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应用体会.doc_第1页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应用体会.doc_第2页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应用体会.doc_第3页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应用体会.doc_第4页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应用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应用体会 作者:黄文秀, 郑静宜, 吴东, 杜志斌, 杨进, 陈江【摘要】 目的 总结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种植的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 对上颌牙列缺损患者21例(23侧)行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及人工骨材料植入,同期植入种植体57颗。术后1,3,6,9月复查种植体骨结合及上颌窦情况。期术后46月行期手术,期术后23月行上部修复。 结果 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症发生,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均形成良好骨结合,术后69月完成种植体上部修复。 结论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行之有效的重建方法。 【关键词】 上颌窦; 牙种植; 骨种植; 牙缺失 上颌窦的解剖形态个体差异较大,先天性上颌窦底位置过低的病例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加之上颌后牙区骨质较疏松,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严重。因此,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时常遇有牙槽骨垂直高度不足的问题。笔者科室应用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上颌牙列缺损患者21例,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556.71)岁(3865岁)。术前拍摄曲面断层片、CT,显示所有患者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距离57 mm;其中行双侧上颌窦开放式提升2例,单侧21例,共23侧。术前使用电脑软件重建患者三维CT数据13例(图1),其中3例因CT显示存在上颌窦内骨间隔而制作外科导板。1.2 材料 骨代用品使用BioOss骨粉,胶原膜使用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瑞士Geistlich公司);种植体系统:Straumann 49颗,Antrogyr 5颗,Replace 3颗。种植体长度813 mm; CT三维重建软件:Nobelguide速导种植系统(瑞典Nobel公司);动力系统:NSK EX6低速手机、SS WHITE 701 CARBIDE球钻;Nobel Biocare OsseoSetTM 100种植机,MICRO MEGA ALTO Surge种植手机;Surgybone超声骨刀(意大利Silfradent公司)。1.3 方法 局麻下于牙槽嵴顶偏腭侧作近远中向全层切口,沿近远中邻牙龈沟向颊部前庭沟作垂直图1 术前三维CT图像及上颌骨原型Fig 1 3DCT scan examination and rapid prototype model of patients maxilla切口,剥离黏骨膜,翻起梯形瓣,暴露上颌窦外侧壁。在缺牙间隙上方的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底线应平行并高出窦底,根据术前设计需要提升的高度确定顶线。3例存在骨间隔的病例则利用术前制备的外科导板确定开窗位置(图2),以避开骨间隔。用球钻(8例)或超声骨刀(15例)磨除骨质(图3),注意勿向窦腔方向加压,至肉眼观开窗线透出浅蓝即可。骨窗四周的开窗线均完成后,轻轻敲击骨板,使其沿开窗线与周围骨板离断。仔细将离断的骨板与上颌窦黏膜剥离,取下游离骨板后可见上颌窦黏膜随呼吸产生自然的动度,检查黏膜是否破损。钝性分离术区窦底黏膜并填入明胶海绵将其垫高以保护窦底黏膜,按术前设计的位置定点备洞,取出明胶海绵,植入种植体,通过骨窗植入BioOss骨粉(图4),使其填满提升区域的窦腔。将游离下的骨片复位覆盖骨窗,再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颊侧黏膜瓣复位,减张无张力下对位缝合。术后46月行期手术,术后69月行种植体上部修复。1.4 效果评价 评价内容:(1)术后第1,3,6,9月时曲面断层片复查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性改变、种植体周围有无阴影;(2)术后患者鼻腔有无渗血,有无上颌窦炎性症状;(3)期手术及修复时检查植体有无松动。临床评价标准参阅文献1种植成功评价标准。2 结 果共植入57颗种植体,术中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3例,穿孔大小2 mm2 mm、3 mm3 mm、2 mm1.5 mm。使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穿孔处后同期种植、植骨。术后5例出现少量鼻腔内渗血,予呋麻液滴鼻及常规预防感染处理。术后除术侧局部肿胀较明显外,未出现其他明显不适,临床及X线未出现上颌窦炎性症状,切口愈合良好。术后69月X线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已形成良好骨结合(图5)。均完成上部修复,未发生种植体松动脱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3 讨 论Tatum在80年代报道了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2,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在随后的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效果34。早期学者对于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能否同期植入说法不一,目前对于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适应证,Pjetursson BE及林野、周磊等认为术前牙槽嵴高度5 mm即可获得足够的初期稳定,可行同期种植36。本组病例术前牙槽嵴高度均5 mm,57颗种植体均取得良好初期稳定性,上部修复时已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无松动脱落,支持以上学者观点。由于上颌窦解剖变异较大,或存在骨间隔,或可见部分牙根进入上颌窦腔,加上术者的临床经验不同,术中上颌窦底黏膜穿孔的发生率从5%56%不等79。因此,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关键在于完整的剥离并抬高上颌窦底黏膜。首先术前进行曲面断层及CT检查,对患者牙槽嵴高度、上颌窦形态、黏膜是否存在病变进行评估。对于窦腔形态复杂,特别是存在骨间隔的病例,应制作外科导板。外科导板的使用有利于精确定位,避开骨间隔,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其次术中操作应轻柔仔细,磨除骨质时注意切勿向窦腔内加压,以防器械刺穿窦底黏膜。Vlassis等认为骨窗的形状和设计对黏膜穿孔的发生率有相当大的影响:圆形较四边形穿孔几率小,完全游离的骨窗较“悬门式”穿孔几率小10。因此本组病例术中形成骨窗圆钝,并且将骨窗内的骨板完全游离。由于本研究未设立对照组,所以尚不能证明将骨窗完全游离能确实降低黏膜穿孔率。此外,笔者认为黏膜穿孔的发生率还受以下因素影响:(1)开窗工具;(2)黏膜剥离工具;(3)黏膜是否发生病变、增厚、粘连;(4)种植备洞时是否采取保护措施。本研究中3例黏膜穿孔均发生于早期使用金刚砂球钻开窗时,后期改用超声骨刀,未再发生穿孔。在种植备洞前,用明胶海绵抬高并保护窦底黏膜可有效避免钻具对黏膜造成的意外穿孔。尽管如此,术中黏膜穿孔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穿孔亦不必惊慌,Wilkert等报道发生穿孔的病例中,仅2%发生上颌窦炎症11。Shlomi报道穿孔发生后并无上颌窦炎症发生8。由于上颌窦黏膜菲薄,容易拉豁进而使穿孔加大,因此不要勉强缝合穿孔。当上颌窦无炎症,且穿孔处可用胶原膜严密覆盖时,不必因此放弃植骨和同期种植。目前经常使用的植骨材料有自体骨、异体冻干骨、人工合成骨和异种骨。虽然有研究表明采用自体骨与骨代用品混合使用效果最好6,但不同植骨材料对种植体成功率没有明显影响3。因此本研究中全部采用BioOss骨粉植入,这种方式虽然成骨和吸收较慢,但由于不用开辟第二术区、痛苦少而普遍为患者接受。近年来短种植体的应用使部分患者不用接受上颌窦底提升术也能进行种植修复,但效果尚不确切。Pjetursson的研究中长度6 mm的种植体成功率仅47.6%5。本组病例所使用的种植体长度均8 mm,未发生松动脱落。【参考文献】 1 Albrektsson T,Zarb G,Worthington P,et al.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currently used dental implants: A review and proposed criteria of successJ.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1986(3),1:1125.2 Tatum O H. Maxillary and sinus implant reconstructionJ. Dent Clin North Am, 1986,30(2):207229.3 金鹏越,林 野. 上颌窦底植骨种植效果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40(6):441444.4 Chiapasco M,Zaniboni M,Rimondini L. Dental implants placed in grafted maxillary sinuse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outcome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clinical situation and a proposal of defect classification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8,19(4):41628.5 Pjetursson B E,Rast C,Brgger U,et al.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using the (transalveolar) osteotome technique with or without grafting material. Part: implant survival and patients perceptionJ. Clin Oral Impl Res,. 2009,20(7):667676.6 周 磊,黄建生. 上颌窦开放式提升牙槽嵴骨增量技术应用体会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3,8(4):164166,180.7 Kasabah S,Krug J,Simunek A,et al. Can we predict maxillary sinus mucosa perforationJ? Acta Medica(Hradec Kralove), 2003,46(1):1923.8 Shlomi B,Horowitz I,Kahn A,et al. The effect of sinus membrane perforation and repair with Lambone on the outcome of maxillary sinus floor augmentation: a radiographic assessmentJ.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04,19(4):559562.9 Vercellotti T,De Paoli S,Nevins M. The piezoelectric bony window osteotomy and sinus membrane elevation: introduction of a new technique for simplification of the sinus augmentation procedureJ.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2001,21(6):561567.10 Vlassis J M,Fugazzotto P A.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sinus membrane perforations during augmentation procedures with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