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希雍英》PPT课件.ppt_第1页
《缪希雍英》PPT课件.ppt_第2页
《缪希雍英》PPT课件.ppt_第3页
《缪希雍英》PPT课件.ppt_第4页
《缪希雍英》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缪希雍,主讲:英洪友,缪希雍 一、生平和著作 1、生平简介: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江苏常熟人。明嘉靖、天启年间人(约生于公元15461627年)。年幼多病,十七岁时患疟久不愈,遍检方书,自治而瘥,遂嗜方技。他周游各地,到处为医,到处寻师访友,采药搜方,与王肯堂、汤显祖交游甚密,声名著于当时。,2、主要著作: (1)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四卷,原名先醒斋笔记,为友人丁元荐编集希雍常用之方及部分治验。后缪氏又作了增补,特别是补充了伤寒热病的治疗经验及常用药物的炮炙方法,遂改名“医学广笔记”。本书一至三卷,记载了许多临证心得、验案及效方。缪氏治疗伤寒热病、中风、脾胃病的经验以及著名的“吐血三要法”皆在其中。 卷四“炮炙大法”,选录药物433种,按雷公炮炙论加以增删,叙述了各种药物的炮炙方法和畏、恶、宜、忌等;末附用药凡例,对丸、散、汤、膏的制法和适应证,以及煎药及服药法等,都一一作了论述。,2、主要著作: (2)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所载药物490种,缪氏对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继承阐发,纠误创新。缪氏对本经别录的药物主治内容逐一进行了详细注疏,使“读之者因疏以通理,因经以契往,俾炎黄之旨晦而复明,药物之生利而罔害” ;卷一、卷二为续序例上下,载有医论数十篇,如“似中风问答”、“治疗大法”、“治气三法药各不同”、“祝医五则”、“论五运六气之谬”等,多为重要之作。卷三以下为各部药物及有关药方;经疏末卷为补遗药品。,2、主要著作: (3)本草单方:十九卷,药方多采录自他书。 (4)医学传心:四卷,虽署为缪氏所作,内容除缪氏学说外,还杂有不少后人笔墨,显为依托之书,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二、时代背景及学术渊源 1、时代背景: 明代末年,政治腐败,一些仕人讲学议论朝政于无锡东林书院,人称东林党。缪希雍与他们关系密切。东林点将录以东林党人分配水浒一百零八人,称缪氏为神医安道全。后东林党遭阉党镇压,缪希雍亦遭到通缉,为躲避搜查,他曾一度迁居金坛。,二、时代背景及学术渊源 2、学术渊源: 启蒙外台: 师从司马:司马铭鞠 博书访友: 门 人:继承缪氏之学者,有松陵顾澄先、延陵庄继光、云间康元宏以及司马铭鞠的亲炙门人李枝(字季虬),另传武林刘默等人。,三、学术理论 1、本草学成就 (1)疏义致用:缪希雍对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药物主治内容逐一进行了详细注疏,字梳句栉,朴实详尽,如遇意有未尽者,更能引申而阐明之。通过注疏,缪氏将药物的功用作了详细阐述,并执简驭繁地进行归结使学者对本经之旨有清晰的了解,从而能更好地使用于临床。 (2)主治参互:为了更详尽论述药物的主治功用,缪氏在经疏中创设“主治参互”,既博采众方,择善而从,又论述了自己的用药经验。 (3)简误防失: 纠本经之误:缪氏对本经、别录之误的纠正,能直抒己见,补纲目所未备。 防临床之失:在缪氏经疏的“简误”中,对许多药物的临床使用提出了禁忌细则,系以历代本草学说为基础,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结晶。,三、学术理论 2、外感热病研究 (1)伤寒时地议 时古今风气不同 地南北水土有别 “其意可师,其法不可改”、 “其药则有时而可改” (2)伤寒之病易化热 外邪从口鼻而入,证多阳明; 热病以阳明独多; 六经之病,热证为多。 (3)治疗:以清热存津为要,兼以顾护脾胃,四、治疗经验 1、重用阳明清法,注意固护津液 (1)重视阳明、善用清法 伤寒外感中,阳明或兼阳明证独多;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太阳、少阳证热重必参清法; 善用石膏三要点: 辨证要点:症见大热、渴、脉洪大; 加减要点:加粳米、甘草同用之甘养; 减量要点:热退即减量或停用以防伤胃。 (2)固护津液、慎于汗下 清热之时尤重保津护胃; 慎于汗、下二法(恐津泄液脱) 热病后津液伤大便不畅者。,四、治疗经验 2、调护脾胃,善补脾阴 “益阴宜忌苦寒,益阳宜防泄气,祛风勿过燥散,消暑毋轻下通” (1)善用甘平柔润之剂:常用人参、茯苓、山药、扁豆、莲肉、芡实等。代表方为资生丸、肥儿丸。 (2)脾胃虚证分治:胃虚宜益气;脾虚宜甘温。 (3)脾阴不足证的治法:甘凉滋润,酸甘化阴。,四、治疗经验 3、降调气机,独辟蹊径 治气三法:补气、破气和降气 降剂病机:阴虚火升,即“上盛下虚”。 治疗:“当亟降气,当益阴精”,四、治疗经验 4、行血祛瘀论要法当 治血三法: “血虚宜补之”、 “血热宜清之凉之”、 “血瘀宜通之”,四、治疗经验 5、治吐血三要法 (1)宜行血不宜止血 “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 常用药:生地、当归、郁金、茅根、丹皮、小蓟、棕炭、蒲黄等。 (2)宜补肝不宜伐肝 常用药:芍药、甘草、枣仁、枸杞等。 (3)宜降气不宜降火 常用药:枇杷叶、苏子、麦冬、郁金、降香等。缪氏又强调久服,所谓“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四、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