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糖的消化吸收 糖的分解代谢 血糖及其调节 糖元的合成与分解 糖元异生 糖代谢紊乱,“燃料”物质共同的代谢过程,第阶段,首先,有机物酶解为组成物质单体。小的燃料分子分解为几种常见的中间物,主要是丙酮酸和乙酰-CoA,可放出少量能量。 第阶段,一条共同代谢途径,即Krebs循环。中间物被完全氧化成CO2,生成的电子传递给NAD+等电子载体,释放少量能量,生成的中间物可用作生物合成的前体。 第阶段,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给O2,生成H2O,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生成。,分解代谢的几个阶段,糖的消化吸收,淀粉(starch)等糖类物质 口腔,-amylase,少量作用 胃,几乎不作用 小肠,胰-amylase,主要的消化场所 麦芽糖、糊精、食物中的蔗糖乳糖等 麦芽糖酶,糊精酶,蔗糖酶,乳糖酶等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 肠粘膜细胞肠壁毛细血管门静脉血液 组织、细胞(代谢),淀粉,-淀粉酶(唾液、胰),麦芽糖,麦芽寡糖,-糊精,麦芽糖酶,-糊精酶,葡萄糖,糖的消化 (Digestion),amylase,吸收方式:主动转运 肠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上的转运体蛋白选择性的将葡萄糖、半乳糖从肠腔粘膜表面转入细胞内,然后再扩散入血液。转运蛋白的作用需要钠离子转运的存在-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分布于小肠、肾小管上皮。,葡萄糖是哺乳动物细胞能量及碳架代谢的主要原料,是一种极性分子,只能以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其跨膜转运由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odium depe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 SGLTs) 和易化扩散的葡萄糖转运体(faciliated glucose transporter , GLUTs) 两大家族来完成。至今为止,SGLT 家族中已发现6种亚型,GLUT 家族中已发现12 种亚型。每种葡萄糖转运体都有特异的组织分布和生化特性。GLUTs 除转运葡萄糖外,还可转运去氢抗坏血酸、D-甘露醇、D-半乳糖和D-果糖等。,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各种组织细胞,GLUT,SGLT,D-葡萄糖的代谢 Glucose Metabolism,D-葡萄糖的代谢命运,D-Glc在代谢中占有中心地位,葡萄糖含有较高的能量,氧化生成H2O和CO2放出自由能2840 kj/mol;转变成淀粉或糖元贮存又可维持相对低的摩尔渗透压浓度,需要能量时又可分解成葡萄糖氧化供能。 葡萄糖不仅仅是一个能量分子,还是一个常见的前体分子,可为生物合成反应提供中间物,如大肠杆菌可利用葡萄糖和其碳架合成所有的氨基酸、核苷酸、辅酶、脂肪酸和生长所需的各种代谢中间物。葡萄糖有成千上万种转化,高等动植物中主要有三种:变成糖元或淀粉贮存、酵解为三碳化合物(丙酮酸)或通过HMP(戊糖磷酸途径)变为戊糖。,葡萄糖的主要代谢命运,糖酵解Glycolysis与发酵 Fermentation,无氧条件下糖的降解过程,糖经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变成丙酮酸,并生成ATP,是一切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称为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或称为Embden-Meyerhof-Parnas (EMP) pathway。 厌氧生物(酵母及其他微生物)把酵解中生成的NADH+H+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乙醛,进而产生乙醇,称为乙醇(酒精)发酵。 肌肉等组织或微生物在无氧或暂时缺氧条件下,酵解中生成的NADH+H+用于把丙酮酸乳酸,称为乳酸发酵。,糖 酵 解(Glycolysis),酵解(Glycolysis,希腊语glykys,意为sweet和lysis)。一分子葡萄糖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生成2分子丙酮酸,并生成ATP和NADH。 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得最清楚的生物化学代谢途径,1897年Hans 和 Edward Buchner兄弟俩通过发酵的酵母抽提物发现发酵可以在活细胞外进行,否定了Louis Paster统治了近40年的观点,打开了新陈代谢研究之门。1940年Gustar Embden和Otto Meyerhof发现肌肉中存在与酵母细胞一样的不需要氧的糖分解代谢过程酵解。最终在1941年由Fritz Lipmann和Herman Kalckar完成了对整个代谢途径的研究。,EMP Pathway,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Glc 磷酸化形成己糖磷酸酯反应1、2、3,消耗2ATP,产物为F-1,6-diP。 2)磷酸己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反应4),由醛缩酶(aldolase)催化,产物为3-P-甘油醛(G-3-P)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断裂在己糖的C3-C4间。 3)三碳糖经一系列的反应(反应5-10)生成丙酮酸,其中反应6生成NADH+H+,并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反应7和10生成2ATP(底物水平磷酸化)。,分为两个阶段,六碳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需经10步反应 前5步反应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1Glc转变为2三碳物: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消耗2ATP。 第二阶段是能量获得(代偿)阶段(payoff phase),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丙酮酸,生成4ATP和2NADH+H+。 葡萄糖的碳架分解产生丙酮酸、磷酸化ADP产生ATP、产生的氢转变为NADH。,Preparatory Phase,Payoff Phase,?,(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phosphorylation of glucose),glucose(G),己糖激酶(HK) hexokinase,ATP,ADP,关键酶,glucose-6-phosphate (G-6-P),Mg2+,限速酶 / 关键酶 (rate-limiting enzyme / key enzyme),1.催化非可逆反应,特点,2.催化效率低,3.受激素或代谢物的调节,4.常是在整条途径中催化初始反应的酶,5.活性的改变可影响整个反应体系的速度和方向,糖原分解成6-磷酸葡萄糖,H3PO4,磷酸化酶,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glucose-6phosphate (G-6-P),fructose-6-phosphate (F-6-P),(3) 6-磷酸果糖再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F-6-P),磷酸果糖激酶-1 (PFK- 1 ),ATP,ADP,Mg2+,关键酶,1,6-二磷酸果糖 (fructose-1,6-diphosphate, FDP),phosphofructokinase l,(4)磷酸丙糖的生成,fructose-1,6-diphosphate (FDP),磷酸二羟丙酮,(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3-磷酸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Gly-3-P),醛缩酶,6C,3C,(5)磷酸丙糖的互换,磷酸二羟丙酮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DHAP),3-磷酸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Gly-3-P),磷酸丙糖异构酶,(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Gly-3-P),NADH3PO4,NADH+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糖酵解 中唯一的 脱氢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 1,3-diphospho- -glycerae (1,3-DPG),P,NAD+:R为H; NADP+:R为PO32-,NAD+ 辅酶I,NADP+ 辅酶II,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3-phosphoglycerate,3-PG),ADP,ATP,3-磷酸甘油酸激酶,这是糖酵解 中第一次 底物水平 磷酸化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 (1,3-diphosphoglycerate) (1,3-DPG),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底物氧化、分子内基团重排等所释放的能量偶联ATP的生成,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3-phosphoglycerate),2-磷酸甘油酸 (2-phosphoglycerate, 2-PG),磷酸甘油酸变位酶,(9)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2-phosphoglycerate, 2-PG),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PEP),H2O,高能磷酸键,(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PEP),丙酮酸激酶 PK,ADP,ATP,Mg2+或Mn2+,烯醇式丙酮酸 (enolpyruvate,EPV),糖酵解过程的第三个调节酶, 也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关键酶,(11)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 (enolpyruvate, EPV),自发进行,丙酮酸 (pyruvate,PA),酵解途径的十步反应,The Glycolytic Pathway,地点 收获 反应 (三步不可逆),EMP途径的说明 I,1)己糖激酶(hexokinase) 需要Mg2+或其他二价阳离子及ATP,反应不可逆,是酵解过程的第一个别构调节酶,肌肉中受产物G-6-P强烈别构抑制。肝脏中主要是以glucokinase存在,对Glc有特异活性,不受G-6-P的抑制。 2)果糖磷酸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 PFK,需要Mg2+及ATP,是酵解途径的关键反应committed step, key reaction, rate-limiting reaction酶,酵解进行的速度取决于该酶的活性,酶的调节也是别构调节,ATP对其有抑制效应,柠檬酸及脂肪酸的存在会加强ATP的抑制作用,AMP、ADP及Pi可消除抑制。,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EMP途径的说明 II,3)3-P-甘油醛dHE (phosphoglyceraldehyde dHE),活性中心在酶的Cys-SH上,氧化型NAD+与酶紧密结合,受氢还原后与酶脱离,磷酸攻击硫酯键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只有NAD+不断取代NADH才能保持酶的催化活力,否则酵解就要停止。ICH2COOH与-SH反应,可强烈抑制酶的活性。,3-磷酸甘油醛氧化生成二磷酸甘油酸,3-P-甘油醛脱氢酶,碘乙酸是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的抑制剂,碘乙酸与脱氢酶活性位点的-SH共价结合,使酶失活。,砷酸盐的解偶联作用,As,As,1-砷酸-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磷酸甘油酸+ 砷酸,砷酸盐的解偶联作用,在砷酸存在下,反应式: 3-磷酸甘油醛+NAD+H2O 3-磷酸甘油酸+NADH+ +H+,EMP途径的说明 ,4)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催化磷酸基团在C3和C2位可逆变位,Mg2+对反应为必需。反应分成两步,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介导磷酸基团在2,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及2-磷酸甘油酸之间发生转移。反应中变位酶的磷酸化需要有特异的ATP依赖的激酶。 虽然多数细胞中的2,3-二磷酸甘油酸很少(痕量水平),但在红细胞中确是一个主要的成分(-5 mM),调节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反应的机制,EMP途径的说明 ,5)烯醇(化)酶(enolase),催化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PEP,产生酵解途径的第二个磷酸基团转移能,有Mg2+或Mn2+存在时,酶才有活性,F-能与Mg2+形成络合物并结合在酶分子上而抑制酶的活性。,EMP途径的说明 V,6)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别构调节酶,需要Mg2+、K+,催化的反应有ATP生成,是酵解途径的重要调节酶,长链脂肪酸、乙酰CoA、ATP、Ala等均抑制酶活;F-1,6-diP可活化此酶。 7)酵解10步反应有4步是需能反应(1、3、7、10四步反应) 8)整个酵解途径的反应中,1、3、10步反应为严格意义上的不可逆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氧化、分子内基团重排等所释放的能量偶联ATP的生成,涉及可溶性的酶和代谢中间物,不涉及膜结合的酶、跨膜质子梯度和电子传递。,丙酮酸激酶催化PEP生成丙酮酸,底物水平磷酸化,EMP途径中间物浓度,EMP的能量消耗与生成,NADH+H+的命运,无氧条件下: 通过乙醇发酵受氢,解决重氧化 通过乳酸发酵受氢,解决重氧化 有氧条件下: 通过呼吸链递氢,最终生成H2O,并生成ATP。,丙酮酸的生成,丙酮酸的代谢命运,1)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2)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乙醛,进而生成乙醇。 3)有氧条件下,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乙酰-CoA在能量状态高的情况下可用于合成脂类物质)。 4) 丙酮酸作为其他物质合成的前体(如Ala等)。,酵解产生的丙酮酸的三个可能的分解代谢命运,合成前体,合成前体,乙醇生成(发酵),Pyruvate decarboxylase,Alcohol dehydrogenase,乳酸生成(发酵),甘油生成(发酵),磷酸二羟丙酮 + NADH + H+ 3-P-甘油 + NAD+ 甘油 利用酵母制造甘油(解决乙醛受氢问题) 1) 培养基中添加NaHSO3 NaHSO3+CH3CHOCH3CH(OH)OSO2Na 2) 将发酵液调至碱性,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 2CH3CHO+NaOHCH3COONa+CH3CH2OH,Glycerol 3-phosphate,Glycerol,EMP 调节,在代谢途径中,催化基本上不可逆反应的酶所处的部位是控制代谢反应的有力部位. 在EMP途径中是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它们的活性受到别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其酶量还受到转录调控。其中磷酸果糖激酶-1是哺乳动物EMP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酶。 控制调节的速度根据情况不同可在1%秒、几秒、或几小时内发生变化。,己糖激酶的调节,己糖激酶(hexokinase) 该酶是酵解过程的第一个别构调节酶,受产物G-6-P强烈别构抑制。肝脏中主要是以glucokinase存在,对Glc有特异活性,不受G-6-P的抑制,是诱导酶,受胰岛素调控. 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Km是0.1mmol/L 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Km是10mmol/L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平时约5mmol/L,进食后可升至10mmol/L.,磷酸果糖激酶-1的 变构调节作用(1),抑制,激活,ATP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 变构调节作用,肌肉中,对磷酸果糖激酶-1既是底物也是别构抑制剂高浓度的使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下降, ADP、AMP可逆转ATP的抑制作用因此 的比值是决定该酶活性的因素之一,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力,磷酸果糖激酶-1的 变构调节作用(2),Pi,H2O,6-磷酸果糖 2,6-二磷酸果糖,ATP,ADP,PFK-2,果糖-2,6-二磷酸酶,丙酮酸激酶的调节作用,PEP,丙酮酸激酶受可逆磷酸化的共价调节,EMP 总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Glc 磷酸化形成己糖磷酸酯(反应1、2、3),消耗2ATP,产物为F-1,6-diP。 2)磷酸己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反应4),由醛缩酶(aldolase)催化,产物为3-P-甘油醛(G-3-P)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断裂在己糖的C3-C4间。 3)三碳糖经一系列的反应(反应5-10)生成丙酮酸,其中反应6生成NADH+H+,并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反应7和10生成2ATP(底物水平磷酸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糖原,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1,3-二磷酸甘油酸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烯醇式丙酮酸2,丙酮酸2,乳酸2,(胞液),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3-磷酸甘油酸2,2-磷酸甘油酸2,2ADP,2ATP,丙酮酸激酶,NAD+,NADH+H+,NADH+H+,ADP,ATP,ADP,ATP,脱氢酶,2ATP,2ADP,糖酵解,NADH+H+,NAD+,EMP总结,1). 无氧条件下,Glc分解为乙醇或乳酸,为无氧分解。(1)酵母等,Glc2 ethanol+2CO2 (2)肌肉等,Glc2 lactate 2). 虽无O2参与,但有脱氢反应,H的受体为NAD+,胞质中NAD+少,须解决NADH的重新氧化。 3). 两种发酵均净生成2分子ATP,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 需要辅助因子,如 NAD+, Mg2+ 等。 5). 最重要的调节酶是6-PFK-1,EMP生理意义,1) 迅速提供能量,尤其对肌肉收缩。 2)机体缺氧或肌肉局部血流不畅时的供能。 3)为强制性酵解组织供能。红细胞因为没 有线粒体,能量几乎全部由糖酵解提供。 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 跃,耗能多,即使不缺氧也常由EMP提 供部分能量。对于眼角膜,由于血液 循环差,可利用的氧有限,需要EMP提 供所需的能量。,海拔 5000米,运动、高原缺氧,糖酵解为肌肉收缩迅速提供能量,机体加强糖酵解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某些组织细胞与糖酵解供能:,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 量。,成熟红细胞:,视网膜、神经、白细胞、骨 髓、肿瘤细胞等:,无线粒体,无法通过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种类及法律后果
- 买房购房合同范例
- 保洁公司工人合同范例
- 上市股票质押合同范例
- 会场租用合同范例
- 个人雇佣出海作业合同范例
- 关于农资采购合同范例
- 中石化加油合同范例
- 养身馆转让合同范例
- 2025设施维护合同模板
- 神经内科常见头痛和抑郁焦虑培训课件
- 普通遗传学讲稿
- (中职)化学分析技术项目七 测定铁矿石的全铁量教学课件
- 临时支撑体系拆除审批表
- 锦程网生涯规划书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规范》
- 新制经济学学习教案
- 铁皮石斛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GB∕T 31838.7-2021 固体绝缘材料 介电和电阻特性 第7部分:电阻特性(DC方法) 高温下测量体积电阻和体积电阻率
- 变频器变频altivar71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