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可视电话业务技术体制V.doc_第1页
中国联通可视电话业务技术体制V.doc_第2页
中国联通可视电话业务技术体制V.doc_第3页
中国联通可视电话业务技术体制V.doc_第4页
中国联通可视电话业务技术体制V.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实施-发布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技术体制(V0.4)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目 次前 言III1 总则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缩略语24 业务功能描述34.1 基本业务描述34.1.1 按照通信实体分类34.1.2 按照通信个体数分类44.2 补充业务或功能描述44.3 基本功能要求44.3.1 会话控制功能54.3.2 认证功能54.3.3 音频编解码要求54.3.4 视频编解码要求54.3.5 计费功能55 网络结构55.1 可视电话系统协议结构55.2 业务系统结构65.3 组网方案86 业务流程86.1 注册和鉴权流程86.2 会话建立成功106.3 会话建立失败116.4 通话过程中的回退126.5 VT通话中有VT入呼126.6 VT通话中有语音入呼136.7 话音通话中对VT入呼的处理136.8 会话结束147 用户寻址及地址分配147.1 用户寻址147.2 IP地址的分配148 相关接口和标准158.1 MS与CSCF之间的接口158.2 PDSN与CSCF之间的接口158.3 CSCF之间的接口158.4 HSS与CSCF之间的接口159 认证和计费159.1 用户认证159.1.1 接入网鉴权159.1.2 分组业务鉴权159.1.3 可视电话业务系统认证169.2 计费169.2.1 计费采集169.2.2 计费方式169.2.3 CDR信息1710 服务质量(QoS)要求1710.1 概述1810.2 QoS指标1810.2.1 数据速率1810.2.2 最大视频帧速率1810.2.3 最大传输时延1810.2.4 音视频同步1810.2.5 误帧率1810.2.6 时延抖动1810.2.7 呼叫建立时延1910.2.8 切换时延1910.2.9 音视频质量1910.3 VT参数控制1910.3.1 目标数据速率1910.3.2 帧速率1910.3.3 动态设置参数1910.3.4 QoS控制1910.3.5 业务参数控制2010.3.6 应用控制2011 网络管理要求2111.1 故障管理2111.2 安全管理2211.3 性能管理2212 设备要求2312.1 CSCF2312.1.1 P-CSCF2312.1.2 I-CSCF2312.1.3 S-CSCF2312.2 终端24前 言随着传统电信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宽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传统的信件,到电话,并逐步开始了面对面可视电话,以及综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多媒体视频业务由于具有将语音和图像同时传递的特点,所以让远隔千里的人们不仅能听见也能够看见,满足了人们交流的需要,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可视电话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移动可视电话的终端形态与传统的固定可视电话的终端形态有本质的不同,受手机形态的限制,移动可视电话终端的性能与使用方式与固定可视电话有很大不同,移动可视电话在运营、使用方面比固定可视电话有优势,移动可视电话规模发展必然是今后个人通信业务的一个主流。如何在联通CDMA网上提供可视电话业务,如何建设可视电话系统,并实现统一业务管理、计费管理,是联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体制正是针对上述发展要求和问题进行制定的。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 X X X X X X X X X。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 X X、X X X、X X X。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技术体制1 总则1.1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技术体制适用于中国联通800MHz CDMA增强型1X移动通信网中可视电话业务系统的网络建设、设备引进、运营维护和工程设计。1.2本技术体制根据中国联通800MHz CDMA增强型1X移动通信网的实际情况,对分组域可视电话业务的业务功能、网络结构、业务流程、用户寻址及地址分配、接口标准、认证、计费、服务质量、网络管理以及设备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1.3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基于HRPD Rel A实现。1.4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应可以为中国联通800MHz CDMA增强型1X移动通信网中的任何申请该业务的用户提供可视电话的各种服务。1.5可视电话业务与语音呼叫业务优先级相同,话音优先业务不适用于可视电话业务,即普通话音呼叫不能自动终止正在进行的可视电话呼叫连接。1.6可视电话业务的优先级高于现有其他各种分组数据业务。1.7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应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向任何申请该业务的用户提供可视电话业务,实现业务的漫游。1.8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应逐步实现与其他类型的可视电话进行互通,如基于H.323的分组交换可视电话和WCDMA基于电路域的可视电话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3GPP2 C.S0024-A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ir InterfaceSpecification23GPP2 C.S0014-0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c (EVRC), Speech Service Option 3 for Wideband Spread Spectrum Digital Systems33GPP2 C.S0020-0High Rate Speech Service Option for Wide Band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s43GPP2 X.S0013-0All-IP Core Network Multimedia Domain5IETF RFC 2327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6IETF RFC 2429RTP Payload Format for the 1998 Version of ITU-T Rec. H.263 (H.263+)7IETF RFC 2658RTP Payload Format for PureVoice(tm) Audio8IETF RFC 3016RTP Payload Format for MPEG-4 audio/Visual Streams9IETF RFC 3261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10IETF RFC 3550RT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11IETF RFC 3551RTP Profile for Audio and Video Conferences with Minimal Control12IETF RFC 3558RTP Payload Format for 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cs (EVRC) and Selectable Mode Vocoders (SMV)13ISO/IEC 14496-2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eneric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14ITU-T Recommendation G.723.1Dual rate speech coder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ransmitting at 5.3 & 6.3 kbit/s15ITU-T Recommendation H.263Video Coding for Low Bitrate Communication3 缩略语3GPP2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ANAccess NetworkBSCBase Station Controllor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352x288)DNSDomain Name ServerDSCPDiffServ Code PointFPSFrames per SecondHRPDHigh Rate Packet Data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PInternet ProtocolMMDIP MultiMedia DomainPDSNPacket Data Support NodePPPPoint-to-Point ProtocolQoSQuality of ServiceRTPReal Time ProtocolRTCPReal Time Control Protocol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VTVideo Telephony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4 业务功能描述4.1 基本业务描述可视电话业务是一种集图像、语音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业务,用户能够通过终端进行语音通话的同时,通过终端的屏幕看到对方的视频图像,同时通过摄像头将自己的本地图像传输到对方。用户能够在不中断语音通信的情况下,随时关闭/恢复视频通信,并可在需要的情况下随时关闭/恢复音频通信。可视电话可以通过分组方式或电路方式来实现,目前中国联通所要求的可视电话是指基于HRPD Rev.A网络所实现的两个可视电话终端之间的实时双工音视频通信。可视电话业务分类可以从通信实体和通信个体数等方面来阐述。4.1.1 按照通信实体分类1. 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包括与基于SIP协议的移动可视电话终端、基于H.323的移动可视电话或基于H.324M的移动可视电话终端之间的通信。2. 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终端移动终端用户与基于H.323或SIP协议的Internet网络用户通信。3. 移动终端到PSTN/ISDN终端移动终端用户与基于H.324的PSTN可视电话用户或基于H.320的ISDN可视电话用户之间的通信。4.1.2 按照通信个体数分类1. 点到点通话移动终端与另一个可视电话终端之间的通信。2. 多方通话移动终端与多个可视电话终端之间类似可视电话会议的多方通信。由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实现多方视频会议难度很大,同时多方视频对网络容量的负荷也较大,在业务开展初期首先考虑点对点的可视电话。4.2 补充业务或功能描述VT业务应可支持下列补充业务(指VT用户之间): 呼叫等待 呼叫保持 呼叫转移 呼叫前转 来电显示 来电隐藏(可选)VT业务应可支持下列补充功能: 如果对紧急号码进行可视电话的呼叫,应可以自动切换到普通语音状态 VT通话时,应支持收发1X短消息 自动应答4.3 基本功能要求4.3.1 会话控制功能系统支持的会话控制功能是指基于SIP协议的呼叫控制过程,如会话的建立、释放等。4.3.2 认证功能可视电话业务必须具备独立的认证功能。如果用户已经通过网络接入鉴权,可视电话业务系统还应提供对用户进行VT业务鉴权的功能,以实现对可视电话业务用户的接纳控制。4.3.3 音频编解码要求可视电话业务终端必须支持13K QCELP、EVRC ,可选支持G.723.1。4.3.4 视频编解码要求可视电话业务终端必须支持H.263 baseline Profile 0 Level 10和MPEG-4 Simple Visual Profile Level 0,优先使用MPEG-4。4.3.5 计费功能计费功能是业务商用的必要条件,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应记录用户的所有使用记录,并提供灵活的和可定制的资费策略,满足不同服务的计费需要。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应能够提供基于不同数据流或基于QoS的计费方式,同时应能够通过基于时长、流量、时段或其它方式来进行计费。5 网络结构5.1 可视电话系统协议结构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在技术上由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构成,控制平面负责为用户建立理可视电话呼叫,并对呼叫进行管理。而用户平面则负责传输可视电话终端之间的视频和音频信息等。控制平面在传输层使用UDP或TCP协议作为传输协议。用户平面在传输层使用UDP协议作为传输协议。控制平面在应用层使用SIP协议作为控制协议。在控制平面上主要传输对传输速率要求较低但对丢包有严格要求的控制流信息。用户平面则在UDP之上使用RTP协议作为视频和音频的传输协议。在用户平面上要求满足以下两种传输需求: 对传输速率要求较低但对时延和抖动有严格要求的音频流信息 对传输速率要求较高且对时延和抖动要求较高的视频流信息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协议结构如图51所示。图51 可视电话协议结构5.2 业务系统结构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业务系统结构示意如图52所示。图52 可视电话系统示意图其中,各网络单元的功能如下: AAA:负责对用户进行鉴权,并负责将用户的QOS信息通过PDSN授权给无线接入网。AAA同时负责对用户进行分组承载层的计费。 I-CSCF:负责为用户确定S-CSCF,转发SIP请求及响应消息。在用户与其他网络的可视电话进行互通时,I-CSCF确定对方用户的I-CSCF或确定所应使用的互通网关。 P-CSCF:P-CSCF是终端在可视电话系统中的第一个接触点,其地址通过P-CSCF发现机制获得。在用户注册时,P-CSCF根据用户的归属域选择I/S-CSCF并转发SIP消息,P-CSCF会保存注册用户的相关信息(如公共用户识别符、UE地址、路径信息等),其中的路径信息用于该用户后续发起呼叫时直接使用转发SIP消息。P-CSCF具有计费功能。完成SIP消息压缩解压缩功能。 S-CSCF:负责记录用户的呼叫状态,完成呼叫控制功能。 PDSN:负责为用户终端建立分组数据会话。 RAN:负责为用户提供无线传输承载。 MS:移动终端包含视频和音频编解码器负责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同时具有SIP用户代理功能以与其他用户进行通信。 HSS:为S-CSCF提供可视电话业务层面的鉴权矢量,并提供业务层面的授权和计费等功能。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HSS和AAA可考虑合设。 互通网关:在用户与其他网络的可视电话进行互通时,用于处理相关的会话控制信息和进行媒体及协议的转换等。5.3 组网方案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业务系统采用多点结构,即在全国分布设置多个P/I/S-CSCF,(例如按照大区划分设置)。各个P/I/S-CSCF负责为其管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在网络边缘设置互通网关,用于与其他网络的可视电话进行互通。6 业务流程6.1 注册和鉴权流程图61举例说明典型的可视电话用户注册和鉴权流程。假定用户是初次注册,S-CSCF中没有该用户的有效的鉴权向量。该流程适用于用户更换UIM卡的情况。图61 可视电话用户注册和鉴权流程1. UE向P-CSCF发送Register消息,包含公开用户标识,私有用户标识,归属网络域名,UE的IP地址等信息。2. P-CSCF 转发Register消息到I-CSCF,包含P-CSCF的地址/域名,公开的用户标识,私有用户标识,P-CSCF网络标识,UE的IP地址等信息。3. I-CSCF向HSS发送UAR消息,包含:公开用户标识,私有用户标识,P-CSCF网络标识等信息。 4. HSS给I-CSCF发送应答消息UAA,包含S-CSCF的名称和能力。5. I-CSCF依据该信息为用户选择S-CSCF,之后向该S-CSCF转发Register消息,包含公开用户标识,私有用户标识等信息。6. S-CSCF向HSS发送MAR,,包含:公开用户标识、私有用户标识、S-CSCF名、鉴权向量组个数等信息。7. HSS为用户选择鉴权向量,向S-CSCF发送MAA应答消息,包含公开用户标识、私有用户标识、鉴权向量组个数、鉴权向量(RAND、AUTN、XRES、IK、CK)等信息。8. S-CSCF向I-CSCF发送401 Unauthorised,包含IMPI、RAND、AUTN、IK、CK等信息。9. I-CSCF向P-CSCF转发401 Unauthorised,包含IMPI、RAND、AUTN、IK、CK等信息。10. P-CSCF转发401 Unauthorised消息给UE。包含 RAND、AUTN等信息。11. UE通过AUTN和RAND,进行同步检查并计算响应RES,发送Register给P-CSCF。12. P-CSCF转发Register给I-CSCF,包含IMPI、RES等信息;13. I-CSCF向HSS发送UAR,询问S-CSCF地址;14. HSS向I-CSCF回响应,包含S-CSCF地址;15. I-CSCF向查询到的S-CSCF转发Register,包含IMPI、RES等信息;16. S-CSCF检查RES参数,进行鉴权;17. S-CSCF生成2xx Auth_OK消息,并沿I-CSCF、P-CSCF发送给UE18. S-CSCF发送SAR消息,包含公开用户标识,私有用户标识。请求下载用户的相关数据。19. HSS将向S-CSCF返回SAA应答消息(包含用户信息) 20. S-CSCF返回“200 OK”消息给I-CSCF。21. I-CSCF转发“200 OK”给P-CSCF。22. P-CSCF发送消息“200 OK”给UE。6.2 会话建立成功主叫起呼,被叫提示为VT呼叫,并能够显示主叫号码,被叫接受可视电话,音频和视频流启动,呼叫建立成功。图62举例说明端到端可视电话呼叫建立流程。流程中不同的步骤表明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为了节省呼叫建立时间和提高性能,具体实现时有些步骤可以重新排序或把其中的几个合并在一起。图62 可视电话会话建立流程(成功)1. MS-1 和 MS-2通过一系列SIP消息交换媒体能力 。SIP消息中的SDP包含一个或多个VT会话的媒体描述。SIP消息穿过两个终端的归属网络;2. 基于第1步协商好的会话参数, MS-1 在其拜访网络中建立承载资源,为了节省呼叫建立时间,当网络不要求基于业务的承载控制时,这一步可以先于第1步提前完成。 3. 在拜访网络中承载资源建立好之后, MS-1指示 MS-2建立承载资源;4. MS-2在拜访网络中完成承载建立之后,震铃告知用户;5. MS-2向 MS-1 送回铃音;6. 被叫应答;7. MS-2告知 MS-1被叫方已应答,完成呼叫建立; 8. MS-1 和MS-2开始交换媒体流,为了节省呼叫建立时间,媒体流交换也可以从第6步以后开始。 6.3 会话建立失败被叫拒接:主叫起呼,被叫提示为VT呼叫,并能够显示主叫号码,被叫拒接,主叫提示被叫拒接。资源不足:主叫起呼,被叫不支持VT呼叫或者资源不足,主叫终端提示呼叫建立不成功,并提示原因,主叫终端提示用户是否需要建立普通语音呼叫。如果主叫用户选择“是”,则主叫终端自动向被叫发起普通语音呼叫。下面举例说明被叫拒接会话建立失败业务流程。图63可视电话会话建立流程(失败)当用户拒接时,步骤15与会话建立成功流程相同,当被叫用户拒接后, MS-2告知MS-1会话建立失败原因(第7步)。6.4 通话过程中的回退通话过程中网络资源不足,逐级降低视频质量直至关闭视频流传输,但保持音频流传输,当视频流传输关闭时,终端应给用户适当的提示信息。当网络恢复时,应能够恢复视频流传输。通话过程中用户应能主动选择是否MUTE视频/音频。6.5 VT通话中有VT入呼如果支持呼叫等待,入呼的VT呼叫不能自动中断正在进行的VT呼叫,提示用户。下面举例说明VT通话中有VT入呼业务流程:假定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会话,主叫和被叫都有一个他们当前所在网络(漫游或归属)的相关P-CSCF ,以及在归属网络的S-CSCF。无论主叫发起保持呼叫保持还是被叫发起保持,其呼叫保持和恢复过程是相同的。将媒体流保持然后再恢复的流程如图64所示。图64可视电话呼叫保持会话流程6.6 VT通话中有语音入呼1x话音呼叫不能自动中断正在进行的VT呼叫,提示用户,由用户选择是否切换。6.7 话音通话中对VT入呼的处理VT呼叫不能自动中断正在进行的1x话音呼叫,提示用户,由用户选择是否切换。6.8 会话结束主被叫用户均可在任何时候结束会话。图67举例说明主叫用户释放可视电话的流程。主叫用户漫游,被叫用户在归属地。图67 可视电话会话释放流程1. 如果 MS-1 想结束可视电话会话,就向MS-2发送 SIP BYE 消息。SIP消息穿过会话中涉及到的所有代理。 2. MS-1释放所有分配给本次可视电话的承载资源。只要传送SIP控制消息的业务连接保持着,这一步也可以与第1步并行进行。3. MS-2释放所有分配给本次可视电话的承载资源。MS通过SIP信令结束了IP多媒体会话之后,应释放所有不用的空中和接入链路资源。7 用户寻址及地址分配7.1 用户寻址在中国联通CDMA分组域可视电话系统中用户使用1X的MDN号码或SIP URL来接收和发起可视电话呼叫。系统应能够根据MDN号码或SIP URL对用户进行寻址。系统应能够向被叫用户提示来电号码和来电类型。7.2 IP地址的分配用户终端IP地址按照CDMA增强型1X网内的IP地址分配规则进行,采用静态保留IP地址。AAA、PDSN、PCF的IP地址分配仍采用原CDMA 1X分组网地址分配方式。P-CSCF、I-CSCF和S-CSCF、HSS采用1X分组网IP地址分配方式统一分配公有IP地址。可视电话业务系统不需单独建设域名服务器,而是采用中国联通增值业务平台的域名模式,利用现有的DNS服务器。8 相关接口和标准8.1 MS与CSCF之间的接口参见3GPP2 X.S0013-002-0中Gm参考点。8.2 PDSN与CSCF之间的接口此接口基于IP协议。8.3 CSCF之间的接口参见3GPP2 X.S0013-002-0中Mw参考点。8.4 HSS与CSCF之间的接口参见3GPP2 X.S0013-002-0中Cx参考点。9 认证和计费9.1 用户认证可视电话业务对于用户身份的认证是通过获取用户的手机卡号信息(IMSI或MDN)来完成的,用户认证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9.1.1 接入网鉴权AN-AAA提供接入网的鉴权信息,与BSC/AN共同完成对MS身份的鉴权。9.1.2 分组业务鉴权AAA提供分组数据业务的鉴权信息,包括QoS授权。PDSN从AAA获取与用户相关的鉴权信息后,完成对用户身份的鉴权。9.1.3 可视电话业务系统认证可视电话业务系统通过HSS验证用户是否为可视电话业务签约用户,完成用户的身份认证。9.2 计费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应能够提供基于流或基于QoS的计费方式,同时还能够通过基于时长、流量、时段或其它方式来进行计费。9.2.1 计费采集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应能够在控制层面和承载层面采集计费信息。控制层面的计费信息采集点在主被叫移动用户所在的S-CSCF,其计费信息可用于基于时长的计费方式。承载层面的计费信息采集点在PDSN,其计费信息可用于基于时长、流量等计费方式,还可用于基于流或基于QoS的计费方式。对于基于时长的计费方式,由于SIP控制信令流和媒体流分开传送,可能出现S-CSCF与PDSN所采集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如果两者采集的时长信息相差无几,应以S-CSCF所采集的计费信息为准。如果两者采集的时长信息相差较大,为防止恶意欺诈,应以PDSN所采集的计费信息为准。为保证获得精确的计费时长,将来可考虑在控制平面和承载平面之间增加传送相关控制信令的接口。后付费用户的所有计费信息都由可视电话业务系统以CDR形式提供,计费系统可以定期到可视电话业务系统提取,也可以由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定期将CDR上载到计费系统,时间间隔可以由联通根据需要指定。在计费系统与可视电话业务系统通信失败的情况下,可视电话业务系统可以保留最少72小时的计费信息。CDR中只是包含用户使用服务的事件信息,具体计费工作由计费系统根据计费策略来进一步完成。计费中心需能在最终的用户话单上标记出此次呼叫是可视电话,以便用户区别。对于预付费用户的计费方式待研究。9.2.2 计费方式可视电话业务计费方式主要有: 基于流计费,可与其它计费方式相结合; 基于QoS计费,可与其它计费方式相结合; 按时长计费,费率与普通话音呼叫不同; 按流量计费,可与其它计费方式相结合; 按时段计费,针对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费率,可与其它计费方式相结合。预付费用户计费方式待研究。9.2.3 CDR信息CDR的信息来自于以下系统事件: PPP会话建立 SIP能力交换 呼叫建立 呼叫终止P-CSCF、S-CSCF的CDR文件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记录的类型服务会话ID时间戳信息用户MDN号码用户IP地址P/S-CSCF IP地址音频格式视频格式通话时间段呼叫建立时间呼叫终止时间通话中断原因10 服务质量(QoS)要求为了给用户提供可以接受的质量的可视电话业务,需实现一定的QoS要求,为了实现特定的端到端QoS,可接受的性能级别是必选的。端到端链路上的无线通信部分也必须满足QoS要求,无线部分的QoS参数限制会比端到端的QoS参数更严格一些, 以便给其余链路分配一点余量。除非特别声明,这里的QoS要求指的是通信双方由无线通信网络控制的。对于一端通信链路超出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QoS要求仅仅适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那一部分。10.1 概述网络应该有能力依据成功实现VT业务所必须的网络和无线信道的QoS条件,来决定允许还是阻止VT业务尝试。应能依据音频/视频源内容来调整传输速率,以便最大化无线网络的容量。10.2 QoS指标10.2.1 数据速率数据速率:一帧中传送的最大比特数(一个VT电话中的所有媒体元素之和)除以帧时长。 取值范围: 仅音频时大于等于9.6 kbps;当视频和音频都存在时大于等于 32 kbps 到 64 kbps。10.2.2 最大视频帧速率最大视频帧速率指每秒钟传送的视频帧的最大数(fps)。取值范围: 515 fps。基于源内容或其他因素的考虑,在一次VT通话期间帧速率有可能会改变。10.2.3 最大传输时延最大传输时延指的是在一次呼叫过程中传输的所有数据帧的时延分布范围的95中的最大值。取值范围:视频或话音的最大传输时延为1.0s如:话音时延,0.5s;视频时延,1.0s。10.2.4 音视频同步一次VT通话中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水平。取值范围:整个时长的90% 过程中音视频同步差小于等于 0.8秒如:整个时长的90% 过程中音视频同步差为 0.5秒。注:系统设计允许单独的话音IP分组流和视频分组流。通常,不要求网络调整多个IP分组流之间的QoS控制,因为终端中的缓冲器可以控制音视频同步,因此音视频同步要求是对终端的要求而不是对网络的要求。 10.2.5 误帧率在传输的数据中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帧(如:RLP帧)的比率。取值范围:小于等于 5%。10.2.6 时延抖动视频帧或话音帧到达时间的波动。表明帧的实际到达时间与预期到达时间的偏离程度。取值范围: 小于等于1s。10.2.7 呼叫建立时延呼叫建立时延指的是主被叫用户已注册时,从用户按完发送键开始到听到被叫用户震铃的回铃音之间的时间间隔长度。可视电话业务呼叫建立时延应小于5秒。10.2.8 切换时延待定。10.2.9 音视频质量视频质量:要求图像较清晰,无明显的跳动现象,马赛克应在许可的范围内。音频质量:通过对话音质量的主观性能评定,要求语音平稳程度较好,背景噪音较小、回声在许可的范围内。10.3 VT参数控制10.3.1 目标数据速率在正常的业务量/信道条件下,视频编码应根据默认的或最初协商的业务参数(如:包含 RTP开销后数据速率56 kbps)保持目标峰值和平均数据速率。默认数据速率待定。10.3.2 帧速率视频编码帧速率应可配置。编码器应调整帧速率和帧质量以便不超出目标比特率。默认帧速率为5 fps。VT终端应支持默认的帧速率。10.3.3 动态设置参数应能在会话中动态协商参数(如:比特率、图像尺寸、多媒体成分等),以适应用户需求和/或信道条件。10.3.4 QoS控制用户、用户代理和/或网络侧代理应能基于这些VT业务实体的相互作用和适当的QOS来指定QOS参数。这使得在网络和/或签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大地满足用户需要的VT业务质量,并允许用户控制VT业务质量。10.3.5 业务参数控制用户应能在VT通信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基于链路和网络负载条件的限制控制一定的业务参数,包括以下几种:a. 协商减少或增加多媒体成份;b. 协商提高或降低视频帧速率c. 请求;d. 协商提高或降低图像分辨率。10.3.6 应用控制VT应尽力维持一个应用级别的QOS。如果网络不能提供请求级别的QOS,VT应能调整应用QOS以适应网络/链路条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a. 通过参考适当的网络控制实体获取RAN的条件;b. 如果无法得知RAN的信息,获取对应用来讲可见的端到端的条件。当无法维持请求的业务参数时,应用层应做以下事情之一:c. 丢弃视频/话音帧; d. 指示本地VT终端减少输出的帧速率,降低每帧质量,停止传送一种多媒体成份或以上情况的任意组合;e. 请求远端VT终端减少输出的帧速率,降低每帧质量,停止传送一种多媒体成份或以上情况的任意组合;f. 指向本地VT终端传送一种输入的多媒体成份。如果已经停止了一种媒体成份的传送,应通知主叫和被叫用户。注意这个通知可以是隐含的。 只有在不支持QoS(指只需要Best-effort QoS)的业务其QoS被降低之后,才能逐步降低VT业务的QoS。在信道/业务量条件恢复时,应用应能以与以上相反的步骤来恢复初始协商的业务参数。11 网络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对IP承载网络、P-CSCF、I-CSCF、S-CSCF以及相关的后台计费和业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11.1 故障管理故障管理负责监视网络设备的故障告警,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告警日志的创建及维护,并通过冗余设备或冗余路由即时恢复措施重新提供服务。告警信息应可通过图形方式对不同的运行状态和告警级别进行显示,并同时产生告警日志,供查询。故障管理完成告警数据的及时采集和相关处理,并通过实时列表和统计图形的方式进行展示。告警采集完成联通视讯网中故障的采集、处理与展示,采集的方式包括主动发起轮询、被动接收SNMP Trap和Syslog,也应具备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可通过文件/数据库/API等方式导入其它系统的故障数据。系统应支持过滤采集,采集代理软件可以从服务器读取配置,依据配置只采集相关的故障,从而减少网管数据传输和中心处理系统的负荷。另外,除了告警过滤条件,系统还应方便地配置采集时间、轮询时间间隔等参数。主要告警采集字段应包括:告警发生时间、告警状态、告警类别、告警等级、告警报告流水号、告警内容、告警处理权限等。告警过滤与关联系统应具备方便的告警数据过滤功能,可以依据多种规则对采集到的告警进行过滤。告警数据的过滤条件包括:时间、对象、告警级别、过滤模式、确认模式等。系统应具备关联分析功能,利用告警关联,分析出根源故障,并分析出发生的故障会对哪些业务造成影响。告警确认、升级、消除与前转系统应允许管理员一次选取一条或多条告警,并对其进行确认、升级、消除与前转操作。系统前转接口应包括Email、手机短信、声光报警等形式。还应触发告警自动处理程序,进行相关处理。告警查询统计告警查询和统计用于监控人员查询对象的告警信息,并对告警信息进行统计。报表可以打印或转存为Excel格式。告警配置管理 系统应具有较强的配置管理功能,可以进行故障过滤条件、关联分析条件、自动处理条件等方面的配置。系统还应允许用户自定义故障视图,只查看他所关心的内容。11.2 安全管理 系统通过必要的手段在各个层次上进行安全防范,使得手机用户能放心使用系统管理员能全面的对系统进行控制。 从制度上加强安全防范,制定层层的安全策略,所有和平台打交道的人员都必须要形成必要的安全意识 网络级安全,通过防火墙实施一定的安全策略 系统级安全,关闭平台不必要的服务,减少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原由 应用级安全,必要的防病毒软件 采取一定的认证和授权机制,对无权操作人员进行控制,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监视网络危险情况,对危险进行隔离,并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配置及修改各管理用户的管理范围,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分区域管理 为增加网络的安全系数,对于关键的服务器应冗余备份 需要有用户级权限管理,管理整个平台的用户级别 需要能够对访问平台的客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