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doc_第1页
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doc_第2页
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doc_第3页
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doc_第4页
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能否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在介入引导下于近端空肠超过屈氏韧带510cm处置入鼻胃管,术中于吻合口远侧2030cm处空肠置入空肠营养管3040cm。结果 36例胃癌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后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5kg,营养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保证了手术效果,减少了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肠内营养;护理 胃癌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多由于癌肿本身对机体的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癌肿对机体的间接影响,影响机体消化吸收所致1。对手术及术后的综合治疗的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作为其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帮助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胃癌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173岁,平均57.3岁。本组均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1.2 方法 1.2.1 术前使用鼻胃管 术前13例在介入可引导下将鼻胃管置入近端空肠超过屈氏韧带510cm处,外端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通过鼻饲管输入营养液。 1.2.2 术中使用空肠营养管 术中36例均在吻合口远侧2030cm处空肠置入空肠营养管3040cm,术中固定在左侧胶布截孔处周围皮肤,通过肠内营养管输入营养液。 1.3 结果 36例病人中有13例术前使用肠内营养,纠正了营养状况,体重增加12.5kg,行胃癌切除术,术前无明显腹胀、腹泻症状发生,无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发生,36例术后612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20ml/h,500600ml/d后逐渐加量,输入时间为714天,其中4例发生腹胀,3例发生腹泻,1例恶心难以耐受,见表1。予以减慢输液速度,降低浓度,改为间断输入逐渐加量等方法后症状好转,肠外营养逐渐被肠内营养替代。 表1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2 护理 2.1 营养管的选择 我们使用的鼻肠管柔软易弯曲,对胃酸不敏感,不易刺激鼻腔或咽喉,管道末端圆滑,可防止胃肠道黏膜损伤,并多个侧有孔,避免管道阻塞,能够满足肠内营养的需要。 2.2 营养管的护理 2.2.1 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固定时要留有余地,避免活动时不慎脱出。 2.2.2 防止堵管 每日输注前后,均以20ml注射器抽取1020ml温开水冲洗管腔,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腔,若通管时管腔内压力过高或阻力过大时,可将注射器改用1ml的,加大压力利于管腔通畅。 2.3 熟练掌握输入方法 按计划设置营养液输入量、速度,加强巡视及时识别并排除输液故障,保证肠内营养计划按时完成,正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皮肤黏膜弹性以及尿量的变化。 2.3.1 时间 在术后612h行静脉采血后开始进行营养液的输入。 2.3.2 速度 在输入营养液前要认真按输入量计算输入速度,输入过快可引起病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3。输入过慢又达不到治疗效果。开始以20ml/h输入,第一天总量为500ml,以后逐渐加量。我科采用空肠营养泵调节输液速度,使营养液匀速按计划输入体内。 2.3.3 温度 通常液体温度调至3738。因食物的温度十分重要,过低容易引起腹泻,过高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故温度适宜不但使其舒适,达到增加营养的目的,还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使用的是加热棒加温法,在输液器的输液管上直接接好加热棒,使其将输入的营养液通过加热恒温的输入体内。但应注意的是在加热棒的外部要进行适量包裹,防止接触病人皮肤引起烫伤。在输入过程中要多巡视观察,给予间断更换加热处输液管的部位,防止长时间加热引起输液管软化。 2.3.4 要求 每次输入的营养液均应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配好的营养液可在4冰箱内存放24h,过期应废弃。从冰箱取出的液体不可直接给病人输入,应先复温。 3 辅助检查及护理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白蛋白的变化。准确留24h尿测定氮平衡以评价肠内营养效果,观察患者的血糖、血脂的变化。做好口腔护理及引流管处皮肤的护理。每周造口周围换药23次。 4 营养液的选择 对于有胃癌患者来说,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胃肠道功能和疾病有无特殊禁忌。我科36例中仅有5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瑞代营养制剂,余31例使用瑞能,它为淡淡的水果香味的乳状液体,是一种高脂肪、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的肠内全营养制剂。特别适用于癌症患者的代谢,能促进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膳食纤维有利于维持胃肠道功能。其营养成分来源于天然食品,与正常人普通饮食成分相似,对人体无毒性作用。 5 心理护理 (1)行肠内营养前,应提前告知病人及家属,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向病人讲明拟采用的置管途径,应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灌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3)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对治疗原发病的益处,介绍营养对于小肠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最早恢复。提供EN支持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体重的丢失,纠正负氮平衡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必要时介绍成功典型病例,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4)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提高病人安全感。 (5)对长期应用者,可介绍具体用法,让家属自行实施。 许多病人对肠内营养有畏惧心理,尤其是经鼻插管的不适感,使病人不易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另外,有的病人对肠内营养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这些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对安全、有效的实行肠内营养十分不利。即使病人勉强接受了治疗,一旦施行过程中稍有不顺利或出现轻度的并发症,将导致病人极度不配合,甚至拒绝应用。因此,做好肠内营养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6 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对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既往这些病人无营养支持或依靠胃肠外营养,但胃肠外营养有许多并发症。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病人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它符合生理,有助于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4,是肠外营养不可替代的。 术前应用:(1)增加手术的耐受力;(2)降低手术的风险;(3)改善营养状况。术后应用:(1)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2)减少术后并发症;(3)降低二重感染。 7 体会 本组病例肠内营养的护理,无术后肠瘘、营养管周围皮肤感染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数小时就有肠蠕动,术后胃肠道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 h小肠就有消化、吸收功能。笔者对胃癌术后病人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2)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3)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而言,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安全、经济5,对护理和设备要求低,并发症少。笔者应用留置鼻肠管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满足了患者营养需求。同时应注意观察输注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注意检测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况改变。我科对36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支持,在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均耐受良好,无不适及并发症,肠内营养实施顺利,无导管脱出、阻塞及返流、呕吐、腹胀、腹泻、发热等现象出现。【参考文献】 1 李国立, 李宁, 黎介寿.胃癌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6(11):486-488.2 陈孝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