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对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doc_第1页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doc_第2页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doc_第3页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doc_第4页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 材料分析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必考题型,所占的分值比例较大,河池市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分值就占16分,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因此,中考冲刺阶段要进行专项训练,做好这类题型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备战、决胜中考。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呢?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掌握考点的基础知识是答好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第一关,因为基础知识是做答好材料分析题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看懂材料,才能做好材料分析题。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的各类题型偏重基础,所以,如何落实基础知识是我们所有初三历史老师和毕业班学生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注重基础知识,读通读活教材。中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查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中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知识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 二、掌握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提问方式及解答技巧 从近几年来中考模拟试题及历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题例分析中,得出材料分析题的提问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式一:提问内容是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要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 例:(2010年河池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指什么会议?(1分)请写出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2分) (2)材料二是指哪次会议?(1分)这次会议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2分) 【解题思路】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会议的历史意义。材料一是遵义会议,材料二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要答第(3)问,那就通过所给的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共同的历史意义。如遵义会议的意义有“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而得出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是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都是党的历史转折点。 (参考答案:(1)遵义会议;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这次会议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都是党的历史转折点。) 方式二:提问内容是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就出现在课本中,这就要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中寻找相关答案。 例:【2010年山东省滨州市】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请用下划线“”在材料中标出来)?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解题思路】从材料一提取是“李鸿章、自强、学习外国利器”等的重要信息,得出: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二的“谭嗣同、戊戌变法和给定的时间:2007年-109年=1898年”等,得出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运动;从材料三的重要信息“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孙中山”等,得出材料三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于是得出本题是一道以中国近代化探索主题为背景材料的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最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建立北洋海军等。(回答一项即可)(2)发展农工商业。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材料三中“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方式三:提问内容是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答案可以按照“是什么(评价材料)怎么做(联系现实)为什么这样做(表态你的决心)”的思路去做。 例:(2011年河池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请回答: 分别写出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2分) 上述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影启示? 解析:(1)根据“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和法律规定的内容”信息得出,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据“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重要信息,推出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2)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影响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影响是都使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上述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影启示?解题技巧是: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发展”,我们怎么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参考答案:(1)材料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2)都使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启示:改革开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三、掌握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解题的基础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第二步:找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从材料中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大致了解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判断这个信息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历史内容有关,这所谓的读懂材料,为下一步做下面的解题做准备。然而,要读懂材料,这要求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步才能过关。 第三步: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找”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