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庭长新生入校法制教育讲稿一职专项.doc_第1页
石庭长新生入校法制教育讲稿一职专项.doc_第2页
石庭长新生入校法制教育讲稿一职专项.doc_第3页
石庭长新生入校法制教育讲稿一职专项.doc_第4页
石庭长新生入校法制教育讲稿一职专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入校法制教育讲稿(2009.8.28)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对各位同学成为一职专的新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由我给各位同学讲一堂法制教育课,目的就是要大家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分清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说起法律,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都还在学校,还未走入社会,法律跟我们没有多大关系。真的没有多大关系吗?今天,我想先举两个真实的案例,让大家来判断一下。1、有个老师在收费时,担心收到假钞,要求学生在报名费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说以前发现有同学使用假钞,在人民币上签上名字能够及时找到假钞的主人。2、有个农民西瓜屡屡被偷,非常气愤,在田里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打了农药,请勿偷吃,否则后果自负”,实际没有打农药,但偷西瓜的不吃他那一套,结果还是有人偷,没办法,他真的在自己的瓜上打了农药,并将牌子改为“真的打了农药,请勿偷吃,否则后果自负”。结果还是有人偷吃,幸亏及时抢救小偷才脱离生命危险。同学们,你们相互讨论一下,老师和农民的行为有没有违法?(此处等同学回答)(简单解释一下两个案例)老师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有故意毁损人民币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显然,老师让学生在人民币上面涂写、签名属于破坏人民币的行为。农民行为:属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此案中这位农民在西瓜上打了农药,这就威胁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构成犯罪。同学们看,就一个很随意的行为,一不小心就让老师触犯了法律,而且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我们那位农民伯伯就更想不通了,明明自己是受害人,反过来小偷变受害人,自己违法犯罪了。所以,我们还能说法律和我们没有一点关系吗?有的同学又会问了:我们都还是未成年人,对我们未成年人来说,如果触犯了法律会不会受到处罚呢?那么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处罚又有哪些规定呢?谈到未成年人,我首先想问大家,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是多大,16岁还是18岁?确实,我们在座的同学大多是14周岁至18周岁左右吧?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我在这里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方面两部最重要的法律,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犯罪追究责任的最低年龄就是14周岁。我们大家对14周岁处罚起点原来可能不是很清楚,可能最为清楚的是不满18岁如果杀了人,是不能判死刑的,所以有的人就不计后果,动辄刀兵相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错,未成年人犯了死罪是不判死刑的,但是,你却将失去和生命一样可贵的自由。不知大家是否看过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美国,银行家安迪被误判杀害了其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入狱两个无期徒刑。其中有一个人物给我印象非常深,他就是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在被关押了大半生后回到自由世界却不知所措,他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社会变化太快,他已经不适应外面的社会了,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零售店打工时受尽冷落,他甚至想用打劫与杀死店主的方式再入监狱,但他年纪太大,连犯罪的能力都没有了,选择在一个破旧的旅馆上吊自杀,临了留下一行字“Brooks was here”。“老布到此一游”,和大家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使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失去自由。也许有个别的同学会说,我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任何约束了呢?回答是肯定不行的.如果你的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我们政府针对不满14周岁的违法犯罪还专门设立了少管所,还有工读学校。那又有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是好学生,不会去做坏事,那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进行法制教育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如果别人伤害了你怎么办?你还需要法律的保护。所以,我今天和同学们进行法制交流,目的有三个:第一、是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讲过了;第二、是为了让你们从现在开始就增强法律观念,知道怎样才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第三、是要教会你们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学会如何远离社会危害,保护自身安全。接下来,我和大家交流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增强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既然说到了预防违法犯罪,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违法犯罪呢?从专业概念的角度讲,违法犯罪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危害性,我今天不想对违法犯罪的概念进行解释,因为短短的一两个小时无法和大家解释清楚,说实话,我从事法院工作15年了,也并不是熟悉所有的法律。对于怎样判断违法犯罪,简单点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校园内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打架斗殴. 说到打架,我们在座的有些男生可能就来劲了,因为大家应当有相当部分有打别人或被别人打的经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些同学也许心里在嘀咕,不就是打个架,至于这么严重吗?打伤了人无非赔点钱就是。的确,打架斗殴在校园很常见,但大家千万不能忽视它,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其实它是一种扰乱社会治安极其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暴力性犯罪的初期阶段。任其发展,就很容易导致暴力犯罪的发生。下面我给同学们讲曾经审理的校园暴力2起案件:有这样一起校园群殴事件,两名同班同学因发生了一点小矛盾,一个同学不小心踩了另一个同学的脚,双方较上了劲,双方都纠集了几名要好的同学进行较量,都携带了大量的刀棍,结果在群殴中造成了一重伤二轻伤的严重后果。还有这样一起校园暴力案件,王某系高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又是班里的班长。他和同学葛某平时是很要好的朋友,葛某从外地转学来到这所学校时,王某是葛某在这所学校里交的第一个好朋友,二人平时交往甚密。一次开班会,老师组织同学们用纸条互相写出对方的缺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于今后改正。同学葛某就写了几条王某的缺点,王某很生气,觉得葛某很不够朋友。当天下课后,葛某因玩弄手中的水瓶子,将水弄洒在王某的书桌上,王某让葛某将水擦干,葛某笑嘻嘻地说:“我不擦能怎么的啊?”然后又用手拍了拍王某的头,王某很生气。认为葛某不把他当朋友看,是故意和他过不去。越这么想就越生气,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径直走到葛某的面前问葛某:“你拿不拿我当朋友?”葛某说:“我怎么不拿你当朋友了?”话音未落,王某突然掏出尖刀连续刺向葛某几刀,葛某倒地后流血很多,抢救无效死亡了。大家看看,这几起案件的起因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犯不着兴师动众、刀兵相见,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很有感触,因为这些案件都发生在校园里,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终归都是一些琐事,彼此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握个手、道个歉也就心平气和了,但是悲剧为什么就这么轻易的发生了。原因之一,是我们同学处事时多半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学会宽容、忍让和理解,使一些学生在处理一些矛盾时容易走极端。几起案件中的同学都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王某,在案件审理中,他告诉我,当他想起死去的好朋友时,内心也是非常的愧疚。他深深的忏悔了自己的行为,可是一切都太晚了,年轻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王某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自己也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世上唯一没有的药就是后悔药,唯一不能倒流和重来的就是时间和生命。“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海阔天空。”。这个案件对我的感触特别深,因为王某的不冷静,改变了两个花季少年的命运,甚至是两个家庭的命运。试想一下,如果在王某和葛某发生矛盾的时候,王某能多宽容一点,再冷静一些,或是换另外一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同学们,大家能够天南海北走到一起学习,是一种缘分,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回忆起上学时的时光,这份同学之间的友情是非常可贵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份友谊。同时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多学习法律知识,学会冷静面对突发事件,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原因之二,受暴力电影电视的影响,尤其是香港的影片学电影里面的人物当老大,当古惑仔(古天乐、郑伊健)带几个小弟耍威风,“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老大一声令下,比我们的家长老师喊破喉咙还管用.有时集合比警察集合还快。老大威风是威风,但威风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家知道吗,公安机关首先打击的就是所谓的“老大”,不管是谁,只要他触犯了法律。沈阳的黑老大刘涌,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身家数亿,但触犯了法律,最终还是被判处了死刑。摇滚歌星臧天朔涉嫌黑社会也被抓了。我知道,我们有时动手打架,更多的是顾及自己的面子,很多情况都是双方当着大家的面把话给撂下了,造成剑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其实也许双方内心都不要真正大动干戈。上面那些血的事实告诉我们,与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比较起来,面子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讲面子,把命讲没了,还哪来的面子,面子都没了!讲到打架斗殴,我接下来要着重和大家讲讲携带管制刀具问题.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同学身上,大多数的男同学从小都喜欢舞刀弄枪,小的时候是拿一些玩具刀、枪做游戏,等大一点了可能就开始玩一些真刀、真枪了。当然,我们有些学生喜欢随身携带管制刀具,有部分是用来防身的想法,但不管是何种想法,这种习惯都非常危险,容易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等,我们前面讲到的几个案件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都是与携带管制刀具有关。这里还要告诉大家,只要你携带了管制刀具,即使你没有用刀做别的违法事件,你都违法了,公安机关只要根据你携带管制刀具就可以对你进行拘留,因为你携带管制刀具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有潜在的社会危害,这就是我开始讲的社会危害性。那么,都有哪些刀具属于我们所说的管制刀具呢?主要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它类似的单刃刀、双刃刀以及三角尖刀等等。我国法律是严禁公民随身携带管制刀具的。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增强法制观念,不随身携带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管制刀具。二、盗窃行为.盗窃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违法犯罪,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座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甚至包括我们法官,应当有相当部分都曾经是、而且将来也可能会是这种违法行为的受害者,我们的现金被偷过吧、我们的餐卡被偷过吧、我们的漂亮衣服也被偷过吧,大家对这种行为应当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我今天也不需要在这里对盗窃的概念进行多余的解释,因为这是我们凭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的一个行为是否是盗窃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别人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在我们山东省是指1000元以上),要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在10000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要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在60000元以上),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就要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最严重是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比如盗窃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等),还有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直到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盗窃案件之所以多发,绝大多数的违法犯罪行为人都是好逸恶劳,成天想不劳而获,在我们办理的盗窃案件中,不管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条件差的,绝大部分罪犯都是从小好吃懒做、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时间长了,胆子越来越大,偷窃的数额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时偷针大偷金”。这就象查处的一些大贪污犯,其实他们绝大部分一开始都是靠努力工作、廉洁自律打拼出来的,也是在糖衣炮弹面前抵挡不住诱惑,开始收点烟酒;烟酒收习惯了,开始收小额的红包;小额的红包收习惯了,就开始收支票。所有犯罪的发展轨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慢慢地被腐蚀。“人之初、性本善”,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坏蛋。钱,是个好东西,谁都喜欢,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学成毕业后都会走上工作岗位,都要努力赚钱,我希望在你们中间能够多出几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你们不要觉得不现实,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这就需要我们从小、从现在开始有正确的金钱观。送给大家八个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学们又要问了,如果我是捡到别人的财物,我把它用掉或是卖掉了,比如我们有的同学捡到别人的餐卡,见别人卡里有7、8百元,就一个下午就把它给消费完,买几箱营养快线。算偷吗?不算盗窃,是非法侵占,同样违法。三、抢劫抢劫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在我们审理的案件中,有抢劫出租车的,还有在人民公园抢劫谈恋爱的,还有抢劫在校学生的。根据统计,抢劫案件的年龄层次越来越小,什么原因?不懂法!这类案件在校园周边或者校内发生的比较多,年龄较大的未成年人欺负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俗称“榨油”。近几年我们审理的发生在学生之间实施“榨油”形式抢劫的案件近10起。大多数同学可能认为这不是犯罪。但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抢劫罪。如我院审理的王某等5 犯抢劫一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案件,此案中五名被告人均是未成年人,都是在校学生,经常到网吧玩,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们想到了学生不敢报案的脆弱生理,向学生下手敲钱,于是结伙窜至附近学校,趁学生放学回家途中,进行威胁、恐吓及殴打的方式“榨油”,抢劫作案两次,抢劫价值几十元,审理中问他们为什么会去抢劫?他们认为抢的钱不多,在同学之间榨点油不会构成犯罪。但抢劫罪的量刑最低档为三至十年,抢劫三次以上在刑法上就属于多次抢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我院根据五名罪犯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及责任年龄,均依法做出了有期徒刑缓刑。昨开我刚开庭审理了一起李某等9犯抢劫案件,九名被告人均是在校学生,他们交叉结伙,窜至附近中学,对放学回家的学生进行恐吓、拳打脚踢,迫使学生掏出随身携带的现金及随身依带等物品,并把自行车抢走销赃。这九名学生中,有的对自己行为不知道已经构成抢劫罪,有的学生是以哥们义气去的,认为不去不够意思。但当我们对其讲解法律常识,得知自己需要在三至十年甚至十年以上量刑时,面对我们一直痛哭,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参与了犯罪,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但是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目前我们有的同学对这种行为认识不足,认为是一种恶作剧,没什么大不了的,以致自身犯法而不知。在此,我们要警告这些同学,一定要引起重视,杜绝这些行为,不要为了区区几元钱,几十元钱,去玩这些危险的游戏,一旦构成犯罪,即使后悔就晚了。以上是我们常见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我们有些同学会说,即使我违法了也不要紧,反正我年龄还小,还有的是机会呢。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你有违法犯罪行为,就将被永远记入档案,在公安网上一查你的户籍就会与别人的不同,你的会有一个特殊的符号,黑色的人头,公安机关管他叫重点人口、工作对象。如果你想当兵,只要政审一查你是重点人口、工作对象就立马会被删掉了;找工作,考公务员,别人一查档案,好家伙,有前科劣迹,你另图高就。所以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学会如何远离社会危害,保护自身安全。不仅是在座的同学们,我们所有的人,还包括我们法官自己。安全意识都是我们人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一、具备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和正义感、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以前我在学校讲法制课时和有些同学交流了一下,有个学生跟我说“只有懂法才能守法”,他有这个意识非常好,尽管不能说懂法就守法了,因为知法犯法的人多了。但是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却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遵守法律。当然,术业有专攻,如果我们法律知识匮乏,我们还有我们的基本道德准则。我们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都有我们的道德准则来指导,法律是什么,法律其实就是道德的立法,就是强制性地要求我们必须遵守某个道德准则。所以只要我们有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并不难。那么,仅仅有是非观念是不是就够了呢?不够,肯定不够,我们还必须有正义感,必须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勇气,我们现在社会越来越缺乏这种正义感,大家都明哲保身,生怕惹火上身,电视上经常播放几十人被几个人抢劫、几个人寻衅滋事在众目睽睽下扬长而去,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我们社会正义的流失,所以迫切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伸张正义。对于在座的同学。我不要求大家与犯罪分子面对面的见义勇为,以你们现在的年龄和社会阅历,我不赞成大家路见不平即拔刀相助,那样容易将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我并不是让大家袖手旁观,大家可以以帮助报警、呼救等方式进行支援,我们自身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首先就要想到自救和报警,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但也不能一味退让,有时会让犯罪分子更加猖狂,有时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们要坚信邪不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二、正确的择友观念、谨慎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喜爱交往,看重友谊,但是尚处于不成熟的年龄,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一旦发生不良交往,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结交朋友一定要非常谨慎。我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很多情况都是被自己的朋友自觉不自觉的拉上贼船,我们在平时的办案当中常常遇到的情况。有这样一个案子: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张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及朋友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抢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公安机关很快将李某及朋友、还有蒋某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刑。我讲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1、交友千万要谨慎、要有选择,我们不要嫌贫爱富,但一定要结交品行好的人。2、朋友之间要讲感情,当你发现朋友有违法犯罪意图时,你如果你真正讲感情,你就要及时制止他,如果你实在制止不了的话,你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你也难脱干系。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你们这些去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助了威。上面的案例中蒋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的同学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稀里糊涂就违了法。三、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不良习惯目前来说对青少年最具有诱惑力的不健康娱乐场所主要是游戏厅和网吧等。尤其是网吧,网络确实是个好东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只要百度或是GG一下,想要知道什么就有什么,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这是网络的优点。但是,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同学们的生活、成长环境、学习娱乐方式,甚至包括思维方式、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应该100上过网,部分玩过网络游戏,象传奇等。但是对于你们这么大的学生来说上网大多数都是玩游戏、聊天,用到学习上来的很少。我并不是反对大家上网,并不反对大家利用网络来寻求知识,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的是,网络一是面双刃剑,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尤其不要痴迷于网络游戏。前一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起报道:一学生胡某因痴迷网络游戏,过于投入引发了幻想,把自己想象成游戏中的人物,他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网络用词PK,由于技术欠佳,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在一旁的另一学生也在玩同一种游戏,就开他的玩笑。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半尺长的尖刀捅向少年的胸口,导致该少年当场死亡。直到警方赶来胡某还沉浸在暴力游戏中。幼稚地说:“我是不是杀了人了,我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胡某已沉浸在暴力游戏中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了。有些玩过游戏的同学可能知道,在游戏中的人物一般都有好几条命,死了之后还可以重新活过来。这些错误的引导使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往往并不理解生命的可贵性。我们要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一旦死了,即便你有多后悔自己的行为,生命都是不能复生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处事冷静,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惜他人的生命。其次,我们学生经常出入网吧容易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性,也就是说有瘾。吸毒有毒瘾,上网也有网瘾。开始是课余时间上网玩,后来就发展到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辍学等。以前我们一职专的同学也经常有爬围墙出去玩的,我想大部分应该就是爬到了网吧里。网吧不是免费的地方,所以尽管偶尔一两次的网吧消费我们的学生勉勉强强能够承受得起,但是我们在座相当部分同学来自农村,我们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父母在外打工辛辛苦苦赚来,虽然父母勒紧裤腰带给的钱够吃够穿,但手头都并不是很宽裕,而如果成天沉迷网吧,那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可以说,没有哪一位家长会专门给孩子上网玩游戏的费用,但我们有的学生上网可以当饭吃,不吃中午饭省下钱去网吧上网,有的借口学校收费骗取家长的钱,有的甚至偷家中的钱。对游戏依赖性越大就越觉得钱不够花,因而有的人开始铤而走险,依靠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我开始讲到的抢劫出租车、抢劫人民公园恋人的情况,通过受害人的描述和我们审理的一些案件来看,绝大部分是年龄小,都是因为上网没钱了,就想到去抢劫,殊不知抢劫是判刑非常重的行为。另外,网吧的环境恶劣,人员混杂,秩序混乱,常有社会青年掺杂其中,一些惯于违法的社会青年更是经常出没于这些场所。学生经常进出这样的网吧受到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