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征21例报告.doc_第1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21例报告.doc_第2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21例报告.doc_第3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21例报告.doc_第4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21例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脂肪栓塞综合征21例报告【关键词】 脂肪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该综合征是以肺部病变为基础,肺功能不全兼有神经系统改变的一组症候群创伤。近年来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其病死率高达50%。我院自20002004年共收治骨折后并发FES21例,现回顾性分析该病发生的特点、诊治情况及治疗经验,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2555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压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骨折部位:股骨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4例。FES均为受伤672h后发生。临床表现为:肺部症状即胸闷、呼吸困难、急促;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烦躁不安、谵语、神志不清;体温升高,可达39以上;脉搏增快,可>160次/min;呼吸频率加快,可>36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均不同程度减少,血沉增快;尿中检出脂肪滴。根据Gurd和Wilson 1 脂肪栓塞诊断标准,本组21例均获确诊,其中暴发型5例,完全性6例,不完全性10例。 1.2 诊断标准 (1)点状出血;(2)呼吸系统症状,肺部X线表现;(3)头部外伤以外的症状为主要标准,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红蛋白下降为次要标准;脉搏增快、发热、血小板减少、尿中出现脂肪滴及血沉增快等作为参考标准。符合主要标准2项以上或主要标准1项及次要标准、参考标准4项以上方可确诊 1,2 。 1.3 治疗方法 以预防性治疗为主,主要措施是对重要脏器的保护,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防治各种并发症。Krupa 3 认为,严重创伤后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和治疗休克,是预防FES的最重要措施;研究证实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安宫牛黄丸对FES有明确的防治作用。近年来,激素在FES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要采用早期大剂量使用的原则,因它可提高血中PaO 2 ,对抗游离脂肪酸毒性作用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血小板的附着,稳定溶酶体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间质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4,5 。对于FES的治疗应注意:(1)骨折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如果临床上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或无颅脑外伤的患者出现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等,应怀疑FES的可能,可给予激素预防性治疗。确诊FES后应给予大剂量的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20mg/d或者氢化考的松4001000mg静脉滴注,qd,持续57天;(2)应用利尿剂及脱水剂,以减轻心脏负担及肺、脑水肿;(3)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给予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给氧;(4)改善微循环,药物应用以疏通循环,减少栓塞;(5)积极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6)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4 。 1.4 治疗结果 本组21例患者经过以上综合治疗,其中死亡1例,20例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病情平稳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FE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有机械学说、化学毒素学说及二者混合型学说 2,4 。虽然临床与实验研究支持血中脂肪球是来自创伤部位,但血浆内乳糜微粒的聚合尚未得到肯定。血液中大量的脂肪球改变了血液液体力学的理化特性,一些物质围绕脂肪球形成更大的致病栓子引起肺泡毛细血管栓塞,随后脂肪栓子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FFA)引起化学和出血性肺炎。而创伤后儿茶酚胺诱发FFA的释放可能加剧脂肪栓塞病理变化,但不管其脂滴来源如何,都是血液中脂肪栓子阻塞人体各个内脏器官小动脉、毛细血管所构成的一种病理变化过程。FES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X线表现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目前是根据Curd(1970年)提出的FES的临床标准加以修改作为诊断标准,本组21例均符合。FES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继发于严重的创伤及长管状骨折,伤后或术后3天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下及内脏出血、进行性的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显示广泛的一侧或双肺的斑片样阴影等特征。若患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嗜睡、昏迷、烦躁及呼吸困难、高热、脉速、皮下出血点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脂肪栓塞的可能 3 。FES发病急,来势凶猛,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骨折固定,防治休克。呼吸支持是治疗的关键,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给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或高压氧治疗,使动脉氧分压维持正常。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地塞米松20mg/d或者氢化考的松4001000mg静脉滴注,qd,持续57天,可稳定细胞膜,抑制游离脂肪酸堆积及其毒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间质水肿,使症状缓解。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的应用可有效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形成。治疗期间需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肺部感染 26 。 参考文献 1 Gurd AR,Wilson RI.The fat embolism syndrome.Bone Joint Surg(Br),1974,56B:408. 2 刘沂,蔺锡侯.严重创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4-433. 3 Krupa J.Fundamental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the post traumatic fat embolism syndrome.Acta Ohir Orthop Cech,1993,60(1):11. 4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95-102. 5 张群,张伯勋,刘郑生,等.血小板在脂肪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