺术形式往往对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构思是艰苦的,古人云“惨淡经营”。“手中之竹”。“手中之竹”应理解为绘画的表现、创作的过程。是由脑中形象转化为手中形象,这是一个向技法的转移过程,它体现出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创作中选择正确地形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中国画讲求“笔墨”,“笔墨”就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段。笔墨的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笔法的疏密、聚散,都是表现“竹”的方法。作品的表现过程总共包括了:构图、透视、笔墨、形象、色彩等等的处理方法。我今天着重从第二“胸中之竹”,第三“手中之竹”来谈一些感想。1、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山水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静物表达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着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如齐白石的绘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传世的原因。 竖幅的画面,六个小蝌蚪顺水而下。让人想象十里之外有山泉的源头,从哪里似乎传来阵阵的青蛙叫声。 又如五代画家荆浩的山水匡庐图整幅画感觉是笼罩在一片雄伟刚劲与寂寞幽静相互交融之中,似乎是在一种寂静的感觉中来到了一个远离人间烟火的世界,而不是依然存在在那个现实的世界之中。我创作这幅翠城新绿,将学校前处理成绿地树林(当时实际上是一片低矮破旧的民房)学校在绿色之中,学校培养将来的建设者,远景处理成新兴的城市更为恰当。一片春天的景色充满生机。栖隐禅钟这幅画,露出的寺庙一角和通向下面的小路。突出“隐”和“高”。似乎听到远处传来阵阵钟声。2、习古人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从画家笔下涌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既不是特定时空对象的简单再现,也不是完全主观的随意拼合,而是一种客观物象与画家主观情思融会后提取出来的意象。这种意象既来自自然造化,又得自于心源,是一种完全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绘画作品中所创造的形象,已不同于客观自然界的物象,主观之意已融汇其中。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石涛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人物,他强调师法自然,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了自己的艺术境界。 五代山水画家的风格超脱人间的美 宋代画家雄武大山的美溪山行旅图轴中那“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远望不离座外”的突兀构图。“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方式,枯老、劲硬的墨线勾勒和均匀、浑厚的雨点皴,都是范宽山水画充满质感、量感的雄武之风的具体体现。南宋画家的山水追求诗意的美寒江独钓图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面上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元代的山水画抒发胸中“逸气”的美“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功力深厚,个性鲜明,强烈地抒发了闲适无奈、寂寞哀愁或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元四家”看轻功利,标榜作画只是抒发胸中“逸气”,“聊以自娱”的艺术观与画风对明清文人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师造化体会平淡自然意境却悠远深邃 师造化并不意味着描摹自然景物,局限在对山石、树木的外形的把握上,而是以自然为师,体会大自然的精神。心师造化是对大自然的心灵感悟,面对大自然长时间的观察、体味,深入了解山川的形状、体积,整体把握山川、丘壑、云林、房屋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中得心源”的目的。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对春夏秋冬的山川各具有的状貌特征的描述,反映了他对山川内在生命力的体悟。元代黄公望在写山水决中论述到:“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霍去病墓地雕塑以团状自然形的山石为创作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形象。从这些艺术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与魅力。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古人见到那些经过风化、浑然一体、形态各异的天然石形。激动万分,欢呼雀跃。面对巨石,反复观察,揣摩构思。最后,稍在自然形上加以雕凿,形成天然合一的艺术形象。浑厚博大,使人充满想象。形态。岩石经过大自然的风化,形成形态各异的浑圆形态。虽然平淡,但它蕴藏着巨大的内力。使人震撼。对比照片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轮廓。这组岩石在倪瓒的笔下,显示出线条的魅力。对比照片倪瓒 幽河寒松图纹理。岩石的自然纹理为创作提供了笔墨效果对比照片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大自然激发的灵感。自然为我所用。不做大自然的奴力。朱德友 乐山乐水图6尺宣永定河大峡谷。秋山高,山石起伏。朱德友 长岭明霞图丈二吴聊斋 说得好“借蔷薇的理论来理解,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心随意走,意由心生”。岩石的自然组合穿插遮挡虚实造成的美。朱德友 接天林莽引双龙6尺二、运用技法传情达意1、发挥笔墨作用、体现笔墨美感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创作中体验线条骨法用笔的快乐与美感。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1)4重,如“高山坠石”,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充满力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5变,如“百川归海”、“惊蛇入草”。朱德友 夏和绿风居4尺 线的组合之美线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更是中国画的基础。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不断演进中的当代美术创作中的新理法,线造型的含义与性格都折射出中国人观察事物的独特眼光,更是阐明了中国绘画艺术注重人的理性精神,注重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下面两组对比素描作品,第一张是用明暗调子画法体现形态;第二张是用线描手段表现形态结构。大家可以体会到:第一张很逼真。第二张加进画者主观理解的线条,更突出画者的理性精神。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线条的秩序、重复排列,节奏中又有变化、韵律。具有形式美感。山水画的线条还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 深远充满画面的构图朱德友 东涧雨后声自远6尺宣开阔平远的构图朱德友(正在创作的丈二山水)墨 法n 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墨的方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笔为骨,墨为肉”。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n 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蘸墨法。n 在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朱德友 雨后清爽图69x70 CM2、师古人更要师自然写生是忠实于眼睛和心灵的写生,是对物通神、感受大自然精神的过程。是师法自然的有效手段。 写生并不意味着描摹自然景物,局限在对山石、树木的外形的把握上,而是以自然为师,体会大自然的精神,寻找大自然精神和人类精神的契合点。 朱德友 根河湿地速写朱德友大营盘速写朱德友 霜染枫林局部朱德友 秋高岚山暖4尺画面布局为了表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这一最高境界,中国画家在画面的布局上、在绘画的空间处理方面,显示了最大的创造意识。在画面中自由处理高远、深远、平远的关系,画家可以不受视点的约束,可以写自己的综合感受,这样观察到和描绘出来的山水,不离开现实,但又超越现实,不离开感觉,又超越感觉,情景交融,神韵俱佳。 这是去年为石景山、房山、门头沟三区妇女大会创作的三幅画之一。将三区的景色放在同一张画面上。卢沟桥为永定河的代表形象将三区紧密联系起来。朱德友 百年芳菲韵 百里水岸情273x137 CM色彩情感渲染中国画多注重水墨的效果,用色一般比较少,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要求。水墨法浅绛法青绿法金碧法朱德友 龙腾祥云飞丈二3、生发收拾的创作方法n 生发既有指向性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有助于意向的发展。有助于构思构图的互动,有助于内容与技法的升级。 收拾,要求作者更要有随机应变的素质、过硬的专业技巧。有助于画者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生发过程中的矛盾产生对比是绘画艺术表现的主要技巧手段,也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技巧。对比即是矛盾,在绘画上它表现为形式的对比,因为绘画是通过形式而体现内容的,比如黑与白、动与静、强与弱,疏与密、虚与实等等的对比,对比使画面产生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出现了形式的美。朱德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6尺宣这张画近景短线,远处长线;近景具体而实,远处概括而虚;近景随类敷色,远处随光敷色;山石的突起与瀑布的顺畅;山石的暗与水的亮;远山与近山的明暗衬托;墨色干与湿;浓与淡等等都造成对比,使得画面生动变化。收拾过程中利用与协调矛盾多样统一与均衡是其最基本的法则。均衡,是指视觉的形象的一种平衡,它不是对称和质量的平衡。多样统一是指塑造的物象有多样变化,但又统一在一个整体的效果之中。朱德友灵山十月6尺宣画面的浓淡、干湿、疏密、刚柔等对比,在上下山石的呼应,色调的整体渲染,达到变化的统一。力求达到表现生命力的顽强效果。残缺也是一种美,不求画面面面俱到在收拾的过程中,谨慎保留激情中留下的残缺痕迹,可以看到作者的精神,重意不重形。西方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 藏手的巴尔扎克(罗丹创作 )中国画的:计白当黑(没有画到的空白处可以给人想象空间) 笔断意连(笔断意连更具意境的魅力) 用笔皴擦(似有非有,以少胜多) 。n 眼中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选品经理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直播电商选品总监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届广东省重点名校高一下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师大附中化学高一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农业植保越冬管理办法
- 合肥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 垃圾处理焚烧培训课件
- GMP附录-细胞治疗产品
- 2025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限公司招聘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
- 2023年上海高考生物真题试卷(答案解析版)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讲述课件
- 临床各科急救流程规范规范图
- 交安工程劳务分包参考价格(范本)
- 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含答案)
- GB∕T 13554-2020 高效空气过滤器
- (新版)孤残儿童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