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要章节有:2、3、4、5、6、7、8、9、12、15、16比较重要的有:10、11、13其他的章节要求是自学,因此我们没有总结,也有考的可能,希望大家自己看吧! 第二章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各分为哪几部分?2.什么是重力异常?3.什么是地温梯度?4.什么是磁异常?5.常用的地质测年方法是什么?6.什么是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以及它们将地球划分成哪几个部分?7.岩石圈和软流圈一起称为构造圈,什么是岩石圈?8.地球由里向外划分为哪7个圈层9.常用测定岩石年龄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有哪几种?10.熟记地质年代和中国地质年代表第三章 地壳和岩石圈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以莫霍面与地幔想分离,横向不均匀,表现在它分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这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一大特点。2.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垂向厚度的差异和物质成分的不均匀(促使地壳物质的循环交换和构造运动)3.大陆地壳: 大陆及大陆架部分的地壳具有上部硅铝层(花岗质层)下部硅镁(玄武质层)的双层结构(硅铝层的密度及纵波速度小于硅镁层)。 中间是康拉德面4.大洋地壳: 硅镁层单层结构(O,SI.Al,Fe.Ca,Mg,Ti),上部是海洋沉积物,岩石由玄武岩和下伏橄榄岩组成。5.划分: 通常以还够为界,海沟以外为洋壳,在海沟不发育处,陆基以外是陆壳,他们之间可以形成特殊的中性喷出岩安山岩6.陆壳的特点1.垂向和横向不均匀 2.内部分层 3.下地壳岩石组成具有多样性4.物质组成上,由上至下,侵入岩有酸性逐渐变为基性岩,变沉积岩的数量下降,不同深度对应不同的变质相 5.在原始地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演讲活动好变质作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高山和深谷7.大洋地壳:占地壳面积的60%,质量的37%,相对于陆壳稳定,三层结构,海底山脉均为火山喷发形成,无挤压作用,缺少区域性变质作用8.陆壳与洋壳的关系:相互转换9.地壳活动区:又称地槽,造山带,板块边缘,大陆边缘,主要分部在:环太平洋,大洋中脊,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10.地壳稳定区:地台,地块,地盾,陆块。克拉通,形成稳定于钱寒武纪,分布在:(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北美,东欧,西伯利亚中国)地块南极大陆,深海平原11.地壳稳定区和活动区的特点:3739页12.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含量。13.地壳元素克拉克值的特征(39下)及意义(41)14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是岩石和矿石的组成单位,分为固态液态气态胶态,地壳中最常见的十种非金属矿物称为造岩矿物(表3-4)15岩石:岩石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地质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构成了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固态部分,它是天然固态的16.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地表以沉积岩为主,深处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17.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固体圈层,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软流圈以上的固体岩石部分18.岩石圈的组成及特点:由花岗岩,闪长岩和玄武岩组成,地震波高速带,横向不均与19.了解板块构造学说与岩石圈板块(43-47)第四章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地理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2.类质同象:矿物在一定条件下结晶时,起晶体结构中某一元素的部分位置被其他化学性质相类似的元素(原子、分子)所代替,而起晶体的结构类型和化学键型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晶体:内部质点(原子,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排列的固体4.晶体的基本性质:子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稳定性5.非晶体:内部质点既不呈现周期性变化也无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1、光学性质:矿物对可见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可见光在矿物中的干涉和散射现象2、光学性质包括颜、条痕、透明度、光泽3.硬度:矿物对外来机械作用的抵抗作用4.矿物硬度计从小到大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5.解理:6.什么是断口7.什么是相对密度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1.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地质营力按地质营力分:(1)水(地面流水、海水、地下水)(2)冰川(3)风 (4)生物地面流水按水源补给:常年性流水、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按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层流、紊流、环流(双向环流、单向环流)海水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按作用过程:(1)风化(2)剥蚀(3)搬运(4)沉积(5)成岩内地质营力(1)构造营力(2)岩浆营力2.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温度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合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机械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岩石性质3.剥蚀作用(1)河流的剥蚀作用: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流的侧蚀作用 (2)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水的机械剥蚀作用、海水的溶蚀作用和生物剥蚀作用 潮流和洋流的剥蚀作用、浊流的侵蚀作用 (3)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机械潜蚀作用、化学溶蚀作用 (4)冰川的侵蚀作用:刨蚀作用 (5)风的剥蚀作用:吹蚀作用、磨蚀作用 4.搬运作用(1)河流的搬运作用(2)海洋的搬运作用(3)冰川的搬运作用(4)风的搬运作用 (1)河流的搬运作用:化学搬运(真溶液、胶体溶液)、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移) 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的变化:分选作用、磨圆作用和磨细作用、机械分异作用 (2)海洋的搬运作用:波浪的搬运作用、潮流和洋流的搬运作用、浊流的搬运作用 (3)冰川的搬运作用:推运、载运 (4)风的搬运作用:推移、跃移、悬移5.沉积作用(1)牵引流沉积作用(2)重力流沉积作用: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作用、浊流 (3)化学沉积作用:真溶液、胶体溶液(4)生物的沉积作用:生物遗体直接堆积成岩、生物的间接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河流 入海、入湖、支流入主流处河床纵比降变小处弯曲河段a.顺直河流的沉积特征:河床底部的沉积、心滩沉积b.曲流河的沉积特征:滨河床浅滩与河漫滩沉积、牛轭湖沉积c.河口区的沉淀特征:形成三角洲 海洋的沉积作用(1)滨海带(2)浅海带(3)半深海和深海带 (1)滨海带沉积:海滩沉积(砾滩、沙滩、泥滩)沿岸沙堤、沙坝和沙嘴沉积泻湖沉积 (2)浅海带沉积: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碳酸盐沉积硅质沉积磷质沉积铁、锰、铝沉积)、 生物沉积(生物碎屑岩、生物礁) 其他沉积作用:坡流与洪流沉积、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风的沉积作用6.沉积岩成岩作用阶段:同生作用阶段、固结成岩作用阶段、后生作用阶段、表生作用阶段 沉积岩成岩作用主要类型: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压溶作用第六章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一 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岩浆岩相比较(相同点,不同点)二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有矿物,缺乏矿物,共有矿物三 沉积岩的结构-(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粒屑结构(4)晶粒结构(5)生物骨架结构(6)火山碎屑结构四 沉积岩的构造-(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 (2)层面构造 (3)暴露成因的构造(4)化学成因的构造(鸟眼构造,结核,缝合线)(5)生物成因构造(叠层石构造,痕迹构造)五 沉积岩的颜色六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他生沉积岩自生沉积岩陆源沉积岩火山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砾岩2mm砂岩20.05mm粉砂岩0.050.005mm粘土岩64mm火山角砾岩642mm凝灰岩2mm碳酸盐岩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蒸发岩,可燃可机岩陆源沉积岩- 碎屑岩,粘土岩 碎屑岩-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 物质成分(碎屑颗粒,填隙物质) 结构(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 主要岩石类型(1)砾岩和角砾岩(2)砂岩 (3)粉砂岩 (4)粘土岩 火山碎屑岩 (1)火山碎屑物质 (2)火山碎屑的结构(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火山尘结构) (3)火山碎屑的构造(假流纹构造,火山泥球构造,斑杂构造,层理构造)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内源沉积岩 一 碳酸盐岩 粒屑机构(注意与碎屑结构相区分) 生物骨架结构 晶粒结构 碳酸盐岩的分类 主要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二 硅质岩 硅质岩的基本特征 硅质岩的分类及主要岩石类型 第7章 岩浆岩作用及其产物1岩浆:在地壳深处及上地幔天然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炙热,粘稠,富含挥发成分的熔融体。主要成分为 硅酸盐(SiO2)温度700-1300分类:超基性岩浆(SiO266%).2.火山喷发的方式: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宁静式,爆裂式,递变式)。3.火山喷出产物:气态喷出物,液态喷出物,固态喷出物4火山堆结构及类型5岩体:岩浆在地壳不同层次中冷凝后,则形成各种形态的岩浆岩体。 冷凝形成的岩石称 侵入岩浅层侵入体(0-3);中层侵入体(3-10);深层侵入体(10)整合侵入体:岩盆,岩盖,岩床,岩鞍不整合侵入体:岩基,岩株,岩墙,岩枝,岩脉6.火山活动分布: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尼带大洋中脊带其他火山7.岩浆岩的演化:岩浆的分异作用:熔离分异作用,结晶分异作用,气态分异作用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8.侵入岩体原生构造:原生流动构造原生破裂构造:L-节理(层节理),S-节理(纵节理),Q-节理(横节理), D-节理(斜节理),边缘节理,边缘逆断层9.喷出岩体形态与原生构造 喷出岩体形态 原生层状构造:流纹构造,流面与流线,气孔与杏仁构造第八章 岩浆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第一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一、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1.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2.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1) 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2) 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3) 原生矿物、他生矿物、次生矿物二、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一) 岩浆岩结构1. 结晶程度1】 全结晶 2】半结晶 3】玻璃质2. 矿物颗粒大小(1) 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 粗粒结构 中粒结构 微粒结构(2) 隐晶质结构根据矿物颗粒相对大小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和似斑状结构3. 矿物的自型程度(1) 自型结构 (2)半自型结构 (3)它型结构4. 颗粒间的相互关系(1)文象结构 (2)条纹结构(二)岩浆岩的构造(1)块状构造 (2)斑杂构造 (3)带状构造 (4)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5)流纹构造 (6)珍珠构造 (7)枕状构造三、岩浆岩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矿物成分分类 3.按产状、结构构造分类教材把岩浆岩分为五类1】 超基性岩类2 基性岩类2】 中性岩类4】 酸性岩类5】 脉岩类注意:表8-3 岩浆岩分类表很重要第二节 超基性岩类一、 一般特征二、 侵入岩的主要类型超基性岩按其矿物成分不同可分为四类1】 橄榄岩类2】 辉石岩类3】 角闪石岩类4】 黑云母岩类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1苦橄岩2. 科马提岩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三节 基性岩类一、 一般特征二、 侵入岩的主要类型(代表岩石为辉长岩)辉长岩按其中铁镁矿物和硅铝矿物的含量分为四种1】 暗色辉长岩2】 辉长岩3】 浅色辉长岩4】 斜长岩三、 喷出岩的主要类型1. 玄武岩分类:根据所含斑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1】橄榄玄武岩2】辉石玄武岩 3】斜长石玄武岩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划分1】 拉斑玄武岩 2】高铝玄武岩 3】碱性玄武岩2. 细碧岩四、 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第四节 中性岩类一、 闪长岩-安山岩1. 一般特征2. 侵入岩的主要类型(1)闪长岩 (2)闪长玢岩3.喷出岩的主要类型4.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二、正长岩-粗面岩类1.一般特征2.侵入岩的主要类型(1)正长岩 (2)二长岩 (3)碱性正长岩(4)正长斑岩3.喷出岩类型(1)粗面岩 (2)粗面安山岩4.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第五节 酸性岩类一、 一般特征二、 侵入岩的主要类型(1)钾长花岗岩 (2)二长花岗岩 (3)花岗闪长岩(4)碱性花岗岩 (5)斜长花岗岩 (6)花岗斑岩 (7)石英斑岩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1)流纹岩 (2)英安岩 (3)黑曜岩 (4)松脂岩 (5)珍珠岩 (6)浮岩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第六节 脉岩类一、 一般特征三、 的主要类型1. 煌斑岩1】 云母煌斑岩2】 角闪煌斑岩3】 辉石黄斑岩2. 细晶岩1】 花岗细晶岩2】 正长细晶岩3】 闪长细晶岩3. 伟晶岩1】 花岗伟晶岩2】 正长伟晶岩3】 闪长伟晶岩三、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第九章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形成第一节 变质作用一、 变质作用的概念二、 变质作用的因素(一) 温度1】 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2】 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各种组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3】 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的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使变质反应进行4】 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相体,引起混合岩化作用(二) 压力1. 静压力(1) 负荷压力1】 压力增大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小、比重较大的矿物,结果使变质岩的密度增大2】 某些随温度变化而进行的变质反应需要一定的压力条件,而且当负荷压力变化时,该特定反应开始发生的温度也随之改变(2)流体压力2.应力1】对岩石和矿物的机械改造3】 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反应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促进这些作用的进行(三)流体相1.起溶剂作用2.参与反应形成新的矿物3.起加速重熔作用(四)时间三、变质作用的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1】接触热变质作用2】接触交代作用2. 动力变质作用3. 气液变质作用4. 区域变质作用5. 混合岩化作用第二节 变质作用方式一、 重结晶作用二、 变质结晶作用三、 交代作用四、 变质分异作用五、 变形和碎裂作用第三节 变质岩的特征及分类一、 变质岩的物质组分(一) 变质岩的化学组分(二)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1. 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1】 与岩浆岩和沉积岩共有的矿物2】 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2. 变质岩矿物的内部结构和其他特点1】 变质岩中片状、针状、柱状矿物(如绿泥石、云母、角闪石、辉石)较多2】 变质岩中常发育有分子排列紧密的矿物,这种矿物是较小的分子体积和较大的相对密度,如榴子石3】 变质岩中同质多象变体矿物发育4】 变质岩矿物的变形现象发育5】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在变质岩中较为少见二、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一) 变质岩的结构特征1 变余结构2 变晶结构(1) 变质结构的一般特点1】 同一世代的变晶矿物没有明显的先后结晶顺序,结晶自形程度仅取决于结晶能力,且矿物之间排列紧密、彼此镶嵌或相互包裹2】 变斑晶的形成一般与基质矿物同时或稍晚,因次变斑晶以富含基质矿物包裹体为特征,与岩浆岩中斑晶形成较早的情况相反3】 出变斑晶外,变晶矿物的自形程度,多为他型或半自形,这与无自由结晶有关4】 柱状、片状及放射状矿物比较发育,柱状、片状矿物的延展性比较岩浆岩中大,且多为定向排列(2) 变晶结构的类型按变晶的自形的程度划分全自形变晶结构 半自形变晶结构 按矿物粒度的绝对大小划分粗粒结构 中粒结构 细粒结构 显微粒结构按矿物粒度的相对大小划分等粒变晶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按变晶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态划分粒状变晶结构 鳞片变晶结构 纤状变晶结构3. 交代作用4. 碎裂及变形结构(1)碎裂结构 (2)糜棱结构(二)变质岩的构造1.变余结构2.变成结构1】斑点状构造 2】板状构造 3】千枚状结构4】片状构造 5】片麻状构造 6】块状构造7】流状构造3.混合构造条带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迷雾状构造 三、 变质岩的分类1】 区域变质岩类2】 混合岩类3】 接触热变质岩接触热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4】 气-液变质岩类5】 动力变质岩类第四节 区域变质岩类一、 一般特征二、 主要岩石类型1. 板岩 2. 千枚岩3. 片岩(1) 绿片岩 (2)云母片岩 (3)镁质片岩(3) 角闪片岩 (5)蓝闪石片岩4. 片麻岩5. 角闪岩6. 变粒岩7. 片麻岩8. 榴辉岩9. 大理岩10. 石英岩第五节 混合岩类一、 一般特征二、 主要岩石类型1 混合岩(1)角砾状混合岩 (2)条带状混合岩(3)眼球状混合岩2. 混合片麻岩3. 混合花岗岩第六节 接触变质岩类一、 一般特征二、 主要岩石类型1.斑点板岩 2.角岩 3.大理岩、石英岩 4.接触片麻岩或片麻岩第七节 气-液变质岩一、 一般特征二、 主要岩石类型1】 矽卡岩(1)钙质矽卡岩 (2)镁质矽卡岩2】云英岩 3】青磐岩 4】蛇纹岩第八节 动力变质岩类一、 一般特征二、 动力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1. 碎裂岩系(1) 构造角砾岩 (2)碎裂岩2. 假玄武玻璃3. 糜棱岩系(1)糜棱岩 (2)千糜岩 (3)变余糜棱岩第十章 古生物古生物的概念:地质学家第四纪全新世一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化石。P217化石:由于自然作用而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石化有两种类型:钙化和碳化。化石分为四大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P218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进步性、进化的不可逆性、适应于特化、成种方式。成种方式有两种:渐变式和突变式。三叶虫 三叶虫的背甲构造,成分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形态呈卵形或圆形,结构上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三叶虫的地史分布:全为海生,始现于早寒武世,寒武纪最为繁盛,地层意义最大,至二叠纪末灭绝。笔石的基本构造:胎管、胞管、笔石枝 P233植物界分类系统(年代表格)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P240十一章 地层与地层单位一、旋回沉积作用和非旋回沉积作用 P241二、地层堆积作用:纵向堆积作用,横向堆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三、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岩石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地层结构,地层的厚度与体态,地层接触关系,其他属性 P246四、地层的划分、对比原则和方法: P248五、地质年代及主要地层单位表: P250六、岩石地层单位:组、群、段、层。 七、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代。八、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间隔带、谱系带。第十二章 产状和接触关系产状概念;产状和产状要素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夹角;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水平岩层的产状:概念和特征;层状岩石的产状 倾斜岩层的产状:V字形法则; 厚度和出露宽度:厚度概念和分类;出露宽度的概念,与岩层倾角大小的关系 整合:概念和成因; 平行不整合:表现形式和形成过程接触关系 不整合:概念和分类 角度不整合:表现形式和形成过程 其他:研究不整合的意义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其他接触关系(了解); 十三章 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自然力的作用造成地壳或岩石圈的机械变形、变位称为构造运动。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分类及表现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将构造运动分为新构造运动和古构造运动,其中,新构造运动又分为现代构造运动和挽近构造运动。 1、构造运动是相对地史期间的构造运动而言的。新构造运动活动性表现最强烈的形式地。现代构造运动:地质历史中近一万年以来的地壳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挽近构造运动:挽近时期的构造运动指新近纪末以来到全新世以前的运动,即从230.01Ma间的运动。例如,海蚀地貌的变迁,洪积扇的迁移2、古构造运动古构造运动指地质历史中新近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方向及其表现:水平运动:沿平行海平面方向的运动,即地球球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称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沿垂直海平面方向的运动,即沿重力方向或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称为垂直运动。构造运动的结果分类及表现1、造陆运动、造陆运动指形成大陆的构造运动,以形成大陆大洋等大型地貌单元为特征。2、造山运动、造山运动指形成山脉的构造运动,是褶皱作用、断裂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是水平挤压和垂直上升的结果。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1 构造运动的影响范围目前已知,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岩石圈范围内,其动力与下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圈的活动直接相关。2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运动方式表现不同。一般来说水平运动的幅度要大于垂直运动的幅度;构造活动地区要大于构造稳定地区。3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不同地区构造运动的强度明显不同,从全球看可分为活动区和稳定区。现代活动区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和大洋中脊;稳定区位于各大陆中心。地质历史上活动区多为古板块边缘,而稳定区多为古板块核心。4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构造运动期从时间上看,地质历史中构造运动表现为比较长的平静期和比较短暂的剧烈活动时期的交替出现,即呈现运动的周期性。构造运动的地质记录一 地貌记录由主要与水有关的地貌的发育过程所表现的新构造运动。1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河谷两侧谷坡上形成的一般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2夷平面使地表面逐渐变平的作用称为夷平作用,或称为准平原化,其结果造成准平原。3 溶蚀地貌二 沉积记录1古风化壳,风化壳形成之后,如果被后来的沉积物所覆盖,则可以保存起来。被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2古侵蚀面(不整合面) 由于地壳长期上升脱离海侵,遭受风化剥蚀而形成的风化剥蚀面称为侵蚀面。3岩性和厚度沉积岩的岩性和厚度与地壳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三 变形记录构造运动造成的最直观的结果是构造变形。地震一地震的一般概念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地震是岩石圈内能力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也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即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及其附近地面震动最剧烈出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从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在100KM 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KM以内的称为近震,大于1000KM 的称为远震。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二 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为地震波。从震源发出的波动有两种成分,纵波(P波)横波(S波)三 地震强度1地震的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表示地震能力大小的等级,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2地震的烈度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的烈度,它是根据地貌的破坏程度来确定的,一般分为12级。四 地震的类型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又称断裂地震,是由地下岩石发生快速错断所引起。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其破坏强度最大2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或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地震。3塌落地震4 诱发地震诱发地震是指在某种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地震。五 地震的空间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4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我国临近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部位,地震活动频繁。第十五章 褶皱构造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一、褶皱的概念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在地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褶皱的规模可以长达几十到几百千米,也可以小到在手标本上出现。从成因上讲,褶皱主要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它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如冰川、滑坡、流水等作用,也可以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但一般不包括在褶皱变动的范畴中。褶曲的形态:背斜,向斜;背形,向形和侧形。二、褶曲要素为了便于对褶曲进行分类和描述褶曲的空间展布特征,首先应该了解褶曲要素。褶曲要素是指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几何形态的要素。褶曲具有以下各要素:(一)核 褶曲的中心部分。通常指褶曲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部分。但也往往只把褶曲出露地表最中心部分的岩层叫核。(二)翼 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一个褶曲具有两个翼。两翼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叫翼角。(三)轴面 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的对称面。轴面可以是简单的平面,也可以是复杂的曲面;其产状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或水平的。轴面的形态和产状可以反映褶曲横剖面的形态。(四)枢纽 褶曲岩层的同一层面与轴面相交的线,叫枢纽。枢纽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或波状起伏的。它可以表示褶曲在其延长方向上产状的变化。(五)轴 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因此,轴永远是水平的。它可以是水平的直线或水平的曲线。轴向代表褶曲延伸的方向,轴的长度可以反映褶曲的规模。(六)转折端 褶曲两翼会合的部分,即从褶曲的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它可以是一点,也可以是一段曲线。这种形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褶曲的强度或岩石的强度。第二节 常见褶皱的类型1.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综合分类上述褶曲的横剖面和纵剖面形态分类,都各自反映了两度空间的褶曲特征,这对描述褶曲的形态特点,分析褶曲的延伸情况和研究褶曲的变形强度及所受力的背景,都是有用的。如果把上述二者(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则可获得褶曲在三度空间的形态。据此,可把褶曲分为7种主要类型:(1)直立水平褶曲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而枢纽近于水平(倾伏角010)。(2)直立倾伏褶曲轴面近于直立,而枢纽倾斜(倾伏角1080)。(3)倾竖褶曲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8090)。(4)倾斜水平褶曲轴面倾斜(1080),而枢纽近于水平(010)。(5)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010),枢纽也近于水平(010)。(6)倾斜倾伏褶曲轴面倾斜(1080),枢纽也倾伏(1080),但二者的倾向和倾斜程度不一致。(7)斜卧褶曲轴面倾斜(1080),枢纽也倾伏(1080),但二者的倾向基本平行,倾角也大致相等。上述的倾斜倾伏褶曲是在自然界分布最普遍的一类。2.按褶皱层厚度及相互关系分类(1)平行褶皱 (2)相似褶皱(3)顶薄褶皱(4)不协调褶皱四、褶皱的组合类型在一个地区,褶曲常是连续出现,形成各种褶皱组合特征,特别是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往往形成很复杂的褶皱带。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如下:(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组合类型1.复背斜和复向斜 复背斜(复向斜)是规模巨大的翼部为次一级甚至更次一级褶曲所复杂化的背斜(向斜)构造。这些大规模褶皱的次一级褶曲轴走向大体一致,从平面上看多呈紧密相邻同等发育的线形褶曲;从横剖面看,复背斜的褶曲轴面多向下形成扇状收敛;而复向斜的褶曲轴面多向上形成倒扇状收敛。复背斜和复向斜多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即构造运动强烈的褶皱带。一些著名的褶皱山脉如昆仑山、祁连山、秦岭等常出现这类复杂的褶皱构造。2.同斜褶皱和等斜褶皱 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同斜褶皱和等斜褶皱都出现在构造运动特别强烈的褶皱山地,是在受到强烈的挤压情况下形成的。这类褶皱在经过剥蚀之后,其地表露头极似单斜岩层。因此,必须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及对称排列情况,才能恢复其褶皱构造形态。3.隔档式和隔槽式褶皱 在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以及北京西山等地,可以看到由一系列褶曲轴平行、但背斜向斜发育程度不等所组成的褶皱。有的是由宽阔平缓的向斜和狭窄紧闭的背斜交互组成的,称隔档式褶皱;有的是由宽阔平缓的背斜和狭窄紧闭的向斜组成的,称隔槽式褶皱。(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组合类型1.平行状褶皱 一系列背斜向斜相间平行排列,相当于前面所讲的由线形褶曲组合而成的褶皱。它反映在一个应力场中以压应力为主所形成的褶皱。2.分枝状褶皱 指一个褶曲沿其延伸方向分叉,形成若干个褶曲,犹如树枝状。如川东华莹山背斜向SSW方向分成若干个背斜和向斜。3.帚状褶皱 指若干个褶曲相间排列,一端收敛而另一端散开,形如帚状。如广西马巴帚状构造。4.弧形褶皱 指一系列(或单个)褶曲呈明显弧状的褶皱。5.雁行式褶皱 在区域性水平力偶(水平扭力)作用下,往往形成一组短轴背斜向斜相间斜列的褶皱构造。只要做这样一个小试验,比如在一块台布上用两手相对扭动一下,就会形成一排斜列的皱纹,雁行式褶皱形成的道理大致如是。如山西省纵贯中部有一系列盆地和山地呈雁行式相间排列,即此类褶皱的反映。上述各褶皱主要发育在构造运动强烈的褶皱山地,由于受力不均或水平旋扭等乃形成不同平面形态。如果在构造活动微弱的相对稳定地区,其褶曲组合往往具有如下特点:即褶曲常是孤立的、轴向不一致的、短轴的、开阔的类型,一般多发育短背斜、穹窿构造。而介于其间,则多为平缓的向斜或近水平的岩层。第三节 特殊褶皱类型一同沉积褶皱二鞘褶皱三叠加褶皱:正交型,斜交型,共轴型。第四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一褶皱形成的经典模式(1)弯曲褶皱作用(2)弯滑褶皱作用(3)弯流褶皱作用(4)剪切褶皱作用。二褶皱形成的实验模式(1) 岩层厚度的影响(2) 岩层力学性质的影响三特殊褶皱作用(其有四个特点P305)第五节 褶皱的研究一褶皱的度量:(1)褶皱的对称性;(2)褶皱强度和褶皱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国家专项协议书
- ESG投资评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归还男方彩礼协议书
- 新零售实体店运营及市场拓展策略方案
- (2025年标准)管网检漏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关于检测费用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挂靠中公章协议书
- 零售连锁店管理软件解决方案
-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管理手册
- 企业融资策略与渠道选择作业指导书
- 会计研究方法论 第4版 课件全套 吴溪 第1-20章 导论- 中国会计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发表
-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知识培训
- 父女关系断绝书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晚期肾癌新视点》课件
- 三年级 人教版 数学 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课件
- 民爆信息系统网络服务平台
- 2025年度智慧企业ERP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优居房产全国加盟手册3篇
- 污水处理工程施工工程组织设计
- 氨基酸作为药物靶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